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联合二氧化碳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37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二氧化碳(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嗓音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血管性声带炎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联合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嗓音质量、嗓音障碍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患者满意情况。 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日本言语语音协会声音嘶哑评估标准(GRBAS系统)中的总嘶哑度(G)、粗糙声(R)、气息声(B)三个声样评分分别为(1.60±0.13)分、(1.71±0.21)分、(1.42±0.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0.16)分、(1.98±0.10)分、(1.78±0.13)分( t=8.262、7.061、12.377,均 P<0.05);观察组嗓音障碍指数(VHI)中功能、生理、情感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10.10±1.03)分、(13.26±2.10)分、(7.30±1.10)分、(31.26±4.7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3±2.16)分、(15.42±2.16)分、(8.86±1.05)分、(35.86±5.33)分( t=3.889、4.361、6.240、19.103,均 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2.70%(1/37)、8.11%(2/37),均低于对照组的16.22%(6/37)、27.03%(10/37)(χ 2=3.945、4.573,均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8.38%(29/37)(χ 2=4.163, 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CO 2激光微创术治疗血管性声带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嗓音功能,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侧化构音特点分析及语音训练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者侧化构音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疗效。方法:选取52例FAD侧化构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侧化构音语音特点并进行针对性语音训练(包括基础训练、舌位稳定训练、舌位诱导训练、引导送气居中训练等)。结果:入选患者舌尖前音(71.2%)、舌尖后音(63.5%)、舌面音(61.5%)侧化构音比例较高,其次为舌尖中音(17.3%)及双唇音(13.5%);FAD侧化构音可合并不送气化、辅音置换等错误发音方式。入选患者经15~50课时针对性语音训练后,通过朗读普通话声韵母及音节表发现其侧化构音字数由训练前(90.35±41.59)个减少至训练后(10.37±7.81)个,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结论:FAD患者侧化构音主要涉及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侧化构音可合并其他异常发音方式;基于侧化构音发生机制采取综合性语音训练方法是纠正FAD侧化构音的有效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功能性语音障碍特点及错误辅音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功能性语音障碍特点及其错误辅音特征,为临床评估及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以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语言-言语门诊诊断的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1 5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通话语音测试表以图片命名法进行单词水平语音测查。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发音部位辅音错误的性别分布特征,χ 2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时期辅音错误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共确诊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1 562例,其中男1 171例、女391例,年龄4~17岁;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各发音部位辅音错误发生率分别为唇音43.0%(672/1 562)、舌面音47.0%(734/1 562)、舌根音63.7%(995/1 562)、舌尖前音77.7%(1 213/1 562)、舌尖中音78.9%(1 233/1 562)、舌尖后音81.6%(1 274/1 562)。男童在唇音、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4个部位的错误发生率均高于女童[44.7%(523/1 171)比38.1%(149/391)、49.1%(575/1 171)比40.7%(159/391)、80.1%(938/1 171)比70.3%(275/391)、82.8%(970/1 171)比77.7%(304/391),χ2 =5.138、8.379、16.126、5.042, P均<0.05];随年龄增长,唇音、舌面音、舌根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的错误发生率均降低(χ2 =27.023、13.230、20.579、29.718、26.390、17.887, P均<0.01);随年份变化,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均升高(χ2 =9.030、51.894、18.507, P均<0.01)。 结论:功能性语音障碍中舌尖后音错误发生率最高,且部分不能随年龄增长完全自愈,应尽早开展舌尖后音的语音训练。近年来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关注并及早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语音训练对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的青年舌癌患者语音清晰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语音训练对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的青年舌癌患者语音清晰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青年舌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二日开始康复训练,包括舌功能训练、异常语音矫正、网络平台辅助家庭训练和CSL生物反馈辅助训练。舌功能训练和异常语音矫正在住院期间完成,每日训练1次,每次共0~40 min,连续训练1周后出院;网络平台辅助家庭训练和CSL生物反馈辅助训练均待患者出院后在家中完成,每日训练1次,每次各20~30 min。于语音训练前和语音训练1周后采集50例患者的时域波形图、语音频谱图和能量瀑布图,并于粒子植入术前、语音训练前和出院1、2、4、6个月后对50例患者进行语音清晰度(PI)评估。 结果:与语音训练前比较,患者语音训练1周后时域波形图中的异常波形消失,语音频谱图中的擦音乱纹区域明显改善,能量瀑布图特征中能量分布均匀,呈现正常语音规则起伏趋势。50例患者行 125Ⅰ粒子植入术前的PI值为(39.92±8.46),语音训练前为(40.32±8.79),出院1、2、4、6个月后分别为(42.78±8.24)、(54.68±7.18)、(72.32±5.55)、(88.04±2.4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出院2、4、6个月后的PI值与语音训练前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语音训练可显著改善 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青年舌癌患者的语音清晰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音乐训练和美术训练对大学生字母-语音视听整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考察音乐训练和美术训练对大学生的字母-语音视听整合的影响。方法:以视觉(字母)和听觉(语音)为刺激内容,对音乐生、美术生和普通大学生(每组 n=30)进行辨别任务,采用SPSS 17.0对反应时和击中率进行方差分析和竞争模型(Race model)分析。 结果:(1)反应时:结果发现组别与刺激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 F=7.89, 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所有被试对一致的视听刺激(字母B读音B)反应更快,出现冗余信号效应。(2)Race model分析:音乐组视听整合的时间窗口为120~130 ms,美术组为130~190 ms,普通组为120~170 ms( P<0.01)。音乐组Race model曲线下正值面积(18.95)显著小于美术组(159.43)和普通组(125.01)( P<0.01),美术组和普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 结论:音乐训练对字母-语音视听整合有调节作用,而美术训练对其没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位一体构音错误矫治训练在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位一体构音错误矫治训练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接受语言功能训练的68例FA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语音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位一体构音错误矫治训练。比较两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以及干预前(T1)、干预3个月(T2)、干预6个月(T3)构音音节评定结果及言语功能恢复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中,最长发音时间、头部控制、唇力度、舌外伸范围、唇左右摆动力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1、T2、T3时,两组患儿构音音节评定结果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改良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FDA)评分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FAD患儿实施多位一体音错误矫治训练可改善发音器官运动功能及构音音节复述能力,从而促进患儿言语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对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FAD)儿童构音清晰度和口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FAD患儿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语音训练,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24周。训练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每次20 min,每周5次,共24周。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的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词表得分和口部运动功能得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构音清晰度、口部运动功能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5),且治疗后训练组构音清晰度[(84.33±3.84)%],下颌[(79.45±5.20)%]、舌[(82.75±3.60)%]、唇[(90.75±4.46)%]运动能力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语音训练可以显著改善FAD儿童的构音清晰度和口部运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六字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言语障碍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六字诀"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言语障碍患者呼吸控制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7例脑卒中后运动性言语障碍伴呼吸控制异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训练及常规构音训练(包括构音器官训练、语音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构音训练基础上辅以"六字诀"训练,"六字诀"发音顺序为嘘、呵、呼、呬、吹、嘻,采用鼻吸口呼方式进行训练。于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以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综合评价(FDA)结果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最长声时(MPT)、最大数数能力(MCA)、响度等级为次要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改良FDA评分、MPT、MCA及响度等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改良FDA改善值[3.99(3.49-4.48)分]、MPT改善值[3.38(2.86-3.90)s]及MCA改善值[3.01(2.43-3.59)s]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而响度指标改善幅度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六字诀"训练联合常规构音训练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言语障碍患者呼吸功能及综合言语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语音分析的双相障碍患者情绪时相检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基于语音的深度学习方法区分双相障碍患者抑郁和躁狂情绪时相。方法:选取于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门诊的双相障碍患者61例,使用抑郁症状快速筛查量表、心境障碍问卷和杨氏躁狂量表评估患者的情绪时相。收集所有患者的语音,缓解期、抑郁情绪和躁狂情绪各190条。使用Python中的语音分析库提取语音中的梅尔倒谱系数、过零率等136个特征,通过类LIGHT-SERNET网络训练模型检测情绪时相。采用准确度评估模型整体性能,使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对3种情绪时相的预测结果。不同情绪时相人口统计学信息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或χ 2检验。 结果:双相障碍3种情绪时相患者年龄( H=25.83, P<0.001)、受教育年限( H=25.25, P<0.001)和婚姻状况(χ 2=23.81,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4.63, P=0.099)。类LIGHT-SERNET模型对3种情绪时相检测的准确度为0.84,其中对缓解期的敏感度为0.88,特异度为0.93,PPV为0.87,NPV为0.94;对抑郁情绪的敏感度为0.82,特异度为0.92,PPV为0.84,NPV为0.92;对躁狂情绪的敏感度为0.82,特异度为0.91,PPV为0.83,NPV为0.91。模型对3种语音情绪时相检测的ROC曲线面积值相近,均在0.90以上。 结论:通过类LIGHT-SERNET网络对语音进行深度学习分析建立的模型对双相障碍抑郁和躁狂情绪时相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腺切除患者发音异常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检索、归纳、总结甲状腺切除患者发音异常非药物干预的相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美国国立指南库、国际指南协作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1日,获取近5年内有关甲状腺切除患者发音异常相关的文献,经过文献筛选和文献质量评价后进行证据的归纳与总结。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其中6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共提取了18条最佳证据,并将其归纳为语音功能评估、颈部锻炼、语音训练、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4个类别。结论:本研究可为甲状腺切除患者发音异常非药物干预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医护人员在应用证据时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化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