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i-PARIHS模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护理证据的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的应用现状,依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并根据临床审查结果分析证据应用障碍因素.方法 以整合式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为促进框架(i-PARIHS)模式为指导,基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CC护理措施最佳证据总结,制订审查指标并开展临床审查,同时根据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拟定对策.结果 本研究共制订27条审查指标,其中有4条审查指标依从性为75%、9条指标依从性<55%,其中5条指标依从性为0,其余条目依从性均为100%.以护士为审查对象的TCC护理知识问卷合格率43.88%.共识别障碍因素11条,得出"变革"层面5条因素;"接受者"层面4条因素;"组织环境"层面2条因素,并拟定了相应对策.结论 MHD患者的TCC护理最佳证据与临床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有效识别及克服证据实践的障碍因素、提出"全员、全面、全要素"的有效策略,为临床转化及持续性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护理证据的应用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全面评估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最佳证据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并拟定对策,为临床证据转化提供参考。方法:以澳大利亚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临床应用模式"为理论指导,纳入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最佳证据12条,制订审查指标13条。于2021年5—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新生儿科进行现状审查,采用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OMRU)分析证据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并制订有效的干预策略和行动方案。结果:在13项审查指标中,依从率为100%的条目仅2项,除此之外,依从率为>60%的条目为2项,依从率>0~60%的条目为6项,依从率为0的条目为3项。主要的障碍因素为缺乏规范化流程及评估工具;医护人员缺乏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相关知识及培训;证据转化增加临床工作量,医护知行水平不高。主要的促进因素为管理者支持循证学习的开展和变革;医护学习氛围良好;科室具备证据转化的物质及硬件条件;证据有效,家长愿意接受变革。通过分析,拟定的对策具体为制订可行且适宜操作的规范化流程,引进评估工具;管理者制订并实施激励政策;采取多种方式的培训方法;加强证据转化过程中的质量督察,及时反馈进展效果;完善人力资源调配。结论: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最佳证据与现行临床护理实践存在一定差距,需针对障碍因素和促进因素制订定相应对策,促进证据转化,不断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干预的循证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诊成人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止血措施的最佳证据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创伤是全球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1]。据WHO报道,2018年有13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创伤是5~29岁人群个体死亡的首要原因 [2]。预计到2030年,创伤将上升至全球第3位致残原因。致死性出血和失血性休克占创伤24 h内死亡的70%以上,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出血是可救治性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创伤急救面临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挑战 [3,4]。创伤性活动性出血是指机体受创伤作用后,较大的血管破裂,血液不停地从损伤血管流出,若不及时采取止血措施,患者常因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 [5]。针对创伤活动性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高效出血控制、允许性低压复苏、延迟黄金救治时间窗等新的理念和技术的提出可有效的控制出血,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6,7,8]。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医护人员对于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的急救存在止血药物使用时间、止血带使用绑定部位、止血带加压压力及时间等疑惑,影响患者的紧急处理。本研究以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本院自2022年3月至9月在急诊抢救室开展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项目,旨在促进急诊成人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止血措施最佳证据的转化,建立急诊成人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止血标准,提高急诊医护人员对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的评估和规范管理能力,提高止血效率及止血措施执行依从性,减少急诊停留时间,减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护理措施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检索分析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的相关指南,并对高质量指南进行证据总结,为临床实践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Johns Hopkins循证护理实践模式为理论指导,组建循证团队,系统检索国内外主要的指南发布网站、电子资源数据库、相关的学术团体及指南网等,评价指南并汇总最佳证据,检索时限截至2019年6月1日,由4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证据提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篇指南,总结出人文支持、分娩陪伴、分娩体位、胎儿监测、延迟用力、会阴保护、宫底加压、预防产后出血、延迟断脐9个方面20条最佳证据。结论:基于现有证据整合了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护理措施的最佳证据,建议母婴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促进最佳证据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机械预防审查指标构建及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机械预防现状,分析证据临床转化中的障碍因素和改进措施。方法:以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为理论指导,构建团队,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证据,根据FAME原则(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有效性)确立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选取2020年4月30日至8月31日山西省人民医院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护士及医生为审查对象,按照审查指标逐条进行基线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分析障碍因素及改进措施。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9条最佳证据,依据最佳证据制订17条审查指标,其中5条审查指标临床依从率>80%,12条审查指标临床依从率<80%,分析其障碍因素主要为系统层面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与管理流程不完善、个人层面医护人员VTE预防与管理知识水平不高等。结论:本研究基于最佳证据,科学系统地制订临床审查指标、严谨全面地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并针对性地构建改进措施,不仅为今后开展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机械预防证据转化提供基础,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变革和持续质量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转化治疗的进展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胰腺癌非手术治疗效果的逐步提升、胰腺癌解剖学的亚分类日趋精准及外科切除技术的精益求精,越来越多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患者获得了转化手术切除的机会,并取得明确的生存获益。尽管当前已开展众多前瞻性临床研究,但在转化治疗的方案策略、疗效评估、手术时机及生存预后方面仍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上尚缺乏针对此类患者开展转化治疗的具体量化标准和指导原则,手术切除的指征更多依赖于各中心或术者的经验,缺乏一致性。为此,作者梳理了评估LAPC患者转化治疗效果的指标,并对目前探索中的不同模式的转化方案及临床结局进行总结和思考,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建议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癌的转化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手术切除是实现肝癌根治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我国大部分肝癌患者初诊时即为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近年来,随着局部治疗的进步、靶向药物的研发、免疫治疗的成功及联合治疗的协同效应,转化治疗应运而生,其已成为中晚期肝癌治疗新焦点。部分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经过转化治疗后肝脏功能改善、剩余肝脏体积增大、肿瘤负荷减少,为序贯根治性手术提供了可能,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目前,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模式及局部联合系统治疗模式是国内常用、适用范围较广的转化治疗模式。笔者认为:随着转化治疗的理念不断拓展,如何优化多种治疗模式,筛选最佳受益患者,把握手术时机和指征,提高转化率,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仍需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防成人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专家共识》证据应用与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促进《预防成人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专家共识》中的证据应用,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利用工作坊培训31名天津市泰达医院ICU护士,促进证据转化;遵循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应用模式,于干预前后抽取机械通气患者开展证据审查(基线审查51例,第2次审查77例)。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以及各项审查指标执行率。结果:2轮证据审查期间无非计划性拔管发生,9项审查指标执行率均有所提升,其中6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1执行率由3.92%(2/51)提升至100.00%(77/77),指标3执行率由86.27%(44/51)提升至100.00%(77/77),指标5执行率由27.45%(14/51)提升至100.00%(77/77),指标7执行率由45.10%(23/51)提升至70.13%(54/77),指标8执行率由50.98%(26/51)提升至100.00%(77/77),指标9执行率由45.10%(23/51)提升至77.92%(6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8.02~119.87,均 P<0.05)。 结论:《预防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护理专家共识》能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引,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同时,规范护士行为,从而促进医护合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局部进展期胃癌的规范精准免疫治疗时代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局部进展期胃癌占我国临床确诊病例数的70%,规范化淋巴结清扫是保障手术质量的根本,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规范化淋巴结清扫范围仍需进一步探索。保留大网膜的胃癌根治术仍需临床证据。吲哚菁绿淋巴导航是实现精准淋巴结清扫的标志。SOX(奥沙利铂+替吉奥)围手术期化疗是目前中国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模式,围手术期免疫+化疗正在积极探索。进入免疫治疗时代,Ⅳ期胃癌的转化治疗有望取得新突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烧伤患者创面操作性疼痛护理证据应用的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成人烧伤患者创面操作性疼痛护理证据应用的临床现状,分析障碍因素并拟定对策,为临床证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 (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临床应用模式",纳入成人烧伤患者创面操作性疼痛最佳证据12条,制订14条审查指标,于2019年3—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病房进行现状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结果:14条审查结果中,有9条依从率<60%;其中换药前/中/后进行疼痛评估、危重患者使用危重症疼痛观察工具(CPOT)、使用虚拟现实(VR)技术、使用音乐疗法或渐进性放松训、对烧伤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依从率均为0;医护人员对创面操作性疼痛知识考核合格率仅为30.77%(8/26)。主要的障碍因素为护士疼痛评估意识不足、缺少部分疼痛评估工具、医护人员缺乏创面操作性疼痛知识、缺乏疼痛健康教育制度、缺少设备支持及管理监督等。结论:成人烧伤患者创面操作性疼痛护理最佳证据与现行的临床护理实践存在差距,护理人员应针对障碍因素拟定对策并确保对策的实施,保证证据顺利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