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埋没导引"低位外固定技术在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重置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埋没导引"低位外固定技术在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河南电力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诊并要求下睑综合治疗42例求美者的临床资料.在经结膜入路睑袋去除和眶隔脂肪重置填充泪沟手术中实施"埋没导引"低位外固定技术,以有效地预防已释放的眶隔脂肪瓣再次回弹至眶隔前间隙形成睑袋.术后随访观察并统计释放后带蒂的眶隔脂肪瓣向上回弹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42例求美者术后睑袋膨出和泪沟凹陷得到明显改善.12例术中麻醉药物注射时出现球结膜出血,无特殊处理2周后好转;2例术后2周静态无面部表情时双侧下睑区域平坦,而做剧烈面部动态表情时出现下睑区域疑似睑袋膨出,未给予特殊处理;2例在术后前2个月表示仍有下睑牵拉感,未给予特殊处理后消失.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无一例出现释放眶隔脂肪回弹至眶隔前间隙重新形成睑袋膨出.高年资医师、护士、求美者三方评价满意率分别为90.48%、95.24%、85.71%.结论 在经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重置手术中实施"埋没导引"低位外固定技术,术后能获得较满意的下睑形态外观,对睑袋膨出和泪沟凹陷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且释放的眶隔脂肪重新回弹形成睑袋的概率较低,医患双方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负压抽吸活检针在肝困难病灶活检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负压抽吸活检针在肝困难病灶活检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超声引导下肝肿物消融并穿刺活检术的81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66例,女15例;年龄30~73岁,中位年龄58岁。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Sonopsy-C1型18 G负压抽吸活检针穿过同轴针以不同角度来回抽吸取材,取材1~4次,获得满意组织,累计组织长度大于20 mm,10%福尔马林液固定,送病理学检查。再将微波或射频针通过同轴针消融病灶及烧灼针道,防止针道出血。根据病灶的大小和位置特征,将病灶分为困难组和非困难组。比较两组的基线情况和结局指标。两组标本长度等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81例患者90个病灶,其中困难组59例,64个病灶;非困难组24例,26个病灶。困难组邻近重要部位距离为0(0,2)mm,明显小于非困难组的11(9,15)mm(Z=-7.767,P<0.05)。两组活检成功率和病理诊断率均为100%,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两组病灶最大径、病灶邻近部位、活检次数、标本最大长度和病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内小病灶或紧邻危险部位的困难病灶,超声引导下使用负压抽吸活检针手动取材,既可在不增加取材次数的情况下取得足够行病理诊断的组织,又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应用氨基己酸和氨甲环酸的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比较氨基己酸和氨甲环酸降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2022 年收治的 98 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使用氨基己酸或氨甲环酸分为氨基己酸组和氨甲环酸组.比较 2 组病人失血量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 组病人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BMI、术前红细胞压积、总血容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术后 24h内总失血量、术后 24h内隐性失血量及输血率、总输血量较氨基己酸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术后 24~72 h总失血量、术后 24~72 h隐性失血量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 24h和 72h红细胞压积、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静脉血栓及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围术期失血的效果较氨基己酸强,特别是在减少隐性失血量方面优势明显,氨甲环酸可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围术期首选的抗纤溶止血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OF)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单侧IFOF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机器人辅助组(50例),对照组在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机器人辅助组在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2患者组手术指标、骨折复位及骨折愈合情况、应激反应指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机器人辅助组患者手术时间、总透视时间、置钉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导针调整次数、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d,2组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机器人辅助组术后2d血清NE、Ang Ⅱ、SO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7d、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3个月上述评分高于术后7d(P<0.05);术后7 d、术后3个月,机器人辅助组患者Harris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C型臂X射线机透视相比,机器人导航辅助下PFNA治疗IFOF能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愈合效果更佳,机体应激更小,更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内固定系统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中的应用对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对比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HS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30例采用OBS治疗的患者纳入OBS组,50例采用PHILOS治疗的患者纳入PHILOS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骨痂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量表(CMS)评分、Ne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OBS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PHILOS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OCN、PINP、ALP水平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骨痂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CMS、Neer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2组患者术后切口恢复良好,均为Ⅰ级愈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PHILOS比较,应用OBS治疗老年HSNF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更佳,且能促进骨折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型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比较后踝大块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后踝大块骨折患者150例,采用奇偶数法进行分组,其中75例进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另外75例实施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以及健康状态,统计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在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踝关节背伸、踝关节跖屈、足部内翻以及足部外翻活动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AOFAS评分与KPS评分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IL-6、IL-8以及CRP水平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用于后踝大块骨折的手术效果理想,对于临床指标与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升踝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1 年 5 月—2023 年 5 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 96 例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 48 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组行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椎体功能、影像学指标、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影像学指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观察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QOLI-74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7 d,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椎体矢状面指数(SI)均高于对照组,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开放式手术,Sextant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够进一步减轻胸腰椎多发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影像学指标、椎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种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的方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介绍一种使用髓内钉固定尺骨、克氏针交叉固定桡骨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的方法。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治疗11例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患者(排除尺桡骨干、远端及骨骺骨折病例)。手术均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以髓内钉固定尺骨远端骨折端、克氏针避开骺板交叉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端,术后用长臂屈肘位管型石膏固定4~6周。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6~1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折愈合,桡骨平均12周(11~16周),尺骨平均10周(9~13周)。所有骨折复位均良好,内固定物位置满意,固定牢固,均未损伤骨骺,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内固定物移位、断裂及钉道的感染。所有患儿骨折端未发现有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前臂、腕关节活动受限、骨骺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髓内钉固定尺骨联合交叉克氏针固定桡骨治疗儿童严重移位的尺桡骨远端移行区骨折,不固定骨骺,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微创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髋臼骨折的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髋臼骨折的治疗复杂棘手,需要重视和深入研究 [1-3]。Judet和Letournel两位大师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在处理髋臼骨折领域贡献卓越。髋臼骨折的治疗目的一是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或合并症,二是恢复髋关节功能活动,还原患者的健康生活,治疗原则仍然是遵循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这一"金标准",因髋臼骨折是关节内骨折,而且是涉及负重的髋关节,复位要求更高,解剖复位是功能恢复和防止骨关节炎的基础。内固定材料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进步明显改善了预后,但仍有股骨头缺血坏死和骨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4-5],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很好的挽救措施。部分患者急诊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优于内固定治疗 [6]。髋臼骨折如何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我们结合相关文献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进展性的严重的退行性脊柱疾病。其临床表现隐匿且不典型,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延误病情,影响预后。目前国内尚无系统性分析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文献。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病因主要分为脊髓损伤及非损伤性神经病变两类,其中脊髓损伤引发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长节段固定、脊柱侧凸、椎板切除、脊柱负荷过大的运动和肥胖。脊柱夏科氏关节病好发于下胸椎或腰椎,常见症状是脊柱畸形、坐姿不平衡和局部疼痛。根据潜在疾病引起本体感觉及痛温觉损害,影像学上大量的骨破坏和吸收以及大量新骨形成,组织学提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并排除其他炎性和肿瘤性疾病,可以作出诊断。对稳定性好、未合并感染、神经功能平稳、未出现皮肤瘘口、坐姿不平衡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脊柱夏科氏关节病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对症状持续大于6个月、脊柱不稳定、皮肤出现瘘口或并发感染的患者建议优先选择手术。术前应评估髋关节的异位骨化或强直,术中重视病灶内坏死组织、炎症组织的充分清除以及足量的植骨,建议融合至骶骨或骨盆。术后并发症包括内固定失败、新的夏科氏关节形成、伤口愈合困难、感染等。对脊髓损伤合并截瘫的术后患者,建议定期、系统、长期随访,观察整体胸腰椎而非仅仅手术部位的影像。熟知脊柱夏科氏关节病的危险因素及典型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