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程度血流限制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的增肌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血流限制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LIRT-BFR)在减缓和改善肌肉衰减方面展现出较大的优势和潜力。本文主要就不同程度LIRT-BFR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急性肌肉反应(肌肉激活、肌肉肿胀和肌肉疲劳)以及长期训练适应(肌量、肌力提高)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特定人群进行该训练时选择适宜的血流限制压力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强度抗阻训练结合血流限制在老年肌少症病人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对国内外低强度抗阻训练结合血流限制在老年肌少症病人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老年肌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血流限制伴小强度抗阻运动对低体重女性骨骼肌微循环、神经肌肉激活及主观疲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伴小强度抗阻运动(LL-BFR)对低体重年轻女性骨骼肌微循环、神经肌肉激活以及主观疲劳感受(RPE)的影响.方法:18名中等活动度的低体重年轻女性分别进行3种抗阻运动方案:LL-BFR(30%1RM+60%动脉闭塞压的血流限制)、单纯的小强度抗阻运动(LLRT)(30%1RM)以及传统的大强度抗阻运动(HLRT)(75%1RM).其中LLRT与LL-BFR方案需分别完成75次、4组重复运动(30+15+15+15),组间休息30秒;HLRT方案完成40次、4组重复运动(10+10+10+10),组间休息1分钟.采集整个运动过程中优势侧股外侧肌的血氧饱和度(SO2)、单位血红蛋白(rHb)、单位血流量、单位血流速度和表面肌电信号,并进行主观疲劳评分(RPE).结果:LL-BFR与LLRT两种运动方案均造成SO2的显著下降(P<0.05);其中LL-BFR方案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LLRT方案(P<0.01),且未能在运动停止后恢复至实验前水平(P<0.05).虽然LL-BFR方案的单位血流速度在运动中明显低于HLRT方案(P<0.01),但在运动结束后,仅LL-BFR方案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单位血流速度(P<0.01).LL-BFR方案可产生与HLRT方案相似的神经肌肉激活(P=0.322),与此同时LLRT方案的神经肌肉激活明显低于HLRT方案(P<0.05).LL-BFR方案的主观疲劳明显高于LLRT方案(P<0.05).其余各指标在方案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LL-BFR方案中,肌肉激活与SO2呈负相关(r=-0.604),且RPE评分也与SO2(r=-0.743)及单位血液流速(r=-0.526)呈负相关;而在LLRT方案中,RPE仅与单位血流速度有关(r=0.588).结论:LLRT方案不足以诱发明显的神经肌肉反应,但在此基础上额外增加血流限制,可使肌纤维募集增加,甚至与HLRT方案相似,这种肌纤维募集的增加与工作肌SO2和单位血流速度的下降有关,这也使得运动中的RPE进一步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压力血流限制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对大学生下肢肌肉及心肺功能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血流限制(BFR)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对男性大学生下肢肌肉及心肺功能影响.方法:27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压组(L组)、高压组(H组),每组9人,受试者大腿近端放置可充气非弹性袖带后分别进行无压力、120 mmHg、180 mmHg,进行20%1次重复最大力量(1RM)强度的负重半蹲训练,比较每周3次,共12周训练前后及各组间股直肌、股中肌肌肉厚度(MTH)、相对伸膝峰值力矩(rM)、峰值功率(P)、相对最大摄氧量(rVO2 max)、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训练前比较,12周训练后L组和H组股直肌MTH、股中肌MTH、rM、rVO2max、SV、EF均显著提高(P<0.05,P<0.01),且显著高于训练后C组(P<0.05,P<0.01),而L组与H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2周120 mmHg或180 mm-Hg压力下20%1 RM强度BFR训练均可有效提高男性大学生股四头肌肌肉厚度及力量并显著提高心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模式下血流限制治疗老年性肌肉减少症的效果与安全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有研究报道了血流限制疗法对中老年肌肉适能的影响与优势,基本肯定了血流限制疗法应用的科学性和其改善中老年人肌力及肌肉量的有效性,但关于不同运动模式下的血流限制疗法在老年性肌肉减少症中的应用以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综述国内外还未见报道.目的:综述不同运动模式下的血流限制疗法应用于老年性肌肉减少症的应用效果、安全性及不良反应,为此类患者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CNKI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至2020年7月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lood flow restriction or exercise or therapy;KAATSU training;sarcopenia;motor function;mechanism";中文检索词为"血流限制疗法;血流限制训练;血流限制;加压血流阻滞训练;加压训练;老年性肌肉减少症;肌少症;少肌症;肌肉力量;运动功能;机制",经筛选后对5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与结论:①在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中使用血流限制疗法可增加肌肉力量和肌容积,尤其是与中低强度抗阻运动结合的效果最佳且不良反应少;②血流限制疗法可能通过增加肌肉组织蛋白合成与降解速率、提高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及改善组织微循环水平发挥作用,但目前血流限制疗法发挥作用的机制仍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论证;③在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中使用血流限制疗法尚无明确的安全性结论,使用中需重点关注血流闭塞压力和运动负荷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流限制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重建术后早期因受关节疼痛、肿胀以及新植入韧带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进行高强度抗阻训练,使得患者在术后较长时间内都存在膝周肌肉无力等功能障碍.血流限制训练采用限制动脉血流的方式,通过与低强度抗阻训练结合,可实现与高强度抗阻训练相媲美的训练效果,从而促进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重建术后肌肉力量的提高和关节功能的改善.本文从临床作用、作用机制、技术考量和安全性等四个方面对此技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重建术后患者安全、有效地应用血流限制训练提供科学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流限制训练修复膝关节疾病的作用与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血流限制训练也称为KAATSU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训练方式在膝关节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在逐渐增加,其以较低的运动强度便能促进肌肉力量增长和肌肉肥大.然而,目前的研究缺乏对不同人群进行血流限制训练的方案,训练变量和血流限制程度对疗效的影响还未知,且不恰当的使用还可能会造成安全性问题.目的:阐述血流限制训练在膝关节疾病康复中的应用现状,试图从应用现状和应用方案及安全性对血流限制训练进行综述,提出急待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安全有效的应用该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方法:检索截至2020-10-29,在PubMed、中国知网(CNKI)等文献数据库中,搜索血流限制训练应用于膝关节疾病康复的相关研究,中文检索式包括"血流限制训练OR加压训练""血流限制训练OR加压训练AND膝关节""膝关节骨关节炎OR膝关节手术OR髌股关节痛OR膝前痛OR类风湿关节炎AND血流限制训练OR加压训练".英文检索式包括"(((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OR(Occlusion Training))OR(Kaatsu training))AND(knee)""((((((knee osteoarthritis)OR(Knee surgery))OR(patellofemoral pain))OR(anterior knee pain))OR(rheumatoid arthritis))AND(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OR(Kaatsu training)".并根据研究需要确立相应的入选标准,对最终所得文献进行筛选.结果 与结论:①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发现,在膝关节疾病康复中,血流限制训练主要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和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髌股关节痛及膝前痛患者,目前血流限制训练在该群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其以较低的运动强度便能促进肌肉力量增长和肌肉肥大;②而血流限制单独使用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无负荷状态导致的失用性肌萎缩,有利于加速膝关节术后康复进程;③目前研究中很少发现与血流限制相关的不良事件,但在使用血流限制结合抗阻训练时,必须要确保使用的袖带宽度和限制压力合适,未来的研究应比较不同血流限制训练方案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运动干预老年人肌少症近10年研究进展及国际热点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肌少症在降低个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给社会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针对引发肌少症的危险因素,主要从运动和营养2方面进行干预,尤其是运动干预对肌少症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当前运动干预老年人肌少症研究的现状和国际热点及演变走向.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引文索引数据库核心集,检索数据库中近10年所收录的运动干预老年人肌少症的核心研究,得到2484篇文献.借助CiteSpace 5.7.R1软件对检索数据进行过滤和除重后对纳入的2401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学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老年人肌少症问题持续受到重视与关注,国际老年人肌少症运动疗法相关研究的发文量逐年递增,且预估在未来几年热度不减;②发文量前3的国家为美国、日本、英国,但跨地域和跨机构合作不明显;③以高产作者为核心形成的兼具发文量和中心性的学术团队群有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和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④高频关键词有肌肉力量、身体成分、身体活动、衰弱、抗阻运动、营养补充等,这说明老年人肌少症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其中抗阻运动结合营养补充是有效的干预手段;近5年的突现关键词包括糖尿病患者、骨折、心力衰竭、小鼠、血流量限制等,这提示老年人肌少症与衰弱、2型糖尿病、心脏衰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有关,甚至与某些疾病的预后有关,故构建肌少症并发不同疾病的营养-运动干预新模型和新策略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热点研究方向;抗阻训练是运动干预的核心成分,其中低强度抗阻训练结合血流限制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有较大潜力成为热点研究的干预手段;⑤对关键参考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到9个聚类:其中参考文献发文量比较多的大聚类包括"炎症""亮氨酸""自噬""流行病学""衰弱""蛋白质",其中"炎症"属于新兴聚类;⑥近10年对该疾病运动疗效的研究主要从组织工程细胞分子层面开展,其中运动对慢性炎症和自噬通道的影响是热点的基础研究内容;⑦文献被引次数前10位的文献大部分是各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发表的指南共识,除此之外还包括对老年人肌少症运动结合蛋白补充疗法的策略研究,此类文章为该领域的知识基础,反映持续关注的研究领域和今后还可以继续突破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流限制介入低强度阻力训练对肌肉适能的效益及生理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血流限制(又称之加压训练)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最近被证明能促进不同人群的肌肉适应,但由于在方法上并不全然相同,到目前为止,有关这种训练方法如何影响受试者肌肉适能及相关机制依旧并不十分清楚.目的:文章针对血流限制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促进肌肉肥大及肌力增长的应用及可能机制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能提供给运动科学相关研究人员、教练及运动员在未来研究或训练实践方面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文检索词:"血流限制训练、加压训练、阻力训练、训练量、训练频率、间歇时间、肌肉适能、肌肉肥大、低强度训练、肌肉代谢",英文检索词:"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pressure training,resistance training,training volume,training frequency,interval time,muscle fitness,muscle hypertrophy,low intensity training,muscle metabolism".检索截止日期为2021-03-0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获得典型相关文献63篇.结果 与结论:①血流限制训练能引起运动过程中组织低氧、pH值下降,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与mTOR路径活化,进而增加肌肉的合成,并经其横向迁移效果,不仅可改善加压部位的肌肉适能,更能提升未加压肌群的肌力与肌横断面积,同时避免高强度阻力训练所引起的受伤风险.②血流限制训练效果优劣存在运动处方剂量搭配效应,即血流限制程度(50-250 mmHg)与低强度抗阻(20%-50%1RM)之间的搭配,并综合考虑加压带宽度、加压部位、训练量、频率和间歇时间等因素,据此才能获得最佳训练效果.③对老年人或包括运动员在内的损伤康复人群来说,低强度抗阻训练运动处方可能是一种较佳的替代训练方法,但至今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欠缺.④结果证实,低强度阻力训练(20%-50%1RM)结合血流限制可以促进肌肉肥大及增加肌力,效果与高强度阻力训练类似,但低强度抗阻训练针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能水平的受试者,特别是针对那些身体存在缺陷的人,其训练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数据来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流量限制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对下肢骨科术后肌肉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索血流量限制结合低强度抗阻训练对下肢骨科术后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下肢骨科术后4~12周患者3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根据渐进抗阻原则进行肌力训练,观察组使用血流量限制结合低强度抗阻肌力训练.等速伸膝峰力矩、超声下股四头肌肌肉形态、肢体围度、静态稳定极限用于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肌肉力量、肌肉形态、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伸膝峰力矩、股直肌厚度及横截面积、静态稳定极限、肢体围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伸膝峰力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仅观察组患者股中间肌厚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2组患者静态稳定极限及肢体围度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流限制性运动结合低强度抗阻肌力训练有助于下肢术后患者肌肉功能,且增加肌肉力量及大小效果优于常规训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