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致免疫性心肌炎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患者女,73岁。2020年4月,因进食后间断呕吐4个月,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5月7日入住我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病史,日常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并规律服用治疗冠心病药物。入院CT检查示,食管下段-贲门区占位,纵隔内上腔静脉后-气管隆突区、主动脉弓下及食管下段旁可见多发淋巴结肿大,肝门区、胃小弯侧多发肿大、融合淋巴结。11日开始行紫杉醇+奈达铂一线化疗2个周期。7月2日开始行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60 Gy,分30次完成,同步奈达铂30 mg化疗,每周1次。2021年1月14日复查CT,提示肝转移,纵隔、腹腔淋巴结较前增大。23日开始行二线吉西他滨单药化疗2个周期。3月13日复查CT,示新发肺转移灶。完善心肌酶谱、高敏肌钙蛋白Ⅰ和脑利钠肽基线检查后,于22日开始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24日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间断胸痛,当时射血分数为59%,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心电图检查未见急性心肌梗死异常改变。血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770.60 ng/L。请心内科会诊后,给予硝酸异酸梨酯片含服,胸痛缓解。25日患者血高敏肌钙蛋白Ⅰ> 40 000 ng/L,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24日无明显变化。考虑患者免疫治疗基线筛查时高敏肌钙蛋白正常(<1.5 ng/L),目前明显升高,心内科医师暂不考虑心肌梗死可能,故高度怀疑免疫性心肌炎。根据患者体重(45 kg),予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复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1 990.60 ng/L,再次行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26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2 656.30 ng/L,较前明显下降,继续甲泼尼龙400 mg冲击治疗。当日下午患者再次出现间断胸痛,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599.80 ng/L,予硝酸甘油对症治疗,胸痛缓解。27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31 859.70 ng/L,再次明显升高,脑利钠肽前体为14 044.0 ng/L,故将甲泼尼龙加量至1.0 g,并予吗替麦考酚酯0.5 g口服,2次/d。28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7 165.0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10 434.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4 U/L,乳酸脱氢酶为454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376 U/L。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射血分数为55%。继续行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同时加用艾司奥美拉唑抑酸护胃,辅酶Q10、尼可地尔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和能量代谢,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5 d后,按500、240、120 mg逐渐减量,各使用1周,患者心肌损伤指标迅速回落。4月12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9.5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2 148.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7 U/L,乳酸脱氢酶为371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273 U/L,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021年4月14日患者出院时,甲泼尼龙减量至80 mg,1次/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滋阴疏肝汤对卵巢储备功能不全模型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滋阴疏肝汤对卵巢储备功能不全模型小鼠卵巢颗粒细胞(GCs)凋亡的影响.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将30只雌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NC)组、环磷酰胺模型(CTX)组、低剂量(ZY-L)组及高剂量(ZY-H)组滋阴疏肝汤组、辅酶Q10(Q10)组,实验结束前,抽取小鼠外周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相关激素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提取卵巢原代颗粒细胞.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ATP水平,利用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及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抗体(ASK1)/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滋阴疏肝汤干预可显著降低小鼠外周血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P<0.05),提高抗米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P<0.05).与CTX组相比,ZY-H组及Q10组GCs中神经萎缩蛋白1(OPA1)(NC:1.00±0.05;ZY-H:0.78±0.41;Q10:0.89±0.46)、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NC:1.00±0.04;ZY-H:0.65±0.23;Q10:0.81±0.5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NC:1.00±0.08;ZY-H:0.43±0.16;Q10:0.72±0.23)的信使RNA(mRN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靶向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NC:1.00±0.03;ZY-H:2.03±0.53;Q10:1.52±0.41)和线粒体裂变1蛋白抗体(Fis1)(NC:1.00±0.03;ZY-H:1.32±0.13;Q10:1.44±0.26)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经滋阴疏肝汤和辅酶Q10处理后,GCs中胱天蛋白酶3/9(caspase-3/9)、ASK1、JNK、细胞色素C(Cyt-c)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TUNEL检测显示,滋阴疏肝汤干预可明显减少卵巢凋亡细胞的数量.结论 滋阴疏肝汤可降低小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保护线粒体功能,使卵巢储备功能免受CTX诱导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有关靶向血凝素的抗流感病毒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常常引起暴发流行,是影响公共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然而,近年来耐药毒株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流感药物。病毒融合蛋白血凝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研究靶点之一。本文讨论并总结了最新的针对流感病毒血凝素靶点的抗流感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剂、蛋白质和肽。今后基于血凝素的疗法可能会成为预防和治疗流感的手段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开放TLIF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6例。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60~82(68.1±3.4)岁。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组:微创TLIF组45例,行微创TLIF术;开放TLIF组41例,行开放TLIF术。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2)比较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3)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4)术前和术后24 h的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5)术前与术后16周腓总神经、胫总神经的传导速度(NCV)和潜伏期(DL)值。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获随访6个月。(1)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病变类型等基线资料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微创TLIF组较开放TLIF组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末次随访时,2组VAS、JOA、SF-36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微创TLIF组优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3)患者术后24 h、7 d凝血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PT先延长后缩短,且微创TLIF组均短于开放TLIF组;血浆FIB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且术后24 h微创TLIF组低于开放TLIF组;血浆D-D水平则逐渐升高,且微创TLIF组均低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术后24 h氧化应激指标与术前比较,2组血清SOD、GSH-PX水平均降低,但微创TLIF组[(246.1±35.5)、(127.8±13.1)U/mL]高于开放TLIF组[(182.5±28.2)、(85.6±14.0)U/mL];2组血清MDA、AOPP水平均升高,但微创TLIF组[(17.9±3.7)、(71.8±6.1)μmol/L]低于开放TLIF组[(30.4±4.1)、(112.3±6.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5)术前与术后16周比较,2组患者的腓总神经、胫总神经的NCV值均升高且微创TLIF组高于开放TLIF组,DL值则降低且微创TLIF组低于开放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相对开放TLIF,微创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组人突触融合蛋白4对脂多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INS-1损伤影响和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重组人突触融合蛋白4(STX4)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胰岛β细胞INS-1损伤影响。方法:胰岛β细胞INS-1分成Control组(空白对照)、LPS组(LPS处理)、LPS+NC组(转染阴性对照载体,LPS处理)、LPS+STX4组(转染pcDNA-STX4,LPS处理),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TX4 mRNA和蛋白质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DCFHDA法检测活性氧簇(ROS)水平、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钼酸铵比色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葡萄糖条件下胰岛素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Bax、p65蛋白质表达。用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处理上调STX4后的胰岛β细胞INS-1,给予LPS刺激,同样利用上述方法测定细胞凋亡、ROS、SOD、GSH-Px、CAT、MDA水平和分泌的IL-1β、TNF-α、胰岛素水平以及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p65蛋白质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LPS组胰岛β细胞中STX4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减少,细胞凋亡率、ROS水平、MDA水平均升高,SOD、GSH-Px、CAT水平均降低,细胞分泌的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水平降低,Cleaved Caspase-3、Bax、p65蛋白质表达水平也升高。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处理逆转上调STX4对LPS条件下胰岛β细胞凋亡、ROS、SOD、GSH-Px、CAT、MDA水平和分泌的IL-1β、TNF-α、胰岛素水平以及Cleaved Caspase-3、Bax、p65蛋白质水平影响。结论:上调STX4抑制LPS诱导的胰岛β细胞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释放,机制与降低NF-κB信号通路激活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玉米须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肾脏线粒体ATP合成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玉米须多糖(SMPS)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小鼠肾脏线粒体ATP合成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溶液的方法建立衰老小鼠模型。将48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D-gal模型组(D-gal组)、玉米须多糖低剂量组(30 mg/kg,SMPS-L组)、玉米须多糖高剂量组(60 mg/kg,SMPS-H组),每组12只。干预42 d后全麻下眼球取血,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取肾脏组织,荧光素酶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ATP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中复合体Ⅱ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复合体Ⅲ的细胞色素C还原酶(Cycs)、复合体Ⅳ(COXⅣ)及ATP合酶中的ATP5b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D-gal组小鼠肾组织中ATP含量(178±4)×10 -4 μmol下降( P<0.01),SDH、Cycs、COXⅣ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ATP5b mRNA表达水平(0.67±0.01)下调( P<0.01),MFN2蛋白表达水平(0.29±0.02)降低( P<0.01),DRP1和P62蛋白表达水平(0.31±0.02、0.21±0.01)上升( P<0.01);与D-gal组比较,SMPS干预组小鼠肾组织中ATP含量(193±1)10 -4μmol升高( P<0.01),ATP5b mRNA表达和MFN2蛋白表达(0.87±0.05、0.71±0.08)上升(均 P<0.01),DRP1和P62蛋白表达(0.20±0.01、0.10±0.01)下调(均 P<0.01)。 结论:SMPS可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及上调ATP5b mRNA和MFN2蛋白的表达,下调DRP1和P62蛋白表达,改善衰老小鼠肾脏线粒体动态平衡紊乱,促进D-gal致衰老小鼠肾组织线粒体ATP的生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镇痛合剂对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术后疼痛及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TXA)镇痛合剂(TXAA)对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术后疼痛及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于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行PLIF的105例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54.8±14.3)岁;男性患者为69例,女性为3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60例,腰椎管狭窄者为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TXAA组( n=35,术前静脉滴注TXA 1.0 g,深筋膜关闭前切口局部注射TXAA 50 mL),TXA组( n=35,术前静脉滴注TXA 1.0 g)和对照组( n=35,围手术期不应用TXA),分别记录3组患者出血相关指标:围手术期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术后疼痛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前列腺素(PGE)2水平、缓激肽水平,以及血栓发生风险相关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栓弹力图(TEG)-血栓最大幅度(MA)值、D-二聚体水平等。并且于手术后3个月内对患者进行不良事件随访。对于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如围手术期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VAS疼痛评分等,3组及各组中不同时间点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性别构成比、输血率等计数资料的3组整体比较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校正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3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人体质量指数、术前血红蛋白(Hb)值、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术前D-二聚体水平等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lfsyll-2016-6),并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本研究TXAA组、TXA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围手术期异体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TXAA组患者的上述5项指标分别为(599.6±67.3)、(379.9±38.8)、(169.9±56.9)、(272.8±83.1)、(217.0±64.1)mL,均低于TXA组和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AA组比TXA组:LSD- t=5.397、3.987、3.561、4.156、3.451, P=0.008、0.023、0.029、0.021、0.031;TXAA组比对照组:LSD- t=6.901、4.563、5.967、9.321、6.045, P<0.001、=0.019、=0.006、<0.001、=0.003)。② 3组患者术后12、24及48 h时的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1、3 d时的PGE2和缓激肽水平,分别较术前升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TXAA组患者术后12、24、48 h时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2.1±0.9)、(2.4±1.0)和(1.9±0.9)分,均低于TXA组及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AA组比TXA组:LSD- t=6.063、10.736、29.654, P=0.011、<0.001、<0.001;TXAA组比对照组: t=6.239、11.079、31.078, P=0.007、<0.001、<0.001)。TXAA组术后1、3 d时的PGE2水平分别为(154.4±23.1)和(195.4±30.8)pg/mL,缓激肽水平分别为(167.8±15.4)和(217.1±14.9)ng/mL,均低于TXA组及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 TXAA组患者术后1 d时的TEG-MA值为(67.4±6.0)mm,分别高于术前、TXA组及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 t=5.693、0.383、8.963, P=0.021、=0.046、<0.001)。3组患者术后1、3 d时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较术前升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TXAA组术后1、3 d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98.3±73.2)和(283.7±49.6)mmol/L,分别低于TXAA组和对照组,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INR的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④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获良好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愈合延迟及血肿压迫神经等情况。术后超声随访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结论:对接受PLIF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患者,在术前静脉滴注TXA的基础上,切口内局部注射TXAA,有助于提高止血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并且不增加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ETAR 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及ETAR来源融合多肽抑癌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HGSOC)组织中内皮素A受体(ETAR)表达的临床意义;设计ETAR羧基末端(ETAR-C)氨基酸序列来源的ETAR-C融合多肽,研究其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抑癌作用。方法:(1)选择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HGSOC且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的患者共126例,收集其癌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HGSOC组织中ETAR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2)以ETAR-C氨基酸序列为基础设计ETAR-C融合多肽,通过体外表达、纯化ETAR-C融合多肽,采用划痕实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ETAR-C融合多肽处理后卵巢癌SKOV3和CAOV3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ETAR-C融合多肽处理后顺铂耐药卵巢癌SKOV3/cDDP和CAOV3/cDDP细胞的化疗敏感性,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ETAR-C融合多肽处理后卵巢癌SKOV3和CAOV3细胞中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的表达。结果:(1)HGSOC组织中ETAR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8.6±5.1,X-Tile软件分析显示最佳截断值为61.7%,据此将HGSOC患者分为ETAR mRNA高表达(76例)和低表达(50例)。ETAR mRNA高表达与HGSOC患者的腹水量、铂类药物耐药和血清癌抗原125(CA 125)水平均显著有关( P均<0.05),而与HGSOC患者的年龄、术后残留灶大小无关( P均>0.05);ETAR mRNA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8.4%、28.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8.2%、52.0%,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46, P=0.034)。(2)划痕实验和侵袭实验结果均显示,内皮素1(ET-1)、ET-1+ETAR-C分别处理后SKOV3和CAOV3细胞的划痕愈合率和细胞侵袭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MTT比色法检测显示,加入不同浓度(4、6、8、10、12、24 μg/ml)顺铂后,ETAR-C融合多肽处理后的SKOV3/cDDP和CAOV3/cDDP细胞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细胞( P均<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ET-1、ET-1+ETAR-C分别处理后SKOV3细胞(分别为1.85±0.09、1.13±0.09)和CAOV3细胞(2.14±0.15、1.66±0.12)中β-arrest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ETAR mRNA高表达HGSOC患者的预后显著差于ETAR mRNA低表达者,ETAR可能成为HGSOC治疗的新靶点。干扰ETAR与β-arrestin-1相互作用的ETAR-C融合多肽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卵巢癌细胞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HO-1在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与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成年C57BL/6小鼠,基于CRISPER/Cas9开发的EGE系统制备HO-1诱导性基因敲除小鼠,并构建HO-1过表达腺病毒载体诱导HO-1基因过表达小鼠,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野生型C57BL/6(WT)、HO-1基因敲除型小鼠(HO-1 -/-)和HO-1基因过表达型小鼠(HO-1 +/+)分别分为2组( n=6):对照组(WT组、HO-1 -/-组和HO-1 +/+组)和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组(ALI组、HO-1 -/-+ALI组和HO-1 +/++ALI组)。经尾静脉注射LPS 15 mg/kg制备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模型,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给予LPS或生理盐水后12 h时处死小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计算GSH/GSSG比值,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O-1、线粒体质量控制相关蛋白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动力相关蛋白1(Dr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自噬标志蛋白PTEN诱导激酶1(PINK1)和E3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的表达,观察小鼠12 h生存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WT组、HO-1 -/-组和HO-1 +/+组)比较,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组(ALI组、HO-1 -/-+ALI组和HO-1 +/++ALI组)小鼠12 h生存率和MMP降低,肺损伤评分增加,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降低,GSSG含量升高( P<0.05);与ALI组比较,HO-1 -/-+ALI组小鼠12 h生存率和MMP降低,肺损伤评分增加,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降低,GSSG含量升高,HO-1、Mfn2、PGC-1α、NRF1、PINK1和Parkin表达下调,Drp1表达上调,HO-1 +/++ALI组小鼠12 h生存率和MMP升高,肺损伤评分降低,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升高,GSSG含量降低,HO-1、Mfn2、PGC-1α、NRF1、PINK1和Parkin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 P<0.05)。与WT组比较,HO-1 -/-组肺组织HO-1表达下调,HO-1 +/+组肺组织HO-1表达上调,ALI组肺组织HO-1、Drp1、PINK1和Parkin表达上调,Mfn2、PGC-1α和NRF1表达下调( P<0.05)。 结论:HO-1参与了小鼠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的过程,与调控线粒体质量控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流感病毒M2蛋白胞外区的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免疫学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两步脱溶剂-交联法制备携带流感病毒血凝素茎部α螺旋区(HAα)、6个串联重复的M2蛋白胞外域(6M2e)和鞭毛蛋白(Flg)的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探究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脱溶剂-交联法将融合蛋白FljB-6M2e-△D2D3-HAα和HAα-6M2e制备成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进行物理表征后评估其细胞毒性。免疫小鼠后采用ELISA方法进行特异性抗体效价测定,ELISPOT检测细胞免疫水平,CCK-8法检测脾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粒径为(130.03±2.96) nm的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FljB-6M2e-△D2D3-HAα/ HAα-6M2e。免疫小鼠后产生的抗M2e-IgG抗体效价为1∶25 600,抗HAα-IgG抗体效价为1∶12 800,高于对照组小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051和3.780, P=0.038和0.019)。与对照组相比,多肽刺激可以使小鼠脾细胞显著增殖[M2e刺激增殖率:(154.18±2.34)%,HAα刺激增殖率:(151.51±1.56)%]( t=12.942和24.591, P均<0.001),并且诱导产生分泌更多IL-4和IFN-γ的淋巴细胞(M2e刺激: t=5.477和6.571, P=0.005和0.013;HAα刺激: t=9.239和7.671, P=0.001和0.013)。多种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IFN-γ和IL-4的转录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FN-γ: t=13.253和20.847, P均<0.001;IL-4 : t=6.032和4.824, P=0.004和0.009)。 结论:本研究所制备的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开发多表位流感通用疫苗提供了有效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