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住ICU失代偿性血吸虫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重症医师对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失代偿性血吸虫性肝硬化(decompensated schistosomiasis cirrhosis, DSC)患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相对不足,而对失代偿性酒精性肝硬化(decompensated alcoholic cirrhosis, DAC)认识相对较多。为此,本研究比较入住ICU的DSC和DA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和衢州市人民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入住ICU的DSC和DAC患者,记录和分析两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并发症、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胃镜检查结果以及预后。结果:共收集DSC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为57~88岁;DAC患者31例,均为男性,年龄为41~75岁。与DAC患者相比,DSC患者更易合并冠心病,而黄疸发生、低钠血症、肝性脑病以及呼吸机使用比例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两者肝功能和凝血谱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DAC患者相比,DSC患者B超更多表现为斑片状及弥漫性回声改变和肝脏体积缩小( P<0.05),而两组患者胃镜特征表现相似。治疗上,两组生长抑素使用比例以及时间、三腔二囊管使用比例以及时间、胃镜下止血比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以及剂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1.75(1~2.375) d vs. 1.25(0.5~4.125) d]、ICU入住时间[(3.82±1.99) d vs. (4.96±3.58) d]以及28 d病死率[18.18% vs. 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总体上,入住ICU失代偿性血吸虫性肝硬化与失代偿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与辅助检查结果如超声和胃镜等相似;经过积极治疗,两者预后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红曲米致横纹肌溶解症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例患者(例1男,61岁;例2女,58岁)均因血脂异常使用红曲米6 g口服、1次/d。例1有血吸虫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炎,三酰甘油5.32 mmol/L,口服红曲米26 d后出现四肢无力、肌酸激酶(CK)604 U/L。立即停用红曲米,3 d后患者出现下肢肌肉酸痛,CK最高达117 748 U/L,经地塞米松、补液水化治疗12 d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CK 79 U/L。例2为急性肝炎患者,三酰甘油2.34 mmol/L,口服红曲米24 d后出现双下肢乏力、肌肉酸痛,CK最高达52 222 U/L。立即停用红曲米,予甲泼尼龙、补液水化等治疗12 d后病情好转,CK 210 U/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的影响因素,构建EGV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因肝硬化至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就诊且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 n=127),按是否存在EGV分为EGV组( n=74)和非EGV组( n=5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GV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大( OR=28.38,95% CI:6.30~127.89, P<0.001)、血吸虫感染( OR=0.05,95% CI:0.01~0.28, P=0.001)和脂肪肝( OR=0.09,95% CI:0.02~0.33, P<0.001)是肝硬化患者发生EGV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该模型构建用于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EGV概率的列线图。列线图模型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和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927,95% CI:0.883~0.972),并通过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验证,显示平均绝对误差为0.029。 结论:脾大、血吸虫感染和脂肪肝是肝硬化患者发生EGV的独立影响因素,肝硬化患者发生EGV的Nomogram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能为肝硬化EGV的无创风险筛查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衰竭的临诊应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收集了既往诊治的1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药物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1例为血吸虫性肝硬化病史合并甲亢,6例为甲状腺毒症相关性肝损伤(hyperthyroidism-induced liver injury, HILI)引起的肝衰竭。住院期间所有患者接受基础支持治疗以及β-受体阻滞剂对症治疗,分别有9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和人工肝治疗。11例患者中2例死亡,8例患者于治疗后1~12个月甲状腺和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肝硬化患者后期肝功能稳定。肝功能改善后7例患者接受同位素治疗,1例行甲状腺全切手术,1例接受药物治疗。以上结果表明药物性肝炎及HILI肝衰竭引起的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并不尽相同,治疗上应在β-受体阻滞剂和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尽早进行人工肝治疗以缓解甲状腺毒症及肝功能损害,为后续同位素或手术治疗甲亢创造时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以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血吸虫性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4~62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 = 43)和观察组( n = 43)。两组患者均静滴20 U垂体后叶素(滴速为0.4 U/min),治疗24 h后改为半量维持,控制出血后24 h停止静滴;0.1 mg奥曲肽静脉推注,以25 μ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控制出血后继续泵入2~3 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10 U/ml凝血酶胃管灌注,间隔4 h实施1次,持续3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比较治疗3 d后两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33/43, P < 0.05),止血时间、输血量及再出血率[(19.25 ± 3.28)h、(214.58 ± 42.45)ml、6.98%(3/43)]显著低于对照组[(27.47 ± 3.93)h、(394.66 ± 67.52)ml、27.91%(12/43), P均< 0.05]。治疗3 d后,观察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276.68 ± 54.36)、(552.49 ± 67.83)m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307.52 ± 59.67)、(598.53 ± 73.28)ml/min, P均< 0.05];血清TBil、AST及ALT水平[(42.96 ± 8.44)μmol/L,(36.47 ± 6.53)、(31.74 ± 6.39)U/L]显著低于对照组[(73.36 ± 9.67)μmol/L,(54.25 ± 8.74)、(50.28 ± 9.26)U/L, P均<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28%,7/43)显著低于对照组(37.21%,16/43, P < 0.05)。 结论:奥曲肽联合凝血酶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出血,改善患者门静脉、脾静脉血流情况和肝功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硬化的病因及防治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我国肝硬化患者的病因、防治现状、地区差异,为我国肝硬化的诊疗措施制定和防治水平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项横断面研究分析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我国七大地理分区的50家医院首次住院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因构成、治疗方案及其在不同区域的差异。结果:区域分布方面,研究共纳入11 861例肝硬化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方面,代偿期患者5 093例(42.94%),失代偿期患者6 768例(57.06%)。病因方面,慢性乙型肝炎8 439例(71.15%)、酒精性肝病1 337例(11.27%)、慢性丙型肝炎963例(8.12%)、自身免疫性肝病698例(5.88%)、血吸虫性肝病367例(3.09%)、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77例(1.49%)以及其他类型肝病743例(6.26%)。病因分布差异方面,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吸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区域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手术治疗方面,1 139例(9.60%)患者接受了内镜治疗,718例(6.05%)接受了外科治疗,456例(3.84%)接受了介入治疗。内科治疗方面,在代偿期患者中,有60例(0.51%)接受了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治疗,其中接受普萘洛尔治疗59例(0.50%)、接受卡维地洛治疗1例(0.01%);在失代偿期患者中,有310例(2.61%)接受了NSBB治疗,其中接受普萘洛尔治疗303例(2.55%)、接受卡维地洛治疗7例(0.06%)。内外科治疗的区域差异方面,不同地区患者接受内镜治疗、介入治疗、NSBB治疗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地区肝硬化病因仍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酒精性肝病成为第二大病因。肝硬化的三级防控在我国仍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吸虫供肝肝移植二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国内血吸虫供肝移植的报道缺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中心采用2例血吸虫供肝行肝移植,我们总结相关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方法:分析2例意外发现的血吸虫感染的供肝进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并对受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受者术后分别随访6年5个月及14个月,移植肝功能稳定,未发现血吸虫复发。结论:血吸虫感染但未导致肝硬化的供肝,可安全用于移植。血吸虫阳性供者应行吡喹酮治疗,受者无预防性驱虫指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吸虫病相关性肺高血压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血吸虫病相关性肺高血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从超声心动图肺高血压高度可能的前瞻性研究队列中筛选肝脾型血吸虫病患者10例为观察组,其他病因性肝病12例为对照组,分析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有较高的年龄[84(81~88)岁(P=0.029)];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慢性肾衰竭发病率较高(P<0.05);左心疾病、慢性肺病、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室内径较小,但仅右心室长径和基底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尖瓣反流峰速[3.9(3.4~4.5)m/s]和肺血管阻力[2.5(2.3~3.4)]WU(Wood单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功能不全检出率(50.0%)较高(P=0.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右心功能不全显著缩短心力衰竭再入院时间(x2=8.323,P=0.004).结论 血吸虫病相关性肺高血压心脏形态和功能类似限制型心肌病样改变,因右心力衰竭再入院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创伤弧菌致脓毒性休克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1]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菌,自然生存于河口和海洋环境中,能够引起胃肠炎、伤口感染和原发性败血症.通常人类感染是因为食用生或半生的受污染海产品,或是伤口接触了带菌的海水或海洋动物.文献报道该病常发生在欧洲、美洲、亚洲等区域的一些沿海城市,国内仅浙江省沿海有发生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病例报道[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血吸虫病与消化系统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2
血吸虫病是一种全球范围流行的传染性疾病,除可引起肝硬化、慢性肠炎等疾病外,还可能与消化系统肿瘤(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的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关系,本文主要综述血吸虫病与上述消化系统肿瘤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