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岛湖外来物种蓝鳃太阳鱼的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研究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种群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以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种群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逐月采集样本共3484尾,系统研究了蓝鳃太阳鱼年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生活史特征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的种群平均体长为(88±0.6)mm,平均体重为(30.42±0.53)g.其种群年龄结构简单,1-2龄的低龄个体占优势(83.97%).通过拟合幂函数方程得到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BW=1×10-5SL3.1543(N=3484,R2=0.97).另外,千岛湖蓝鳃太阳鱼具有明显的雌雄异形现象,其繁殖季节为4-9月,绝对繁殖力为(11405±921)粒/尾,相对繁殖力为(282±14)粒/g,平均卵径为(0.74±0.003)mm.最后,利用Pauly 经验公式和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分别估算出:自然死亡系数(M)为1.05,总死亡系数(Z)为 3.58,捕捞死亡系数(F)为2.53,种群开发率(E)为 0.71.综上,千岛湖蓝鳃太阳鱼的种群呈现出典型的 r 生活史对策,整体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种群规模具有进一步扩张的潜在风险,亟需相应的管理和控制.与原产地北美及其他入侵地的种群相比,蓝鳃太阳鱼在繁殖时间及早期生长速度等的改变是其成功入侵千岛湖的关键适应性特征.研究结果补充了国内有关蓝鳃太阳鱼的种群生长特性、年龄结构和繁殖特征等基础资料,揭示了其在千岛湖入侵成功的适应性机制,为我国蓝鳃太阳鱼的入侵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市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豹猫、亚洲狗獾和猪獾的活动节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活动节律是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分析物种之间生态位分化、认识种间共存机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借助红外相机技术,于2017年全年对分布于北京市密云区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的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的活动节律进行比较研究.在35个位点布设红外相机,累计有效工作8 400个相机日,获得豹猫独立有效照片393张、亚洲狗獾682张、猪獾797张.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3种动物的活动节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3种动物的月活动节律随季节变化,初夏和初秋存在活动高峰.3种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存在一定重叠,但具有各自不同的活动峰值:豹猫和猪獾在夜间活动强度较大,但猪獾的活动峰值较豹猫有所推迟,亚洲狗獾则在昼夜交替时期活动最频繁.3种动物通过活动节律峰值的差异产生了生态位分离,从而有利于同域分布下的共存.本研究从活动时间维度的峰值差异认识3种动物的活动节律生态位分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同域物种共存机制,为进一步开展3种动物行为生态适应研究、制定栖息地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西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实施困境及其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梳理广西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困境,为进一步完善"乡聘村用"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 年7-8 月运用目的抽样对广西3 个镇的37 名乡村医生和9 名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结果:经过编码提取了13 个副范畴、7 个主范畴以及职业适应、治理失效、制度缺陷3 个核心范畴,总结出"乡聘村用"政策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的运行机制,宏观层面的制度缺陷、中观层面的治理失效影响微观层面乡村医生的职业适应,并最终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结论:"乡聘村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缺陷、治理失效、职业适应 3 个方面的困境,建议持续提升乡村医生的薪酬水平,建立适度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竞争机制.增派县域医共体中的县级医疗单位人员协同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出台文件明确界定乡村医生发生医疗纠纷和工伤事故后乡镇卫生院的权责.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助推乡村医生更好地提供连续性卫生服务.细化乡村医生职称评定倾斜政策,缓解乡村医生角色超载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文化休克现象是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文化休克理论和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实际,从专业焦虑、文化认同不足、心理特点、汉语水平等方面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的原因,提出克服文化休克、加快跨文化适应过程的对策,以提升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水平,促进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江西省宜春市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门诊使用情况分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依托药事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心,调查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指导规范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从宜春市40家基层医疗机构中随机抽取2019年门诊处方,每家医疗机构抽取100张,剔除中药饮片处方,共收集有效处方3 353张,其中涉及抗菌药物的处方1 639张。对处方进行审核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整体偏高,使用率为(48.0±11.4)%,最高使用率达到68.6%,最低为32.7%;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较低,为(38.4±5.3)%,其中适应证不适宜及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分别占不合理处方数的51.5%和33.7%。结论: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存在许多不足,技能培训和处方管理的同质化是处方质量控制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现代战伤救治的新概念和新策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战伤救治是军事医学的核心内容。武器的发展、战争模式的改变及卫勤的需要使得战伤救治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代战伤多是全域环境下混合战争造成的损伤。外军特别是美军通过局部战争和相关军事行动,实施或完善了不少有关战伤救治技术和卫勤对策,提出战伤救治相关新概念和新策略,对未来作战条件下我国战伤救治体系建设、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战伤救治体系极具参考价值。为此,笔者从整体健康、自救互救训练及救援力量前伸和新技术在战伤救治中的应用两方面阐述现代战伤救治新概念和新策略,为构建未来作战条件下具有我国特色的战伤救治体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异的现状、趋势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19冠状病毒病已成为全球流行的传染病,2019新型冠状病毒不断出现的突变株则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现对各种突变株持续出现的原因及其在人群中的适应过程,以及对疫苗的影响进行阐述。对于突变株,需要阻断其传播和流行,继续加强病毒株监测,在接种疫苗的同时做好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虽然病毒会持续发生变异,但尚未对当前的免疫策略造成明显的突破,疫苗屏障仍是世界开放的关键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课程体系下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的教学满意度及其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情况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不同课程体系下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本科生(简称“定向生”)的教学满意度及其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情况,为定向生的培养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选取河北医科大学2019级与2020级全部定向生为研究对象,于第一学年末进行问卷调查。两个年级第一学年采用了不同的课程体系,2020级较2019级课程增加了全科医学、人文社科类课程。问卷内容包括定向生的基本情况、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及满意度、对定向生政策及全科医学专业的了解情况及专业认同感4部分,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比较2个年级定向生的教学满意度及其对全科医学专业的认知情况。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73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有效回收率为93.1%。161名定向生中,2019级55人,男性占27.3%(15/55);2020级106人,男性占49.1%(52/106)。选择攻读定向生的原因主要均为就业有保障[2019级60.0%(33/55)、2020级58.5%(62/106)],知晓定向生相关政策的主要途径均为通过网络[2019级54.5%(30/55)、2020级66.0%(70/106)],在基层服务至合同期满后,2019级定向生有34.5%(19/55)选择继续在基层工作,2020级有47.2%(50/106)。2020级定向生对教学课程的内容及水平、授课的满意度评分较2019级更高( t=2.34、3.00,均 P<0.05),对入学前相关政策和违约相关政策两个层面的了解程度得分较2019级更高( t=2.70、5.08,均 P<0.05),对了解全科医学专业相关所有问题回答的得分均高于2019级( t=3.96、3.37、3.55、2.85、3.84、5.26、5.10,均 P<0.05),两个年级定向专业认同感的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应性4个层面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70、0.78、0.74、1.37,均 P>0.05)。 结论:在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下,定向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度、对全科医学专业的了解度均有所提升;但定向生专业认同感无明显差异,对毕业后服务基层的意愿性有待加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评估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查,主要用于诊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70%预计值的哮喘和不典型哮喘,如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胸闷变异性哮喘。该试验有助于鉴别哮喘与其他慢性气道疾病,也用于评估治疗效果。然而,由于认识不足以及基层缺乏人力物力资源等原因,其使用率较低。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专家发布专家共识,提高医师对此试验的认识与应用。共识重点关注直接激发剂乙酰甲胆碱,全文从试验原理和分类出发,阐述支气管激发试验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临床应用范围,着重阐述结果解读,并分析假阳性及假阴性可能原因及对策,最后强调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给出应急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下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及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对策,以及并发症与不同部位直肠泌尿系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123例在3~4月龄行腹腔镜辅助下治疗的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在新生儿期已行横结肠或乙状结肠造瘘。其中直肠膀胱瘘32例,直肠前列腺球部瘘48例,直肠尿道瘘43例。手术方式为在腹腔镜监视下游离出直肠盲端及瘘管,切断瘘管,并在腹腔镜下修补尿道瘘。通过电刺激找到外括约肌中心点,在腹腔镜监视下应用穿刺器从外括约肌中心向盆腔穿刺形成一隧道,将直肠盲端从此隧道内拖出,与会阴部皮肤吻合。结果:123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直肠肛门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因并发症而再次手术27例,其中直肠黏膜脱垂12例,尿道憩室5例,尿道瘘2例,直肠回缩3例,肛门瘢痕狭窄5例。并发症发生在直肠膀胱瘘术后8例(25.00%),直肠前列腺球部瘘术后9例(18.75%),直肠尿道瘘术后10例(23.25%)。不同部位直肠泌尿系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与直肠泌尿系瘘部位无明显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合理的手术方案及熟练的腔镜手术技巧,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防止切口感染,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再次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