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动周期对其诱发窗口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length,CCL)对其诱发窗口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术时诱发出243阵心动过速的142例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心动过速均经过心内电生理确诊为AVRT,探讨诱发AVRT时的S 1S 1刺激周期、S 1S 2脉冲联律间期与AVRT的CCL的关系,并从测定了诱发窗口的患者中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40例,分析AVRT的CCL位于诱发窗口的概率。 结果:243阵AVRT中有117阵通过S 1S 1刺激诱发,126阵由S 1S 2刺激诱发。S 1S 1刺激周期与AVRT的CCL呈正相关( R=0.774, R2=0.598, P<0.000 1);S 1S 2刺激的S 2脉冲联律间期与AVRT的CCL亦呈正相关( R=0.737, R2=0.543, P<0.000 1)。S 1S 1刺激周期与CCL的差值≤50 ms时AVRT的诱发率为88.9%(104/117,95% CI 83.2%~94.6%);S 1S 2刺激中的S 2脉冲联律间期与CCL的差值≤50 ms时AVRT的诱发率为80.2%(101/126,95% CI 71.5%~88.9%)。AVRT的CCL位于诱发窗口内的概率为94.8%(64/67,95% CI 90.4%~99.2%)。 结论:诱发AVRT时的刺激周期、脉冲联律间期与CCL均密切相关,其与CCL相差≤50 ms诱发AVRT的成功率很高,且近95%CCL在诱发窗口内。根据AVRT的CCL可以初步预测诱发窗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基因检测和血药浓度监测技术优化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个体化给药方案
编辑人员丨2024/4/27
他克莫司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钙调神经磷酸酶类抑制剂,被作为肝移植术后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一线药物.然而,在临床应用中,他克莫司表现出治疗窗口窄、药动学个体差异大等特点,移植后早期低浓度的他克莫司可能会诱发排斥反应;而高浓度的他克莫司可能会导致肾毒性和/或神经毒性,因此对于他克莫司药动学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以及PubMed数据库,综述了临床上对患者实行基因检测和血药浓度监测的必要性,得出根据基因多态性进行给药以及寻找替代药时曲线下面积的最佳采样点策略可能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对他克莫司的最佳起始剂量进行预测,进而帮助调整维持方案,且有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因加而发"探讨肺结节"结癌转化"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因加而发"作为《黄帝内经》所载的发病机理之一,将新邪引动故邪致病与新故合邪致病涵盖其中.基于此,认为肺结节"结癌转化"之变实为本元亏虚的基础上,新邪诱发痰凝、气滞、血瘀、毒结等故邪,正气无力驱邪外出,久羁为患,变生癌浊,日久发为癌瘤.故临床在癌毒未成、癌毒氤氲、癌变已成3个阶段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透、散、补、和、化六法,标本兼顾,将肺结节治疗窗口前移,攻邪于毒未鸱张亢盛之时,扶正于正气尚未衰败之际,延缓肺结节癌变进程,为中医防治肺结节"结癌转化"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肠道菌群与1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16
T1DM是T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借助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和遗传风险评估,可识别T1DM一级预防重要窗口期.肠道作为人体和环境交流的主要界面,是管控的重要关口.肠菌失调可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诱发胰岛自身免疫反应.识别肠致病菌或检测肠菌效应分子表达,可筛查T1DM高危人群.本文综述肠道菌群与T1DM一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消融Marshall韧带远段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轻犬急性心房电重构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消融Marshall韧带远段对犬急性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 通过左心耳电极发放1200次/min电刺激,2倍起搏阈值进行6 h快速心房起搏(6 h-RAP)建立急性心房电重构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成年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n=8),6 h-RAP后立即消融Marshall韧带远段;第2组(n=8),消融Marshall韧带远段后立即进行6 h-RAP.消融Marshall韧带远段前后记录心率变异性(HRV),计算高频功率(HF,0.15~0.40 Hz)、低频功率(LF,0.04~0.15 Hz)以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分别在基础状态、消融后和起搏每小时末测心房、心耳和肺静脉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心房颤动(房颤)的诱发窗口(WOV).结果 消融Marshall韧带远段后,HF明显升高[(27.37±12.19)nu对(44.48±18.17)nu,P=0.0001],LF和LF/HF明显降低[LF:(48.42±18.45)nu对(30.77±16.14)nu,P=0.0000;LF/HF:(2.31±1.52)对(0.95±0.93),P=0.0001].第1组各部位ERP在快速起搏的前2 h显著缩短,在起搏第3~6 h ERP维持稳定,而ERP离散度和各部位WOV的总和(ΣWOV)逐渐增宽,房颤易诱发.消融Marshall韧带远段后各部位的ERP较6 h-RAP末明显延长,而ERP离散度和ΣWOV显著降低(P均<0.05).第2组消融Marshall韧带远段后,各部位的ERP较基线明显延长,ΣWOV明显减小.随后在6 h-RAP过程中ERP离散度和ΣWOV无明显变化.起搏过程中第1组和第2组ERP均缩短,但第2组的缩短程度小于第1组(P<0.05).结论 消融Marshall韧带远段可减轻由6 h-RAP引起的急性心房电重构,其机制与降低心脏交感神经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细胞介素17A对心房神经节丛功能及心房颤动诱导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对心房神经节丛(GP)功能及心房颤动(房颤)诱导性的影响.方法 12只成年杂种犬麻醉后,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n=6),0.1 ml IL-17A(25μg/ml)微量注射至心脏右前GP(ARGP);对照组(n=6),等量0.9%氯化钠溶液微量注射至ARGP.电压递增式高频电刺激作用于ARGP可引起心率减慢.以刺激电压为横坐标,心率降低最大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心率-电压反应曲线,反映ARGP功能.分别在基础状态、干预后30 min测定ARGP的功能、心房及肺静脉位点的有效不应期(ERP)及房颤诱发窗口(WOV).结果 与基础状态比较,实验组干预30 min后ARGP功能显著增强[以刺激电压35 V为例:(64.3±5.2)%对(40.1±3.7)%,P<0.05];各部位ERP显著缩短[以右下肺静脉为例:(98.3±8.7) ms对(76.5±7.3) ms,P<0.05];房颤WOV显著延长[以右下肺静脉为例:(11.7±4.7)ms对(32.2±3.7) ms,P<0.05].而对照组干预30 min后与基础状态比较,各项电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L-17A可以显著增强ARGP的功能及房颤诱导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流固耦合有限元的方法,分析血流动力学对基底动脉开窗畸形处的影响.方法 研究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09年至2017年基底动脉开窗畸形的患者12例,以患者个体化的头CT血管造影(CTA)图像建立模型,采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数值分析,综合观察壁面压力(WP)、壁面剪切力(WSS)、血流线迹图的结果,分析模型WP、WSS的平均值和兴趣点:窗口支分叉尖部(P1)、分叉近端左内侧壁(P2)、分叉近端右内侧壁(P3)、分叉近端左外侧壁(P4)、分叉近端右外侧壁(P5)、窗口支汇合处(P6)的数值.结果 WP平均值(1472.03±950.09) Pa,最大值出现在P1(2510.61±975.69) Pa,P=0.000;WSS平均值(28.40±5.83) Pa,较高的WSS出现在P2(88.92±31.09) Pa,P=0.000和P3(86.76±24.07) Pa,P=0.000;P4(8.60 ±9.17) Pa,P=0.002、P5(10.47±8.59) Pa,P=0.006、P6(4.94±1.29) Pa,P=0.000的WSS较低;血流线迹图均显示P4、P5、P6区域出现低速湍流.结论 基底动脉开窗畸形P1的高WP和P2、P3的高WSS是诱发动脉瘤的重要因素;P4、P5、P6的低速湍流和低WSS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克罗米芬和来曲唑对小鼠子宫内膜生长发育及血管生成、妊娠率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克罗米芬(CC)和来曲唑(LE)对小鼠子宫内膜生长发育及血管生成、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C组、LE组,各20只.CC及LE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诱发排卵,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2 d后各组分别处死5只小鼠,留取子宫测量内膜厚度.其余小鼠分别每只腹腔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 IU后与雄性小鼠合笼.合笼后第4.5天,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观察妊娠数并取子宫观察内膜形态学变化、着床窗口期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别于合笼后第5.5天、第7.5天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观察妊娠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和LE组比较,CC组排卵前子宫内膜厚度变薄(P<0.05),内膜腺体周长、面积和最大直径减小,着床窗口期MVD和VEGF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总妊娠率降低(P<0.05);而LE组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不影响排卵前子宫内膜的厚度、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的形态及血管生成,有助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更利于胚胎着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外周血血小板膜连蛋白Ⅴ及血小板 α颗粒膜糖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颈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心血管系统硬化病变.颈动脉接近体表,易于检测,是诊断动脉硬化的窗口.目前超声检测颈动脉为诊断动脉硬化和监测病变进展的主要方法 .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由于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常出现斑块破裂、出血、溃疡、脱落后成为不稳定斑块,进一步发展导致血栓形成、动脉破裂等严重的心血管恶性事件.因此,检测不稳定斑块的形成、研究其发生机制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预防并发症的热点.不稳定斑块形成的诱发因素是血小板活化与局部黏附能力的增强.膜连蛋白Ⅴ(Annexin Ⅴ)是钙离子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1].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而血小板 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水平可敏感地反映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活化程度[2].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血小板的 Annexin Ⅴ及 CD62p 水平,同时收集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探讨外周血中血小板的 Annexin Ⅴ和CD62p 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462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简介
编辑人员丨2023/8/5
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脑诱发电位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它的发现虽有三十年的历史,但其发展却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目前,公认P300是测定包括选择注意、记忆、判断、思维、认知、感觉、推理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客观指标,是“窥视”心理活动的一个“窗口”。并认为P300是脑研究的一种新型手段,可能是一把打开人脑之谜的金钥匙,所以国际上欣起P300研究热。为了解并研究P300,本文对听觉P300作一简要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