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传播视域下中医药期刊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医药期刊作为传播中医药信息和文化的主要媒介,在推动中医药领域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媒介融合发展的纵深推进,中医药期刊需要更加精准的策略指导,以更好地发挥其在中医药科研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满足学术界及社会公众的需求.本研究围绕中医药期刊融合传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内容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发展 4个层面的融合传播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实验室监测在传染病预警中的应用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流行,使全社会重新认识了传染病发生、流行及防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即便是当前对传染病防范的认知、应对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已有历史上最好的基础。在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中,研究和利用各类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相关因素的数据,以期在传染病发生的早期甚至发生前识别疫情信号,成为传染病防控研究的重要命题。病原体是传染病发生的原因,所以以病原学为核心的实验室监测是传染病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基于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的细菌性传染病实验室监测预警系统,其核心是识别病原、识别暴发、识别来源,在鼠疫、霍乱、流脑等细菌性传染病的早期发现、溯源和精准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期重点号围绕实验室监测在细菌性传染病预警和防控中的作用,从流行和暴发菌株特征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的联合应用、与常规病例监测体系的融合等方面开展研究,体现了实验室监测在传染病风险评估和疫情调查中的作用,同时对实验室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场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推动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跨越发展提供新思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风疹控制和消除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2008年我国正式将风疹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婴幼儿免疫覆盖率自2012年持续维持在95%以上,因此在人群中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屏障,使得我国风疹发病率逐年下降,并逐步阻断了本土流行风疹病毒的传播,显示我国正在向风疹消除目标迈进。然而,为了加速我国风疹消除进程,应根据监测实情科学制定重点人群的补充免疫策略,提升应对暴发疫情的处置能力,同时有必要通过构建医防融合机制并推进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从而为风疹消除提供证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时期医学高等院校科研宣传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聚焦新时期医学高等院校科研宣传管理,分析当前工作中的做法与问题,思考医学高等院校科研宣传如何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为例对科研宣传工作梳理总结,对医学院校进一步做好医学科研宣传提出建议。结果:加强医学高等院校科研宣传是国家发展战略、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北京大学医学部能够顺应新发展要求,在科研宣传中从内容、选题、人物、平台等方面扎实推进,但在发挥管理合力、基础研究成果科普、社会影响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结论:科研宣传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建议从完善管理模式、加强正确导向、提升内容质量、树立品牌思维、善用融合传播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科研宣传在医学院校科研管理中的促进作用,推动医学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科技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多次暴发的动力学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自暴发以来,世界各国疫情形势、非药物防控措施、疫情下的民众行为模式及疫苗接种等差异巨大。我国疫情也在经历较长时间无本土病例后,由于境外输入等因素引起局部疫情暴发,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深入探讨疫情多次暴发的机制和差异性是极为必要的。方法:本研究基于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构建新颖的演化方程来融合干预措施和疫苗接种以及民众行为改变的动态过程。发展方法计算最优的干预强度和疫苗接种速率使得易感人群规模低于其阈值,从而避免疫情的二次暴发。结果:强干预或超强干预措施过早地解除,一个弱的诱因会不同程度地导致新冠肺炎疫情的再次暴发,而且早期控制措施越强,解除后二次暴发的程度越大;民众个体行为变化对疫情的敏感性程度以及防控措施的加强与解除是诱导疫情多次暴发的关键因素;最优的早期干预措施和及时优化接种疫苗不仅能够避免后期疫情的多次暴发,更能有效地降低第一波疫情的峰值并推迟其到来的时间。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干预措施的强弱与解除、民众行为对疫情的响应切换、疫苗接种率和时效性、外界诱因和新冠病毒传播强度等因素诱导新冠肺炎疫情的多次暴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眼底影像的繁荣和挑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眼底影像技术在过去十年间飞速发展。原有的成像技术更新换代,新型成像技术层出不穷,相关的研发投入、设备使用量和论文发表量均迅猛增长,同时向多技术联合、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以及设备轻巧化和自动化等方向发展。但眼底影像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眼底知识体系规范化重塑、学术传播均衡性和独立性、"多模式影像"概念误读、新兴技术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验证、临床影像研究创新、原始技术创新和技术储备以及面向未来的眼底影像数据集成与分析系统等诸多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数据驱动的慢性病精准管理模式探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多"重治疗、轻预防"。本研究将信息管理学科中的大数据应用、知识管理、知识服务等方法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通过构建包括多源异构的慢性病数据资源库、慢性病健康知识分析平台以及慢性病服务应用平台,实现慢性病数据管理中自我检测数据与医疗机构等来源数据的互联互通,慢性病健康知识的融合与精准推送,以及围绕慢性病预防、诊断、治疗与康复全过程提供的个性化精准服务。2019年8月起采用该管理模式搭建糖尿病大数据平台,至2022年1月,收集来自216万名居民的诊疗及管理数据3.8亿条,数据采集的准确率达97.46%,完整率达96.07%;构建相应知识库和服务平台,实现对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服务,提高了患者和社区居民的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治疗控制率、科普与传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规模多场景移动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应急检测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特定区域的大规模核酸筛查是发现社区潜在传染源,切断传播链条,评估防控策略、阻断措施和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其目的在于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广州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应急检测专家组在国家和地方性技术指导文件的基础上,总结气膜实验室和全集成车载移动实验室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应急大筛查实际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融合最新的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进展,联合编写《大规模多场景移动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应急检测专家共识》,分别从总体规划、标本采集运输与信息管理、实验室检测管理、安全管理、资源保障五个方面为各个地方政府部门、医疗与疾控机构以及第三方检验机构,提供一个实用、科学、规范的参考组织方案,向国内外推广新冠肺炎疫情大规模筛查统筹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领域的中外科技合作路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中外科技合作研究集群构成、融合及主路径,为该领域中外合作的政策支持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依据文献计量学理论,以Web of Science为核心数据库,筛选出新冠肺炎研究领域的中外合作文献,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运用VOSviewer 1.6.16软件进行集群分析、内外部连通度测量及路径探索。结果:在新冠肺炎领域,与我国合作发表科研论文数量超过10篇的国家有61个,中美合作论文占比最高,为48.0%;合作研究领域可分为5个集群,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众心理健康、流行病学和环境影响。其中基础医学集群内部连通度最高(60.2%),流行病学集群内部连通度最低(20.1%);基础医学集群与临床医学集群相互融合度较高,连接节点数量在两集群占比为27.7%和21.9%。通过路径分析,新冠肺炎领域已经形成"突发传播-感染机制-临床特征-焦虑情绪"的合作研究主路径。结论:新冠肺炎研究领域的中外科技合作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研究集群已初步形成。部分集群呈现较高的聚合性与融合性,形成了该领域合作研究的主路径。卫生管理部门可依据主路径针对不同集群的发展阶段制定精准化的科技合作政策,实现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及合作资源的充分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军事医学传播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学传播与卫生宣教能力是体现军医岗位胜任力的重要方面。现阶段在医学传播人才培养方面,军内院校尚未开设相关课程,缺乏专门的培训体系。2022年,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往年实施医学科普实践的基础上,调研部队的宣教需求,贯彻军事特色、研讨课堂和成果导向等教学理念,交叉融合了医学、传播学、艺术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凝练卫生科普宣教理论,借助中心的智慧化教学条件,探索开设了军事医学传播学选修课程。课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课程学习的所有43名学员均认为该课程对提高科普宣教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有所帮助。课程的实施为培养军医院校学员的医学传播与卫生宣教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