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少症与废用性肌萎缩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研究旨在比较肌少症和废用性肌萎缩这两种常见的肌萎缩现象.肌少症与废用性肌萎缩均涉及肌肉退化,但两者并不相同.肌少症主要由于年龄增长或慢性疾病导致的肌纤维减少和快肌纤维萎缩,而废用性肌萎缩则是由于肌肉活动量不足引起的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和慢肌纤维退化.两者在发生机制上虽然具有一定的相近之处,但是最终的生理改变各不相同.另外,目前对于肌少症和废用性肌萎缩的区分和界定仍存在一些争议.未来的研究需要更深入地探索肌纤维类型和功能的变化,进一步区分二者的差异,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老年衰弱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老年人衰弱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苏州社区年度体检65岁及以上老年人150例,采用Fried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包括衰弱组50例(33.3%)、衰弱前期组47例(31.3%)、无衰弱组53例(35.3%)。收集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及血检验结果,完成简易体能测量表(SPPB)、人体成分分析的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Klotho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衰弱组Klotho蛋白水平低于无衰弱组( P=0.001),而衰弱组与衰弱前期组、衰弱前期组与无衰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Klotho蛋白水平按3个四分位数值(2.28、3.52、5.09 mg/L)分为4个四分位数区间Q 1、Q 2、Q 3、Q 4,衰弱在该四分位数区间的患病率分别为51.4%(19/37)、39.5%(15/38)、24.3%(9/37)、18.4%(7/38),随着Klotho蛋白水平的升高,衰弱患病率降低( χ2=11.204、 P=0.01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lotho蛋白与衰弱呈负相关( r=-0.310、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1.109、95% CI:1.011~1.217、 P=0.028)、肌少症( OR=6.511、95% CI:1.279~33.147、 P=0.024)是衰弱的危险因素,而步行锻炼( OR=0.104、95% CI:0.033~0.326、 P<0.001)、SPPB评分高( OR=0.780、95% CI:0.627~0.970、 P=0.026)、Klotho蛋白水平( OR=0.752、95% CI:0.581~0.974、 P=0.031)是衰弱的保护因素。 结论: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可能对衰弱的评估有指导意义,血清Klotho蛋白水平与衰弱呈负相关,提示血清低水平Klotho蛋白老年人更易发生衰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骼肌减少症中免疫衰老阻碍肌肉再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骼肌减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力量和质量的下降。肌肉再生能力下降是骨骼肌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之一。免疫系统在肌肉再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肌肉中卫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肌肉也可以通过分泌肌肉因子的方式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衰老导致的慢性低级别炎症破坏了免疫细胞和肌肉的相互作用,导致肌肉再生能力下降、肌纤维萎缩,最终导致了骨骼肌减少症的出现。文章概述了免疫衰老诱导骨骼肌减少症的机制和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与肌肉质量减少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与肌肉质量减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住院患者,纳入符合入组条件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469例,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肌量减少组(169例)与非肌量减少组(300例),比较两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将患者分为DSPN组(296例)和非DSPN组(173例),比较两组间肌量减少患病率,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探索DSPN与肌量减少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纳入T2DM患者469例,肌量减少患者169例,DSPN组肌量减少患病率明显高于非DSPN组(40.88%比27.75%, χ2=8.17,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示DSPN是T2DM患者肌量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 OR=1.786,95% CI 1.190~2.680, P=0.005),当校正年龄、体质指数等因素后,DSPN与肌量减少的相关性仍存在( OR=1.807,95% CI 1.162~2.809, P=0.009)。 结论:T2DM患者肌量减少在DSPN患者中更为常见,DSPN为T2DM患者肌量减少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肌肉衰减症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活动能力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肌肉衰减症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活动能力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宁波市某三甲医院胃肠外科住院并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评分筛查患者营养风险,采用简明运动测试量表(short physical pefformance battery,SPPB)评估患者活动能力,利用腹部CT扫描计算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 at the third lumbar vertebra,L3 SMI),同时测量握力/肌力、6 m步行速度、小腿围。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肌肉衰减症组和非肌肉衰减症组。分析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肌肉衰减症的影响因素以及肌肉质量与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肌肉衰减症的发生率为28.3%(34/120),男性患病率为28.9%(22/76),女性患病率为27.3%(12/44);两组年龄、肿瘤分期、营养风险、体重指数、小腿围、L3 SMI、握力/肌力、6 m步行速度及SPPB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肌力/握力、L3 SMI、6 m步行速度与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发生肌肉衰减症密切相关( P<0.05);两组L3 SMI与活动能力(SPPB)均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肌肉衰减症是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重视老年胃肠道肿瘤合并肌肉衰减症患者的治疗,及时进行营养干预和运动干预,以期降低肌肉衰减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人脂肪肌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骼肌脂肪浸润是影响骨骼肌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骨骼肌衰老的重要病理特征。骨骼肌脂肪浸润是一种病理诊断,衰老相关的骨骼肌脂肪浸润能否被视为一种老年综合征有待研究。鉴于骨骼肌脂肪浸润与脂肪肝都属于体内脂肪异位沉积,两者均与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在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方面具有的高度相似性,我们建议临床使用脂肪肌(fatty muscle)这一名词表述衰老相关的骨骼肌脂肪浸润。现对老年人脂肪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侧前路腰椎椎间融合联合后方肌间隙入路内固定分期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随人口老龄化持续增加,其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的难题之一。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和骨质疏松、肌少症等骨骼肌肉问题,开放手术的并发症多、手术风险高,微创手术治疗越来越为患者和医生接受。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神经损伤风险低、融合器植骨面积大等优势。侧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小切口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式,切口介于极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和斜外侧椎间融合术之间,全程直视下操作,无需劈开腰大肌,肌肉神经损伤风险小,垂直植入融合器,学习曲线平缓。后方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射线暴露少、肌肉损伤小、可植骨融合和去旋转操作的优点,更适合于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后路微创内固定。分期手术策略明显减少了单次手术和麻醉的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利于术后恢复。侧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方肌间隙入路内固术的分期手术策略,可以充分发挥两种微创手术的优势,将每次手术的创伤降至最低,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术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pelin-13对糖尿病大鼠相关肌少症的作用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apelin-13对糖尿病相关性肌少症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自发性2型糖尿病Goto-Kakizaki大鼠建立糖尿病相关肌少症大鼠模型,同时每天给大鼠腹腔注射apelin-13(0.1 μmol/kg),实验时间为12周;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测量大鼠的饮水量、摄食量和体重,同时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血脂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称量大鼠腓肠肌的湿重,观察腓肠肌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模型+apelin-13组大鼠的饮水量在第8和12周均显著降低( F=7.17、7.91),摄食量( F=5.84、6.12)和体重( F=5.76、6.07)在第8和12周均显著增加(均 P<0.05),空腹血糖水平在第8和12周均显著降低( F=8.07、8.24,均 P<0.05),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第12周均显著降低( F=5.17、7.94、10.27、8.32、6.94、11.31,均 P<0.05),大鼠腓肠肌的湿重显著增加[(0.63±0.04)g比(1.02±0.05)g, t=4.32、 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apelin-13组大鼠腓肠肌中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 t=7.32、8.07,均 P<0.05)。 结论:Apelin-13对糖尿病相关肌少症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骨骼肌中PI3K和p-Akt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肌少症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原发性肌少症主要与年龄相关,可引起跌倒、骨质疏松、骨折、营养不良、衰弱、肌肉减少性肥胖等风险,甚至可导致患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从而增加住院风险,提高医疗成本。尽早诊断肌少症是预防这些不良事件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对国内外诊断肌少症的影像学技术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不同技术方法的优缺点,以便给肌少症临床实践及未来发展提供合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及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状态的动态变化及与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牵头的“全国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动态变化的多中心调查研究”数据库。对符合条件的入组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及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及握力诊断肌少症可能,分析患者住院期间血生化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及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可能对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纳入1 180例患者,平均年龄(56.3±16.1)岁,平均身高(164.65±8.29)cm,平均体重(62.12±12.12)kg。其中体重、体重指数、小腿围、淋巴细胞计数、甘油三酯、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指标在出院和入院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入院后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可能之间存在相关性。入院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38),出院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439);以年龄分组,<65岁组患者和≥65岁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5岁组患者和≥65岁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时肌少症可能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以年龄分组,<65岁组患者和≥65岁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肌少症可能的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营养不良患者较无营养不良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2±6.24)d比(12.08±5.25)d, P<0.001)];有肌少症可能较无肌少症可能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7±5.93)d比(12.02±5.22)d, P<0.001);有营养不良+肌少症可能的患者住院时间较无营养不良+无肌少症可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7±7.15)d比(12.07±5.22)d, P<0.001)],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8±2.19)万元比(2.24±2.33)万元, P<0.05)]。 结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可能的发生率均较高,营养不良及肌少症可能有相关性,可导致住院时间的延长及住院费用的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