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民要术》造神曲法对后世六神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齐民要术》造神曲法对后世六神曲的影响深远。药物组成方面:面曲延续至今,后世发展了全麸麦曲与麸曲。野蓼的范围逐渐缩小到辣蓼与红蓼。神曲的制作加工工艺方面:诸鲜药由水煮发展为捣汁与水煮并行,小麦由蒸炒生并用简化为仅用生麦。曲饼“溲欲刚”的干湿程度至今仍为业界圭臬。曲饼的成型方法手抟与用模具成型均有传承。覆盖曲饼的材料由麦秸、青蒿扩展到黄荆,并使用麻叶、楮叶、纸等包裹曲饼。对于发酵过程中的翻曲、聚曲、瓮盛的工艺后世没有传承。晾晒的方法由成串曲饼悬挂发展为纸包单独悬挂。罨曲法至今仍为主流,后世扩展了风曲法与造酱黄法。现代神曲的罨曲法与造酱黄法的制作工艺仍不出《齐民要术》这一渊薮,而添加旧曲的 曲法的基础,仍是罨曲法。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青蒿、辣蓼、苍耳的入药方式;曲饼的形制;单一菌种发酵或优势种群发酵研究;风曲法的研究;曲饼包裹与覆盖的材料研究;面曲、全麸麦曲、麸曲的比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3D打印组织补偿物对浅表肿瘤X射线照射补偿效果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3D打印组织补偿物在不规则部位浅表肿瘤放疗中的优势。方法:构建裸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按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无组织补偿物组、普通组织补偿物组及3D打印组织补偿物组,每组6只。采集3D打印组织补偿物组的裸鼠CT图像,使用聚乳酸(PLA)制作补偿物模型,通过测量电子密度评估材料的性能。获取覆盖对应组织补偿物后的3组定位CT图像,勾画大体肿瘤区(GTV)。使用6 MV X射线,按照处方剂量对3组裸鼠照射。3组的处方剂量均为1 500 cGy,使用Eclipse 13.5治疗计划系统各项特异性分析算法(AAA)计算并比较3组GTV的剂量分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验证裸鼠皮肤表面实际接收剂量。结果:使用3D打印组织补偿物的空气间隙为(0.20±0.07)cm 3,普通组织补偿物的空气间隙为(0.37±0.07)cm 3( t=4.02, P<0.01);无组织补偿物组、普通组织补偿物组、3D打印组织补偿物组的靶区 D95%分别为(1 188.58±92.21)、(1 369.90±146.23)和(1 440.29±45.78)cGy( F=9.49, P<0.01), D98%分别为(1 080.13±88.30)、(1 302.76±158.43)和(1 360.23±48.71)cGy( F=11.17, P<0.01), Dmean分别为(1 549.08±44.22)、(1 593.05±65.40)和(1 638.87±40.83)cGy( F=4.59, P<0.05);实测浅表剂量分别为(626.03±26.75)、(1 259.83±71.94)和(1 435.30±67.22)cGy( F=263.20, P<0.001)。普通组织补偿物组与3D打印组织补偿物组裸鼠照射后肿瘤体积增长百分比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3D打印组织补偿物与体表的贴合性好,减少了空气间隙,提高了靶区临近体表的剂量,为一些不规则部位的浅表肿瘤放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密度填充及伪影消减技术提高带金属植入物患者IMRT剂量准确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提高带金属植入物患者放射治疗计划剂量计算准确度的方法。方法:利用具有金属伪影消减技术的CT模拟机对插入金属棒的CIRS调强模体和8例椎体中植入了钢钉并接受放疗的患者进行扫描,在获得的常规CT图像、金属伪影消减技术CT图像及对其金属区域进行密度填充的图像上设计治疗计划。在模体中比较单个射野及IMRT计划的计算结果与剂量测量结果,同时对患者IMRT计划中金属植入物及其伪影对照射剂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基于常规CT图像的放疗计划中,射野入射路径未通过金属区域时,单个射野的剂量计算误差为3.85%,通过金属区域时射野计算误差范围达4.46%~74.11%。IMRT计划中存在入射路径通过金属区域的射野时,其误差可能超出临床可接受的范围,计算误差随这种射野所占剂量权重的增加而变大。当采用密度填充及伪影消减技术处理图像后,上述单个射野的计算误差分别为1.23%和0.89%~4.73%,IMRT计划的剂量误差为1.84%。若单独采用密度填充技术处理金属区域,IMRT计划的剂量误差为1.88%。基于常规CT图像的患者IMRT计划中,受金属植入物及其伪影的影响,实际靶区受到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及处方剂量覆盖率较计划结果下降,危及器官剂量相近。结论:基于常规CT图像的放疗计划中,入射路径通过金属区域的射野可能产生较大的剂量计算误差。如果植入的金属材料已知,在计划系统中对金属区域进行密度填充能有效提高计划的剂量计算准确度。伪影消减技术能显著改善图像质量,进一步减少剂量计算误差,对于配备这种功能的CT机进行带金属植入物患者的模拟定位时应作为常规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颅骨缺损修补术后植入物外露的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因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术后植入物(钛网和聚醚醚酮)外露的治疗策略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20年10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0例)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颅脑创伤中心(15例)收治的25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植入物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外露创面是否存在感染、外露时长、大小、形态,个体化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及是否去除修补材料。若存在皮下感染,则清除感染病灶并去除修补材料。以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作为疗效指标。患者于出院后1、3、6、12个月进行门诊复诊,随访伤口愈合、外观修复、生活质量情况。结果:25例患者中,23例为钛网外露,2例为聚醚醚酮外露;13例(52.0%)患者植入物外露同时伴有伤口感染。2例局部感染的钛网修补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最终痊愈,另外23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患者中,10例患者通过旋转皮瓣保留了修补材料,13例去除了材料。25例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时,去除材料的患者中有11例再次进行了修补;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生活质量无影响。结论:颅脑外伤患者颅骨修补术后植入物外露常伴有伤口感染。仅伤口局部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非手术治疗;对于不伴皮下感染的患者可以选择旋转皮瓣覆盖创面以保留原修补材料,而对于存在皮下感染的患者应当去除修补材料,考虑远期再次修补。经个体化治疗,患者伤口愈合良好,且不影响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倾向值匹配的日间手术控费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日间手术住院费用构成和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日间手术控费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某市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日间手术量排名前3位病种(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胆囊炎和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病案首页数据,通过倾向性匹配消除混杂因素,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住院费用结构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对752例日间手术和非日间手术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进行1∶1倾向性匹配后,最终纳入492例患者数据,其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35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38例。与非日间手术组相比,日间手术组的住院费用下降,慢性胆囊炎、精索静脉曲张和下肢静脉曲张3个病种的费用结构变动度分别为14.59%、6.20%和16.20%,其中一般医疗服务费、护理费和检查化验费呈下降趋势,材料费、药品费呈上升趋势。一般医疗服务费、护理费、检查化验费、临床诊断费、治疗费、药品费、材料费与日间手术住院总费用关联度大(灰色关联度>0.90)。支付方式、切口愈合类型、出院诊断对日间手术住院总费用有影响( P<0.05)。 结论:与非日间手术相比,日间手术住院费用总体降低,但并非所有项目费用均降低,影响日间手术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费用内部构成、支付方式等。医院应重点挖掘日间手术内在控费潜力,进一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覆盖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牙弓种植修复体 面重度磨耗的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全牙弓种植修复体 面重度磨耗情况,探究影响全牙弓种植修复体 面重度磨耗的危险因素。 方法:纳入1994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全牙弓种植修复的无牙颌或潜在无牙颌患者。收集纳入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种植修复及 面重度磨耗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全牙弓种植修复体 面重度磨耗的危险因素。分别将可能影响全牙弓种植修复体 面重度磨耗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 P<0.10的参数纳入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全牙弓种植修复体 面重度磨耗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纳入535例患者(699件全牙弓种植修复体),随访44.8(19.8,81.4)个月,共计114件修复体的 面发生重度磨耗, 面发生重度磨耗的时间为正式修复后61.4(33.3,89.4)个月。13件修复体 面重度磨耗发生于正式修复后≤2年,44件发生于正式修复后>2年且≤5年,44件发生于正式修复后>5年且≤10年,13件发生于正式修复后>10年。上颌固定义齿和覆盖义齿发生 面重度磨耗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03, P=0.303);下颌覆盖义齿发生 面重度磨耗的时间[79.2(51.3,119.1)个月]显著晚于固定义齿[48.2(31.2,80.2)个月]( Z=-2.93, P=0.00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对颌牙列为固定牙列、有夜磨牙症、正式修复体后牙 面为树脂材料,是影响全牙弓种植修复体 面重度磨耗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全牙弓种植修复体 面重度磨耗现象临床常见,对颌牙列为固定牙列、夜磨牙症患者、后牙 面为树脂材料的全牙弓种植修复体, 面重度磨耗现象发生更早、风险更大。定期复诊、给予患者行为指导和适当的干预是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道下裂手术中覆盖材料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尿道下裂(hypospadias)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手术的目的是恢复尿道功能和外观的正常。目前已报道的手术方式达300种,但无论选择哪种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其中最常见并发症是尿道皮肤瘘(urethrocutaneous fistula,UCF),发生率0%~35%不等。为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UCF的发生率,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是选择合适的覆盖材料作为成型尿道的"保护层"。覆盖材料主要分为自体材料与人工材料两大类。本文对尿道下裂手术中覆盖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预防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目前是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常用方法。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相比,ESD可以整体切除较大病变,尽可能保证切缘的阴性,能够得到更确切的组织病理学分期,并且术后癌症复发率较低。但ESD通常会导致比EMR更大的溃疡创面,更易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其中出血是胃ESD后主要并发症之一。ESD后迟发性出血严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预防胃ESD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如抑酸药物的使用、术中良好止血、创面的良好闭合、创面覆盖材料地使用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钛网修补材料对幼羊颅骨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钛网对幼羊颅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雌性小尾寒羊分为3组,分别为钛网组( n=3)、钛钉组( n=3)及假手术组( n=3)。钛网组将标准钛网以矢状缝为中线垂直覆盖于幼羊颅骨上,并在固定点(a、b、c、d、e、f)植入钛钉固定;钛钉组仅在固定点植入钛钉;假手术组仅切开头皮至骨膜不做任何处理。术后30 min及随后每6个月评估3组的神态和行动能力、采食行为及反刍行为。术前及术后24个月检测3组实验羊头围。手术中植入钛钉后和术后24个月对3组实验羊行头颅CT扫描,并测量钛网组和钛钉组的钛钉间距。手术植入钛钉后和术后24个月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钛网组和钛钉组的钛钉间距。术后24个月处死3组实验羊后,测量其脑重量和脑容积。 结果:3组幼羊手术均成功,且均无死亡。术后30 min及术后6、12、18、24个月时,3组实验羊神态和行动能力、采食行为及反刍行为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实验羊手术前、后比较,头围均增加(均 P<0.05);而在术前和术后24个月时,3组头围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通过CT和游标卡尺测量的结果均显示,手术时,钛网组和钛钉组每两颗钛钉间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24个月时,钛钉组的钛钉间距bc、de、af、ad、ae、fb、fc、ce、bd、be均较钛网组增大(均 P<0.05)。钛网组手术时与术后24个月比较,每两颗钛钉间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钛钉组术后24个月时,钛钉间距bc、de、af、ad、ae、fb、fc、ce、bd、be均较手术时增大(均 P<0.05)。术后24个月,3组实验羊脑重量和脑容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钛网固定于幼羊颅骨并不影响其生长发育,且对其行为学和大脑容积也无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固定钛网的钛钉随颅骨的生长滑行移动,无钛网限制的钛钉随颅骨生长而"随波逐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创伤外科收治的120例肢体骨折行内固定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的留置引流管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7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3M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引流管,试验组使用自制系带固定器固定引流管。观察并比较2组固定效果的不同。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1/70),低于对照组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7.408, P=0.009);固定材料更换间隔时间(5.10 ± 0.39)d,明显高于对照组(1.68 ± 0.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0.168, P<0.001);固定材料复用率为97.1%(68/70)、舒适度为97.1%(68/70),均高于对照组0、48.0%(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12.00、39.37, P<0.001)。 结论: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中,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