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牛乳外泌体与脂质体的杂化外泌体制备及其负载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研究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进行膜融合得到的杂化外泌体装载青藤碱(sinomenine,SIN)后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效果.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鲜牛乳中提取外泌体,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脂质体,共孵育法进行膜融合后对杂化外泌体进行表征:透射电镜检测形貌,纳米粒度电位仪检测粒径与电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膜融合前后外泌体膜表面特征蛋白CD63和TSG101的表达.超声法装载青藤碱后,酶标仪检测其载药量与包封率.胶原抗体诱导法建立CIA大鼠模型,药效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SIN组、SIN-脂质体组、SIN-乳外泌体组、SIN-杂化外泌体组及阳性药(地塞米松)组.记录给药期间大鼠体质量变化,以足肿胀度、免疫器官指数、关节炎指数、微循环指标变化、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为指标进行药效学研究.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杂化外泌体与乳外泌体外观均呈茶托状,共孵育后外泌体粒径由(97.92±3.42)nm 增长到(132.70±4.07)nm,Zeta 电位由(-2.01±0.33)mV 变为(-17.90±2.13)mV,WB结果显示CD63与TSG101蛋白在乳外泌体及杂化外泌体中均正常表达.酶标仪测定乳外泌体包封率31.64%±2.48%、载药量2.35%±0.52%,杂化外泌体包封率48.21%±3.12%、载药量3.17%±0.36%.药效学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一般情况及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及免疫器官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P<0.01),微血管综合评分及血管阻力显著下降(P<0.05,P<0.01),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1),滑膜组织的病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与SIN组、SIN-脂质体组及SIN-乳外泌体组相比,SIN-杂化外泌体组具备更平稳持久的药效.该研究将乳源性外泌体与脂质体共孵育得到的杂化外泌体成功改善了外泌体载药量小与脂质体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负载青藤碱的杂化外泌体对CIA大鼠有着良好的疗效,可有效解决青风藤等疗效佳但生物半衰期短的问题,为传统中药的新发展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在减重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QLB-LSAL)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择期行LSG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LSAL组和TAPB组,各45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神经阻滞,均每侧单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毕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阻滞后不同时间的阻滞平面节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补救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LSAL组切皮后1、5 min MAP和HR,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APB组(P<0.05).QLB-LSAL组阻滞后5 min、10 min、6 h、24 h的阻滞平面节段,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多于TAPB组(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以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LSAL联合全身麻醉可使LSG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并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对髋部骨折患者麻醉摆放体位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FIB)与单纯椎管内麻醉对髋部骨折患者麻醉摆放体位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临床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临床组采用FIB联合椎管内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围术期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骨折恢复Bromage评分、术后48 h内麻醉药物用量、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组麻醉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78.57%(x2=4.943,P=0.026);临床组变换体位时和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组镇痛后30 min及术后12~48 h的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组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枸橼酸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970).结论 FIB在麻醉摆放体位和静息时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加速术后下肢肌力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是缓解髋部骨折患者疼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艾司氯胺酮不同给药方式对胸腔镜肺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静脉推注和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2023年1月至6月择期行胸腔镜肺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艾司氯胺酮1组(EK1组,气管插管后予以艾司氯胺酮0.25 mg/kg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2组(EK2组,气管插管后以0.125 mg·kg-1·h-1的速度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2 h);对照组(C组,不给予艾司氯胺酮),各30例.三组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双腔气管插管后,超声引导下行手术切口肋间神经阻滞.术后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4分时,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补救镇痛,单次剂量5 mg.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NR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比较三组补救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间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EK1组、EK2组)在各时间点的NRS评分低于C组(P<0.05).EK1组、EK2组、C组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例数分别为2、3、13例.艾司氯胺酮组(EK1组、EK2组)的补救镇痛率、地佐辛用量均低于C组(P<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晚于C组(P<0.05).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中应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单次静脉推注和持续静脉泵注均可达到减轻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目的,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术前单次静脉注射较持续静脉泵注操作简便,且无苏醒延迟的顾虑,更推荐用于胸腔镜肺手术的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醋酸亮丙瑞林联合HIFU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醋酸亮丙瑞林(LA)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症(AM)的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AM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HIFU治疗,研究组30例予LA联合HIFU治疗.比较两组的子宫体积、病灶体积、月经状况、卵巢功能、不良反应、复发率,并检测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前列腺素2α(PGF2α)、脂联素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子宫体积、病灶体积、痛经评分、经量评分、CA125、PGF2α均小或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小或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脂联素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随访6个月复发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联合HIFU治疗AM可缓解患者痛经,改善经量、卵巢功能,缩小子宫体积、病灶体积,调节血清CA125、PGF2α、脂联素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地诺孕素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地诺孕素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1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地诺孕素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卵巢功能、痛经改善情况、子宫体积及血管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68.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H、E2、FS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子宫体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能够协同增效,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因子水平,且不影响卵巢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生长激素联合补肾方治疗高龄女性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GH)联合补肾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年龄≥35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90例,随机分组为西药组、中药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常规GH治疗、单纯补肾方治疗、GH联合补肾方治疗,均治疗3个月,记录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检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阴道超声检测患者窦卵泡计数(AFC).结果: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西药组(50.0%)、中药组(60.0%)和联合组(73.3%)依次升高(P<0.05).治疗3个月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月经失血图评分升高,且中药组和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月经失血图评分高压西药组(均P<0.05);3组AFC均升高、AMH、E2、FSH和LH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均大于西药组(均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异常和不良反应,随访治疗后1年成功妊娠率西药组(6.7%)、中药组(13.3%)和联合组(23.3%)依次升高(P<0.05).结论:补肾方及补肾方联合GH治疗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益处,且治疗需持续至少3个疗程可体现出较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单中心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初步评估基于射频切割的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组研究.2023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入选5例符合标准的心衰患者,采用深圳佰特威心房分流导管行心房分流术.术前及术后即刻行右心导管测量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心房压(RAP)、肺动脉压(PAP)、全肺阻力(TPR)、肺血管阻力(PVR)及肺/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术后对患者进行90 d随访,完善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及心脏功能学评价指标.研究主要终点为手术成功;次要终点包括术后90 d临床成功、超声心动图变化、6 min步行距离(6MWD)变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调查(KCCQ)评分变化及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安全性终点为术后90 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及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实现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与术前相比,5例患者术后即刻PCWP均明显下降,手术成功率100%,术前和术后即刻RAP、PAP、TPR和PVR无明显变化.随访90 d后,4例患者存在持续的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且PCWP较基线明显减低,临床成功率80%.与术前相比,5例患者术后90 d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所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有所降低,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无明显受损;KCCQ评分、6MWD均有所提高,NT-proBNP水平均有所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无死亡,无心衰再住院,无脑卒中相关不良事件,无器械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新型无植入心房分流导管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功能学评价指标,未来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其临床长期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前镇痛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口服塞来昔布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前镇痛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在超声引导下用0.3%罗哌卡因20 mL阻滞股神经;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每天2次).比较两组实施干预前10 min、干预后30 min、干预后2 h、手术前1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治疗后恶心呕吐、头晕、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VAS评分逐渐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术前10 min的VAS评分(3.85±1.11)较干预后2 h升高(3.24±1.02);试验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6%vs 41.2%,x2=4.53,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口服塞来昔布药物均能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疼痛,但前者治疗更安全,并可以持续减轻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联合无背景剂量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乳腺部分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联合无背景剂量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乳腺部分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中国药科大学附属浦口中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择期行乳腺部分切除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M组和N组,各30例.患者术后均行无背景剂量PCIA,M组于术毕在超声引导下用0.2%罗哌卡因30 mL行胸壁神经阻滞术,N组不做其他处理.结局指标为离开复苏室时(T0)、术后4 h(T1)、术后12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静态及咳嗽时VAS评分,静脉镇痛用药总量及补救镇痛次数等.结果 T0、T1、T2及T3时点M组患者静态VAS评分显著低于N组(P<0.05),T0、T1和T2时点M组患者咳嗽时VAS评分显著低于N组(P<0.05).M组患者术后48 h PCIA按压次数、累计药物使用量显著低于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未发生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部神经阻滞联合无背景剂量PCIA能够有效减低乳腺部分切除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静脉镇痛药物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