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首诊的移植肾切除后髂外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58岁,因近2周出现右侧髂窝区疼痛症状,于我院行泌尿系及双侧髂血管超声检查。患者既往因慢性肾衰竭,于2001年11月在外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术后血肌酐及尿肌酐恢复正常,规律服用他克莫司抗排异药物等。2003年3月因严重排异反应,行移植肾摘除手术,术后于多家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自2008年入我院行规律血液透析至今。患者无糖尿病及风湿、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肿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化疗是其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无论口服还是静脉等给药方式,化疗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导致药物利用率低、不良反应明显。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释放是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靶向给药传递技术,在超声波脉冲驱动下,微泡以每秒几十到几百米的速度振荡,可以偏转到血管壁或破碎成纳米量级的颗粒。同时,在聚焦的超声束作用下数百万的微泡发生爆破,可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靶向、无创、可逆地开放血脑屏障或血肿瘤屏障,从而有利于提高化疗药物的利用率、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对超声联合微泡介导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三尖瓣腱索断裂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三尖瓣腱索断裂引起的三尖瓣脱垂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8年11月收治的1例三尖瓣腱索断裂、三尖瓣脱垂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中文以“新生儿、三尖瓣脱垂、乳头肌或腱索断裂、肺动脉高压”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英文以“(neonate OR newborn) AND (tricuspid valve prolapsed) AND (rupture OR necrosis) AND (papillary muscle OR chordae tendineae) AND (pulmonary hypertension)”为检索式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9月报道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患儿 男,9小时龄,因“生后皮肤青紫9 h”入院。患儿系足月剖宫产出生,生后10 min出现全身皮肤发绀、呼吸发憋,出生医院正压通气不能缓解,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生后9 h病情无好转转至河北省儿童医院。入院查血气分析提示动脉氧分压22.5 mmHg(1 mmHg=0.133 kPa),胸部正位X线片提示双肺透光度正常,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三尖瓣前叶脱垂、三尖瓣大量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水平右向左分流。予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吸入一氧化氮、静脉用曲前列尼尔联合降肺动脉压治疗,患儿低氧血症逐渐缓解,好转出院。患儿在11月龄时行三尖瓣瓣叶成形术+三尖瓣瓣环成形术+卵圆孔未闭缝合术,术中证实为三尖瓣腱索断裂导致三尖瓣前叶脱垂,随访至22月龄发育状况良好。文献检索未发现中文文献,检索到英文文献12篇,加上本例共分析21例患儿资料,其中仅1例出生胎龄33周早产儿,其余20例均为足月新生儿;21例患儿中男12例。21例患儿均在生后早期出现发绀,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他治疗包括吸入一氧化氮、静脉用米力农、血管活性药、利尿剂、前列环素类药物等,6例患儿接受了体外膜氧合治疗。早期报道的2例生后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病例均在接受外科手术后存活,术中或尸检均发现三尖瓣脱垂、三尖瓣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结论:乳头肌或腱索断裂导致三尖瓣脱垂在新生儿期罕见,患儿可发生严重低氧血症,早期识别、充分心肺支持稳定血流动力学,适时外科手术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4个月妊娠伴穿透性胎盘植入围手术期管理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告了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透性胎盘植入病例。该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4个月发现妊娠,超声提示“中央性前置胎盘,穿透性胎盘植入”。因担心射线及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患者强烈要求终止妊娠。经多学科会诊,术前使用替罗非班替代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并放置腹主动脉球囊,术中将穿透达浆膜的胎盘去除并行子宫修复成形术,术后予预防感染、抗凝及过渡抗血小板药物等治疗。患者于术后第6天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肾衰竭患者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疗效观察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并分析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PPV)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确诊为合并CRF的PDR并行PPV治疗的58例患者8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8.45±10.41)岁。肾功能衰竭病程(4.15±3.23)年;糖尿病病程(14.45±6.71)年。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进行,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logMAR BCVA 2.04±0.82 (0.7~ 2.8)。玻璃体积血持续时间(2.65±1.55)个月。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8只眼(46.3%,38/82)。既往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史32只眼(39.0%,32/82 )。患眼均行25G PPV治疗。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者手术前3 d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晶状体混浊影响手术操作者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收集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和替代治疗方式(无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两变量相关性。 结果:手术后6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 1.16±0.57;与手术前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837, P<0.001)。BCVA≥0.1、<0.1者分别为44、38只眼。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PVH)17只眼(20.7%,17/82 )。无透析者、血液透析者、腹膜透析者发生PVH分别为15 (46.9%,15/32)、1 (2.3%,1/44)、1 (16.7%,1/6)只眼。无透析者与血液透析者PVH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506, P<0.05 );腹膜透析者与无透析者、血液透析者PV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694、2.849, P>0.05 )。玻璃体腔填充硅油、灌注液者发生PVH分别为3 (10.0%,3/30)、14 (27.0%,14/52)只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15, P<0.05)。需再次PPV手术治疗者分别为1 (33.3%,1/3)、10 (71.4%,10/14)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12只眼(14.6%,12/8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 OR)=0.911, 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 OR=7.229, P<0.05)、肾功能衰竭病程( OR=0.850, P<0.05 )、手术时间( OR=1.135, P<0.05)是视力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 OR=1.158, P<0.05)、肾功能衰竭病程( OR=1.172, P<0.05)、替代治疗是发生PVH的独立影响因素;糖尿病病程( OR=1.138, P<0.05)、肾功能衰竭病程( OR=1.157, P<0.05)是手术后发生NVG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VH与手术后NVG呈强相关性( r=0.469, P<0.01 )。血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与手术后视力预后、PVH、NVG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P>0.05)。 结论:合并CRF的PDR患者,DR分期、年龄、肾功能衰竭病程及手术时长与视力预后相关;与未行替代治疗者比较,血液透析治疗可降低手术后PVH、NVG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房室结消融联合左束支起搏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行房室结消融联合左束支起搏(LBBP)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因房颤、药物控制心室率欠佳,采用房室结消融联合LBBP治疗的心衰患者,观察手术参数、起搏器参数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等。结果:纳入30例患者,年龄(64.5±12.8)岁,其中男21例,心室率为(105.2±16.4)次/min。术中透视影像下LBBP导线与消融靶点间的距离为(22.8±5.3)mm。LBBP术后起搏QRS时限较术前显著缩短[(128.9±10.2)ms对(145.2±38.2)ms, P=0.030]。起搏器参数方面,LBBP术后阈值为(0.9±0.3)V/0.4 ms,R波感知为(7.7±4.0)mV,阻抗为(537.5±72.8)Ω,阈值及R波感知在6个月随访时保持稳定,阻抗较前显著降低( P<0.001),随访中未记录到阈值升高及起搏失夺获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随访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39.4%±6.5%对31.4%±5.0%, 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4.4±8.5)mm对(69.7±8.7)mm, P=0.019]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3.0±11.0)mm对(59.7±10.3)mm, P=0.022]较术前显著改善。 结论:房室结消融联合LBBP可显著改善房颤伴心衰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望作为房颤心室率控制欠佳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空气进入玻璃体腔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58岁,因"右眼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5年"入院。既往6年前于外院因"右眼视网膜分支静脉堵塞导致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加眼内光凝术";高血压病史10年,药物控制好;否认其他全身病史及手术史。入院查体:视力:右眼0.02,矫正无提高;左眼1.0。眼部检查: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深,房闪(-),瞳孔圆,晶状体核棕黄色混浊,后囊下锅巴样混浊,眼底颞侧可见大量陈旧激光斑,黄斑区轻微金箔样反光;左眼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显示右眼黄斑区可见线性高反射信号,中心凹形态基本正常;OA2000测眼轴长度右眼22.67 mm,左眼22.41 mm,前房深度右眼2.77 mm,左眼2.66 mm。入院诊断:右眼并发性白内障,右眼黄斑前膜,右眼玻璃体切割术后,右眼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患者于2021年3月5日表面麻醉下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应用Infiniti超声乳化仪(美国ALCON公司)进行,未行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核块过程顺利,准备注吸皮质时,注吸针头进入前房前未排气,0档进入,踩1挡后瞬间可见巨大气泡进入玻璃体腔,气泡随眼内压变化于液性玻璃体腔内活动,上顶后囊,且气泡反光,导致术野不清、前房不稳,后续操作在术野模糊状态下完成。术后第1天,患者自诉眼前下方可见巨大移动黑影。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25;眼压14 mmHg(1 mmHg=0.133 kPa);切口闭合好,角膜轻微后弹力层皱折,前房深,房闪(+),瞳孔圆,直径约3 mm,人工晶状体位置正,虹膜轻震颤,其后可见透亮气泡反光;B超示人工晶状体在位,玻璃体腔可探及点状中等强度回声,玻璃体腔气泡影响,局部球壁回声遮挡。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赛米松眼膏每晚1次,使用1个月;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日4次,使用2周。随访过程中,患者诉眼前黑影逐渐减小,术后第4天完全消失,术后第7天,右眼视力恢复至0.5,角膜透明。随访至术后3个月,右眼视力0.6,虹膜震颤减轻,余无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板栗刺所致眼部损伤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板栗刺所致眼部损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于青岛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因板栗刺造成眼部损伤的48例(48只眼)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选患者随访至少3个月,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时间、病变部位、病变特征和治疗方式。结果:48例(48只眼)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56±10)岁(19~74岁)。受伤时间集中在9月下旬(25例)和10月中上旬(23例)。至青岛眼科医院就诊时间最短为伤后3 h,最长为伤后8个月。临床表现为角膜和(或)巩膜异物者共13例(27.1%),入院后均急症给予角膜和(或)巩膜异物取出术治疗。临床表现为真菌性角膜炎者共24例(50.0%),其中18例患者的患眼存在角膜溃疡,感染累及角膜浅层或全层;6例患者的患眼角膜表面无溃疡,为深基质及角膜内皮面的感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真菌阳性率为87.5%(21/24);根据真菌感染的深度给予单纯药物(2例)、角膜清创术(5例)、结膜瓣遮盖术(2例)、角膜基质内注药(1例)或穿透角膜移植术(14例)治疗;链格孢霉菌为主要病原菌。临床表现为坏死性巩膜炎者共11例(22.9%),均给予巩膜切开探查术治疗,其中3例至青岛眼科医院后经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仍发现有巩膜异物残留,给予手术取出;4例在巩膜坏死部位涂片查到真菌。结论:板栗刺造成的眼部损伤主要为角膜和(或)巩膜异物、真菌性角膜炎、坏死性巩膜炎3大类。板栗刺异物应尽早取出,一旦发生真菌性角膜炎应尽早药物或手术干预。坏死性巩膜炎常由长期异物存留诱发,巩膜切开探查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 370- 37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致双眼内源性眼内炎诊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40岁,2018年2月8日因发热伴肌肉酸痛4 d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肝胆内科就诊。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温39.6 ℃,随机血糖水平为21.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13.3%;上腹部增强CT检查显示肝左叶低密度影,考虑肝脓肿可能;胸部CT平扫结果显示双肺下叶炎症,以"肝脓肿、肺炎、2型糖尿病"收入院。在B型超声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穿刺液细菌培养提示肺炎克雷伯菌阳性。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予以比阿培南0.3 g静脉滴注,每日3次,并采用降血糖等对症治疗,全身情况好转。2018年2月11日因左眼进行性视物模糊2 d、右眼视物模糊1 d请眼科急会诊。患者否认眼部手术及外伤史。右眼视力数指/眼前,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下可见结膜充血,角膜透明,房水混浊,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尚透明,玻璃体腔絮状混浊,扩瞳检查眼底见下方视网膜大片黄白色病灶(图1A);左眼视力光感,结膜充血水肿,角膜轻度水肿,前房积脓2~3 mm,虹膜后粘连,瞳孔欠圆,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尚透明,玻璃体混浊,扩瞳检查眼底见视盘上方黄白色病灶(图1B)。双眼眼压正常。眼部B型超声检查示双眼玻璃体混浊,右眼视网膜向玻璃体腔内隆起(图1C),左眼视网膜脱离(图1D)。诊断:双眼内源性眼内炎。患者要求转上级医院,但因故于次日再次入院。患者诉右眼视物模糊加重,视力光感,前房积脓(图1E),液平略高于左眼(图1F),玻璃体混浊加重。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8.2 mmol/L,体温36.9 ℃。于2018年2月13日和14日于全身麻醉下分别行右眼、左眼23G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晶状体超声乳化+硅油注入+双眼玻璃体腔注药术(10 g/L万古霉素0.1 ml+20 g/L头孢他啶0.1 ml)。左眼术中见视网膜下大量黄白色脓苔样物质,切开视网膜后尽量清除(图2)。双眼玻璃体标本液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术后第2天右眼前房再次积脓,行上述抗生素右眼玻璃体腔注射,降血糖及全身控制感染用药方案同术前,患者血糖及体温均稳定。患者2018年3月5日出院,双眼裸眼视力数指/50 cm,角膜透明,前房清(图3A,B),晶状体及囊膜缺如,玻璃体腔硅油填充,视网膜平伏,可见散在激光斑(图3C,D)。后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伴视网膜脱离,于2019年6月12日和2019年7月31日分别行右眼和左眼玻璃体腔硅油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2019年10月10日复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1,左眼0.2,目前仍在随访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联合藤黄酸对兔结肠癌皮下移植瘤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UTMD)技术联合藤黄酸(GA)治疗兔结肠癌皮下移植瘤疗效。方法:将兔结肠癌VX2细胞株植入兔右侧大腿构建兔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干预方式的不同将24只荷瘤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GA组、单用超声辐照组、GA+超声辐照组、GA+微泡组、GA+微泡+超声辐照组6组,每组4只,施加干预后取出瘤块,测量肿瘤体积与重量并行病理检测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比较各组抑瘤疗效,两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干预后超声辐照组肿瘤体积与重量略低于对照组[(4.30±0.32) cm 3比(4.54±0.73) cm 3、(4.49±0.32) g比(4.74±0.72) g, t=0.597、0.613, P>0.05)],抑瘤率为5.27%;单用GA组移植瘤体积及重量低于对照组[(3.50±0.40) cm 3比(4.54±0.73) cm 3、(3.70±0.38) g比(4.74±0.72) g, t=2.502、2.521, P<0.05],抑瘤率为21.94%;GA+微泡组移植瘤体积及重量低于对照组[(3.16±0.41) cm 3比(4.54±0.73) cm 3、(3.32±0.41) g比(4.74±0.72) g, t=3.319、3.394, P<0.05],抑瘤率为29.96%;GA+超声辐照组移植瘤体积及重量低于对照组[(2.99±0.27) cm 3比(4.54±0.73) cm 3、(2.99±0.45) g比(4.74±0.72) g, t=4.005、4.093, P<0.05],抑瘤率为36.92%;GA+微泡+超声辐照组移植瘤体积及重量低于对照组[(2.30±0.33) cm 3比(4.54±0.73) cm 3、(2.27±0.37) g比(4.74±0.72) g, t=5.618、6.077, P<0.05],抑瘤率为52.11%。将GA+微泡+超声辐照组与单用GA组、GA+超声辐照组及GA+微泡组比较,其移植瘤体积与重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605、5.399;3.225、2.478;3.248、3.821, P<0.05)。病理检测结果提示:对照组肿瘤组织无明显坏死,坏死评分0分;随着干预条件改变,超声辐照组、单用GA组、GA+微泡组、GA+超声辐照组以及GA+微泡+超声辐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坏死,坏死评分分别为1分、2分、3分、3分、4分,坏死程度逐组递增。最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移植瘤细胞显微结构,其结果和病理检测结果保持一致。 结论:UTMD联合藤黄酸可有效抑制兔结肠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