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震"疏调气机"思想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全身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归属中医学"阴阳毒"范畴.国医大师张震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为本虚标实之症,病因病机以肝脾肾虚为本,毒瘀血脉为标,且SLE患者普遍存在情志失调,应身心同治,提出"疏调气机,一体两翼"学术思想,自拟疏调生血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治法着眼于疏肝,健脾补肾并重,辅以解毒化瘀生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该方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促进血小板再生等作用,可从各个环节调控SLE发展的相关生物过程,从而改善SLE症状、抑制SLE病情进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疮疡理论辨治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认为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内镜下广泛出血、Hunner溃疡等表现以及其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特点与中医学疮疡的特征相符,治疗上可参考疮疡的中医治疗思路.IC/BPS病机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以托、补之法为本,兼用消法,以活血清热、通络止痛治其标.临证常用内托生肌散加减以益气活血,消肿托毒;同时结合具体症状配合四君子汤或缩泉丸健脾补肾以扶正,并根据瘀血、湿热等兼证针对性配伍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薏苡仁、泽泻等清热利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薛伯寿临证运用防风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总结薛伯寿教授临证运用防风的经验,认为防风一则疏风解表、发散透达,可治疗表气郁闭而里热较重之外感热病早期,常用消毒犀角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银翘散、升降散、栀子豉汤加减;二则祛风胜湿、止痒消疮,可治疗风邪袭表之过敏性皮肤病,常用自拟薛氏过敏煎加减;三则散肝舒脾、升阳止泻,可治疗肝郁脾虚之泄泻,常用痛泻要方(《丹溪心法》)加减;四则能行周身、通利五脏,可治疗气虚血瘀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斑秃甚或普秃、慢性鼻病等疾病,常用黄芪赤风汤(《医林改错》)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思路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公认的胃癌前疾病,中医药治疗CAG具有明显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从CAG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研究入手,对中医药治疗CAG提出治本独取阳明,补虚泻实,顾护脾胃,升降气机,调气和血,祛瘀通络,祛邪解毒,甘平凉润,和胃护络的辨治思路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CAG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运用"主客交"理论探讨难治性痛风的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主客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温病学家吴有性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首次提出,初始主要用于温疫病的诊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拓展,使其成为指导慢性、顽固性疾病临床诊疗的重要理论."主客交"理论中的"主"指正(正气),"客"为邪(邪气),"主客交"的本质在于正虚邪客,主客胶着而持久不解,迁延不愈,形成顽症痼疾.难治性痛风为素体脾肾亏虚,久羁之湿、痰、瘀、毒等邪凝聚胶着于血脉筋骨所致,与"主客交"的病理演变高度契合.基于此,临证可运用扶正护主、祛邪逐客,分解主客、标本并治之法治疗难治性痛风,自拟泄浊通痹方,验之临床,屡屡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彝医张之道辨治肿瘤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整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张之道是彝医药奠基人,在肿瘤辨治上形成开创性的"治瘤先治气"的学术思想,认为人体与宇宙清浊之气失衡是肿瘤发病的外因,体内清浊之气虚衰、紊乱致水血、痰瘀、毒邪内生是肿瘤发病的内因.治疗当以"天人同象"为总纲,以"扶正祛毒"为目标,以"疏通气路、血路、水谷路"为治法,以"平衡清气、浊气"贯穿始终进行中彝医结合临床辨治.通过总结张之道临床辨治肿瘤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从"阳病治阴"理论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上一种高致残、高致畸率的慢性炎症性骨病,发病早期常因腰背部疼痛、僵硬感等非特异性症状被忽视."阳病治阴"乃阴阳失调状态的治法之一.卢敏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常督弱肾亏,内生阴邪,阴缠督阳,阳不胜阴,故阴阳失调,发病常兼糅寒、瘀、痰、湿阴之实邪.治则治法上,标实为盛除阴邪,本虚为主培督肾,同时辨阴证施以散寒、通瘀、蠲痰、逐湿之法化散阴毒,临证每获良效,可谓驱散阴邪以复督回阳以达"阳病治阴"之意.附验案 1则以当参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李廷荃基于“虚气留滞”治疗胃癌前病变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李廷荃教授认为,“虚气留滞”为胃癌前病变核心病机,“虚气”即脾虚、气机失于斡旋,为发病之本;“留滞”即津血输布障碍,以致痰浊、瘀血滞留不化,蕴积日久,酿化为毒,痰瘀毒互相裹挟,损伤胃络,为患病之标。李教授强调,“虚气”与“留滞”互为因果,形成因虚而滞留、留滞更伤正的恶性循环,并贯穿疾病始终,其临证根据患者正气之多寡、病邪层次之浅深,以补虚行滞为基本治法,自拟“健脾消萎汤”治之,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核心证型、病机演变及中药配伍数据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有效数据,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缓解期核心证型,探索其病机演变规律,并挖掘中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8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江苏省中医院经中药口服干预的UC缓解期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强化FPGrowth算法构建加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模型,使用Xminer Operation Tool运算工具进行挖掘处理和逻辑分析,运用Medcase Chart对计量性趋势数据进行解构分析与图形表达,探索UC缓解期核心证型、病机演变规律及核心中草药配伍规律。结果:共收集UC缓解期患者302例;以黏液血便、易腹泻、易疲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阵发性腹部隐痛、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为临床核心证候群;脾气亏虚证、脾虚湿困证、脾虚毒蕴证为核心证型;病机演化可分为3个环节:脾气亏虚为UC发病之基;湿热蕴结、气血痰瘀凝滞,为UC加剧之源;病程日久,湿热痰瘀分别形成湿毒、热毒、痰毒、瘀毒,导致内生癌毒,为UC恶化之本。药物配伍方面,脾气亏虚证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砂仁、当归、白芍;脾虚湿困证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黄连、砂仁、防风;脾虚毒蕴证常用党参、黄芪、白术、陈皮、乌梅、槐花、黄连、防风。结论:UC缓解期以脾虚为本,健脾益气为治疗根本,佐以理气、和胃、活血、止血、祛湿、清热、解郁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壮医“毒虚”理论探讨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壮医学认为,“毒虚”是原发性痛经发病的关键因素,三道两路不通为其发病的直接原因,治当遵从“恢复脏腑功能”之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具有浓厚的壮医特色,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并获得较好疗效。本文从壮医“毒虚”理论入手,探讨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并为其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