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诊断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AL-CA)患者的左室心肌应变,探讨3D-STI在诊断AL-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确诊为系统性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sAL)且LVEF正常的患者92例,依据心脏受累的诊断标准分为AL-CA组(52例)和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AL)组(4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清学指标;采集患者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运用TomTec脱机软件对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和整体面积应变(GAS)等三维参数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清学指标、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三维应变参数的差异。结果:与AL组相比,AL-CA组氨基末端B型前脑钠肽明显增高( P<0.001),其余血清学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AL组相比,AL-CA组左室舒张末期最大室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左房容积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显著增加(均 P<0.05),其余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AL组相比,AL-CA组3D-STI参数GLS、GAS以及GRS明显减低(均 P<0.05),而两组间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LS≤16.09%、GAS≤36.54%、GRS≤31.90%的sAL患者更易出现心肌的受累。 结论:3D-STI技术可以检测sAL患者的心脏受累,为诊断AL-CA提供了简单、无创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T-proBNP对小儿创伤性颅脑损伤病情及转归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儿伤后24 h内外周血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浓度水平,探讨其判断TBI患儿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共纳入67例于2015年11月至2021年3月收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TBI患儿,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38例和预后不良组29例,检测伤后24 h内的血清NT-proBNP,通过比较不同预后组血清NT-proBNP浓度水平,绘制预后不良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TBI预后判断的价值。所有患儿根据入院24 h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颅脑损伤组,比较不同组间血清NT-proBNP浓度水平,分析NT-proBNP对TBI病情程度的判断价值。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肌钙蛋白I值(cardiac troponin I,cTnI)与血清NT-proBNP浓度水平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预后不良组伤后24 h内外周血血清NT-proBNP中位数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 P<0.01),ROC曲线显示NT-proBNP最佳阈值540.85 ng/L(灵敏度48.3%、特异度100%)。重度颅脑损伤组NT-proBNP浓度水平高于轻度、中度颅脑损伤组( P=0.00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cTnI与NT-proBNP浓度升高无相关性。 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后24 h内血清NT-proBNP浓度增高的TBI患儿病情更重,预后更差,NT-proBNP可能可作为小儿创伤性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与预测预后的风险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筛选小儿活体肝移植(LDLT)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在本中心进行LDLT术患儿(均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取患儿围术期资料,根据术后1周是否发生ALI将患儿分成非ALI组和ALI组。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小儿LDLT术后AL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40例患儿纳入分析,ALI发生率为3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PELD)评分、术前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术中液体入量、再灌注综合征持续时间是小儿LDLT术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术前血清NT-pro-BNP浓度预测术后发生AL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 P<0.001),截断值为222.1 ng/L,灵敏度为0.628,特异度为0.732。 结论:术前PELD评分、血清NT-pro-BNP浓度、术中液体入量和再灌注综合征持续时间是小儿LDLT术后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清NT-pro-BNP浓度可有效预测小儿LDLT术后ALI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清Hcy、NT-proBNP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指标和血清Hcy、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5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和心输出量(CO)]、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SV和C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脂指标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y和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良好疗效,能减轻临床症状,对患者心功能有明显改善,其能降低血脂指标和血清Hey、NT-proBNP水平,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桂枝甘草汤联合卡格列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心功能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31
[目的]探讨桂枝甘草汤联合卡格列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7月兰考第一医院收治的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的药物及卡格列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桂枝甘草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中医证候评分及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气短乏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hs-CRP、ET-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VI、LVESVI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甘草汤联合卡格列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31
-
美托洛尔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心室重塑、炎性因子及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CHF患者 1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80 例.两组患者均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均连续治疗 3 个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 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量表(MLHF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miR-26a-5p、miR-451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6.25%比 8.75%,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CHF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促进患者心室重塑,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上调miRNA表达,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达格列净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细胞因子、血糖控制情况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老年HFpE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接受降糖及抗心力衰竭标准治疗,研究组接受降糖及抗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和达格列净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血糖控制情况、心肌标志物水平、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心脏超声相关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hs-TN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右房和右室内径、左房和左室内径、右室室壁厚度、肺动脉压力水平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达格列净治疗老年HFpEF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升运动耐力,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血塞通滴丸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PTS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究血塞通滴丸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 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及其对血糖代谢、心功能、血栓前状态(PT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 年7 月—2023 年7 月收治的90 例T2DM合并CHF,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 例.2 组均予强心、利尿等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达格列净治疗,研究组予血塞通滴丸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治疗3 个月后对比2 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心功能指标、PTS指标、心力衰竭症状(Lee氏心力衰竭评分)、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血清Nexilin、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89%(4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32/45)(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1 个月、3 个月后外周血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 个月、3 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 个月、3 个月后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血栓素B2、Nexilin、sST2 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 个月、3 个月后Lee氏心力衰竭评分、MLHFQ评分降低(P<0.01).结论 在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血塞通滴丸联合达格列净治疗T2DM合并CHF效果确切,可改善心功能、血糖代谢、PTS,并可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心力衰竭病情进展,具一定安全性,可能与调节Nexilin、sST2 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儿茶酚胺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检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血清儿茶酚胺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AHF患者112例为AHF组,体检健康者54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超声检查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空腹血糖(FPG)、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两组血清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儿茶酚胺与心肌酶谱水平的相关性.随访90 d,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1例)和预后不良组(3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HF患者90 d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AHF组血清NE和E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AHF组血清CK、CK-MB、LDH及AST高于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HF患者血清NE、E水平与CK、CK-MB、LDH以及AST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NYHA分级、NT-proBNP、LVEF、NE、E、CK、CK-MB、LDH 以及 AST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年龄≥65 岁、NT-proBNP≥5000 pg/ml、NE≥400 ng/L以及E≥100 ng/L是AHF患者90 d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AHF患者外周血儿茶酚胺及心肌酶谱水平升高,且外周血儿茶酚胺与心肌酶谱水平有关,年龄、NT-proBNP、NE以及E是AHF患者90 d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AMI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变化差值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心衰)治疗过程中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差值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2例AMI后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随访9个月,根据治疗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预后分组,比较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及变化差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差值对AMI后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MACE a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 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后,MACE b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 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8个月、9个月后,MACEc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MACE 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Δ1 NT-proBNP、Δ2 NT-proBNP、Δ3 NT-proBNP预测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预后的AUC分别为0.756、0.804、0.809(P<0.05).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与AMI后心衰患者预后有关,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对临床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