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病理表现为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膜收缩牵拉,使虹膜和房角黏连关闭,阻碍房水外流导致眼压升高,产生剧烈眼痛或头痛,进而损害视神经,造成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目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主要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局部或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以及抗青光眼手术等多种方法,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新生血管形成、保留视功能和改善症状.但由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杂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在临床上其治疗较原发性青光眼更为困难,预后也更差.因此,通过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在不同病情下选择最科学的治疗策略.故文章将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波动性高血糖和持续性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波动性高血糖和持续性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诊断的112例T2DM患者,根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分为持续性高血糖组(52例)与波动性高血糖组(60例),评估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结果 波动性高血糖组较持续性高血糖组2 h血糖、2 h胰岛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升高(P<0.05),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踝肱指数(ABI)明显降低(P<0.05);冠心病[30.0%(18 例)vs.13.5%(7 例),x2=4.394,P=0.036]和脑梗死发生率[26.7%(16 例)vs.11.5%(6 例),x2=4.039,P=0.044]增高,糖尿病肾病[10.0%(6 例)vs.25.0%(13 例),x2=4.450,P=0.035]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8.3%(5例)vs.23.1%(12例),x2=4.703,P=0.030]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血管并发症影响因素为2 h血糖、2 h胰岛素、MAGE>3.9 mmol/L、肱动脉EDD(P<0.05);微血管并发症影响因素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MAGE≤3.9 mmol/L、hs-CRP(P<0.05).结论 波动性高血糖对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影响更明显,可能与内皮功能受损有关,而持续性高血糖对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影响更显著,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眼底OCT形态改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这种疾病常伴有慢性缺氧,进而导致全身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改变并引起血管反应性损伤.视网膜和脉络膜作为眼部重要结构,具有丰富血流灌注,极易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微结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观察这种微结构变化的理想工具,能无创、非侵入性地评估视网膜各层微结构和微血管病理改变.目前尚缺乏关于COPD患者眼底OCT形态改变的研究总结,文章详细回顾了当前有关COPD患者眼底OCT形态变化的研究,重点探讨了视网膜和脉络膜在结构与血流方面的变化,旨在概括COPD对眼底微结构的影响,探索这些形态学变化的潜在机制,并为COPD患者的眼底病变评估提供新的思路与见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乙酰左旋肉碱在缺氧条件下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19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使用缺氧模型探究乙酰左旋肉碱(ALCAR)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活力、形态完整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第一组实验通过暴露ARPE-19细胞培养物于不同浓度确定最佳CoCl2剂量.建立五组ARPE-19细胞培养物,包括对照组,假手术组(200 μM CoCl2)和分别接受1、10、100 mM ALCAR 联合 200 μM CoCl2 组,以评估 ALCAR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MTT法测量细胞活力.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ARPE-19细胞分泌VEGF和HIF-1α的水平.结果:ARPE-19细胞暴露于不同剂量的CoCl2中,以创建缺氧模型.然而,暴露于浓度为200μMCoCl2时,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至83%.ALCAR在1 mM和10 mM浓度下可增加细胞活力,而最大浓度(100 mM)没有额外效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浓度为1 mM和10 mM ALCAR组的细胞活力显著更高(P=0.041、0.019).细胞活力和形态不受最大剂量ALCAR(100 mM)的影响.与假手术组相比,10 mM ALCAR组VEGF和HIF-1α水平显著降低(P=0.013、0.033).结论:ALCAR是可行的治疗选择,可为视网膜疾病开辟新的治疗途径,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特别相关.然而,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明确定义其确切机制,以期充分阐明ALCAR对抗视网膜疾病的应用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OCT和OCTA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眶疾病,主要特征为球后和眼眶周围软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引起眼外肌肥大、球后脂肪增多、软组织水肿以及眼眶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导致患者眼眶压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碍,严重者可以引起甲状腺功能障碍性视神经病变(DON),这是导致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TAO患者存在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异常,DON的发生与视神经缺血密切相关.因此,及早了解并监测TAO患者眼部血流的变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可以获得活体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结构和血管影像,具有非接触、无创伤、速度快、分辨率高的特点,现已用于研究多种眼科疾病和全身疾病对眼部血流变化的影响.迄今为止,已有众多学者应用OCT和OCTA对TAO患者的眼底微循环结构及血流进行研究,然而由于存在测量技术、混杂因素以及研究人群的差异,相关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且该领域尚未有相关的国内文献综述.文章主要对OCT和OCTA在TAO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OCT和OCTA技术在TAO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回授法健康教育在眼科门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回授法健康教育在眼科门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8月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59例DR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配至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回授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视力水平、门诊就医体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配合度、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病人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有所提高,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下降,但观察组病人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门诊就医体验得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回授法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眼科门诊DR病人血糖水平,提高病人视力水平、自我管理能力、门诊就医体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胞衰老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为光感受器的死亡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变性.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和代谢等多种因素.细胞衰老是AMD的重要危险因素,表现为细胞在经历有限次数的分裂后进入永久性细胞周期停滞状态.随着年龄增长,衰老细胞的数量增加,并与多种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细胞衰老的潜在机制包括氧化应激、DNA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线粒体自噬缺陷以及表观遗传改变等.在AMD中,色素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Bruch膜、感光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均表现出衰老及其相关变化.细胞衰老在AM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涉及多种视网膜细胞类型和血管系统的退化.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机制,期望能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恢复和保护视力.本文回顾了细胞衰老的生物学机制及其在AMD中的作用,深入探讨了不同细胞衰老引发AMD发病的具体机制,旨在为AM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6 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99 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男性 114 例,女性85 例;年龄 34~85 岁),分别对所有纳入的患者进行OCT与FFA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OCT与FFA单独检查、联合检查的诊断一致性;比较OCT与FFA单独检查、联合检查对DR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 199 例糖尿病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发现DR患者 117 例,单纯糖尿病患者 82 例.Kappa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针对DR患者,OCT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27,P<0.05),FFA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741,P<0.05),OCT与FFA联合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907,P<0.05).OCT与FFA诊断DR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与FFA联合检查诊断DR的灵敏度为 98.29%、特异度为 98.78%、准确率为98.49%,高于OCT检查(83.76%、84.15%、83.92%)和FFA检查(85.47%、85.37%、8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CT与FFA检查在DR患者临床诊断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2 种检查方式联用能提高筛查诊断的准确性,明确疾病病变情况,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马方综合征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特点及其对视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由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突变引起的全身性遗传性疾病,FBN-1基因突变与MFS相关表型的联系相关,目前已报道的MFS常见的眼部表现包括角膜扁平、长眼轴、晶状体异位以及视网膜病变等异常,这些眼部异常将对MFS患者的视力产生影响,如角膜异常可影响角膜高阶像差的异常,可能导致近视或散光等屈光状态异常,从而影响视觉质量,损害视力清晰度.此外,MFS的眼底血管病变,也可能导致MFS患者的视力丧失,研究发现,MFS视网膜血管及脉络膜血管的密度较正常人减少,并与最佳矫正视力相关,由于光感受器的代谢与营养供应与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息息相关,血管异常可能与视力损失相关.由于MFS患者存在视力损害的风险,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因此,了解MFS眼部病变的特点及其对视力的影响,对制定针对MFS眼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由于MFS眼部异常与FBN1基因突变相关,其基因突变类型多样,致病机制复杂,总结MFS眼部特点对其发病机制的继续探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文章拟就MFS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特点及其对视力的影响这一领域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正常眼的脉络膜血管系统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脉络膜是视网膜的主要血供来源,脉络膜血管系统为眼内最大、最重要的血管系统,在给外层视网膜供血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脉络膜是一个动态、多功能性结构,其生理性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解剖位置、眼轴长度、昼夜节律与饮酒等.脉络膜涡静脉根据解剖学位置可分为眼内、巩膜内和眼外三大部分,又进一步分为脉络膜静脉、壶腹前部、壶腹、壶腹后部、巩膜入口、巩膜内通道、巩膜出口和巩膜外涡静脉八个区域.在正常眼中,涡静脉的类型不仅限于传统认知中出口位于赤道部近睫状体平坦部的涡静脉,研究发现还存在出口位于后极部的后极部涡静脉.根据涡静脉的形态及解剖特点,涡静脉又分为四类:缺失型涡静脉、不完整型涡静脉、完整型涡静脉、完整型涡静脉伴壶腹.文章旨在阐述正常人眼的脉络膜血流及涡静脉解剖基础,以深入了解正常状态下的脉络膜特征,这不仅有助于辨别脉络膜的病理性变化,且对脉络膜相关眼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