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LR4/MyD88/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通过探讨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苦参炮制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持续高温高湿环境下,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及蜂蜜水,建立湿热型小鼠模型,进而通过自由饮用含3%葡聚糖硫酸钠(DSS)的蒸馏水,建立湿热型UC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300 mg/kg)、生苦参组、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均按5 g/kg剂量给药)、麦麸辅料组、米泔水辅料组,UC造模同时给予灌胃给药,连续10 d.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粪便性状及隐血情况,进行一般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摘取结肠并测量长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结肠组织中 Toll 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 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苦参及其炮制品组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减小(P<0.01),结肠病变程度减轻,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血清中MIF、TNF-α、IL-6、IL-1β、IL-8含量降低(P<0.01),IL-10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 MDA 含量降低(P<0.01),SOD 水平升高(P<0.01);TLR4、MyD88,NF-κBp65 mRNA 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麦麸辅料和米泔水辅料组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较生苦参组作用更明显(P<0.05,P<0.01).结论 苦参及其炮制品具有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经麸炒或米泔制后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抗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21-2023年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沙门菌流行状况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了解2021-2023年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及毒力基因分布,为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沙门菌的风险识别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 使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对2021-2023年甘肃省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和零售加工店采集的样品分离的沙门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数据导入BioNumerics 7.6软件进行血清型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聚类分析和毒力基因筛查.结果 采集683份肉与肉制品样品,分离出的44株沙门菌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共鉴定出17种序列型(ST),其中ST11为优势型.44株沙门菌分成3个不同进化分支,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菌株分散在不同进化分支中.共筛查出157种毒力基因,其中98种毒力基因在44株沙门菌中均存在,其他59种毒力基因呈不同比例分布在44株沙门菌中.结论 2021-2023年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的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ST11)为主,血清型和ST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份和地区菌株之间有一定的同源性.主要携带沙门菌毒力岛毒力基因和结构性毒力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机采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多种难愈性创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索机采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难愈性创面模式,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20 年 6月—2023 年 12 月在本院住院的 34 例难愈性创面患者,使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患者PRP,根据不同类型创面,选用PRP沿创面边缘点状注射和/或直接涂抹、血小板凝胶(PG)敷盖创面或填充窦道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频次为每周1~2 次,每疗程4~5 次.观察记录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采集PRP前基础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分别为(321.85±114.64)×109/L、(9.52±3.21)×109/L、(4.34±0.62)×1012/L,机采PRP制品中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分别为(1 438.53±376.89)×109/L、(1.38±1.03)×109/L、(0.03±0.01)×1012/L,PRP制品中血小板浓度平均提升 4.47 倍,抽样细菌培养均阴性.34 例患者经PRP治疗后,33 例患者症状改善,1 例患者因疾病加重长期卧床、依从性差而效果不佳.有4 例患者在PRP采集或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经规范处理后均能完成PRP采集或治疗.结论 机采PRP制品具有质量稳定、安全可靠、可溯源等优点,能有效促进多种难愈性创面的愈合,其治疗过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产科输血治疗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了规范产科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和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和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专家经共同讨论,制定了本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包括产科患者备血、血液制品选择、输注指征和剂量、特殊情况的输血,以及输血反应的识别和防治等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硫化氢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形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 2S)在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H 2S通过多种途径抑制NETs的形成,包括抑制血小板活化介导的NETs产生,上调miR-16-5P抑制其目标基因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1, PIK3R1)和RAF1的表达,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途径,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及呼吸爆发,降低自噬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等。文章就硫化氢类药物及其衍生制品的研发和应用、NETs相关疾病的临床防治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改良超滤联合血制品序贯输注在新生儿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大血管手术的新生儿使用改良超滤联合血小板、冷沉淀等血制品序贯输注对其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大动脉手术患儿83例,分为对照组(常规超滤,51例)和处理组(改良超滤+血制品序贯输注,3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基本资料、围手术期凝血指标以及术后12、24 h胸腔引流量。结果:处理组年龄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处理组的体外循环明显长于对照组( P<0.01);与术前资料相比,对照组患儿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增加,术后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 P<0.01),而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APTT、PT、INR明显增加,术后血小板计数和FIB明显降低( 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12、24 h胸腔引流量明显高于处理组( P<0.01)。 结论:在新生儿大血管手术中,应用改良超滤联合血制品序贯输注,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减少纵隔出血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小板输注量对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连续三年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血制品在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民医院急诊科行VA-ECMO治疗的成人患者共83例。分析死亡组( n=37)和存活组( n=46)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计算阈值。 结果::血小板输注量( OR=2.506,95% CI:1.142~5.499, P=0.022)、非心肌炎性疾病( OR=6.881,95% CI:1.615~29.316, P=0.009)为成人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小板输注量阈值为0.427 mL/(kg·d),可预测患者ECMO上机28 d病死率,敏感度为78.4%,特异性为69.6%(曲线下面积:0.735)。 结论:血小板输注量的增加与成人VA-ECMO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心肌炎患者行VA-ECMO治疗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浆基质制品的前世今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血浆基质制品生物活性良好,因其来源于自身,少见不良反应,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再生领域。随着生物医学及材料学的发展,血浆基质制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制备方式、产物特征、生物学性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总结过往研究,系统介绍了血浆基质制品的发展演化历程、理论基础、产物特性及具体成分,并为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7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对15 391名6~16岁儿童开展基线调查,2019年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和检测血清25(OH)D,使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机体肌肉量,并计算全身肌肉质量指数(MMI)。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基线和随访期MMI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10 890名儿童的年龄为(11.5±3.3)岁,男童占49.6%,基线25(OH)D水平为(35.4±12.0)nmol/L,充足率为11.1%。多因素线性回归校正年龄、性别、体脂肪量、吸烟、饮酒、奶制品摄入、维生素D补充、钙剂补充、体力活动、青春期发育状态后,未观察到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基线MMI水平关联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于随访时点MMI,25(OH)D每增加10 nmol/L,其 Z值增加0.008( P=0.058);相比于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和充足的儿童分别增高0.002( P=0.815)和0.037( P=0.031),趋势 P=0.089。亚组分析显示,在BMI正常组中,25(OH)D每增加10 nmol/L,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基线MMI和随访时点MMI Z值分别增高0.019和0.014,均 P<0.05。 结论: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身体肌肉量有关,维生素D充足的儿童倾向于在未来获得更高的肌肉量。倡导儿童青少年维持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加强营养与运动,提升身体素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3信号通路活化在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3(TLR3)信号通路的活化在重组HBsAg(rHBsAg)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13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制备血液制品时滤除的白细胞,分离培养PBMC后分别给予TLR3激动剂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组)及PBS(对照组)处理,48 h后收集部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3信号通路蛋白水平;在活化(Poly I:C组)/未活化(对照组)TLR3信号通路后,采用rHBsAg处理两组PBMC 7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树突状细胞(DC)、T、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比例。采用配对 t检验、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和典型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Poly I:C组PBMC TLR3信号通路中TLR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19.21%)、TLR3蛋白表达量(8 983.95)、NF-κB蛋白的表达量(26 193.13)、磷酸化NF-κB(pNF-κB)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13.73%)及其占NF-κB的比例(16.03%)、磷酸化IRF3(pIRF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12.64%)及其占IRF3的比例(21.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54%、8 086.00、22 340.66、8.72%、9.71%、9.57%、19.12%)( P<0.05),TRIF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89.75%)和蛋白表达量(304 219.54)均高于对照组(89.64%、288 149.72)( P>0.05);经rHBsAg处理后,Poly I:C组髓样DC(mDC)(2.90%)、浆细胞样DC(1.80%)、B细胞(5.31%)比例及浆细胞占B细胞比例(67.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3%、0.81%、4.23%、58.82%)( P<0.05);TLR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和蛋白表达量与免疫细胞之间均存在典型相关,TLR3蛋白表达量与浆细胞比例、pIRF3蛋白表达量与浆细胞和mDC比例、pNF-κB和pIRF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与CD4 +T细胞的比例均正相关。 结论:Poly I:C可以活化PBMC TLR3/TRIF/NF-κB和TLR3/TRIF/IRF3信号通路,促进下游信号分子发挥功能,进而促进DC的成熟,诱导CD4 +T细胞免疫反应,促进B细胞的成熟分化,促进rHBsAg的免疫应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