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焦虑障碍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考试焦虑障碍是一组与考试等评价性刺激相关的综合征,是考试带来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长期的考试焦虑容易引起紧张、恐惧、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损害个体的工作记忆、注意等认知能力,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个体出现自杀意念.为进一步规范考试焦虑障碍的临床诊疗,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考试焦虑协作组的组织下,由 13 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包括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学专家,基于国内外文献和临床诊疗经验等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从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表现、评估、治疗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全面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共享决策家属参与式围术期护理对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共享决策家属参与式围术期护理对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影响 方法 DBS治疗的86例PD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共享决策的家属参与式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39,PDQ-39)评分以及患者家属干预前后的中文版共享决策-9 问卷(9-item shared decision making questionnaire,SDM-Q-9)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HAMD、PDQ-39评分均下降,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家属SDM-Q-9评分均上升,观察组干预后SDM-Q-9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共享决策的家属参与式围术期护理可有效缓解DBS治疗PD患者负性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家属共享决策程度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1在眼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负性共刺激分子,诱导性表达于T、B细胞表面,在调控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耐受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后通过募集磷酸化的SHP2减弱下游如PI3K/Akt和ERK等信号通路的传导,进而抑制T细胞的增生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免疫应答,参与大量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PD-1在眼科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除参与眼科炎症性疾病如葡萄膜炎、交感性眼炎、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等疾病的发病以外,也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视神经损伤、视神经脊髓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甲状腺相关眼病及黑色素瘤等疾病,因而阻断PD-1及其配体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可能成为治疗眼部肿瘤、炎症、免疫性、退变性疾病的潜在的靶点。本文就PD-1及其配体PD-L1在眼部疾病发病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理应激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相关因素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对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精神刺激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分析,并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比较不同压力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将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小于等于20分的患者纳入低压力组,总分大于20分的纳入高压力组。正性、负性生活事件出现频率最高的事件分别为突出的个人成就、晋级和提升等,以及工作学习中压力大、生活规律重大变动、对现职工作不满意等。高压力组的患者最近1年的痛风发作频率以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肌酐、血尿酸、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低压力组( P<0.05)。生活事件总刺激量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肌酐和血尿酸呈正相关,其中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呈正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和尿酸呈正相关。以血尿酸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最近1年痛风发作频率和压力分组最终进入回归模型,该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 F(2,54)=27.765( P<0.01),调整 R2=0.522。 结论:在生活事件中的家庭生活和工作上受到的刺激较大的高尿酸血症患者,精神心理压力与机体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尿酸水平升高有关,其中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的升高与正性生活事件有关,而血尿酸的升高则是与负性生活事件有一定关系。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其较高的压力水平和频发的痛风与血尿酸升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长期移居高原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及加工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长期移居高原大学生正性、负性情绪的主观体验和加工特征。方法: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高原组(成年后移居海拔3 658 m地区满2年的58名本科生)与平原组(从未到过高原的58名本科生)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PANAS)评分以及对正性、中性和负性三类情绪图片效价、唤醒度评价的差异。两组状态焦虑、抑郁阳性检出率进行 χ2检验,SAI、SDS和PANAS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高原组状态焦虑、抑郁阳性检出率(67.24%,56.90%)及得分[(44.45±8.57)分,(50.12±10.11)分]皆高于平原组[46.55%,32.76%,(40.19±9.58)分,(44.64±9.17)分, χ2=5.06,8.12, t=2.52,3.06,均 P<0.05]。高原组正性情绪得分[(28.16±5.39)分]有低于平原组[(30.28±6.51)分]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91, P=0.059)。SAI,SDS,PANAS得分两两呈中度相关( r=0.69,-0.52,0.67,-0.62,0.53,均 P<0.01)。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轻度负相关( r=-0.27, P<0.01)。正性情绪与抑郁相关度( r=-0.62)大于与状态焦虑的相关度( r=-0.52, t=2.57, P<0.05),负性情绪与状态焦虑的相关度( r=0.67)大于与抑郁的相关度( r=0.53, t=1.71, P<0.05)。高原组对中性图片的效价评分[(3.06±0.20)分]高于平原组[(2.99±0.20)分, t=2.01, P=0.047]。 结论:长期移居高原的大学生易产生状态焦虑和抑郁,以抑郁为主、焦虑次之,并表现出对中性刺激加工的正性偏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单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单侧高频rTMS。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和功能性吞咽困难量表(FDS)评分]、营养状态[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量表(SDS)评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吞咽功能、营养状态、负性情绪、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和F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TP、Alb、H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针对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甲钴胺穴位注射联合单侧高频rTMS可改善其吞咽功能和营养状态,缓解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的注意偏向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青少年患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收集符合DSM-5诊断标准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40例,并同期收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进行症状评估,采用注意偏向任务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注意偏向进行评估。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注意偏向任务测试中,病例组负性反应时小于中性反应时[(647.14±94.44)ms,(661.08±112.07)ms],病例组注意偏向值大于正常对照组[(13.93±33.27)ms,(-0.13±18.49)ms],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在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中,SCARED总分与中性正确率成负相关( r=-0.38),分离性焦虑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成负相关( r=-0.52),社交恐怖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 r=-0.45)及中性正确率( r=-0.43)呈负相关(均 P<0.05);躯体化、广泛性焦虑及学校恐怖与注意偏向测试分不存在相关性( P>0.05)。 结论: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更快关注负性刺激,并难以将注意力从负性刺激转移,对中性刺激的回避可能是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细胞色素P450 1A1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1A1(CYP1A1)对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 E.coli)能力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方法:①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W264.7(RAW),用感染复数(MOI)为30的 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设甘油对照组,观察感染时CYP1A1的表达变化。②体外培养CYP1A1过表达RAW细胞(CYP1A1/RAW)、CYP1A1敲除RAW细胞(CYP1A1 KO/RAW),用MOI为30的 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以阴性对照RAW细胞(NC/RAW)为对照,观察细胞吞噬功能与CYP1A1表达的关系,以及CYP1A1对吞噬受体〔清道夫受体A(SR-A)〕及其信号通路〔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调控作用。③体外培养NC/RAW、CYP1A1 KO/RAW细胞,用1 μmol/L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U0126预处理2 h后,再用MOI为30的 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设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观察CYP1A1是否通过调节MAPK通路调控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④体外培养RAW细胞,用100 nmol/L的CYP1A1羟化酶活性产物12(S)-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S) - HETE〕预处理2 h后,再用MOI为30的 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设PBS对照组,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是否与CYP1A1羟化酶代谢产物有关。⑤体外培养CYP1A1过表达且羟化酶活性位点突变的RAW细胞(CYP1A1m/RAW),用MOI为30的 E.coli刺激细胞40 min,并设CYP1A1/RAW对照组,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是否与CYP1A1羟化酶活性有关。 结果:①与甘油对照组相比, E.coli刺激后RAW细胞中CYP1A1 mRNA表达显著增加(2 -ΔΔCt:7.79±0.71比1.00±0.00, P<0.05),提示CYP1A1可能参与调控感染进程。②与NC/RAW细胞相比, E.coli刺激40 min后CYP1A1/RAW细胞吞噬 E.coli菌落数明显降低(×10 3 CFU/mL:4.67±3.06比15.67±5.03, P<0.05),而CYP1A1 KO/RAW细胞吞噬 E.coli菌落数则显著增加(×10 3 CFU/mL:46.00±5.29比15.67±5.03, P<0.05),说明CYP1A1可负性调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同时,与NC/RAW细胞相比,CYP1A1/RAW细胞中SR-A mRNA表达明显下调(2 -ΔΔCt:0.31±0.03比1.00±0.00, P<0.05),且ERK的活化水平明显降低;而CYP1A1 KO/RAW细胞中SR-A mRNA表达明显上调(2 -ΔΔCt:3.74±0.25比1.00±0.00, P<0.05),且ERK活化增强,说明CYP1A1可以负性调控吞噬受体及其信号通路。③与PBS相比,U0126预处理可显著抑制CYP1A1敲除诱导的SR-A mRNA表达上调(2 -ΔΔCt:0.62±0.05比4.38±0.39, P<0.05),ERK活化水平也被抑制,同时可阻遏CYP1A1敲除导致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细胞吞噬 E.coli菌落数(×10 3 CFU/mL):12.67±1.15比45.33±4.16, P<0.05〕,说明CYP1A1可通过抑制ERK活化而减弱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④与PBS相比,12(S)-HETE预处理后,RAW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无明显变化〔细胞吞噬 E.coli菌落数(×10 3 CFU/mL):17.00±1.00比16.33±2.52, P>0.05〕,说明CYP1A1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调控作用可能并非通过其羟化酶代谢产物12(S)- HETE实现。⑤与单纯过表达CYP1A1的RAW细胞相比,CYP1A1m/RAW细胞的吞噬功能并无明显变化〔细胞吞噬 E.coli菌落数(×10 3 CFU/mL):3.67±1.15比3.33±0.58, P>0.05〕,说明CYP1A1也并非通过其羟化酶活性来调控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结论:CYP1A1可通过抑制ERK活化降低SR-A表达,从而负性调控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但此调控效应与CYP1A1羟化酶活性及其致炎产物12(S)- HETE均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SMART原则的护理干预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SMART(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 and time-based)原则的护理干预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收治的12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SMART原则的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进行测量,并评估短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短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2.81%(53/64),对照组为65.63%(42/64);观察组的复发间隔时间为(30.29±7.35)d,对照组为(21.63±7.4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中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认知、自我管理环境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事件量表中的正性事件刺激量评分、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中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负性事件刺激量评分、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SMART原则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荨麻疹治疗效果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理社会应激水平与应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负性共刺激分子在结核病中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结核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负性共刺激分子是一类表达在多种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对免疫细胞正常功能的发挥具有负性调控作用。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很多免疫细胞表面的负性共刺激分子发生了显著改变,与机体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病程进展具有一定关系。因此,负性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能够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