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PCI术后患者健康教育关键要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行为改变理论(BCW)构建PCI术后患者健康教育关键要素指标体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11月,选取天津、北京等6省市护理专家共33名为函询对象。以BCW为研究框架,通过文献检索和2轮专家函询确定PCI术后患者健康教育关键要素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58和0.881,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336和0.387 ( P<0.01)。最终构建的PCI术后患者健康教育关键要素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43个。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PCI术后患者健康教育关键要素指标体系是一套科学、可靠、可信度较高的指标体系,能够为制定针对PCI术后患者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干预措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不同干预措施是否能降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水平。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中与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干预措施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8月3日。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均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9篇随机对照试验和4篇类实验。网状Meta分析显示,认知行为疗法( SMD = - 4.08,95% CI - 6.49 ~ - 1.67)、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脏康复( SMD = - 3.02,95% CI - 5.43 ~ - 0.61)、双心医疗干预( SMD = - 2.48,95% CI - 4.87 ~ - 0.09)均能降低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水平,与常规护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排序概率图显示,在降低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方面,9种干预措施的干预效果由高到低分别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脏康复、基于适应性领导理论的干预、双心医疗干预、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基于行为改变轮的健康教育、等级暴露疗法、正念干预、高强度间歇训练。 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的干预效果最佳,但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行为改变轮策略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行为改变轮策略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4例脊柱外科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术后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护患信息不对称的行为改变轮干预策略。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恐动症情况和腰背功能恢复效果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第1、2、3个月末的恐动症和腰背功能恢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护患信息不对称的行为改变轮策略可以有效缓解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后恐动症,提高术后腰背功能恢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行为改变轮理论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的第一大死因,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仍在不断上升。改变危险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防治策略,可有效延缓病程进展,改善患者预后。现有慢病管理模式并未充分挖掘和利用可干预因素从而实现干预效果最大化。行为改变轮建立在19种行为干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为行为分析和干预设计提供了明确清晰的指导,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本文对行为改变轮理论的框架内容、实施步骤及其在国内外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应用行为改变轮理论开展行为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行为改变轮理论的康复护理在肩袖损伤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轮(BCW)理论的康复护理方案对肩袖损伤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为促进患者整体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类实验研究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23年1—3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关节镜肩袖修复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配至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BCW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关节活动度(ROM)、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空腹血糖情况。结果:2组患者规律随访,各纳入38例入组。对照组男15例,女23例,年龄(63.05 ± 7.36)岁;试验组男14例,女24例,年龄(61.34 ± 8.95)岁。术后1个月,试验组肩关节前屈(140.26 ± 22.90)°,优于对照组的(121.79 ± 36.52)°,试验组体侧内旋4.00(3.00,6.00)分,优于对照组的3.00(3.00,6.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98, Z=-2.14,均 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肩关节前屈(157.11 ± 13.64)°,优于对照组的(136.05 ± 30.16)°,试验组体侧内旋7.00(3.00,7.25)分,优于对照组的4.00(3.00,7.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37, Z=-2.06,均 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肩关节外展(161.32 ± 21.63)°,优于对照组(148.76 ± 28.80)°,试验组体侧内旋9.50(8.00,10.00)分,优于对照组8.00(7.00,9.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2, Z=-2.57,均 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肩关节活动度的前屈、外展、体侧外旋指标在时间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 F=70.52、77.68、33.16,均 P<0.05),前屈在组间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3.06、4.00,均 P<0.05);广义估计方程显示体侧内旋在时间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4.23、246.77,均 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CMS评分(83.99 ± 9.41)分,优于对照组的(76.36 ± 11.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5, 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空腹血糖(6.53 ± 1.29) mmol/L,优于对照组的(7.18 ± 1.4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1, 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7.36、4.20,均 P<0.05)。 结论:基于BCW理论的干预方案有助于改善合并2型糖尿病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调控血糖,可促使其全面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备灾教育培训对轮椅使用者备灾行为改变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索针对轮椅使用者的备灾教育干预对其备灾行为的影响,旨在提升这一特殊群体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能力.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通过便利抽样选择四川省绵竹市残疾人中心的轮椅使用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讲授、案例分析、图片展示、观看录像、互动提问等教学方法,提供总共 120 min的针对性备灾教育培训.结果 经过备灾教育干预后,轮椅使用者的备灾行为得分从干预前的(3.60±1.93)分显著提升至干预 1 个月后的(8.60±2.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体来说,干预后,不同特征的轮椅使用者在备灾行为上均显示出改善.例如,在干预前,几乎没有研究对象制作并携带避难卡,而一个月后的随访显示,这一比例显著提升至 65%.其他关键备灾行为,如准备满足三天需求的备灾包和定期检查急救药品及灭火器具的过期情况,也显示出类似的积极变化.结论 备灾教育干预能有效改善轮椅使用者的备灾行为,可为日后轮椅使用者的备灾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CW下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行为改变轮理论(BCW)下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将 2021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3 月 15 日就诊的 50 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 2022 年 3 月 16 日~2023 年 5 月 31 日就诊的 50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BCW下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干预前、干预 12 d后自我效能感[采用康复自我效能感量表(SER)]、应对方式[采用应对方式问卷(SCSQ)]、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并记录干预前及干预 6、12 d后自我行为管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出院当天出院准备度[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 12 d后,两组SER、SCSQ量表积极应对、HH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SCSQ量表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6、12 d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当天,观察组RH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BCW下针对性护理干预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康复信心,转变应对疾病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缩短康复时间,恢复髋关节功能,提升患者出院准备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自我管理方案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ntegrated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ITHBC)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在NAFL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ITHBC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法初步拟定干预方案初稿.采用专家函询法修改及完善自我管理方案.采用立意抽样法纳入2023年4-5月在乌鲁木齐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符合NAFLD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ITHBC的自我管理干预;随访4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临床特征变化.结果 (1)3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85%、85%,专家权威系数为0.833,协调系数分别为0.191、0.254、0.272,均P<0.01.最终干预方案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1项,三级指标17项.(2)随访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总分、疾病防治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心理认知管理及不良生活方式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临床指标(腰围、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ITHBC构建的NAFLD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病情,提升NAFLD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儿童静脉输液治疗临床实践循证指南》中静脉输液装置选择推荐意见的实施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背景 实施性研究是指系统地将循证实践纳入到临床工作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有效性,弥补证据与临床实践的鸿沟的一类研究,但目前针对指南推荐意见的实施性研究受到的关注不多.目的 基于《儿童静脉输液治疗临床实践循证指南》(简称指南)中住院患儿静脉输液装置(VAD)选择的推荐意见制定实施策略,评价证据的实施对患儿相关结局、医护人员的循证实践行为及医院组织环境的改变,以期发现不同临床情景推荐意见与临床实践的冲突.设计 实施科学研究.方法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从4个层面(传播策略、实施过程策略、整合策略、能力建设策略)制定促进证据实施的策略和相应的个体化行动方案,并应用于输液治疗中VAD选择环节.基于RE-AIM框架,从覆盖人群、干预的效果、机构内采用情况和干预的实施4个维度评价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主要结局指标 VAD选择错误率、护士 VAD选择行为依从性.结果 实施时间为2022年5月30日至10月30日,干预组患儿2 343例次,对照组患儿2 309例次.(1)覆盖人群维度:实施期间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儿4 652例次,接受实施策略和个体化行动方案的患儿2 343例次.(2)干预效果维度:两组患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是否急诊入院、是否手术和科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了年龄、是否急诊入院、是否手术和科别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VAD选择的错误率降低了 26%(OR=0.745,95%CI:0.612~0.906);对照组较干预组静脉外渗/渗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70,95%CI:0.822~1.393);护士 VAD选择的知识水平,干预组(83.9±12.4)高于对照组(56.0±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从性5条审查指标在实施前、中、后的依从性均为100%,4条审查指标在实施前、中、后的依从性显著提升,7条审查指标在实施前、中、后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机构内采用情况维度:实施期间,整群随机抽样的10个病区(100%)全程参与了策略实施;并采纳了指南中所有17条证据(100%);共设置多轮4个学时的理论培训和3个学时的操作培训以促进护士了解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214名护士(100%)全部完成培训课程.(4)干预实施维度:本研究制定的6条实施策略完成率为83.3%;干预前后外周静脉导管(PIVC)输液耗材成本效应为2.1>0,提示干预后可以节约成本.结论 对指南推荐意见基于RE-AIM框架的覆盖人群、干预的效果、机构内采用情况和干预实施4个维度的过程评估良好,但干预效果中的护士 VAD选择行为依从性评估一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行为改变轮及行为改变技术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行为、动态血压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背景 目前高血压控制率较低,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较正常人低.通过行为干预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提高其生命质量是研究热点.基于理论的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方式改善更为有效和持久.行为改变轮(BCW)及行为改变技术(BCTs)可充分挖掘可干预因素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管理中.国内基于BCW及BCTs理论行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生命质量影响研究相对较少,需进一步研究.目的 研究基于BCW及BCTs制定干预模式,研究其对高血压患者行为、动态血压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12 月—2022 年 8 月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对照组 50 例只接受常规的门诊药物及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 50 例在接受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进行BCW+BCTs模式的干预指导.干预前后采用高血压知识水平量表、Morisky中文修订版用药依从性量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短问卷、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广泛性焦虑障碍问卷、动态血压监测及健康调查简表进行评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各项行为指标、动态血压数据、生命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水平、服药依从性、生命质量评分、高服药依从性及中等体力活动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患者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清晨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BMI、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焦虑比例、抑郁比例、高钠摄入及过量饮酒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CW+BCTs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行为干预效果良好,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行为方式,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可在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当中推荐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