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ior血型基因检测技术的建立与1例部分DVI.3型且Jr(a-)稀有血型的鉴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Junior血型基因分型技术,用于Jr(a-)稀有血型的鉴定和筛查。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于深圳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的O型RhD+健康受试者( n=1 568)和1个疑难交叉配血家系( n=3),共1 571例,为研究对象。用血清学检测技术进行先证者血型鉴定、意外抗体鉴定以及抗体效价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进行先证者 RHD基因分型。建立 ABCG2基因编码区测序和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型检测,并在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 n=1 568)中开展Jra抗原阴性的稀有血型献血者筛查。 结果:先证者ABO血型为B型,RhD血型为部分D( RHD*DVI.3/RHD*01N.01),Junior血型Jra抗原为阴性,血浆存在抗-D合并抗-Jra。 ABCG2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等位基因型为 ABGG2*01N.01/ABGG2*01N.01[c.376C>T(p.Gln126X)纯合变异],为亚洲人群中最常见的Jr(a-)血型等位基因。在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进行筛查,无Jr(a-)稀有血型献血者检出。通过杂合子的统计分析,发现 ABCG2*01N.01(c.376T)的等位基因型频率约为0.45%,这一分子背景的Jr(a-)稀有血型在深圳地区的出现频率约为0.2‰。 结论:本研究发现国内首例部分DVI.3型且Jr(a-)稀有血型,并成功建立Junior血型 ABCG2基因编码区测序以及PCR-SSP基因分型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56例儿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药敏结果,探讨厦门地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特征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至2019年厦门市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56例经粪培养确诊为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分离培养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及药敏鉴定,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耐药性。结果:56例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中,2018年32例,2019年24例,年龄23 d~4岁8个月,男32例(57.14%),女24例(42.86%),<2岁患儿76.79%(43/56),其中<1岁占2岁以下患儿的62.79%(27/43)。易感季节多为夏秋季节(5~10月),患儿临床多表现为发热(89.29%)、腹泻(98.21%)、脓血便(48.21%),少数可出现呕吐(21.43%)、抽搐(17.86%)表现。鼠伤寒沙门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均有98.04%的敏感率,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分别有76.47%和72.00%的敏感率,对妥布霉素100%耐药,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分别有90.00%和86.00%的耐药率。结论:在夏秋季节,2岁以下儿童易感染鼠伤寒沙门菌,临床多表现为发热、腹泻,可伴有脓血便,鼠伤寒沙门菌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上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种遗传学技术联合诊断胎儿Y染色体异常三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病例1 女,29岁,G 1P 0,孕19周因血清学筛查提示21三体高风险(1∶17)接受羊膜腔穿刺检查。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der(Y)(图1A)。因无法明确异常染色体片段的来源与致病性,进一步对胎儿进行染色体微阵列(chromosome microarray,CMA)检,并对男方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但男方Y染色体形态与胎儿不一致(图1B)。利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对父亲和胎儿进行亲缘关系鉴定,确认其为父子关系。上述结果提示胎儿的衍生Y染色体为新发,可能是染色体倒位或平衡易位所致。胎儿超声结构筛查未见异常,孕妇选择继续妊娠,足月顺产一健康男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液肿瘤患者三例ABO基因亚型鉴定及基因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因分型、基因测序和基因表达分析在血液肿瘤患者ABO血型鉴定疑难情况中的应用和发现。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科与输血科在血型鉴定时发现血清法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或凝集不典型的患者3例。分别使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和Sanger测序法鉴定ABO基因型,用转录组测序分析ABO和FUT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例12岁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O.01.02和BA.04基因亚型,对应B(A)血清亚型;ABO基因表达量正常(354.80)。1例41岁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A1.02和B.01基因型,对应A 1B血清型;ABO基因表达显著减低(45.70)。1例42岁男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患者为A1.02和A2.05亚型,分别对应A 1和A 2血清型;ABO基因表达量为0。3例患者FUT1基因表达量均在正常范围。临床根据基因型和对应的血清型制定血制品输注策略,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可因血型基因亚型或基因表达异常导致血清学血型鉴定困难。ABO基因分型和血型基因表达分析可帮助准确判定原因,为血制品输注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疆出血热病毒基因组抗原表位及其实验室检测价值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掌握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核蛋白(NP)和糖蛋白(GP)片段的精细抗原表位谱分布,明确优势抗原表位在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实验室检测中的价值。方法:2014—2021年在新疆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将CCHFV YL04057株采用改良生物肽合成方法分段表达出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最小合成短肽,以CCHFV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14B7(IgM)或CCHFV阳性羊血清为抗体,用免疫印迹方法鉴定出NP和GP片段上具有抗原活性的最小抗原表位(BCE),并采用邻接法将获得的具有序列多态性的BCE与不同地区的CCHFV进行空间聚类,确定BCE组合方式与地理区域分布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建立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GEX-KG)和带有不完整谷胱甘肽(GST188)标签的原核表达质粒(pXXGST-ST-1)构建和表达NP片段上6个不同肽段长度的优势抗原表位,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以经免疫荧光法(IFA)鉴定的CCHF羊血清为对照,统计分析不同肽段长度的抗原表位重组蛋白与IFA检测结果的特异度、敏感度和总符合率。结果:CCHFV NP和GP片段共有30个具有抗原活性的BCE,其中NP片段抗原表位集中的核心中间片段NP 2(aa 170~305)有6个BCE,两端的NP 1(aa 1~200)和NP 3(aa 286~482)有9个BCE;GP片段的Gc(aa 1~558)和Gn(aa 533~708)片段有14个BCE和1个包含15个氨基酸的长抗原肽(AP),NP片段BCE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1%,GP片段对应的同源性为89.1%。在GP片段9个具有序列多态性的BCE中,由GnEc1、GnE2、GnE4、GcE3、GcE6和GcAP-4(Ap)6个组合BCE可将15株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CCHFV聚类成亚洲Ⅰ、亚洲Ⅱ、非洲Ⅰ、非洲Ⅱ和欧洲 5个地理类群。构建表达的PET-32a-NP(全长)、PGEX-KG-NP 2(aa 170~305)、pGEX-KG-NP 2-1(aa 235~275)、PGEX-KG-NP 2-1-1(aa 237~256)、pXXGST-1-NP 2-1-2(aa 250~265)和PGEX-KG-NP 2-1-3(aa 260~276)6个重组蛋白CCHFV NP兔多克隆抗血清(pAb)免疫印迹反应阳性,以33份经IFA CCHF检测的羊血清为参照,以NP 2和NP 2-1 2个片段构建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和总符合率最好,敏感度分别为73.4%(11/15)和66.7%(10/15),特异度分别为100%(18/18)和94.4%(17/18),总符合率分别为87.9%(29/33)和81.8%(27/33)。 结论:CCHFV NP和GP上分布着数量较多的具有抗原免疫活性的BCE,其中,优势抗原表位在CCHF实验室血清学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对双胞胎血型嵌合体的特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一对ABO血型鉴定困难的双胞胎进行血清学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凝胶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进行 ABO基因分型,DNA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分析 ABO基因外显子和远端转录调控区(-nt3988~-nt3645),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分析16个位点的遗传状态。 结果:该双胞胎的红细胞与抗-A、抗-A1和抗-E均表现为2+混合凝集, ABO基因分型和外显子测序提示为 ABO*O.01.01/ABO*O.01.02基因型,微卫星增强子序列测定提示含有A基因,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特异性检测的16个位点中9个有两个以上的单倍体存在,红细胞分群后两群表型分别为:A型,CcDEe和O型,CcDee。 结论:通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展示了这对双胞胎血型嵌合体的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血小板配型方案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输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血小板配型方案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中的输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太原市血液中心接收的PTR患者94例,其中男26例,女68例,年龄[ M( Q1, Q3)]为53(34,66)岁。采用ELISA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抗体阳性患者,利用Luminex平台液相芯片法鉴定抗体特异性,在本实验室建立的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中寻找其特异性抗体对应等位基因表达抗原缺失的血小板;对于HLA-Ⅰ类抗体筛查阴性患者,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核苷酸探针(PCR-SSO)技术进行HLA-A、B位点中、高分辨等位基因分型,采用HLA交叉反应组基因型配型方案,从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中寻找相容性血小板或直接根据血清学交叉配型结果进行选择。统计分析不同错配位点组以及不同配型方案组的血小板计数增长值(PCI)达标率和输注总有效率。 结果:在94例PTR患者中检出血小板抗体39例,阳性率为41.5%,抗体特异性全部为HLA-Ⅰ类抗体,其中1例伴人类血小板抗原(HPA)抗体。采用规避抗体配型法为39例HLA-Ⅰ类抗体阳性患者提供了134次相容性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97.8%(131/134);HLA-A抗原错配、HLA-B抗原错配及HLA-A、B抗原同时错配组的PCI达标率分别为81.6%(31/38)、86.5%(32/37)、78.6%(22/28),输注总有效率分别为97.4%(37/38)、94.6%(35/37)、100%(28/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采用HLA抗原交叉反应组基因型配型和血清学交叉配型方法为55例HLA-Ⅰ类抗体筛查阴性患者提供了118次相容性血小板,随访收集到输注效果90次,输注总有效率为76.7%(69/90)。 结论:联合使用血小板不同配型方案可提高PTR患者的PCI达标率和输注总有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isAB09亚型一个家系的ABO血型血清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个cisAB09亚型家系的ABO血型血清学特征与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2月2日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输血科进行ABO血型鉴定的1个cisAB09亚型家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ABO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ABO血型进行鉴定,采用血浆A和B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方法测定先证者及其母亲血浆中A和B糖基转移酶活性强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先证者红细胞表面A、B抗原表达情况。抽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后,对 ABO基因第1~7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进行测序,并对先证者及其母亲和大女儿 ABO基因第7外显子进行Sanger测序验证。 结果:常规ABO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先证者及其母亲和大女儿ABO血型初步判断为A 2B表型,先证者妻子及其小女儿为O型。血浆A和B糖基转移酶活性测定结果提示,先证者及其母亲B糖基转移酶活性滴度分别为32、256,分别较A 1B表型阳性对照活性滴度(128)低与高。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红细胞表面A抗原表达数量减少,B抗原表达数量未见异常。 ABO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和大女儿在 ABO*B.01等位基因基础上,第7外显子发生c.796A>G变异,导致B糖基转移酶第266位氨基酸由甲硫氨酸变为缬氨酸,符合 ABO*cisAB.09等位基因的特征。先证者及其大女儿 ABO基因型为 ABO*cisAB.09/ABO*O.01.01,先证者母亲为 ABO*cisAB.09/ABO*B.01,先证者妻子及其小女儿为 ABO*O.01.01/ABO*O.01.01。 结论:ABO*B.01等位基因c.796A>G变异导致B糖基转移酶第266位甲硫氨酸变为缬氨酸,是产生cisAB09亚型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ABO*cisAB.09等位基因编码的糖基转移酶,可在红细胞表面合成正常水平B抗原和较低水平A抗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罕见的17号染色体臂内反向插入一个家系的光学基因组图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光学基因组图谱(OGM)技术探讨1个罕见的17号染色体臂内反向插入家系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0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及其家系成员作为研究对象。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 array)、OGM等技术对该家系的17号染色体异常进行综合分析和验证。结果: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NP array检测提示胎儿染色体17q23q25区存在11 Mb重复。孕妇核型分析提示17号染色体结构异常,但SNP array检测未见异常,OGM检测提示其染色体17q23q25区存在臂内反向插入,经FISH检测确认。胎儿父亲核型未见异常。结论:胎儿的染色体17q23q25区重复衍生自其母亲17号染色体的反向插入。OGM技术对于鉴定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具有一定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古尔图病毒核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获得纯化的GTV-rNP蛋白抗原,并建立快速准确检测GTV抗体的ELISA法。方法:人工合成密码子优化的 GTV-NP 编码基因,克隆至 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 BL21(DE3)。将优化表达获得的蛋白经Ni柱纯化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以纯化蛋白为抗原,建立并优化GTV IgG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初步应用。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NP,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大小约为44 kD,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与GTV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建立的ELISA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检测结果与IFA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92.77%。结论:建立的GTV NP 抗体检测ELISA方法的敏感性、重复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