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PLC-Q-TOF/MS和分子网络研究黄芪蜜炙前后成分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技术(UPLC-Q-TOF/MS)与分子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黄芪及其蜜炙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黄芪蜜炙前后主要成分含量变化。方法:制备黄芪、炙黄芪水提物,采用UPLC-Q-TOF/MS检测其成分,采用全球天然产物分子网络分析平台(GNPS)进行分析鉴定,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生成的分子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Masslynx 4.2软件根据化合物的二级碎片信息对化合物进行鉴别,分析黄芪炮制前后成分含量变化。结果:从黄芪及其蜜炙品中鉴定出47个黄酮类和34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中约87%黄酮类成分和82%皂苷类成分在蜜炙后含量下降。结论:通过液质联用结合分子网络的方法可快速解析黄芪蜜炙前后的成分变化,黄芪经蜜炙后部分黄酮及皂苷类成分发生了水解反应,可能是炮制增效的物质变化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远志毒性及其炮制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远志具有安神益智、镇咳祛痰、消痈散结的功效,但其胃肠毒性反应明显.梳理文献发现,远志分别经蜂蜜、甘草、生姜、厚朴炮制后不仅毒性减弱,还保留宁心安神、祛痰开窍之功,并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远志的毒性成分为远志皂苷类成分,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蜜远志主要药效体现在镇咳祛痰方面,主要活性成分为远志皂苷类成分;制远志主要药效体现在镇静安神方面,主要活性成分为寡糖酯类;姜制远志主要药效体现在调畅气机方面,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厚朴炙远志主要药效体现在和胃运脾方面,主要活性成分为厚朴酚、细叶远志皂苷.远志的临床疗效确切,但其毒性无法忽视,亟需对远志毒性及其炮制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远志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参考文献68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桑黄蜜炙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优化桑黄蜜炙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结合层次分析法,以内在质量(麦角甾醇、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含量)和外观性状评分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桑黄蜜炙工艺中的关键因素(蜜水比、蜜水与桑黄质量比、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进行考察,确定桑黄蜜炙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桑黄蜜炙最佳工艺为取桑黄生品(1 cm3方块状),加适量辅料拌匀(每100 kg的桑黄用炼蜜与水各25 kg),闷润2 h至辅料被吸尽,置于炒制容器内,在炒制温度130~140℃下炒制5 min,取出,置于50℃烘箱内2 h,取出,晾凉.3次验证实验结果的RSD为0.68%.结论 优选出的桑黄蜜炙工艺稳定、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的桑叶蜜炙前后差异性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比较桑叶蜜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筛选差异性标志物并进行含量测定,为蜜炙桑叶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桑叶蜜炙前后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生桑叶、蜜炙桑叶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桑叶蜜炙前后差异性标志物,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从10批生桑叶、10批蜜炙桑叶HPLC指纹图谱中分别标定出23、24个共有峰,2类样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7;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生桑叶和蜜炙桑叶分为2类,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峰2、峰H(5-羟甲基糠醛)、峰1、峰17(异绿原酸C)、峰16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均大于1;生桑叶、蜜炙桑叶中差异性标志物异绿原酸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936、0.1278 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筛选得到异绿原酸C等5种差异性标志物;桑叶蜜炙后异绿原酸C含量显著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甘草炮制品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及质量传递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比较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主要化学成分,研究其质量传递规律,为甘草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甘草饮片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中指标成分,计算其转移率;建立同时适用于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分析,标定共有峰并进行成分指认;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性分析,找出主要差异性成分.结果:生甘草、炒甘草及蜜炙甘草中甘草苷的质量分数依次为0.63%~2.75%、1.30%~4.87%、0.56%~2.36%,转移率为136.8%~226.3%(生甘草到炒甘草)、76.0%~96.2%(生甘草到蜜炙甘草);甘草酸的质量分数依次为2.07%~6.07%、3.70%~10.25%、1.71%~5.23%,转移率为157.1%~188.5%(生甘草到炒甘草)、78.0%~99.6%(生甘草到蜜炙甘草),上述转移率均位于均值的±30%.甘草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高(0.958~0.996),标定共有峰15个,指认共有峰10个,分别为D-xylonic acid、芹糖甘草苷、甘草苷、6″-O-乙酰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芒柄花苷、异甘草苷、新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主成分分析显示生甘草、炒甘草、蜜炙甘草整体化学模式存在差异,主要差异成分有6个,包括甘草苷和甘草酸等.结论:不同甘草炮制品的化学指纹图谱相似度高,无法显示炮制引起的三者的差异性;但三者整体化学模式具有差异,主要体现在单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尤其是甘草苷和甘草酸,该结果为不同甘草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建立及其相关复方制剂的整体和全程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响应曲面法筛选蜜炙款冬花的最佳炮制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基于响应曲面法,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建立蜜炙款冬花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定量分析,以款冬酮、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芦丁含量的综合评分值为考察指标,以加蜜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单因素,用响应曲面法优选出蜜款冬花的最优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 优选的蜜炙款冬花最佳炮制工艺为加蜜量为 4 倍药材量,炒制温度为 195℃,炒制时间为 12 min.验证实验中 3 批样品提取后的综合评分值(94.16%)与预测值(95.92%)相比,相对误差为0.93%.结论 该实验的方法学考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用响应曲面法优选的蜜炙款冬花的最佳炮制方案可行,为制定蜜炙款冬花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黄芪多糖化学表征与免疫性调节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作为黄芪的重要活性成分,对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肠道炎症等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大量研究已揭示了黄芪多糖的功效及其作用机制.但是,由于黄芪多糖分子量大、溶解度低等特点限制了临床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药物研究进展,发现适度的结构改变或加工可以极大地提高黄芪多糖的生物利用度,而且其化学表征与生物学功效有密切的关系.综述近年来不同黄芪多糖化学表征对糖尿病、肿瘤、炎症、免疫抑制等疾病的免疫性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不同分子量大小的黄芪多糖均可以改善糖尿病的免疫紊乱状况;具有较高的支链度、低中分子量、高表面积或经过硒化处理的黄芪多糖可通过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来促进癌细胞凋亡、提高抗肿瘤活性;低中分子量、蜜炙加工的黄芪多糖可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因子发挥抗炎活性;中等分子量、经γ射线照射的黄芪多糖可以改善机体免疫抑制情况;此外,作为免疫增强剂,分子量在5.6 × 103~1.5 ×106 Da的黄芪多糖可通过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特异性抗体滴度,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及疫苗效力.通过探讨化学表征和免疫性调节功能间的关系,以期为黄芪多糖的临床应用及新的功能性保健食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UPLC-LTQ-Orbitrap MS探究生、炙甘草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究甘草蜜炙前后黄酮类成分变化与其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提取蜜炙前后甘草总黄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线性离子阱高分辨质谱法分别进行含量测定及成分分析,采用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及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 4 种体外方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甘草蜜炙后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明显提高,总黄酮含量较生品降低;质谱结果显示,生、炙甘草共有成分中甘草查耳酮A等 10 个黄酮类成分含量上升,反曲刺酮素B等 5 个成分含量下降,其中甘草查耳酮A含量提升最显著.结论:蜜炙甘草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提高可能主要在于生、炙甘草黄酮成分含量的差异,其中甘草查耳酮A含量的变化对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提升起重要作用,为甘草"生熟异用"研究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经典名方异功散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4/2/3
异功散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收录于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古籍文献和现代文献,对异功散的方剂历史源流、组成、剂量、炮制、煎服法和主治功效等进行考证分析.结果可得,异功散由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5味药组成,其中茯苓需去皮,白术采用土炒法,甘草采用蜜炙法,人参和陈皮用生品;根据古今剂量折算,异功散煎服时须将各药材研为细末,各称取1.6 g,加水300 mL、生姜5片、枣2个,共同煎煮至210 mL,饭前温服.异功散在古籍中记载的主治病证为呕吐泄泻、脾胃虚冷、胸脘痞闷、不思饮食等,在现代广泛应用于免疫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等,涉及小儿厌食症、哮喘、贫血、肿瘤等多种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黄芪的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黄芪Astragali Radix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为临床常用补气药.其临床应用广泛,在中医古籍中有多种黄芪炮制品的使用记载,如米黄芪、酒黄芪、盐黄芪、蜜黄芪等,而沿用至今的炮制品主要为生黄芪和炙黄芪.现代研究表明黄芪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等作用.通过对本草专著、中医古籍及炮制规范等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梳理古籍文献中有关黄芪功效主治、炮制沿革等方面的论述,并对黄芪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现代科研成果进行综述,为黄芪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