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致眼外肌麻痹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40岁,因"双眼复视2周"于2020年12月21日至嘉兴市中医医院眼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骑电瓶车摔伤,左肩部着地受伤,未伤及头面部,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左侧锁骨断裂,予以左侧锁骨整复手术。查体:一般情况可。眼科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6,左眼0.4,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0。眼压右眼28.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8.4 mmHg。眼球突出度:右眼19 mm,左眼12 mm,眶距104 mm。右眶部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压迫颈动脉杂音消失。右眼上睑下垂,球结膜充血水肿+++,血管扩张迂曲。根据判定标准 [1]:以角膜映光点为参照,对眼球运动障碍采用五级分度法:0代表运动不受限,-1为轻度受限(眼球运动度30°~35°),-2为中度受限(20°~25°),-3为重度受限(10°~15°),-4为完全受限(小于5°)。本例患者眼球运动为外转,内转完全受限(-4),上转、下转中度受限(见图1A),瞳孔散大5.0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眼底见视乳头边界清,色淡红,C/D≈0.4,未见静脉搏动,黄斑部中心凹反光可见,视网膜动静脉比1:2。眼眶CT检查示右侧眼上静脉增粗(见图2A)。诊断:右侧颈动脉海绵窦瘘,右眼继发性青光眼。转神经内科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见图3A)和颈内动脉3D重建检查(见图3B),明确诊断为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遂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后1 d患者诉双眼复视现象消失。眼科检查:UCVA右眼0.6,左眼0.4,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0。眼压右眼19 mmHg,左眼18 mmHg。眼球突出度:右眼13 mm,左眼12 mm,眶距105 mm。右眼眼球转动好转,其中上转、外转、下转无明显受限,内转轻度受限,上睑下垂好转,球结膜充血消失,瞳孔圆约4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可,眼底视盘界清、色淡红,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眼眶CT示眼上静脉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见图2B)。术后3、6个月复查,患者无复视症状,眼球转动稍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术后1年复查,眼科检查示眼球各方向运动无受限(见图1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1单抗诱发的重症心肌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44岁女性患者,因梭形细胞肉瘤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50d左右出现心悸、胸痛症状入院,心电图检查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复律后心电图检查提示前壁、下壁异常Q波及ST段抬高,心肌损伤标志物持续升高,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肌炎、视乳头水肿,结合心脏彩超检查,临床诊断PD-1单抗相关心肌炎,予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及硫唑嘌呤治疗后临床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POEMS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POEMS综合征是罕见的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副肿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及多系统受累。其诊断的主要标准包括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克隆性浆细胞增殖、硬化性骨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升高、卡斯尔曼病;次要标准包括脏器肿大、内分泌异常、特征性皮肤改变、视乳头水肿、血管外容积增加、血小板增多。详细的病史、体检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骨X射线体层摄影检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量、骨髓活组织检查、肌电图等,可协助该综合征与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以及其他浆细胞疾病(包括淀粉样变性、骨髓瘤、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周围神经病)相鉴别。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疾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视神经病变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呼吸科常见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OSAHS与视神经疾病具有相关性,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乳头水肿等。本文对OSAHS与视神经病变的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相关治疗作一综述,以提示OSAHS患者对眼部症状多加关注,同时也对呼吸科及眼科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侧视盘肿胀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双侧视盘肿胀(ODS)患者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检索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所有初诊为双侧ODS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病因分类并获得人口统计学和临床信息,比较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共纳入双侧ODS 131例,男56例,女75例,年龄15~73(39±14)岁。双侧ODS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压增高(56/131,42.7%),其次是视神经炎(ON)(40/131,30.5%),其他的病因包括血管性视神经病变(13/131,9.9%)、假性视乳头水肿(9/131,6.9%)、葡萄膜炎(6/131,4.6%)、中毒性视神经病(3/131,2.3%),不明原因占4/131(3.1%)。特发性颅高压(IIH)(43/56,76.8%)是视乳头水肿最常见的病因。在ODS两种主要病因颅内压增高和ON临床特征的比较中,发病年龄、性别、眼痛或头痛以及眼底盘周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视敏度异常及低视力在ON组较颅内压增高组更常见[36/40(90%)比 33/56(58.9%), P=0.001;35/80(43.8%)比22/112(19.6%), P<0.001],重度视乳头水肿在颅内压增高组更常见[38/112(33.9%)比9/80(11.3%), P<0.001]。 结论:虽然双侧ODS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压增高,但也可由其他多种病因引发。在对中国患者的研究中,ON是需要重点鉴别的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视神经减压术与药物治疗对颅内静脉血栓性视乳头水肿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视神经减压术(ONSF)和药物治疗对颅内静脉血栓(CVT)性视乳头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宣武医院因CVT导致高颅压视乳头水肿而接受ONSF的76例患者(107眼)为手术组,纳入接受药物治疗的35例患者(69眼)为药物组。依视乳头水肿Frisén分级,将患者分为轻、中和重度水肿亚组。比较两组患者各亚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视野平均缺损(MD)、Frisén视乳头水肿程度及视乳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变化。结果:手术组76例患者,男26例,女50例,年龄(35.3±11.4)岁;药物组35例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35.2±11.0)岁。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手术组中度水肿[(-8.4±6.6)比(-11.8±8.6)db, P=0.021]和重度水肿[(-8.1±5.3)比(-11.4±6.9)db, P<0.001]亚组MD值均有改善,药物组轻度水肿亚组MD值改善[(-1.5±5.3)比(-3.4±5.1)db, P<0.001];手术组( P<0.001)和药物组( P=0.010)Frisén视乳头水肿程度均有改善;手术组轻度水肿[(78.5±13.5)比(91.0±17.4)μm, P=0.002]、中度水肿[(126.6±67.6)比(154.8±77.9)μm, P=0.011]和重度水肿[(179.0±70.9)比(230.6±89.7)μm, P=0.001]亚组RNFL厚度均减小,药物组中度水肿亚组RNFL厚度减小[(142.0±29.3)比(158.8±22.7)μm, P=0.020]。 结论:ONSF能改善CVT性视乳头水肿程度,提高中、重度视乳头水肿患者的视功能。药物治疗对轻度视乳头水肿患者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肥胖与特发性颅内高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肥胖是儿童颅内压升高的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危险因素,其病理生理仍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颅内高压(IIH)与儿童体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三级儿童医院确诊为IIH的患儿,收集和分析其体重指数、临床表现、研究调查和治疗信息。结果:研究共纳入病例数18例(男∶女为7∶11),年龄6~15岁,平均( 11±3.3)岁。平均BMI为30.3 kg/m 2,平均BMI SDS为+2.5。其中12例(66.6%)同时出现头痛和眼部体征。3例在常规视力检查中发现视乳头水肿但无临床表现。在18例中,15例接受了药物治疗,2例接受了长期神经外科干预治疗,1例接受了保守治疗。 结论:结果表明,患IIH的肥胖儿童中,女性占大多数。需要加强对继发于肥胖的IIH的认识,确保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从而及早诊断和处理,避免永久性视力丧失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特发性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策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特发性颅内高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是一种以病因不明的颅内压升高为特征的综合征,缺乏颅内病理的临床和放射学证据。IIH被认为与肥胖有关,随着肥胖症的流行,IIH的发病率也在增加。IIH 通常在神经科和眼科实践中遇到,头痛、视力障碍和视乳头水肿是该病的特征,但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搏动性耳鸣、头晕、睡眠呼吸暂停和自发性脑脊液漏等而就诊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本文综述IIH常见的临床表现、当前诊断标准及治疗策略,促进对早期疾病的识别和管理,并讨论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在管理IIH及相关疾病中发挥的潜在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合并视盘周围强反射卵圆形肿块样结构的儿童假性视乳头水肿患者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儿童假性视乳头水肿(PPE)合并视盘周围强反射卵圆形肿块样结构(PHOMS)患者的临床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眼科检查确诊的PPE合并PHOMS儿童患者12例2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10.6±2.7)岁。发病至确诊PPE合并PHOMS的病程为(8.0±7.5)个月。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对性传入瞳孔功能障碍(RAPD)、色觉、眼底彩色照相、OCT、眼底自身荧光(FAF)、眼B型超声、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观察患者临床和OCT影像特征。结果:患眼眼前节均未见明显异常;眼压、色觉正常;RAPD阴性。22只眼中,BCVA 1.0者21只眼;0.12者1只眼。眼底视盘边界模糊,呈轻度至中度隆起,鼻侧隆起更为显著,呈"C"形光晕。FAF未见明显异常荧光。OCT检查,可见视盘不同程度隆起;连续视盘鼻侧扩大扫描,可见与眼底彩色照相视盘周围鼻侧隆起对应部位侧向突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下、Bruch膜上,边界清晰卵圆形稍强反射结构,且隆起程度越高其体积相对越大。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神经节细胞层厚度均未见明显异常。B型超声检查,所有患眼均可见眼球后壁视神经头(视盘前)隆起结构,其内无强信号回声。视野检查,存在生理盲点扩大3只眼,视野缺损2只眼。P-VEP检查,存在波峰略延迟3只眼,波幅值轻度降低3只眼。结论:OCT扩大鼻侧视盘扫描可提高PHOMS检出率。双眼PPE者双眼均存在PHOMS,单眼PPE者仅患眼存在PHOMS;PPE程度越高,PHOMS体积相对越大。PHOMS有助于儿童PPE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乙状窦缩窄术后颅高压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乙状窦缩窄术后出现颅高压病例。患者,女,24岁,因“左耳搏动性耳鸣2年余”就诊,术前完善颞骨CT提示左侧乙状窦憩室,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乙状窦缩窄术,术后患者出现3次无明显诱因恶心呕吐、耳鸣等不适感,术后1个月复诊,查体视乳头水肿,提示颅内压升高,予甘露醇等药物后未见明显改善,再次行手术取出填塞物,不适感消失。术后随访10个月,耳鸣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