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机构阿片类药物滥用现状、监测及监管建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阿片类药物存在药物滥用的风险。随着阿片类药物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广泛使用,医疗机构开展阿片类药物滥用风险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阿片类药物滥用相关术语,总结了阿片类药物滥用现状及医疗机构药物滥用的风险,介绍了阿片类药物滥用风险监测工具以及药物治疗的停药问题,并就医疗机构阿片类药物滥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为医疗机构建立适合国情的药物滥用警戒体系、促进阿片类药物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甘肃省白银市2019-2020年药械化“四项监测”报告回顾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白银市2019-2020年药械化“四项监测”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促进公众合理用药用械用妆。方法:回顾性分析白银市2019-2020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 791例不良反应报告。结果:4 791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药品不良反应占比最大,2019、2020年分别占34.69%、36.97%;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次之,2019、2020年分别占9.58%、10.02%;化妆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占比最小,2019、2020年化妆品不良反应分别占2.50%、2.71%,药物滥用分别占2.88%、0.65%。结论:应进一步提升白银市药械化“四项监测”能力。白银市药械化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深圳市基于污水流行病学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来源追踪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污水流行病学(WBE)是一门新兴学科,已被应用于药物滥用追踪和传染病病原体监测。在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WBE被应用于监测疫情流行趋势和提供早期预警。为了及时发现隐匿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防止其在社区的传播,深圳市于2022年7月26日至11月30日在福田、南山、罗湖和盐田区的口岸地带、城中村、居民小区等重点场所布设369个污水采样点位,覆盖193万人口,开展污水监测新冠病毒的工作。每日在用水高峰时段进行3 h连续采样,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和RT-qPCR进行污水病毒富集浓缩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形成了阳性水样处置流程。本文旨在介绍深圳市基于城市污水开展新冠病毒感染者来源追踪的相关案例,在罗湖区洪湖水质净化厂污水监测有效发挥了早期预警作用并实现感染者来源追踪;在福田区福田南路阳性水样处置中获得监测点位布设的重要经验;在南山区南山村污水监测中揭示了隐匿感染者的存在。分享基于WBE的新冠病毒监测和感染者追踪,避免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社区传播的经验,总结污水监测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为未来具有肠道排毒的新发或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监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安宁疗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安宁疗护疼痛管理中存在的阿片类药物使用不足、过量使用或滥用,以及错误使用等问题;呼吸抑制、成瘾、谵妄、物质使用不当、镇静、跌倒受伤与机动车事故等风险;使用的风险评估与筛查工具;以及不同类型风险的管理策略:根据主体风险态度进行管理,利用综合疼痛管理应对成瘾风险,通过监督与筛查应对滥用风险,采用指南与培训应对使用不当风险,利用药物监测与轮换应对谵妄风险,通过早期识别应对呼吸抑制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儿童呼吸道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基因型鉴定及耐药分析对抗菌药物治疗选择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耐药流感嗜血杆菌(HI)基因型鉴定及耐药分析对抗菌药物治疗选择的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呼吸道HI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菌株的血清学分型、生物学分型、基因分型(TEM-1和ROB-1)、抗菌药物敏感性、β-内酰胺酶表达;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呼吸道HI β-内酰胺酶阳性的影响因素;构建儿童呼吸道HI β-内酰胺酶阳性的列线图模型;分别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进行模型区分度、准确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所分离的92株HI生物学分型可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和Ⅷ型8个生物型,其中Ⅱ型[35.87%(33/92)]和Ⅲ型[28.26%(26/92)]占比最多;血清学分型中HIa占比最多[28.26%(26/92)];TEM-1基因检出率为57.61%(53/92),ROB-1基因检出率为21.74%(20/92)。将8个生物型HI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显示,Ⅴ、Ⅵ、Ⅶ和Ⅷ型HI均未检出抗菌药物耐药,Ⅳ型HI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57.14%(4/7)];Ⅱ型HI对头孢呋辛耐药率较高[39.39%(13/33)]。92株HI中β-内酰胺酶阳性株和阴性株分别为37株(40.22%)和55株(59.78%);β-内酰胺酶阳性株对头孢吡肟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33(89.19%)和37(100.00%)]显著高于β-内酰胺酶阴性株[4(6.35%)和7(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8.628、74.747,P均<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连续使用抗菌药物≥ 5 d(OR = 163.464、95%CI:8.420~3 173.439、P < 0.001)、连续用药≥ 2次(OR = 19.890、95%CI:2.300~171.977、P = 0.007)、联合用药≥ 2种(OR = 32.468、95%CI:2.792~377.616、P = 0.005)和频繁更换用药≥ 2次(OR = 30.769、95%CI:3.358~281.921、P = 0.002)均为影响儿童呼吸道HI β-内酰胺酶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儿童呼吸道HI β-内酰胺酶阳性的区分度较高,准确性和有效性较好。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呼吸道HI的分离鉴定、耐药性监测;正确分析HI的耐药机制,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关于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用药安全是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心,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高度重视患者用药安全.药物警戒是贯穿药品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开展药物警戒体系建设是医疗机构监测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本文立足于以"警戒"为中心的体系建设,从组织机构设置、工作模式、工作内容方面着手,围绕药品质量问题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用药错误防范、药物滥用监测、手术室用药风险防控及其他用药风险防范措施展开,总结了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及其在用药风险防控及管理中的作用,为医疗机构开展药物警戒体系建设、提升用药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基于GC-MS法的毛发中苯丙胺类药物定性定量检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药物滥用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一个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在药物滥用监测中,毛发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旨在设计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来检测毛发中的苯丙胺类药物,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法开展实验,并通过前处理简便、分离提取率高的步骤,成功建立起了检测人体毛发中苯丙胺类药物的方法.文章为毛发检测在药物滥用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且有望在临床诊断与法医学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2019-2021年甘肃省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分析2019-2021年甘肃省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收集甘肃省2019年1月-2021年12月各个医院≥65岁的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和E试验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根据CLSI标准判读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甘肃省2019-2021年≥65岁的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分别为79.4%、80.4%和79%,均以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近3年均在35%左右,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35.2%、37.5%和36%,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7.9%、66.8%和71.1%,且MRSA和MRCNS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粪肠球菌近3年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屎肠球菌的检出率维持在2.5%左右;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分别从11.5%下降到7.6%,从2.3%下降到1.3%,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多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甘肃省老年患者临床分离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状严重,对老年患者临床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有助于临床为老年患者合理运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患者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谱的耐药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8大感染部位病原菌谱的特点及相应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以2020年9月1日—2022年9月30日在海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的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所得396株细菌作为研究对象,从MH120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的数据库中筛选和过滤数据,利用EXCEL和WHONET 5.6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整合、归纳和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96株细菌分布于呼吸道标本78株(19.7%)、泌尿系统标本74株(18.7%)、血液标本72株(18.2%)、腹腔标本54株(13.6%)、皮肤软组织标本48株(12.1%)、生殖道标本30株(7.6%)、中枢神经系统标本22株(5.6%)和消化道标本18株(4.5%);革兰阴性菌分离率占69.4%,革兰阳性菌占30.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4.9%)、大肠埃希菌(14.4%)、铜绿假单胞菌(10.4%)、鲍曼不动杆菌(5.3%)和沙门菌属(4.5%)居革兰阴性菌前5位,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1%)、无乳链球菌(7.8%)、粪肠球菌(3.0%)、屎肠球菌(2.8%)和猪链球菌(1.8%)居前5位.呼吸衰竭和血流感染都是治疗有效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1.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低于7%.结论 患者感染部位不同其病原谱也不同,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理的药物以缩短病人的治疗时间,避免药物的滥用造成不必要耐药菌株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基于PCT指导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抗菌治疗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分析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其疗效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 60 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经验治疗,观察组则依据血清PCT监测结果使用抗生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抗菌药物疗程、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二重感染率与病死率、抗生素费用、抗生素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结果 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两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治疗后WBC、中性粒细胞、CR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疗程短于对照组,抗生素费用少于对照组,二重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指导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可避免抗生素滥用,减少医疗花费,降低二重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