-
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对国产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对86批抽检样品进行检验;结合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要求,利用参比制剂,通过对原料药精制工艺、维生素C质量控制、制剂处方工艺、包材、有关物质及血管刺激性试验和溶血试验等关键项目的比较研究,分析不同企业制剂的质量差异及现行标准的合理性.结果 86批样品法定检验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优化了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并对杂质来源进行了归属;建立了主要辅料维生素C的杂质和含量检测方法;发现使用未精制原料的企业,杂质含量明显高于使用精制原料的企业;国内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在性状、灌装量、包材、有关物质及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发现制剂使用与临床不良反应间的相关性.结论 国内三家生产企业质量状况分别为"好、一般、差",与参比制剂在一些质量属性方面存在差异,建议国内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尤其是冷冻干燥工艺及使用更好质量的包材以提升产品质量;现行标准可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注射用头孢他啶的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评价国内注射用头孢他啶的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调研、文献检索、法定标准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的方式,对国内36家企业生产的177批次的注射用头孢他啶和原研制剂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杂质谱、配伍稳定性、包材相容性等关键质量属性进行考察,分析不同企业产品的质量差异.结果 177批次注射用头孢他啶按法定标准检验均符合规定;但质量标准仍然存在部分项目检验方法和限度不统一,药品说明书表述不一致等问题.探索性研究中,优化了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采用LC/MS对产品中杂质的可能结构进行了推断,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配伍稳定性结果表明,部分企业药品说明书不合理,存在风险隐患.结论 注射用头孢他啶总体质量较好,现行标准有待统一和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对国产与进口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国家药品抽检的66批次样品与调研企业收集的样品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 法定标准检验结果显示,66批次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揭示,《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的有关物质方法专属性较差,限度较宽,难以保证安全性,建立专属性较强的有关物质方法并可同时控制聚合物杂质;部分企业的样品检出微量的遗传毒性杂质NDMA,建议企业加强对原料生产的监控;国内样品晶体聚结较严重、粒度分布不均匀,复溶时间较长,提示国产原料的结晶工艺仍有提升空间;配伍结果显示部分制剂企业说明书中推荐的配伍稀释液的合理性值得商榷;综合影响因素与加速试验结果,结合各国药典的贮藏条件,表明统一规定该品种在凉暗处或25 ℃贮藏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材相容性结果显示覆膜胶塞与中硼硅玻璃瓶更能提升样品的质量.结论 目前国产注射用头孢哌酮钠整体质量一般,质量标准有待提高,建议企业优化原料结晶工艺,同时选择质量更好的包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化学药品注射剂直接接触药品包材的除热原工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4/13
为了保证化学药品注射剂的安全性,需加强对所用直接接触药品包材的热原的有效控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规及指南的汇总比较,结合审评工作实践,对包材除热原常用工艺及相关验证要求进行探讨.企业应基于包材类型及材料的性质,对除热原工艺进行研究和验证,证明其去除热原的能力满足要求.常见的玻璃包材除热原工艺为干热处理,常见的胶塞除热原工艺为冲洗除热原,塑料包材通常通过粒料内毒素控制、高温吹塑工艺及生产环境来保障细菌内毒素符合要求.在除热原验证中,应合理选择内毒素指示剂并制订除热原验证标准,标准通常为内毒素至少下降3个对数单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注射剂常用包装形式研究使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为不同注射剂准确选用合适包装形式提供理论参考和现实依据.方法 从注射剂常用包装形式的原材料入手,解析不同包装形式的特点和技术要求;介绍现阶段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包材的登记数据,对注射剂不同包装形式的研究使用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对于单次用量小、价格便宜的药物可选择安瓿或注射剂瓶包装;粉针剂通常选用注射剂瓶包装;抢救药品、贵重药品可选用预灌封类注射器;对于需长期注射给药的慢性病治疗药物(如胰岛素),或某些用于急救的注射剂,可选用患者可自行注射的笔式注射器包装;对于某些偏酸或偏碱的药物宜选用中性玻璃包装或塑料类包装.结论 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包装原材料性能、相容性试验结果、生产成本和携带使用方便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包装形式,以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质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评价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调研、文献检索、法定标准检验结合探索性研究的方式,对国内20家企业生产的177批次的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及1批原研制剂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杂质谱、成盐率、配伍稳定性、包材相容性、无菌保障水平等关键质量属性进行考察,分析不同企业产品的质量差异.结果 通过法定标准检验,177批次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均符合规定,但仍然存在部分项目检验方法和限度不统一,个别药品说明书不完善等问题.探索性研究中,采用LC/MS对杂质结构进行推断,对其来源进行归属.优化了有关物质检查方法.配伍稳定性结果表明,个别说明书需要修订.在无菌保障水平方面,国内企业在微生物的鉴定溯源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结论 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符合现行标准要求,现行标准有待统一和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的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国产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检验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对国家药品计划抽验的159批次样品与调研企业收集样品进行检验与统计分析.结果 法定标准检验结果显示159批次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合格率100%.探索性研究建立新的有关物质HPLC测定方法分离效果更好,对产品有关物质质量的评价更全面准确;本品以差向米诺环素为主要杂质,抽验样品中杂质的种类及个数基本相同,但不同内容物性状胶囊的杂质含量存在差异;无复合袋包装的产品更易吸潮及降解;国内外原料为同一晶型;不同内容物性状胶囊的溶出行为存在差异.结论 国内盐酸米诺环素胶囊质量总体良好,现行质量标准需进一步修订完善.建议企业对制剂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选用阻隔性能优良的包材,以保证产品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药品包装材料用塑料粒料中8个常用抗氧剂的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可同时测定药品包装材料用塑料粒料中8个常用抗氧剂(抗氧剂245、抗氧剂1178、抗氧剂264、抗氧剂3114、抗氧剂1010、抗氧剂330、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市售的多家药包材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塑料粒料中的抗氧剂含量进行考察.方法:以乙腈为提取溶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塑料粒料中的抗氧剂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1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5、1.8 mL· min-1,检测波长224 nm.结果:本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分离测定8个常用抗氧剂.各抗氧剂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符合要求.通过收集25种不同来源塑料粒料,并测定其中的抗氧剂含量,汇总后便于日后进行药包材原料的选择.结果检测出抗氧剂1178、抗氧剂264、抗氧剂1010、抗氧剂330、抗氧剂1076、抗氧剂168含量范围分别为0.012%~0.046%、0%~0.016%、0.002%~0.012%、0.003%~0.086%、0.007%~0.081%、0.006%~0.057%.结论:本文建立的塑料粒料中抗氧剂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考察塑料粒料中8个常用抗氧剂的含量及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金属元素检测技术在药包材常规检测、相容性研究中的应用及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药包材是指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和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所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分为玻璃、金属、塑料、橡胶、预灌封等类型.药包材常规检测即按照《国家药包材标准》(2015)中规定的检验方法及技术要求,对药包材的质量进行监管.药品的相容性研究则是证明药品与包装材料之间没有发生严重的相互作用,并导致药品稳定性和有效性发生改变,或者产生安全性风险的过程.药包材本身的质量、安全性、使用性能以及药包材与药品之间的相容性对药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药包材中含有的砷、汞、铅、镉等重金属元素不仅可能会引起药效降低,而且进入人体后因无法消化、排除,经长期累积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加强对药包材中金属元素含量的监管,提升金属元素检测水平,不仅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用药的客观需要,也是药品一致性评价及关联评审的必然要求.本文从药包材材料类型出发,综述了在药包材中常规检测及相容性研究中金属元素检测技术的应用情况,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色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方法,并就应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对未来的检测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关联审评制度下对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的建议
编辑人员丨2023/8/5
促进药包材生产企业的规范发展对于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相关监管制度的完善将促进其规范发展.通过分析此类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新的监管制度——原料药、药用辅料、药包材关联审评制度对其影响,进而为我国药包材生产企业在新规下的发展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