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院2019-202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9-202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临床用药合理性,为新形势下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收集该院2019-2023年中药注射剂相关使用数据,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使用情况与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3年,该院中药注射剂总体使用金额和占西成药使用金额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抗肿瘤药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虽逐年下降但排名仍稳定靠前,开窍剂、肿瘤辅助用药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呈下降趋势;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变化波动较大,与医保政策、纳入国家谈判药品有一定相关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医疗政策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均有较大影响.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受政策和社会环境影响,应加大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监管力度,保障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真实世界研究评估新型四环素的药物不良反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挖掘新型四环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3种新型四环素所有不良事件(ADE)数据,获取奥马环素、替加环素和依拉环素列为"首要怀疑"报告,用报告比值比法(ROR)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识别5 896份与新型四环素相关的ADE报告,其中替加环素ADE阳性信号99个,奥马环素为37个,依拉环素为8个.3种新型四环素ADE信号存在较大差异.凝血酶时间延长、淀粉酶异常等与替加环素相关性最强;而未执行规定药物剂量和牙齿变色等与奥马环素相关性较强;血纤维蛋白原降低和静脉炎等与依拉环素相关性最高.替加环素主要累及肝胆系统(ROR=7.15)和血液及淋巴系统(ROR=4.95);奥马环素则涉及胃肠系统(ROR=3.32);而依拉环素与各类检查(ROR=2.79)和循环系统(ROR=2.72)相关性强.本研究还发现多个四环素新ADE,如入睡障碍、胡言乱语、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纤维蛋白原降低等.结论 新型四环素ADE信号和累积器官系统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在使用新型四环素类药物时,应结合药物ADE特点进行个体化用药和ADE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河南省某三甲医院颅内动脉瘤住院患者费用结构变动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河南省某三甲医院颅内动脉瘤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情况,为政府和医院管理者合理控费提供依据.方法 从某三甲医院的住院病案首页提取颅内动脉瘤患者信息,并运用Excel进行数据清洗和住院费用描述性分析;主要采用结构变动度、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贡献率等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变动情况.结果 2013年-2022年患者例均医疗费用年均增长率为-0.34%,其平均费用为93984.98元;医疗费用总结构变动度为18.41%;药品费(41.23%)、耗材费(23.79%)、诊断费(14.88%)对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贡献率位于前三位,累计贡献率为79.90%.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住院费用负担呈现降低趋势,且其医疗费用耗散部分主要为耗材和药品费,需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性费用占比.促进耗材和药物合理使用,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DRG的胃癌患者分组效果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下胃癌患者分组效果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DRG付费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总体方差减少系数评价DRG分组效果;采用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度分析不同DRG组住院费用结构变动情况,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计算次均住院费用的关联程度;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DRG分组效果不佳,组间异质性不够明显;住院费用结构不合理,耗材费占比过高,排在住院费用灰色关联度首位,综合医疗服务费、治疗费分别排在第三、五位;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治疗方式、住院日、是否伴有并发症、是否首次住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增加分组节点或提高CV标准,增强胃癌DRG分组效果;优化住院费用结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和技术价值;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不合理药品、耗材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院药品运送箱的设计及在A型肉毒毒素药物运送过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价医院药品运送箱(保温箱)在A型肉毒毒素院内短时运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9-12月的每个月第1~15日使用保温箱运送A型肉毒毒素,设为干预组;每个月第16~30日使用普通纸箱运送,设为对照组.评价两种不同运输工具对维持A型肉毒毒素在箱内温度稳定性的影响、药物包装平均破损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使用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在以上3个方面的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药品运送箱能满足需冷链运输的特殊药物在院内短时运送中的温控需求,且稳定性好,能够降低或避免发生药物破损情况,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0—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在某三甲胸科医院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某三甲胸科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规范其合理利用及后续政策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金额排序/DDDs排序比(B/A)、临床用药合理性以及抗肿瘤药物质控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的新型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金额比例3年依次为12.55%、16.33%、15.84%,其中大分子单克隆抗体金额占比逐年递增,依次为:3.28%、5.52%、6.76%.总DDDs 2021年度较2020年度增长72.24%,2022年度较2021年度增长26.26%.2020年谈判新增的药物DDDs增长幅度特别大,其中替雷利珠单抗(17162.50%)增幅最大.DDC逐年降低的药物占比为63.16%,每年B/A≥1的药物占65.00%以上.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国产药物DDDs占比越来越高.新型抗肿瘤药物合理率逐年提升,不良反应例数近两年均在50例以上,拓展性临床应用较少,3年使用抗肿瘤药物病人的病理诊断和检测率均为100.00%,限制使用级抗肿瘤药物使用率逐年增长.结论 该医院国家医保谈判新型抗肿瘤药物使用基本合理,DDDs明显增加,DDC降低,且国产大分子单克隆抗体使用量越来越大,肿瘤病人药物获得率提高,药物价格降低,最终病人受益于国家医保谈判的政策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已上市中成药的经典老药遴选及开发策略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成药是我国药品组成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使用年限较长的已上市中成药,为药品研发与应用等多领域提供了经验和依据.已上市中成药老品种的有效筛选,是推进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中药二次开发、适应证扩大等药品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经典老药的概念及价值优势,明确经典老药是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依据方剂的配伍规律研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及优势、不良反应较少、质量优良、现代应用时间较长、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的中成药.明确了 3 个维度 11 类遴选要素的遴选体系,包括经典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性3 个维度及使用年限超过 40 年、近5 年临床仍有应用、来源于古代医籍、来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来源于官修书籍、来源于名医名家、老字号企业生产产品、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进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录、进入国家保密配方的中成药、具有一定的销量等 11 类遴选要素.明确了相关遴选要素的权重及实现路径,并提出加强面向满足临床需求及疗效的经典老药遴选要素优化、基于"三结合"发挥经典老药品种特色及优势、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明确经典老药的临床定位、加强经典老药品种关键技术质量提升的策略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已上市中成药的开发利用提供导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住院病区存放少量常用和急救药品可方便患者临时治疗,并可为危重患者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但病区药品储存环节存在用药错误的风险。为加强病区储存药品的管理,减少用药错误,合理用药国际网络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和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组织医学、药学、护理、医院管理等专业的专家,以《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为依据,制定《病区药品储存环节用药错误防范技术指导原则》。病区药品储存环节有关的用药错误包括药品储存不当、药品品规错误、药品数量错误、药品放置错误。风险因素包括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未指定专人或专岗管理、未实施定期检查督导)、流程因素(未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或操作流程不完善或不合理)、环境因素(药品存放空间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未提供专门的标签)、人员因素(未对药品使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人员安排不合理)和药品因素(病区存储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过多)。防范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强制和约束性管理策略、实施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制定标准化的标识和流程、建立规范目录清单和审核项目清单)和管理策略(建立管理体系和制度、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加强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德曲妥珠单抗临床管理路径及不良反应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德曲妥珠单抗(T-DXd)是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新一代抗体药物偶联物,具备旁观者效应。T-DXd不仅可以大幅改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还可以使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T-DXd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HER-2阳性和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未来T-DXd在临床实践中会很快被广泛应用。然而,T-DXd在临床试验中也显示出了与既往抗HER-2靶向药不同的安全性特征,如何更合理地管理T-DXd不良事件,充分发挥T-DXd疗效是当下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德曲妥珠单抗临床管理路径及不良反应处理共识专家组基于现有的临床循证证据和指南共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经过多次研讨,最终达成德曲妥珠单抗临床管理路径及不良反应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共识内容包括T-DXd的临床使用方法、治疗前患者教育和T-DXd常见及需要关注的不良事件及管理等方面,其中T-DXd常见及需要关注的不良事件涵盖了输液相关不良事件、消化系统不良事件(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和食欲下降)、血液学不良事件(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呼吸系统不良事件(间质性肺病/肺炎)、心血管不良事件(左心射血分数下降)、肝功能不良事件(转氨酶升高)以及其他常见不良事件(脱发、疲乏)等。共识重点介绍了各不良事件的预防、发生不良事件时的剂量调整和治疗以及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建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T-DXd的认识水平,为广大临床肿瘤医师提供T-DXd临床管理及不良事件处理的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前列腺癌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研泌尿外科医生对前列腺癌去势治疗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现有认知、治疗模式,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未满足需求。方法:2020年7—8月对中国七大地区(北部、东北、东部、南部、中部、西南、西北)163家三甲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进行问卷调研,纳入标准为主治或以上职称、有GnRH-a处方经验并有意愿参与研究的泌尿外科医生。问卷涉及前列腺癌患者基本资料、药物去势(含GnRH-a)使用情况及GnRH-a治疗的未满足需求(应用5分Likert量表评价)。本研究拟收集调研问卷300份,采用自填式结构化电子问卷收集数据。结果: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3 886份,收回符合纳入标准的问卷共410份,剔除110份未完成的无效问卷,共300份有效问卷被纳入分析。每名受访者月均诊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接受药物去势治疗的患者数量为(12±8)例。使用1个月剂型GnRH-a的比例高于3个月剂型[(62.0±24.7)%与(38.0±24.7)%]。49.3%(148/300)的受访者表示接受GnRH-a治疗的患者主要随访频率为每月1次。决定随访频率的主要因素为GnRH-a注射频率(31.3%,94/30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频率(27.7%,83/300)和药物有效性(26.0%,78/300)。治疗依从性方面,46.0%(138/300)的受访者认为超过70.0%的前列腺癌患者能够完全按照医嘱用药。在决定处方何种GnRH-a药品时,受访者主要考虑的因素为不同治疗方案疗效(92.0%,276/300)、药物不良反应(85.7%,257/300)、经济负担(76.7%,230/300)和注射频率(61.3%,184/300)。受访者认为GnRH-a治疗仍有改善需求的方面前4位依次为有效性[(4.04±0.93)分]、经济负担[(3.93±0.84)分]、药物不良反应[(3.90±0.90)分]和注射频率[(3.60±0.93)分]。受访者认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前4位因素依次为疼痛[(4.09±0.94)分]、心理压力[(3.61±0.90)分]、药物不良反应[(3.46±0.89)]分和频繁注射GnRH-a引起的不适[(3.34±0.91)分]。结论:我国泌尿外科医生希望在应用GnRH-a治疗前列腺癌过程中降低注射频率,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以改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