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月小于胎龄儿生后24小时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血脂水平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足月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生后24 h内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生后24 h内收入新生儿病房的单胎活产SGA及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AGA)进行前瞻性研究,将纳入患儿分为SGA组和AGA组,比较两组患儿生后24 h内IGF-1和血脂水平的差异,分析IGF-1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SGA组95例,AGA组84例。SGA组IGF-1<25 ng/ml比例高于AGA组( P<0.05)。在不同性别构成组内、早期足月分娩及完全足月分娩组内,SGA IGF-1<25 ng/ml比例也均高于AGA;SGA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高于AG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低于AGA组( P<0.05);SGA和AGA生后24 h内IGF-1水平与HDL-C水平成正相关( P<0.01),与TG水平成负相关( P<0.01),HDL-C水平是IGF-1的预测因素。 结论:与AGA相比,SGA生后24 h内即呈现IGF-1、HDL-C分泌不足及高TG水平的状态;生后应及时予SGA营养支持,避免发生低血糖,并刺激IGF-1的分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孕妇111例,选取同期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67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结局。结果: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组的年龄、孕前体重、体重指数(BMI)、口服糖耐量试验1 h血糖、2 h血糖均大于或者高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组( P<0.05),妊娠期贫血发生率显著增高( P<0.05),而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2组之间差异未见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2组的巨大儿、死产、新生儿畸形、产后出血、急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延迟、足月小于胎龄儿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OR=1.1, 95% CI 1.0~1.1, P=0.002)、孕前体重( OR=1.0,95% CI 1.0~1.1, P=0.046)是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与妊娠期贫血相关( OR=1.9,95% CI 1.1~3.2, P=0.024)。 结论:妊娠年龄较大及妊娠前体重较重的孕妇需要关注甲状腺功能,妊娠早中期持续孤立性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孕妇需要关注是否存在贫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产前诊断先天性膈疝的转运救治机制与临床实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转运救治机制与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与北京市及周边地区8家产前诊断中心建立合作网,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合作网接受产前咨询的CDH孕妇为研究对象。产前转运救治机制包括:产前以新生儿外科与产科为主导,协同超声影像科、遗传科组成专家小组进行不定期多学科会诊,对产前发现畸形患儿的诊断与预后进行评估;同时对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出生后处置及转运、治疗等问题进行商讨,初步确定病情危重程度,分析出生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最优个性化诊疗方案。结果:共88例CDH孕妇接受产前咨询,最终经绿色通道转运收治63例。63例中,男41例,女22例;足月儿52例,早产儿11例(中位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978.73±607.69)g;产时气管插管22例(34.9%),产房内高频呼吸机辅助呼吸22例(34.9%)。9例二氧化碳分压大于70 mmHg,54例小于70 mmHg。产前评估为重度CDH 31例,中度CDH 32例。产前诊断孕周(27.69±5.33)周。左侧膈疝53例,右侧膈疝10例。肝脏疝入15例。58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存活率为87.9%(51/58);5例产前评估为极重度膈疝,出生后虽经全面抢救仍无法改变呼吸循环衰竭状态而死亡。58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患儿中,开放手术8例(13.8%),腔镜手术50例(86.2%);无疝囊35例,有疝囊23例;术中发现B级缺损20例(34.5%),C级和D级缺损共38例(65.5%)。使用补片修补膈肌者占10.3%(6/58)。结论:先天性膈疝治疗水平的提升有赖于产科、儿科密切合作。新生儿外科专业转运团队在产前参与诊断和评估、产时进驻产房共同完成生后抢救及转运工作、以及后续有效的手术治疗和围术期管理,对改善先天性膈疝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足月小于胎龄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足月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足月SGA为SGA组,按1∶1比例随机抽取同期、同胎龄的足月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为AGA组,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及母亲妊娠期情况,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足月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GA组和AGA组各纳入733例,两组性别、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妊娠期高血压( OR=4.930,95% CI 2.616~9.288)、子痫前期( OR=7.648,95% CI 4.060~14.404)、妊娠期贫血( OR=1.868,95% CI 1.440~2.423)、首次分娩( OR=2.070,95% CI 1.658~2.586)、孕前体质指数偏低( OR=1.480,95% CI 1.111~1.973)是足月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孕期体重增长超过正常范围( OR=0.483,95% CI 0.235~0.990)是足月SGA发生的保护因素( P<0.05)。 结论: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期合并贫血、首次分娩、孕前体质指数偏低是足月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长超过正常范围是其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标准强化捐赠人乳与早产儿配方奶补充喂养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短期结局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在亲母母乳(mother's own milk,MOM)不足时分别应用标准强化捐赠人乳(donor human milk,DHM)或早产儿配方奶(preterm formula,PF)补充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对其短期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91例出生体重<1 500 g的VLBWI或ELBWI,根据MOM不足时早产儿补充喂养方式,分为DHM组(51例)和PF组(40例),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 2检验比较2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短期临床结局。 结果:DHM组与PF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例、出生方式、母亲分娩年龄及小于胎龄儿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DHM组生后第14天喂养量显著大于PF组[(108.2±53.1)与(81.0±47.8)ml/(kg·d), t=0.78, P=0.020],但喂养量达120和150 ml/(kg·d)时间显著短于PF组[分别为(17.5±10.2)与(30.0±12.0)d和(22.1±13.3)与(32.3±11.9)d, t值分别为4.38和0.02, P值均<0.05]。与PF组相较,DHM组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比例较低[58.8%(30/51)与 100%(40/40), χ 2=21.88],PICC时间短[10.0(0.0~19.0)与29.0(17.0~40.5)d, Z=5.56; P值均<0.05]。DHM组输红细胞次数[0.0(0.0~2.0)与 2.0(1.0~3.0)次, Z=4.44, P<0.001]、晚发败血症发生率[23.5%(12/51)与 50.0%(20/40), χ 2=6.39 ,P=0.011]均低于PF组。2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在MOM不足时应用标准强化DHM进行补充喂养VLBWI或ELBWI可以更快实现全胃肠道内营养,降低PICC使用率并缩短置管时间,降低晚发败血症发生风险,减少红细胞输注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早产、小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和胎盘早剥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基于瑞典国家队列的同胞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早产、小于胎龄儿(SGA)、子痫前期和胎盘早剥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人群队列研究,纳入瑞典2002年至2014年出生的非畸形活产单胎儿。利用国家登记信息,本研究随访了1 212 201例3~15岁儿童,关注其ADHD的诊断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通过校正危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 CI),比较不同情况下ADHD的发病率。同时,本研究在751 464例儿童中进行了同胞对照研究。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 665例ADHD患儿。与足月儿(≥37周)相比,胎龄越小,ADHD发病率越高:胎龄32~36周、28~31周和22~27周的调整HR(95% CI)分别为1.18(1.11,1.25)、1.61(1.37,1.89)和2.79(2.23,3.49)。自然早产和疾病导致的早产均与ADHD相关。SGA患儿的ADHD发病率为对照组的1.62倍(1.49,1.77)。子痫前期与ADHD相关,而胎盘早剥与其无关。同胞对照研究也得出类似结果。早产不能完全解释SGA或子痫前期与ADHD的相关性。 结论:早产、小于胎龄儿和子痫前期与ADHD的发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脐动脉栓塞1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脐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8例脐动脉栓塞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妊娠并发症、产前超声提示脐动脉情况等)、妊娠结局(分娩方式、胎儿或新生儿结局等)及胎盘病理检查资料。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本单位脐动脉栓塞的产前检出率为0.062%(18/29 130)。18例孕妇年龄(30.1±6.1)岁,其中4例高龄产妇(年龄≥35岁),1例<18岁;17例为单胎妊娠,1例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之一。超声首次提示单脐动脉或可疑脐动脉栓塞的孕周为(35.1±2.6)周,其中16例孕晚期超声提示单脐动脉,2例可疑脐动脉栓塞。18例患者的妊娠并发症主要包括妊娠期糖尿病(8例)、胎儿生长受限(4例)和脐带插入点异常(3例)。(2)18例中的16例活产孕妇均为剖宫产分娩,产妇结局均良好;2例胎儿宫内死亡。16例活产新生儿中,早产9例,足月产7例;平均出生体重(2 434±816) g;4例为小于胎龄儿;3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1例新生儿收住重症监护病房,其中5例存在脑损伤。(3)18例中,17例胎盘病理检查提示2条脐动脉中的1条血栓形成,1例合并脐静脉血栓。11例脐带过度扭转,3例脐带插入点异常。1例拒绝胎盘病理检查。结论:妊娠晚期超声首次提示单脐动脉时,应警惕脐血管栓塞。分娩时机应综合考虑早产及突发不良事件的风险。分娩方式建议考虑剖宫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二胎高龄妇女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二胎高龄妇女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情况,探讨两者与新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分娩的1 965例二胎高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收集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过低组(BMI<18.5 kg/m 2, n=139)、体重正常组(BMI:18.5~23.9 kg/m 2, n=1 342)、超重组(BMI:24.0~27.9 kg/m 2, n=404)、肥胖组(BMI≥28.0 kg/m 2, n=80);按照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推荐的GWG标准分为GWG不足(478例)、GWG正常(884例)和GWG过多(603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以及采用二分类、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及GWG对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的影响。 结果:1 965例二胎高龄孕产妇,中位孕前BMI为22.1(20.3~23.9) kg/m 2,异常者占31.7%(623/1 965);中位GWG为13.0(10.0~16.0) kg,异常者占55.0%(1 081/1 965)。与孕前正常体重的妇女相比,孕前超重及肥胖会增加早产( OR=2.100,95% CI:1.398~ 3.156)、低出生体重儿( OR=3.187,95% CI:1.892~5.367)和巨大儿( OR=1.758,95% CI:1.182~2.614)的风险;孕前体重过低能够降低大于胎龄儿的风险( OR=0.476,95% CI:0.238~0.960)。与GWG正常的孕妇相比,GWG不足会增加早产( OR=2.316,95% CI:1.530~3.505)、低出生体重( OR=1.850,95% CI:1.103~3.104)的风险;GWG过多会增加巨大儿( OR=1.828,95% CI:1.225~2.726)和大于胎龄儿( OR=1.955,95% CI:1.448~2.640)的风险,降低低出生体重儿( OR=0.359,95% CI:0.193~0.667)和小于胎龄儿( OR=0.452,95% CI:0.240~0.852)的风险。 结论:二胎高龄妇女孕前BMI过低、超重及肥胖,GWG不足或过多均会对新生儿结局造成不良影响。说明第2次妊娠时应秉持全程体重管理的理念,既要在孕前将BMI调整至正常范围内,亦要保持孕期体重合理增长,从而减少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小于胎龄晚期早产儿院内营养支持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不同级别医疗单位收治晚期早产儿(LPIs)中小于胎龄儿院内营养支持情况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北京地区共25家医疗单位收治的LPIs的临床资料,按照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组(SGA组)及非小于胎龄儿组(非SGA组),比较两组患儿院内营养支持现状,分析影响小于胎龄LPIs出院时达到足量喂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LPIs 1 347例,其中男性730例,女性617例;SGA组151例,非SGA组1 196例。SGA组院内纯母乳喂养率较高(5.3%比4.5%, P<0.01),加奶速度较慢[11.0 ml/(kg·d)比12.1 ml/(kg·d), P=0.003],达足量喂养平均所需时间较长(10.0 d比8.0 d, P=0.013),肠外营养应用率较高(77.5%比53.1%, P<0.01),肠外营养应用时间较长(5.0 d比2.0 d, P<0.01)。SGA组出生体重(1 940 g比2 490 g, P<0.01)、最低体重(1 890 g比2 400 g, P<0.01)及出院体重(2 135 g比2 530 g, P<0.01)均较低;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较低(3.1%比8.0%, P=0.015),体重增长速度较慢(13.3 g/d比33.0 g/d, P<0.01),平均住院日较长(11.0 d比8.0 d, P<0.01)。SGA组出院奶量[145.6比122.2 ml/(kg·d), P<0.01]及出院热卡[443.9 kJ/(kg·d)比384.1 kJ/(kg·d), P<0.01]均较高,住院期间达足量喂养率(31.8%比16.6%, P<0.01)及恢复出生体重率(78.8%比57.9%, P<0.01)均较高。以SGA组出院时达足量喂养为观察结局的 Cox回归分析显示,加奶速度、肠外营养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是否≥7天、是否纯母乳喂养、母亲孕期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或胎盘早剥均为SGA组出院时达足量喂养的影响因素。 结论:小于胎龄LPIs院内加奶速度慢,肠内营养热卡低,肠内营养程度不足;肠外营养应用率高,持续时间较长、提供热卡较高,因其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故其出院奶量和出院热卡也较高,出院时恢复出生体重率及达足量喂养率均较高。但小于胎龄LPIs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度较慢,出院体重仍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上海地区足月新生儿肛门生殖器距离的正常范围测定和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足月新生儿肛门生殖器距离(AGD)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可能影响新生儿AG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分娩的胎龄≥37周的新生儿,收集母亲和新生儿的一般资料信息,测量新生儿AGD数据。认定男性肛门中心至阴囊基底部的距离即为男性AGD,女性肛门中心至阴唇后联合的距离即为女性AGD。分析母亲和新生儿自身因素对新生儿AGD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 078例新生儿。其中男586例,女492例。男性AGD[(22.90±3.80) mm]大于女性AGD [(11.80±2.10 )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316, P<0.05)。单胎新生儿AGD大于双胎新生儿A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23.01±3.82) mm比(21.18±1.88) mm;女性:(11.89±2.08) mm比(10.98±1.75) mm, t=26.185、18.326,均 P<0.05)]。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头围和身长与AGD均有相关性(均 P<0.05)。母亲的年龄、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孕次、产次及职业等与新生儿AGD均无相关性(均 P>0.05)。10例生殖器畸形男性新生儿AGD明显小于生殖器外观正常者[(22.89±1.99) mm比(23.55±3.7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362, P=0.006)。 结论:上海地区足月男性和女性新生儿AGD的参考值分别为(22.90±3.80) mm和(11.80±2.10) mm,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头围和身长可能是影响新生儿AGD的内在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