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吸附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因素及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植物有效吸附和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的同时也遭受着由颗粒物带来的不利影响,探明植物与大气颗粒物的互作效应是深入理解生态平衡、微环境气候及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目前系统阐述植物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及响应机制的综述性文献较少.基于此,本文梳理和归纳了大气颗粒物的成因和组成,以及植物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方式和影响因素,并阐述了植物响应大气颗粒物胁迫的表型特征、生理特性和分子机制.最后,针对现存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1)选择适应能力强、滞尘量大的植物物种,综合考虑植物群落结构、街道形态、栽种空间等因素,提出普适性强的绿化滞尘方案;2)未来应该将研究范围从城市延伸到农牧区的多种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系统分析不同植物配置群落的综合滞尘能力;3)应将植物滞尘量与其自身抗性有效结合,探索植物响应大气颗粒物胁迫的生理、分子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判标准;4)利用原位标记检测技术从细胞水平上灵敏地示踪、量化大气颗粒物在植物有机体内的动态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兴安落叶松叶片解剖结构对气候暖化的响应及种源差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研究树木叶片解剖结构对气候暖化的响应有助于深入认识树木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机制.本文采用同质园互置试验模拟气候暖化,研究了兴安落叶松11个种源叶解剖结构对气候暖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暖化处理后,兴安落叶松叶片厚度、上表皮叶肉厚度、下表皮叶肉厚度、内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转输组织厚度和叶肉厚度比例均显著增大,上表皮厚度和表皮厚度比例均显著减小.叶肉厚度与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厚度、上表皮叶肉厚度、下表皮叶肉厚度、内皮层厚度、维管束直径、转输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叶肉厚度比例和表皮厚度比例对暖化处理的响应存在明显的种源差异,叶片厚度、上表皮叶肉厚度、下表皮叶肉厚度、转输组织厚度和叶肉厚度比例的暖化效应随种子来源地干旱指数的增大而减小,而上表皮厚度和表皮厚度比例的暖化效应随种子来源地干旱指数的增大而增大.暖化处理增大了收益型组织(叶肉)的厚度及其比例,减小了防御型组织(表皮)的厚度及比例,并且这种改变因种源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兴安落叶松可以通过调整叶片解剖结构适应气候暖化,来自于干旱指数较大地点的种源调整能力较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光栅立体成像观察高尔夫专项训练对儿童脊柱三维结构影响的纵向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针对少年儿童高尔夫长期专项训练对脊柱三维结构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儿童脊柱生物力学适应机制,为预防高尔夫训练可能引发的潜在运动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纵向观察设计,选取高尔夫训练中心的15名男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入组时)、3个月和6个月3个时间点,使用光栅成像技术采集参与者的脊柱三维图像数据,并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高尔夫训练对儿童脊柱三维结构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主要体现在骨盆倾斜距离、椎体平均偏移、椎体旋转角度、骨盆旋转角度和骨盆扭转角度等指标的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具有时间效应特点,表明儿童脊柱生物力学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结论:高尔夫训练会引起儿童脊柱三维结构的适应性变化,需要重视脊柱及骨盆生物力学平衡的维护,采取对称性训练等干预措施,以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训练质量、延长运动生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血流动力学效应优化的体外反搏闭环反馈调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本文旨在实现针对不同的患者个体,以较优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为目标,实现个性化的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的闭环反馈调控数值模拟.方法 通过集中参数模型模拟研究EECP反搏模式对不同的适应症的影响机制,根据PID控制系统的反馈调节原理,将其应用于体外反搏的研究中,把血液循环系统的闭环式0维集中参数模型作为被控对象,用于个性化体外反搏血流动力学仿真.结合体外反搏局部血流动力学效应评价模型为不同适应症(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设定血流动力学效应优化的个性化目标值,根据设定目标值和当前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的误差,通过设置适当的增益系数与误差进行运算来调节不同反搏模式(压力幅值或加压时长)使当前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设定目标值.结果 反搏压力对于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增加更加明显.加压时长对于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设定优化目标值舒张压/收缩压(D/S),通过反馈调节反搏压力使当前D/S达到设定D/S,最终使它们之间误差e的绝对值降低至0.06(均<5%),并得到此时的压力幅值.对于脑卒中患者设定目标值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调节系统输入加压时长减小误差,控制系统的输出当前CBF达到设定CBF,使误差e的绝对值降低至0.06(均<5%)并得到此时的加压时长.结论 数值模拟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优化目标值时应施加的压力幅值和加压时长可为临床体外反搏优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黄帝内经》"九针之宜,各有所为"思想浅论罐具在拔罐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罐具是拔罐的载体,发展到当代罐具种类丰富,使用不同罐具拔罐所产生的刺激量不同,发挥的治疗效应亦有差异.临床上应当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不同的罐具,但对罐具性能功用的论述尚不成熟.《黄帝内经》中记载用于针灸临床的多种针具被称为九针,从九针的长短形状规格论述了不同针具在刺激层次与刺激量上的差异,提出不同针具治疗效果、适应病证有所不同的"九针之宜,各有所为"理论.在此思想的启发下,讨论罐具的大小规格材质等方面对拔罐作用效应的影响,提出罐具的形质不同,产生的刺激层次、刺激量、治疗效应不同,适应病证的种类亦不同,即"罐具不同,各有所施",以期为临床上罐具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员培训对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DRG付费改革准备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人员培训对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DRG付费改革准备度的影响,为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 年8-9 月对上海市7 家三级综合医院的724 名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评估不同强度的人员培训对医务人员DRG付费改革准备度的影响,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组织文化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接受3 次及以上培训的比例不足 50%.上海市三级综合医院对DRG付费改革准备度总得分(3.59±0.96)分,其中变革效能得分(3.63±0.96)略高于变革承诺(3.52±1.00).人员培训强度对医院改革准备度影响的总效应为 26.3%,组织文化因素在其中的间接中介效应为 11.3%.结论:当前针对医务人员的DRG付费改革培训存在不足,医院对DRG付费改革的准备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组织文化在人员培训影响医务人员改革准备度中发挥间接中介效应.建议政府医保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加大培训力度,帮助医务人员尽快适应改革;同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加强对改革准备度的评估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初中生家庭累积风险与抑郁: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及学校氛围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初中生家庭累积风险、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学校氛围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2022年6—9月,采用家庭累积风险问卷、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以及儿童抑郁自评量表、学校氛围量表对1 13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5.0中的宏程序PROCESS检验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的中介效应和学校氛围的调节效应。结果:(1)初中生家庭累积风险得分为1.00(2.00)分、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得分为21.00(8.00)分、抑郁得分为7. 00(9. 00)分;学校氛围得分为3. 32(0.76)分。(2)家庭累积风险与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呈正相关( r=0.28, P<0.01)、与抑郁呈正相关( r=0.43, P<0.01) 。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呈正相关( r=0.41, P<0.01),学校氛围与抑郁呈负相关( r=-0.56, P<0.01)。(3)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在家庭累积风险与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80.49%(0.33/0.41)、19.51%(0.08/0.41)。(4)学校氛围在家庭累积风险对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当学校氛围水平较高时,家庭累积风险对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的正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Bsimple=0.34, P<0.001)。 结论: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在初中生家庭累积风险和抑郁间起中介作用,学校氛围在家庭累积风险和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间起调节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适应认知训练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改善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当前研究发现认知训练对老年人训练任务成绩的改善有显著效果,但训练效应难以迁移到未训练的认知任务,自适应认知训练可以获得较好的迁移效果。本文重点分析了自适应认知训练的迁移和保持效应,并梳理了自适应认知训练相关的脑机制研究现状,对当前自适应认知训练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究自适应性持续认知挑战条件的有效实现方式、相关神经机制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地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对睡眠剥夺小鼠睡眠质量影响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地氟烷与七氟烷麻醉对睡眠剥夺小鼠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32只,10周龄,体质量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8):对照组(C组)、睡眠剥夺组(SD组)、睡眠剥夺+七氟烷组(SD+SEV组)和睡眠剥夺+地氟烷组(SD+DES组)。4组小鼠均进行脑电-肌电电极埋置手术,适应7 d后采用毛刷轻柔刺激法小鼠完全睡眠剥夺12 h(6:00—18:00)。睡眠剥夺后6 h分为2个时间节段:T 1期2 h(18:00—20:00)和T 2期4 h(20:00—24:00)。T 1期:SD组睡眠剥夺后自然睡眠,C组和SD组均吸入60%氧气1.5 L/min 。SD+DES组和SD+SEV组睡眠剥夺后暴露于6%地氟烷或2.5%七氟烷2 h,60%氧气1.5 L/min。T 2期:4组小鼠均自然睡眠,同时记录脑电-肌电信号,采用Lunion Data软件计算觉醒(WAKE)时间、快动眼睡眠(REM)时间和非快动眼睡眠(NREM)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和次数。 结果:与C组比较,SD组、SD+SEV组和SD+DES组12 h睡眠剥夺期间,NREM和REM时间百分比降低,WAKE时间百分比升高( P<0.05);与T 1期比较,SD组T 2期NREM时间百分比升高,WAKE和REM时间百分比降低( P<0.05);与SD组比较,SD+SEV组和SD+DES组T 2期NREM和REM时间百分比降低,WAKE时间百分比升高( P<0.05);SD+SEV组和SD+DES组T 2期NREM、REM和WAKE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D+SEV组比较,SD+DES组T 2期NREM次数减少( P<0.05)。 结论:地氟烷麻醉改善睡眠剥夺小鼠睡眠质量的效应优于七氟烷麻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亲子团体情绪调节及心理韧性训练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亲子团体情绪调节及心理韧性训练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8月—2021年9月纳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试验组给予药物治疗和亲子团体情绪调节及心理韧性训练,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临床常用个体、家庭或团体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scale,HH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second edition Chinese version,FACES-Ⅱ-CV)于基线、干预第12周、第24周、第36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两组HAMD得分交互效应( F=54.0, P<0.001),组别主效应( F=401.4, P<0.001),时间主效应( F=116.6, P<0.001)均显著。进一步作简单效应分析,试验组干预后各时间点HAMD评分[(26.2±6.5)分、(19.3±5.9)分、(11.3±5.6)分]与对照组[(33.1±9.1)分、(30.3±7.9)分、(25.0±8.4)分]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间的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均 P<0.05)。(2)两组患者CD-RISC评分的交互效应( F=72.1, P<0.001),组别主效应( F=48.9, P<0.001),时间主效应( F=174.9, P<0.001)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试验组干预后各时间点CD-RIS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对照组干预后各时间点CD-RIS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 P<0.05)。(3)两组患者HHS评分交互作用( F=121.6, P<0.001),组别主效应( F=57.4, P<0.001),时间主效应( F=208.1, P<0.001)均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试验组干预后各时间点HH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对照组干预后各时间点HH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 P<0.05)。(4)两组患者FACES-Ⅱ-CV评分的交互作用( F=45.0, P<0.001),组别主效应( F=20.3, P<0.001),时间主效应( F=154.5, P<0.001)均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试验组干预后各时间点FACES-Ⅱ-C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对照组干预后各时间点FACES-Ⅱ-CV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 P<0.05)。(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1%,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结论:亲子团体情绪调节及心理韧性训练可以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希望和韧性水平,增进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