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期极低热量限制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短期极低热量限制(very low-calorie restriction,VLCR)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改善疗效,结合微生物多样性检测技术明确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VLCR临床疗效的机制。方法:纳入14例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进行9天VLCR(热量摄入300~600 kcal/d)。在VLCR前后,测量受试者体重、腰围、血压和心率等指标,计算体重指数。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等糖脂代谢指标,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计算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使用SPSS软件分析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收集受试者VLCR前后的粪便,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进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检测,专业软件分析VLCR前后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9天VLCR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和尿素氮显著降低( P<0.0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尿酸、白蛋白、钙和磷无明显变化( P>0.05)。粪便中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无显著改变,拟杆菌门的丰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从11.79显著下降至4.20。组间差异分析得出狄氏副拟杆菌是关键的差异菌种。 结论:VLCR可显著改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糖脂代谢,且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狄氏副拟杆菌可能是VLCR的标志肠道菌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生长分化因子- 15和血管外肺水指数在ARDS患者严重程度分级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 15(GDF-15)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严重程度分级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18~75岁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进行机械通气、抗感染、维持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内环境稳定、血液净化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于入科后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4、48、72 h的EVLWI;同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GDF-15水平。根据ARDS 2012柏林标准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治疗前后EVLWI、GDF-15水平。此外,GDF-15以3 458 ng/L、EVLWI以15 mL/kg为界限,比较分析不同GDF-15或EVLWI水平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共入选82例ARDS患者,轻度22例,中度28例,重度32例。中、重度组ARDS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GDF-15、EVLWI水平均高于轻度ARDS者。重度ARDS患者GDF-15和EVLWI水平均高于中度组,除治疗24 h GDF-1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ng/L:3 900.41±546.43比3 695.66±604.73, P>0.05),其他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F-15(ng/L):治疗前为3 786.11±441.45比3 106.83±605.09,48 h为3 895.48±558.96比3 333.29±559.66,72 h为3 397.33±539.56比3 047.53±499.57;EVLWI(mL/kg):治疗前为19.06±1.91比14.31±1.50,24 h为18.56±2.23比13.26±1.69,48 h为17.23±1.76比12.45±1.36,72 h为15.47±1.81比11.13±2.19,均 P<0.05〕。根据截断值处理,GDF-15≥3 458 ng/L和GDF-15<3 458 ng/L者各23例,EVLWI≥15 mL/kg、EVLWI<15 mL/kg者各23例;高GDF-15者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显著高于低GDF-15者〔ICU住院时间(d):21.22±2.69比15.37±3.14,28 d病死率:56.5%比21.7%,均 P<0.05〕;高EVLWI患者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也显著高于低EVLWI患者〔ICU住院时间(d):18.45±2.61比14.98±2.75,28 d病死率:47.8%比17.4%,均 P<0.05〕。 结论:GDF-15和EVLWI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高GDF-15和EVLWI水平与ARDS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水电解质管理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水电解质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80例颅咽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37例参照2017版《颅咽管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进行治疗(A组),43例依据在ERAS理念指导下拟定的水电解质管理方案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Na +含量与每24 h波动幅度、尿崩控制情况及其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最大径、肿瘤质地、QST分型、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及病理学类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周,B组血清Na +出现高危(<130 mmol/L和>150 mmol/L)的次数少于A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53(20.3)对比84(33.5)、67(25.6)对比90(35.8),均 P<0.05],而出现低危(130~150 mmol/L)的次数多于A组[141(54.1)对比77(30.7), P<0.05]。术后1~7 d,A组的血清Na +每24 h波动幅度均高于B组(均 P<0.05);两组均随术后时间的增加,血清Na +每24 h波动幅度逐渐减小( F1=105.200、 F2=87.100 ,均 P<0.05)。术后1 d,两组日平均尿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术后2~7 d,A组的日平均尿量均高于B组(均 P<0.05);两组均随术后时间的增加,日平均尿量逐渐减少( F1=62.600、 F2=99.400,均 P<0.05)。出院时B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A组[分别为(14.5±3.6)分、(10.3±4.9)分, P<0.05],且住院时间短于A组[分别为(9.7±2.9)d、(14.9±4.8)d, P<0.05],但是两组Karnofsky功能状态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基于ERAS理念的水电解质管理具有稳定血清Na +含量、降低Na +波动幅度、控制尿崩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疗效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诊高钾血症治疗现状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急诊高钾血症患者的治疗现状和预后,分析急诊高钾血症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电子信息系统,提取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急诊高钾血症患者〔年龄≥18岁,血清电解质检查钾离子(K +)浓度≥5.5 mmol/L〕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降钾治疗措施及预后,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急诊高钾血症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高钾血症患者579例,其中男性310例(53.5%),女性269例(46.5%);中位年龄64(22)岁;轻度、中度、重度高钾血症患者分别有317例(54.7%)、143例(24.7%)、119例(20.6%)。499例(86.2%)患者接受了降钾治疗,共有44种降钾治疗方案,其中糖+胰岛素(I+G,61.3%)、排钾利尿剂(Diu,57.2%)、碳酸氢钠(SB,41.9%)、钙剂(CA,44.4%)在急诊科较常用,糖+胰岛素+钙剂+排钾利尿剂+碳酸氢钠(I+G+CA+Diu+SB)四联降钾治疗方案是急诊科最常用的降钾方案。高钾血症患者血清K +水平越高,联合降钾治疗比例越高,血液净化(HD)比例越高(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联合降钾比例分别为58.4%、82.5%、94.8%,HD比例分别为9.7%、13.3%、16.0%)。随着降钾治疗种类增多,血钾降至正常的比例增高,6种降钾方式联合治疗患者血钾降至正常的比例达100%。不同降钾治疗方式中,HD治疗者血钾降至正常的比例最高,达93.8%。579例患者中院内死亡111例(19.2%)。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死亡风险高〔风险比( HR)=1.757,95%可信区间(95% CI)为1.155~2.672, P=0.009〕;血钾降至正常( HR=0.248,95% CI为0.155~0.398, P=0.000)及使用Diu( HR=0.335,95% CI为0.211~0.531, P=0.000)的患者死亡风险低。 结论:急诊降钾治疗方案异质性较大,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高钾血症患者病死率高,血钾降至正常的患者病死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国内299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病例复习及其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归纳总结国内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中文数据库中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公开发表的FT1DM相关文献,对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279例病例及我院收治的20例患者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自2005年起,国内对FT1DM的报道数逐年增加,南方地区报道病例数明显多于北方地区;(2)国内FT1DM中位发病年龄为32.5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围产期发病者占所有女性患者的36.5%(54/148),多于妊娠中晚期及产后2周发病(37/40),妊娠结局差;(3)与经典新发1型糖尿病相比,FT1DM成年起病多见,血糖[(39.7±15.3)对(21.2±9.9) mmol/L]、血清肌酐[(188.4±115.9)对(51.8±23.1) μmol/L]和淀粉酶[245.5(26.0~5 137.0)对54.7(14.0~404.9)U/L]水平更高,酸中毒程度更严重,而HbA 1C水平[(6.6±0.8)对(12.9±2.5)%, P<0.01]更低;(4)FT1DM常合并多器官功能受损及严重代谢紊乱,以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血淀粉酶和肌酶异常升高等多见。 结论:国内FT1DM具有不同于经典新发1型糖尿病的独特临床特点:多以成年起病、南方地区更多见,妊娠可能是女性发病的易感因素,以及代谢紊乱更显著,更易出现多器官受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化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ASUC)是儿童消化科急重症之一,病情凶险,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严密监测和及时的药物与手术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治疗包括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排除可能合并的细菌或病毒感染,高危患儿需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为ASUC的一线治疗,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3~5 d症状无改善者,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进行二线挽救治疗,并密切监测患儿临床症状、血清炎症指标和白蛋白水平等。对于药物治疗失败者,需及时行结肠切除术,以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通过回顾文献和专家共识、指南,总结儿童ASUC的临床评估和疾病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旨在规范儿童ASUC的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可避免的血清钾检测:机器学习模型的建立和测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一个机器学习模型以识别心脏术后患儿中有可能避免的血清钾抽血检查。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三级医疗中心。对象: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波士顿儿童医院CICU,住院时间≥4 d,且血清钾化验记录≥2条的所有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本研究收集了钾稳态相关变量,包括血生化、每小时钾摄入量、利尿剂和尿量。使用包括随机Forest分类器和超参数调试的成熟机器学习技术,本研究建立了根据患者最近血钾水平、用药、尿量和肾功能标志物预测患者血钾是否正常的模型。并根据不同年龄组别和最近一次钾化验的时间接近度建立了多种模型。使用独立测试装置评估模型预测性能。纳入的7 269次住院(6 196例患者)期间,平均每天测量血钾1次( IQR 0-1)。96%的患者接受了至少一剂静脉利尿剂,83%的患者接受了一次某种形式的钾补充。本研究模型预测血钾正常的中位阳性预测值为0.900。血钾化验异常但被错误预测为正常的中位百分比为2.1%(平均2.5%, IQR 1.3%~3.7%)。血钾化验重度减低或升高,但被预测为正常的中位百分比为0.0%( IQR 0~0.4%)。27.2%( IQR 7.8%~32.4%)的样本被正确预测为正常,且有可能避免该次采血化验。 结论:机器学习方法可被用于准确预测危重患儿可避免的血钾化验。可减少的采样次数比例中位值为27.2%,以降低成本及感染或贫血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体检人群血清电解质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体检人群血清电解质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测定过血清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和血清电解质(氯、磷、钙、钠、钾、镁离子)的8 445例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hs-cTnI浓度将心血管事件风险划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心血管事件风险等级体检者血清电解质浓度差异,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电解质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结果:心血管事件低风险组钾、镁离子浓度均高于中、高风险组[钾离子(4.28±0.29)比(4.24±0.34)、(4.23±0.36)mmol/L,镁离子(0.88±0.06)比(0.87±0.07)、(0.87±0.07)mmol/L](均 P<0.05),钠离子浓度低于中、高风险组[(140.54±1.75)比(140.88±1.73)、(140.81±2.20)mmol/L]( P<0.001);高风险组磷离子浓度低于中、低风险组[(1.04±0.17)比(1.08±0.16)、(1.05±0.15)mmol/L]( P=0.001);各组氯、钙离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比于离子浓度正常者,低钾血症( OR=6.96,95% CI:3.67~13.10)、低镁血症( OR=5.00,95% CI:1.01~24.50)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等级均更高(均 P<0.05);在正常范围内,钠离子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呈正相关( OR=1.08,95% CI:1.03~1.14; P<0.001)。 结论:体检人群血清钠、钾、镁离子浓度与心血管事件风险有关,维持体内钾、镁离子的相对稳态以及钠离子在正常范围内的较低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淮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5例为研究对象,换血时建立两条通路,一条动脉通路为放血通路,另一条外周静脉为输血通路(该通路由留置针连接佳士比3000输液泵专用输血皮条,此皮条过滤器上端呈Y型,有两根平行的输血穿刺器,分别插入红细胞血袋和血浆血袋,共用一个过滤器输血。每输入100 mL红细胞,夹闭红细胞血袋端皮条,开放血浆血袋端皮条,再输入50 mL血浆,交替进行),两条动静脉形成换血回路,由3个输液泵控制(第1泵为放血泵,第2泵为输血泵,第3泵为肝素钠输注泵),真正实现了全程全自动换血。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总胆红素、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血培养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25例患儿中,换血时间90~120 min。换血前后呼吸、心率、血压、电解质、血气分析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小板均明显下降[换血前后总胆红素(485.8±126.5)μmol/L比(207.9±68.4)μmol/L;换血前后血小板(301.6±118.3)×10 9/L比(125.3±60.2)×10 9/L, t=-6.924、-7.986,均 P<0.01];换血后白细胞较换血前下降[换血前(12.57±6.11)×10 9/L,换血后(8.98±3.24)×10 9/L, t=-2.922, P<0.05];换血后微量血糖高于正常值,与换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换血前(4.9±0.7)mmol/L,换血后(7.1±1.5)mmol/L, t=3.866, P<0.01];换血后24 h内微量血糖恢复正常范围,72 h血小板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换血后血液细菌培养均阴性。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结论:改良输液泵控制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膜透析治疗儿童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与转归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在治疗儿童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AKI并进行PD治疗的儿童患者,描述其一般情况、PD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及透析相关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寻找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48例患儿被纳入本研究,年龄为(67.6±51.7)个月(3个月至15岁),其中男性31例(64.6%),合并感染34例(70.8%)。AKI较常见的病因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7.1%)、溶血性尿毒综合征(18.7%)及药物性肾损伤(18.7%)。住院期间PD时间为11(7,14)d。PD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毒素水平,纠正电解质紊乱(均 P<0.05)。PD相关并发症3例,其中腹膜炎1例,大网膜堵管1例,切口出血及血肿形成1例,无患儿死于PD并发症。出院时37例(77.1%)患儿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且移除PD导管,7例(14.6%)出院后需继续行PD治疗,4例(8.3%)死亡。肾功能恢复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未恢复患儿[(32.6±6.7)g/L比(23.2±4.3)g/L, t=-3.994, P<0.001]。 结论:PD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儿童AKI的治疗。PD治疗的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与其AKI预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