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LR4/MyD88/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通过探讨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苦参炮制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持续高温高湿环境下,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及蜂蜜水,建立湿热型小鼠模型,进而通过自由饮用含3%葡聚糖硫酸钠(DSS)的蒸馏水,建立湿热型UC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300 mg/kg)、生苦参组、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均按5 g/kg剂量给药)、麦麸辅料组、米泔水辅料组,UC造模同时给予灌胃给药,连续10 d.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粪便性状及隐血情况,进行一般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摘取结肠并测量长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结肠组织中 Toll 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 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苦参及其炮制品组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减小(P<0.01),结肠病变程度减轻,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血清中MIF、TNF-α、IL-6、IL-1β、IL-8含量降低(P<0.01),IL-10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 MDA 含量降低(P<0.01),SOD 水平升高(P<0.01);TLR4、MyD88,NF-κBp65 mRNA 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麦麸辅料和米泔水辅料组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较生苦参组作用更明显(P<0.05,P<0.01).结论 苦参及其炮制品具有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经麸炒或米泔制后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抗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盐补骨脂炮制工艺优选与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优选盐补骨脂不同盐制工艺,比较不同盐制品的差异。方法:建立补骨脂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采用综合评分法,以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总含量、特征图谱峰面积为评价指标,优选“盐炙”“盐蒸”“盐喷”“盐微波”4种不同炮制工艺;采用熵权TOPSIS法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不同补骨脂盐制品的质量差异。结果:优选的盐补骨脂“盐炙”工艺为170 ℃炒制13 min,“盐蒸”工艺为蒸制1 h,“盐喷”工艺为110 ℃炒制13 min,“盐微波”工艺为微波加热105 s。熵权TOPSIS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补骨脂盐制品质量排序为盐炙品>青盐炙品>盐喷品>盐微波品>盐蒸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补骨脂盐制品可聚为2类,其中盐炙品与青盐炙品聚为一类;盐喷品、盐蒸品和盐微波品聚为另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补骨脂盐制品可聚为4类,其中盐炙品、青盐炙品、盐喷品分别单独聚为一类,盐微波品与盐蒸品聚为同一类。结论:不同盐制方法炮制的盐补骨脂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盐补骨脂的炮制工艺优化和不同盐制品识别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炮制方法对黄精草酸钙针晶形态及含量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黄精不同炮制品的草酸钙针晶形态差异以及测定不同炮制品的草酸钙含量.方法 于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利用显微镜观察净制、清蒸、酒蒸、酒炖、黑豆制等5个生黄精的炮制品中草酸钙针晶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酸钙的含量.结果 不同黄精炮制品的草酸钙针晶呈束状,离散、碎裂程度不同;炮制后,清蒸黄精的草酸钙针晶所受破坏程度最小,酒蒸黄精的最大.草酸钙含量:酒蒸黄精1.95%>酒炖黄精1.70%>黑豆制黄精1.56%>清蒸黄精0.99%>生黄精0.83%.结论 与生品相比,不同炮制方法均对黄精草酸钙针晶有一定破坏,但破坏程度不同;酒蒸黄精的草酸钙含量在四种黄精炮制品中最高,清蒸黄精最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辽宁道地药材北五味子的蜜制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正交试验优选辽宁道地药材北五味子的蜜制工艺,并对蜜五味子炮制品进行质量标准评价.方法 研究收集10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共10批生北五味子,采用蜜蒸法炮制蜜五味子,以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蜜五味子的最佳炮制工艺;研究对蜜五味子进行性状、水分、总灰分检查;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蜜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蜜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醇甲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正交试验得出蜜五味子的最佳炮制工艺条件:闷润时间1 h,炼蜜量为每100 kg五味子,用10 kg炼蜜,蜜水比例为1∶2,蒸煮时间为40 min.所得10批蜜五味子均性状较佳;该品含水量为12.95%,总灰分为3.36%,均未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16.0%和7.0%;薄层色谱显示10批蜜五味子样品中五味子醇甲均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HPLC色谱检测得出10批蜜五味子样品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为0.48%~0.70%,平均值为0.59%,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含量限度0.40%.结论 研究所得北五味子的蜜制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质控标准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蜜五味子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九蒸九制槐角炮制过程主要成分、物性参数及颜色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九蒸九制槐角炮制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物性参数、颜色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槐角苷、染料木苷、芦丁和 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通过测定物性参数和颜色指标(L*、a*、b*),结合系统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PLS)研究主要成分、物性参数及颜色的相关性;采用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权重确定(CRITIC)法对槐角九蒸九制过程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含量测定及色度测量方法准确可靠,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均良好.HCA和PCA结果均表明,槐角饮片炮制过程中一蒸一制至四蒸四制聚为一类,五蒸五制至九蒸九制聚为一类.PLS相关性分析表明,多糖、芦丁的含量与物性参数、颜色均呈显著性相关;吸水膨胀度、相对密度与颜色均呈显著性相关.综合评价显示九蒸九制槐角炮制品最佳.结论 九蒸九制槐角炮制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物性参数、颜色的总体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将其内在成分含量与颜色、物性参数结合为揭示槐角九蒸九制炮制机理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苗药莴比苷(商陆)不同蒸制品对大鼠脾虚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研究苗药莴比苷(商陆)不同蒸制品对大鼠脾虚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黄苦寒泻下+饮食失节+劳倦过度"联合法建立大鼠脾虚动物模型,连续30 d.造模成功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参苓白术散)组、莴比苷生品及不同蒸制品(蒸制4、12、22、32 h)组,连续给药20 d.另设正常组,每组10只.观察外观体征,测量脏器指数,检测ALT、AST、ALP、CRE、BUN、IFN-γ、IL-4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脾、肾组织病理切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肺、肾、胃脏器指数显著升高,脾脏指数显著降低;ALT、AST、ALP、CRE、BUN水平显著升高,IFN-γ、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严重损伤,细胞质溶解、疏松,严重气球样变,脾小体严重萎缩,结构不明,中间区扩张,淋巴细胞较少,肾小球、肾小囊结构紊乱、部分坏死,界限不明,囊膜萎缩.与模型组比较,莴比苷蒸制品各组明显改善脾虚大鼠便溏泄泻、精神怠倦、懒动无力等体征;肝、肺、胃脏器指数显著降低,脾脏指数显著升高;ALT、AST、CRE水平显著降低,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生品组大鼠肝、脾、肾病理切片均不同程度损伤,而蒸制品各组大鼠均逐渐恢复,以蒸制12 h作用最好.结论:莴比苷蒸制后可不同程度改善大鼠脾虚动物模型外观体征,降低ALT、AST、CRE水平,升高IL-4水平,一定程度修复肝、脾、肾脏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粪便代谢组学的不同蒸晒程度何首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通过粪便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何首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并比较不同蒸晒程度何首乌在改善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上的作用差异,探讨其炮制原理.选取48只5月龄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生品组、三蒸三晒组、六蒸六晒组、九蒸九晒组,另取7只同窝阴性对照小鼠作为空白组.灌胃给药150 d后,采用巴恩斯迷宫和避暗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小鼠粪便中的代谢物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模型组和不同炮制品组的行为学结果显示,六蒸六晒组在巴恩斯迷宫定位航行测试中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避暗实验中第一次进入暗箱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其综合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最佳.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筛选出其他各组差异代谢物的数量排列顺序:六蒸六晒组>九蒸九晒组>生品组>三蒸三晒组,分别包含146、120、95和81种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与AD疾病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共有16种.基于炮制程度的进一步比较,发现六蒸六晒何首乌组在总代谢通路的调节数量最多,主要回调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和调节氨基酸合成代谢等途径.综上,何首乌经炮制后改善APP/PS1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氨基酸代谢以及提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有关,以六蒸六晒炮制程度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不同热处理牛奶的动态体外消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研究4种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奶消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动态人胃肠消化系统模拟人体消化过程,分析奶场样品、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瞬时灭菌(UHT)乳和蒸汽侵入式直接杀菌(INF)乳的pH变化、蛋白质消化率、胃排空速度以及胃肠消化后的肽段分布等.结果 奶场样品和巴氏杀菌乳在胃内的pH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巴氏杀菌乳在胃内消化接近空腹状态的时间最短.巴氏杀菌乳中蛋白消化率最高,UHT灭菌乳的消化率明显低于其他3种样品.4种牛奶经体外单独胃消化后生成的肽段分子质量基本在5 000 u以下,而经体外连续胃肠消化后基本在1 000u以下,更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巴氏杀菌乳和INF灭菌乳的消化率和消化产物的肽段分子质量分析上各有优势,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且均优于UHT灭菌乳.结论 INF杀菌乳和巴氏杀菌乳的体外消化结果基本相当,优于UHT灭菌乳,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奶制品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及其7种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验证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探究3 者挥发油中7 种挥发性成分与其寒热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对其含有的7 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通过气相色谱法(GC法)进行测定,给予SD雄性大鼠灌服寒凉药构建胃寒实证模型,再分别给予热性药、寒性药、生莪术、醋莪术、生郁金的水煎液治疗.通过观测比较大鼠在造模和给药的全过程中体质量、肛温、进食量、大便粒数和质地的变化,比较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的寒热药性.结果:温莪术醋制前后7 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差异不明显;温莪术挥发油中1,8-桉叶素、樟脑、龙脑、吉马酮、莪术二酮的含量明显高于温郁金上述成分的含量(P<0.01).温莪术的生品、醋制品对胃寒导致的腹泻治疗效果弱于热性药的治疗效果,温莪术的生品、醋制品表现为脾胃温性,温郁金的生品会加重腹泻,但致泻效果较寒性药致泻效果弱,温郁金表现为脾胃弱寒性.结论:1,8-桉叶素、樟脑、吉马酮、莪术二酮4 种挥发性成分的药理作用与温热药作用一致,且其含量高低与温郁金、温莪术和醋莪术寒热药性变化一致,推测这4 种挥发性成分可能是其发挥寒热药性的重要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黄精炮制品多糖多元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化学模式识别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构建黄精炮制品多糖的酶水解产物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不同蒸晒次数黄精炮制品多糖的差异.方法 采用糖苷酶水解,结合高效薄层色谱(high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HPTLC)、亲水作用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hydrophilic interac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ILIC-HPLC-ELSD)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QTOF/MS)对相应的酶解产物进行高效分离和检测.由此产生的自下而上的指纹图谱反映了黄精炮制品多糖的变化,通过相似度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指纹图谱进行综合评价.结果HPTLC分析发现,果糖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结合色谱分析发现,六蒸六晒和十二蒸十二晒为黄精炮制过程中的转折点.同时根据酶水解中寡糖的变化,利用相似度和PLS-DA对不同蒸晒次数的黄精炮制品进行了清晰的聚类.结合UHPLC-QTOF/MS分析表明,不同蒸晒次数黄精炮制品中含有蔗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蔗果六糖、蔗果七糖及蔗果八糖.结论 基于酶解法分析不同蒸晒次数样品的质量动态变化,结合所建立的多元指纹图谱,进一步阐释了不同蒸晒次数黄精炮制品的科学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