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OFNF)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骨科收治的1 227例OFN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7例、女850例,观察近十年OFNF构成比、年龄变化、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趋势,分析不同性别间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自2010至2017年,OFNF患者的构成比呈逐年攀升趋势,2018年和2019年OFNF患者的人数略有减少;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均在80~89岁构成比最高为46.8%(574/1 227);文化程度分布中未受教育人群占比最高为36.7%(450/1 227);发病季节分布中秋季构成比最高为27.8%(341/1 227);城乡分布中城区的构成比高于农村[54.6%(670/1 227)比45.4%(557/1 227)];骨折类型分布中男、女性患者均为31-B2型骨折构成比最高;致伤原因分布中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构成比最高;伴随疾病中,高血压、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膝髋骨关节炎位列前3位。女性既往骨折的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近十年OFNF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整体呈递减趋势,平均住院费用的变化呈折线波动,2009年至2016年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2016年为历年最高,之后逐年下降。结论:近十年OFNF患者的人数及构成比从最初的逐年递增后,近两年略有下降或已达到平台期。OFNF患者的文化程度、骨折史、高血压、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膝髋骨关节炎与性别具有相关性,而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城乡分布、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其他伴随疾病与性别无相关性。近十年OFNF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整体呈递减趋势,2009年至2016年平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2016年之后逐年下降,2016年的医疗政策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中的作用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龄共病患者衰弱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高龄共病患者衰弱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医学科病房住院治疗的高龄共病患者119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罹患疾病数量与种类、筛查衰弱状态,了解患者共病基本状态。并通过老年综合评估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成衰弱与非衰弱两组,对性别、年龄、平衡步态评分(Tinetti)、肌少症风险、痴呆、抑郁、深静脉栓塞风险、吞咽功能障碍、共病指数、用药数量、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评分、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分、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Norton)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等作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各因素与衰弱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9例高龄共病住院患者,年龄为(90.8±5.9)岁,衰弱发生率为68.9%(8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衰弱组的年龄( t=-3.131, P=0.002)、Tinetti平衡步态评分( Z=-5.544, P<0.001)、肌少症风险( χ2=39.205, P<0.001)、吞咽功能障碍( χ2=5.937, P=0.015)、Charlson共病指数( Z=-2.565, P=0.010)、用药数量( Z=-3.325, P<0.001)、BADL( Z=-5.871, P<0.001)、IADL( Z=-5.062, P<0.001)、Norton评分( Z=-5.922, P<0.001)及SSRS社会支持度( Z=-2.637, P=0.008)与非衰弱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inetti平衡步态评分( OR=0.843,95% CI:0.737~0.966, P=0.014)、肌力下降( OR=11.226,95% CI:2.157~58.432, P=0.004)、肌少症( OR=18.084,95% CI:2.041~106.211, P=0.009)、Norton评分( OR=0.462,95% CI:0.254~0.838, P=0.011)、用药数量( OR=1.153,95% CI:1.000~1.329, P=0.049)是衰弱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在高龄共病患者中,衰弱的发生率极高,跌倒风险、肌力下降/肌少症风险、压疮风险、多重用药与衰弱独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铁过载与肌少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肌少症是随着年龄增长所致骨骼肌质量减少及功能减退的综合征,增加了跌倒和骨折的风险,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研究显示肌少症患者常出现铁过载现象,提示肌少症与铁过载相关,但缺乏综合性描述.铁作为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代谢失调时会引起人体细胞功能受损,氧化应激损伤增多.探索铁过载与肌少症的关系,对阐明肌少症的病理机制,提供治疗方案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现有关于铁过载与肌少症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了铁过载与肌少症相关的潜在途径,包括氧化损伤、线粒体损伤、泛素连接酶诱导肌肉萎缩和铁死亡,以期为机制探索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精准护理路径在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创建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精准护理路径,保障患者安全,防范术后并发症,为新入职护士及同专业护理同仁在护理实践中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成立专家团队,以2017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为依据,建立重点患者、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精准护理路径.纳入三个脊柱科脊髓损伤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专科精准护理路径,在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五天测评患者:身份识别、手术核查、用药错误、危急值处理、有效沟通、医院相关性感染、医疗器械信息相关事件、跌倒坠床、非计划拔管、安全事件上报、便秘、压疮、术前皮肤准备、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术后突发低血压、疼痛(SAS)状况、创伤后成长状况.结果 二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及骨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在有效沟通、跌倒坠床、安全事件上报、便秘、压疮、术前皮肤准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术后突发低血压、疼痛及创伤后成长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患者安全的临床精准护理路径在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事件的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跌倒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M HD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是否在M HD开始后随访1年的时间内发生跌倒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筛选M HD患者跌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76例M HD患者,共有18例(23.7%)患者发生跌倒,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和衰弱是影响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存在较高的跌倒风险,在预防MHD人群跌倒损伤中需重点关注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IDH和衰弱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小血管病与步态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脑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包括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脑萎缩等.步态障碍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临床特征,进一步导致跌倒风险增加.脑小血管病破坏脊髓运动系统和皮层、基底节纤维联系的完整性,同时存在视空间和执行功能障碍、抑郁状态等多种认知或精神心理障碍,均与步态异常显著相关.在步态障碍的上述产生机制中,侧脑室周围、额叶深部白质疏松与运动协调和认知损伤相关;腔隙性脑梗死常见于运动-认知风险人群;血管周围间隙、一定数量的脑微出血、脑萎缩或脑灌注异常等均会导致认知损伤相关步态障碍.本文根据近期研究进展,以不同的临床或影像特征为基础,对脑小血管病导致步态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详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糖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颅脑损伤多见于各种突发事故如交通、矿难还有自然灾害、坠落、跌倒等导致的头部受伤.本文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和血糖控制、高血糖机制及危害、预后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跌倒风险同样存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过去几年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特别是合并认知障碍的肝硬化患者在随访期间更容易发生跌倒[1],跌倒更易导致严重损伤,增加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死亡率[2].其相关性研究主要包括跌倒发生率、危险因素、相关死亡率、并发症、医疗保健需求、家庭和社会负担以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退化.其中,由肝性脑病心理智能测试评分(PHES)所定义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研究最为广泛.Soriano等[3]发现,PHES<4的肝硬化患者在随访1年内发生跌倒的可能性显著高于PHES≥4的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以观察到跌倒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然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是否也容易发生跌倒尚不清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不良事件管理持续改进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在不良事件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全院共40个普通病区收住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40个病区收治的109623例住院病人,观察组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40个病区收治的123020例住院病人.对照组按医院质量控制要求的相关制度进行不良事件管理,主要是鼓励主动上报;观察组则是运用国家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编制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相关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不良事件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漏报率、月度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住院病人跌倒、院内压力性损伤、非计划性拔管、危重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重病人导尿管相关性感染(CAUTI)、不良事件漏报率、病人满意度和月度护理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于不良事件管理中,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漏报率,有利于不良事件管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人视功能损害与跌倒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显,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老年人群的视功能减退尤为突出.有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跌倒及跌倒后损伤会出现明显的视功能减退,这也成为了老年人视功能损害的风险因素.本文中笔者就视功能损伤的因素与老年人跌倒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就预防视功能损害对老年人的跌倒提出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