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莫西林药物抗体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分析:附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IIHA)是一种比较少见、但与药物应用关系极其密切的并发症.临床上,患者常因静脉注射或口服某种药物,刺激机体产生药物抗体,导致患者出现高热、关节疼痛、血尿等症状,并且常伴有不明原因贫血[1],且红细胞输注无效.有研究统计,自1953年首次报道以来,已经发现140余种药物可以引起DIIHA[2],但DIIHA的发生易与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混淆,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发病率可能被低估,但一旦出现DI-IHA,患者如不及时停药,红细胞可能输注无效,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疑似DIIHA的情况下,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病史、体征、药物类型、药物起始时间、给药措施及溶血特征等(血管外或血管内溶血)[3].目前,关于药物性抗体的常规检测尚未在临床或采供血机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注射用多黏菌素B引起面部色素沉着的案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提高临床对注射用多黏菌素B引起患者面部色素沉着不良反应的认识,提供适当处理方法的建议.方法 对1例使用注射用多黏菌素B抗感染患者出现面部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进行描述;通过诺氏评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对此类不良反应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因肝移植就诊,术后使用注射用多黏菌素B抗感染,出现了面部色素沉着.结论 多黏菌素B会引起面部色素沉着,该不良反应在说明书中没有提及,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尽量避免日光,特别是紫外线的照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吡咯替尼致手足综合征及口腔黏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例46岁乳腺癌患者口服吡咯替尼后出现手足综合征和口腔黏膜炎,采用诺氏评估量表评分法对吡咯替尼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进行评定,评定结果 为"肯定有关".笔者查阅资料后对不良反应的分级、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治疗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同类不良反应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含聚乙二醇环孢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含聚乙二醇环孢素注射液致1例过敏性休克的原因,提示临床重视分析药物致敏成分.方法 对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输注环孢素注射液过敏性休克原因进行诺氏评分与文献分析.结果 诺氏评分量表评估为11分,考虑过敏反应"肯定"与环孢素注射液输注有关.结论 含聚乙二醇成分的药物出现过敏反应一定要细致分析过敏反应原因,使用科学评判工具评价,一旦确认过敏反应与聚乙二醇相关,则需要警惕其他含聚乙二醇成分药物再次使用时可能致命的不良反应,需及时识别并立即处置,或使用其他不含该成分的药物替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致可疑急性药物性溶血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估1例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2次溶血反应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以患者病程中出现不正常尿色为时间节点,结合患者当时的生理病理状态、实验室检查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诺氏评估量表(Naranjo's)法,评估药物与溶血反应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 患者第1次出现少量酱油色血尿,停用可疑药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更换美罗培南后,尿色很快转清,Naranjo's法评分5分,很可能;病程后期患者再次出现褐色尿液,考虑感染性休克导致肝衰竭为主的疾病因素,Naranjo's法评分2分,可能相关.结论 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复杂性及用药多样性,药物不良反应判断尤为困难.临床药师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临床解疑,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利奈唑胺片致双膝关节痛1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分析利奈唑胺致双膝关节痛新的不良反应,为利奈唑胺的临床药学监护提供借鉴.方法 以1名39岁女性椎间神经鞘瘤切除术后感染脓肿分枝杆菌患者为例,分析患者服用利奈唑胺片0.6 g(口服,每日2次)+克拉霉素片0.5 g(口服,每日2次)+莫西沙星片0.4 g(口服,每日1次)导致双膝关节痛的原因,并采用诺氏评分表评估可能引起关节痛的药物.结果 患者双膝关节痛可能与利奈唑胺有关,考虑为利奈唑胺导致的新的不良反应.结论 药师除了关注利奈唑胺导致的骨髓抑制如白细胞降低外,还应关注利奈唑胺所致的新的不良反应,做好药学监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奥希替尼致晚期肺腺癌患者心肌损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例70岁男性Ⅳ期左下肺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服用3个月后出现耐药,改用奥希替尼.患者连续服用奥希替尼5个月后突发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伴大汗淋漓、双下肢水肿,心电图示ST-T改变,高敏肌钙蛋白Ⅰ 11 025.5 pg·mL-1,肌酸激酶798 U·L-1,肌酸激酶同工酶3.1 ng·mL-1,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3 191 pg·mL-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58%下降至30%,下降幅度较基线超过10%且低于正常值下限,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采用诺氏药品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进行不良反应关联性评分,得分为6分,判断患者心肌损伤的不良反应"很可能"由奥希替尼引起.经停药、对症支持治疗后,心肌损伤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临床药师对1例瑞巴派特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为瑞巴派特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诊治提供参考,并探讨患者发生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易感因素.方法 临床药师整理分析1例胃肠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评价该患者所用药物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以判断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可疑致敏药物;同时探讨患者发生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易感因素.结果与结论 引起该患者发生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可疑致敏药物包括艾普拉唑肠溶片、瑞巴派特片、康复新液.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因果关系评价方法、诺氏评估量表、表皮坏死松解症的药物因果关系算法(ALDEN)评分标准,综合判断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可疑致敏药物为瑞巴派特.低蛋白状态、药物之间竞争性结合血浆蛋白、高龄、细菌合并病毒感染可能是该患者发生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的易感因素.因此临床在使用瑞巴派特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护,警惕严重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