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潜在中药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疾病核心靶点,预测具有防治CMD作用的中药。方法:使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CMD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中MCODE插件提取子网络,利用cytoNCA插件提取子网络的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在线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进行靶点-中药匹配,对所获得的中药进行筛选,并统计其性味归经及功效分类。结果:共筛选出CMD相关靶点3 859个,获取5个子网络。提取MCODE1网络核心靶点,共获得IL-1β、IL6、TNF、STAT3、AKT1、ACTB、VEGFA、GAPDH、TP53、ALB 10个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核心靶点主要涉及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转录的正向调控、DNA模板、基因表达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67条信号通路,主要包括AGEs-RAGE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10个核心靶点共关联880味中药,筛选后得到丹参、川芎、红花、赤芍、黄连、人参、麦冬、五味子、肉桂、莲子、蜘蛛香等36味中药。结论:本研究共预测出36味具有防治CMD作用的中药,为相关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了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蜘蛛网"模式辨析艾迪注射液抗肿瘤和心脏毒性保护作用的质量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在肿瘤治疗中,中药制剂发挥减毒和抗肿瘤作用的地位同等重要.国内外尚无综合"辨识"多种治疗作用中药制剂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报道.因此笔者以艾迪注射液(Aidi Injection,AD)为例,基于"蜘蛛网"模式综合辨识AD抗肿瘤作用和心脏保护作用的质量标志物.首先基于可测性原则,对方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再对方中含量较高且可定量测定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作为可测性评价指标;基于稳定性原则,考察光照和温度因素对AD各成分含量的影响,作为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基于配伍原则,依据其原药材在复方中的君、臣、佐、使配伍规律归属化合物;基于有效性原则,评价候选质量标志物的抗肿瘤、抗血管生成活性及其分别协同阿霉素(doxorubicin,DOX)抗肿瘤、抗血管生成和降低心肌毒性的活性,作为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建立"配伍-含量-稳定性-抗肿瘤细胞活性-协同DOX抗肿瘤活性-抗血管生成活性-协同DOX抗血管生成活性"七维度蜘蛛网和"配伍-含量-稳定性-降低DOX心脏毒性作用"四维度蜘蛛网,综合辨析AD抗肿瘤和心脏毒性保护作用的质量标志物.结果筛选出12个成分作为AD的质量标志物,其中斑蝥素、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黄芪皂苷Ⅱ、隐绿原酸和人参皂苷Rg2为AD抗肿瘤的质量标志物,人参皂苷Rd、异嗪皮啶、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王二酸作为AD心脏毒性保护作用的质量标志物.综合辨识出的12个质量标志物可覆盖全方4味药材,兼顾抗肿瘤和心脏毒性保护作用.这为AD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辨识2种重要作用的中药制剂全面合理的质量标志物提供了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HPLC和化学计量法分析蜘蛛香不同部位3类化合物10种成分差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对蜘蛛香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黄酮类(橙皮苷、蒙花苷)及缬草三酯类(乙酰缬草三酯、缬草三酯)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比较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HPLC法对蜘蛛香地上部位(叶)和地下部位(根茎和根)中10种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 地上部位10种成分平均含量绿原酸>异绿原酸A>蒙花苷>缬草三酯>橙皮苷>异绿原酸C>乙酰缬草三酯>异绿原酸B>新绿原酸>咖啡酸,地下部位10种成分平均含量缬草三酯>异绿原酸A>橙皮苷>绿原酸>乙酰缬草三酯>异绿原酸C>异绿原酸B>蒙花苷>新绿原酸>咖啡酸;蜘蛛香不同部位酚酸类和黄酮类含量均为地上部位>地下部位,缬草三酯类含量为地下部位>地上部位;造成蜘蛛香不同部位差异的标志物为缬草三酯、蒙花苷、橙皮苷.结论 蜘蛛香各部位样品中10个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蜘蛛香的非药用部位也含有大量的酚酸类、黄酮类和缬草三酯类,应充分利用,避免中药资源的浪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Ferulaldehyde的体外抗流感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本研究对从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和赤芍(Paeoniae Rubra Radix)中分离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ferulaldehyde的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通过加药时间点、免疫荧光实验、红细胞凝集法与神经氨酸酶活力检测等实验,发现化合物ferulaldehyde主要影响流感病毒的复制和释放环节,干扰病毒的生命周期从而发挥抗流感病毒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确认流感病毒NP和NA蛋白很可能是它作用的靶点.同时,该化合物还能显著抑制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巨噬细胞炎症相关蛋白和趋化因子的表达.综上所述,化合物ferulaldehyde可能通过直接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和释放的过程以及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发挥抗流感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蜘蛛香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蜘蛛香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 以Phenomenex Gemini C18 (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测定蜘蛛香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 建立的蜘蛛香药材HPLC指纹图谱有17个共有峰,并对6个共有峰进行了化学成分指认;18批蜘蛛香药材中有15批相似度大于0.89;主成分分析用3个主成分抽象代表17个成分进行评价.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以有效地评价该药材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蜘蛛香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和纯化方法,从蜘蛛香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73个化合物.应用一维和二维NMR,UV,IR,MS等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类型涉及环烯醚萜、倍半萜、单萜、三萜、木脂素、黄酮、简单芳香类等,其中新化合物77个.前期已对68个新化合物和25个已知化合物进行了报道.该文报道余下9个新化合物(1~9)和71个已知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valeriotriate A(8a)的结构修正,以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4个缬草醛类成分电喷雾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11-乙氧基缬草醛、11-甲氧基缬草醛、去酰基缬草醛和缬草醛在电喷雾质谱下的裂解途径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联用(UHPLC-LTQOrbitrap MS)对4个缬草醛类对照品进行系统研究.色谱条件:采用UPLC BEH-C18色谱柱(1.7 μm,2.1mm×100 mm),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B为乙腈,洗脱条件(0~20 min,85%A→50%A;20~25 min,50%A→20%A,25~30 min,20%A),流速为0.3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8 nm,进样量2μL.结果:4个缬草醛类成分在正离子模式下均会形成m/z 177、149、78等基本碎片离子,而11-乙氧基缬草醛和11-甲氧基缬草醛主要形成m/z 161、m/z 133、m/z 105特征碎片离子,而去酰基缬草醛和缬草醛则会形成m/z 131、m/z 103等特征碎片离子.结论:该类化合物有着较强的裂解规律,可用于缬草醛类化合物的快速结构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蜘蛛香总缬草三酯的平衡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和稳定性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测定蜘蛛香总缬草三酯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考察其在水及酸、碱缓冲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蜘蛛香总缬草三酯在10种有机溶剂(甲醇、乙腈、乙醇、丙酮、异丙醇、乙酸乙酯、正辛醇、二氯甲烷、石油醚及正己烷)的平衡溶解度,应用摇瓶法测定蜘蛛香总缬草三酯在正辛醇饱和的水及缓冲溶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蜘蛛香总缬草三酯在水及酸碱缓冲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蜘蛛香总缬草三酯在异丙醇、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在正辛醇饱和的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494.667(lgP=2.694),在水及酸、碱缓冲液中均不稳定.结论:蜘蛛香总缬草三酯水溶性及稳定性差,脂溶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蜘蛛香总缬草三酯自微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制备蜘蛛香总缬草三酯自微乳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为该有效部位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溶解度考察、配伍试验和三元相图法优选处方;以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比例为考察因素,粒径、自乳化时间及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纯形质心混料设计优化蜘蛛香总缬草三酯自微乳处方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结果:蜘蛛香总缬草三酯自微乳最佳处方为油酸乙酯-(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二乙二醇单乙基醚(10∶61∶29);平均粒径38.8 nm,自乳化时间0.57 min,载药量131.23 mg·g-1,5 min累积溶出度达94.99%;高温及光照会影响该制剂的稳定性,应低温避光保存.结论:蜘蛛香总缬草三酯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可显著改善蜘蛛香总缬草三酯的水溶性和溶出度,有望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稻害虫生态调控系统中推-拉策略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在江门市新会区水稻试验田,构建利用“推-拉”策略的生态调控系统,以紫苏、烟草和香根草分别作为“推”和“拉”的成分,并对紫苏、烟草和香根草的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对“紫苏+水稻”组选择率分别为38.70%和33.87%;对“烟草+水稻”组的选择率分别为30.12%和39.65%;通过笼罩选择性测定,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对“紫苏+水稻”组选择率分别为33.90%和38.10%;对“烟草+水稻”组的选择率分别为34.74%和39.00%,均显著低于对“水稻”对照组的选择率(60%-70%).通过Y型嗅觉仪和笼罩选择性测定,拟水狼蛛对“香根草+水稻”组的选择率分别为67.55%和66.07%,显著高于对“水稻”的选择率32.45%和33.93%.进一步在田间试验区调查,结果表明,在“推-拉”处理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种群数量分别为563.4头/百丛和490.7头/百丛,显著低于对照田(819.6头/百丛和763.8头/百丛);在水稻分蘖后期处理区蜘蛛数量(213.33头/百丛)极显著高于对照田(80.00头/百丛),同时在稻田旁的香根草上能发现栖息的蜘蛛和卵块.由此得出,稻田边种植紫苏和烟草对稻飞虱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而稻田边种植香根草对蜘蛛具有引诱作用,形成了紫苏、烟草和香根草的“推-拉”生态调控系统,既减少了害虫稻飞虱的数量,又增加了天敌蜘蛛数量,其结果可为生态防治害虫及科学保护天敌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