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唑尼沙胺不良反应个案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为临床合理使用唑尼沙胺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 年 5 月收录的唑尼沙胺药品不良反应(ADR)个案报道,提取并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及ADR发生特点,利用诺氏评估量表进行关联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 37 篇文献,其中中文 1 篇、英文 36 篇,涉及患者 45 例,ADR 47 例次.其中男 23 例,女 22 例;年龄以 50 岁及以下多见(39例,86.67%).37例(82.22%)原患疾病为癫痫或行预防癫痫治疗,且伴多种合并症;用药剂量多在 400 mg/d以内(30例,66.67%);31 例患者有联合用药记录(联用药物主要为抗癫痫药物、抗肿瘤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ADR最常在用药后 1 个月内发生(26 例次,55.32%),主要累及皮肤及软组织系统、泌尿系统、精神系统等.临床表现以精神行为异常、泌尿结石、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较多见.关联性评价为"可能有关"8 例,"很可能有关"36 例,"肯定有关"1 例.结论 唑尼沙胺易导致多种严重ADR,临床表现多样.在使用唑尼沙胺期间,应加强对其ADR的监测,并开展癫痫药学服务,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托珠单抗致严重皮肤反应的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通过1例托珠单抗致严重皮肤反应的病例分析,总结托珠单抗相关皮肤毒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患者治疗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等数据库关于托珠单抗导致皮肤反应的相关文献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案例 1 例 37 岁成人斯蒂尔病女性患者,接受托珠单抗治疗 5 h后发生严重皮肤反应,经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标准和诺氏评估量表评估,判断患者的严重皮肤反应很可能由托珠单抗引起,经停药、对症予以糖皮质激素和中药治疗,皮肤反应完全消失.通过文献检索托珠单抗致皮肤反应文章 17 篇,共 18 例,男性 3 例(16.7%),女性 15 例(83.3%);发生中位时间为62 d,皮肤反应主要通过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处理,所有患者的皮肤反应均好转.结论 托珠单抗导致严重皮肤反应在临床上不常见,医师和临床药师应引起重视,做好该类不良反应的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奥希替尼超剂量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并文献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为临床安全使用奥希替尼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 1 例左肺腺癌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L858R基因突变患者超剂量使用奥希替尼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过程.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自建库起至 2023 年 4 月 25 日)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治疗对策.结果 患者服用奥希替尼 80mg/d 2 年余,发生脑膜转移后加量至 160 mg/d,24 d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3级).考虑"很可能"为奥希替尼超量所致(诺氏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评分为 7分),遂停用奥希替尼,16 d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分析文献可知,奥希替尼致血小板减少症可能的机制包括干扰血小板生成或激活过程,受到抑制的肿瘤细胞与血小板之间可能存在致病反馈通路,以及影响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水平.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需暂停或减量相关药物,推荐给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 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治疗.结论 对于脑膜转移患者,高剂量奥希替尼能有效提高血脑屏障通透率,最大限度地抑制肿瘤生长,但超剂量使用过程中,临床医务人员需更加关注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增强安全用药意识,结合患者病情及时对症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特瑞普利单抗致肝损伤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处理及监护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促进临床安全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 1 例使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同时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和免疫性肝炎的鼻咽癌患者的用药监护,通过结合患者用药史、既往史,经会诊并采用诺氏评估量表判别特瑞普利单抗与甲减和肝损伤的关联性,临床药师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转归结果建议医师调整左甲状腺素钠剂量以改善甲状腺功能,恢复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加用甲泼尼龙及调整保肝用药方案.结果 经判定,患者甲减和肝损伤"很可能"与特瑞普利单抗的使用有关(诺氏评估量表评分为 6 分).医师部分采纳临床药师的意见调整用药方案,患者甲减症状得到控制,肝酶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目前,多器官免疫不良反应为特瑞普利单抗在我国的罕见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临床药师应对使用PD-1 抑制剂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患者进行全程监护,及时评估ADR并提出药学建议,协助医师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奥沙利铂注射液致心搏骤停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1 例 49 岁女性胃窦印戒细胞癌患者,既往已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和10 周期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在接受第 11 周期化疗输注奥沙利铂注射液后约 2 min患者突然出现心搏骤停.立即停用奥沙利铂,并予以心肺复苏、辅助呼吸,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抢救治疗后逐渐好转出院.分别采用诺氏评估量表和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关联性评价方法进行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判断患者心搏骤停"很可能"由奥沙利铂引起.结合该病例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复习,奥沙利铂诱导的过敏性心脏毒性可能会危及生命,这种严重的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和预防,在临床使用该药时应在整个输注过程进行密切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卡瑞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性心肌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1 例56岁男性患者,诊断为肝内胆管癌,2021年1月18日予以第3周期卡瑞利珠单抗200 mg免疫治疗,19 d后,患者出现心肌肌钙蛋白值及心肌酶谱三项进行性升高,根据相关临床指南,可诊断为不稳定的亚临床心肌损伤,停止使用该药,并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根据诺氏评估量表法评估,推断很可能为卡瑞利珠单抗引起的免疫相关性心肌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PD-1/PD-L1抑制剂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探讨PD-1/PD-L1抑制剂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筛选出根据诺氏评估量表判定为"很可能"或"肯定"发生CIP的患者,分析CIP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共960例患者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有17例(1.77%)患者发生CIP,男女比例为14∶3,平均年龄为(64±11)岁,原患疾病以肺癌居多(13例,76.47%).初次用药至发病的中位时间为4.5个月,其中1例患者CIP发生在末次治疗6个月后.CIP临床表现主要为气短、咳嗽、咳痰和发热等,影像学检查多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和磨玻璃影等.诊断为CIP后,16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未接受任何治疗.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15例好转,1例死亡,1例CIP好转后复发.结论 CIP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在PD-1/PD-L1抑制剂治疗过程中需加强用药监测,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部影像学特征,鉴别其可能导致的CIP,同时需警惕停药数月后的迟发性CI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采用诺氏评估量表法对紫杉醇致严重腹泻病例报告的因果关系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介绍诺氏评估量表法在药物不良反应(ADR)评价中的作用.采用诺氏评估量表法对使用紫杉醇化疗导致严重腹泻的个案报告进行因果关系评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pubmed数据库,收集国内外使用紫杉醇化疗后出现严重腹泻的个案报告,分别采用“诺氏评估量法”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评价因果关系.结果:综合文献及案例,共收集9例紫杉醇致严重腹泻的个案报告.严重腹泻指腹泻的ADR评级为Ⅲ级及以上.严重腹泻发生时间出现在紫杉醇化疗后第3天至3周,首次化疗或多疗程紫杉醇用药后均有报道.经治疗大部分腹泻得到痊愈或好转,也有2例最终导致死亡.经“诺氏评估量法”评价因果关系为很可能或可能,与经“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因果关系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诺氏评估量表简便实用,对评估和确定药物使用与ADR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紫杉醇导致严重腹泻虽不常见,但后果可能非常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诺氏评估量表法在对乙酰氨基酚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利用诺氏评估量表法, 评估住院患者应用对乙酰氨基酚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药品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查阅相关文献, 结合实例, 阐述诺氏评估量表在药品不良反应评价中的应用.结果:采用诺氏评估量表法, 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整个治疗过程纳入至药品不良反应评估体系, 根据各项条目进行打分, 最终得分5分, 判断该病例发生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与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很可能相关".结论:诺氏评估量表简便实用、准确可信, 对评估和确定药物使用与药品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吡咯替尼致手足综合征及口腔黏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例46岁乳腺癌患者口服吡咯替尼后出现手足综合征和口腔黏膜炎,采用诺氏评估量表评分法对吡咯替尼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进行评定,评定结果 为"肯定有关".笔者查阅资料后对不良反应的分级、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治疗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同类不良反应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