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儿童皮肤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角质层含水量与透皮失水率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普宁市公共健康医疗中心、2所幼儿园及2所小学招募≤ 17岁健康儿童。用皮肤生理功能测量仪测量健康儿童左前臂屈侧和右胫前部位的透皮失水率和角质层含水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共招募1 396例健康儿童,年龄1个月至17岁,男783例、女613例。在1 ~ < 12个月组,除男童前臂部位的皮肤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外,男童胫前和女童前臂及胫前部位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均呈正相关( r值为0.283、0.404、0.420,均 P < 0.05);在1 ~ 2岁组,男童前臂和女童胫前部位的皮肤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而男童胫前和女童前臂部位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均呈正相关( r值为0.370、0.419,均 P < 0.01);在3 ~ 5岁组和6 ~ 11岁组,除6 ~ 11岁组男童胫前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外,两组男女性其他部位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r值为0.172 ~ 0.293,均 P < 0.05);12 ~ 17岁组,男女性前臂及胫前部位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r值为0.269 ~ 0.485,均 P < 0.001)。 结论:健康儿童前臂屈侧和胫前部位的透皮失水率与角质层含水量呈正相关,且随年龄增大,此正相关性有增加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剥脱联合点阵激光技术与果酸单独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微剥脱联合点阵激光技术与果酸单独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08例痤疮瘢痕患者,采用简单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剥脱联合点阵激光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果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面部瘢痕面积及瘢痕计数,皮肤屏障[角质层含水量、透皮失水(TEWL)、红斑指数(EI)、黑素指数(MI)]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6%)显著高于对照组(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面部瘢痕面积和瘢痕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1次和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面部瘢痕面积和瘢痕计数均显著下降(均 P<0.05),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TEWL、EI、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TEWL、EI、MI均有明显改善(均 P<0.05),其中观察组角质层含水量、TEWL、E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低于对照组(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微剥脱联合点阵激光技术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优于果酸治疗,其能加快患者瘢痕的恢复及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皮肤干燥是通透屏障功能受损的表现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有学者认为,皮肤干燥是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受损的表现,但目前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观点。实际上,皮肤干燥是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的表现。角质层含水量主要由角质层天然保湿因子的量决定,而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则主要由角质层脂质的质和量以及结构蛋白决定。如果皮肤干燥是由表皮通透屏障功能降低所致,那么,角质层含水量应当与透皮失水率呈负相关性。但是研究表明,无论是正常人皮肤、鱼鳞病皮损或皮脂腺缺乏的小鼠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与透皮失水率均无负相关性。相反,有研究显示,人角质层含水量与透皮失水率呈正相关性。因此,皮肤干燥似乎不是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受损的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吲哚美辛亲水凝胶贴剂基质处方及成型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优化吲哚美辛新型亲水凝胶贴剂的成型基质处方,确定成型工艺.方法 以保湿性、黏附性、感官作为贴剂成型的评价指标,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贴剂的基质处方,考察确定小批量制备贴剂的工艺参数.结果 通过回归模型与效应面优化预测,确定贴剂基质最佳处方为聚乙烯醇(PVA) 17.350 g、明胶9.999 g、聚乙烯吡咯烷酮6.260 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8.140 g、卡波姆3.000 g、甘油12.880 g、丙二醇12.880 g、三乙醇胺4.200 g,此基质组成的贴剂失水率11.9%,粘附住8号小球,感官评分为95.7;体外透皮实验表明,48 h内优化后贴剂透皮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达到控制释放的作用.结论 该贴剂均匀,平整光滑,黏附力强,柔软性良好,机械韧性强,能控制药物释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保湿剂在寻常性痤疮治疗中的辅助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寻常性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与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具有密切关系.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后其保护功能降低,皮脂分泌异常增多及经表皮失水增加.常规的治疗手段均会出现皮肤渗透屏障功能的受损,而保湿剂能够持续吸水,让角质保持湿润,形成维护屏障,并能够模拟生理皮脂修复皮肤屏障.因此,选择合适的保湿剂有助于皮肤屏障的修复,也是寻常性痤疮治疗必要的辅助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尿毒症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改变及含青刺果油保湿霜治疗尿毒症瘙痒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尿毒症瘙痒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改变及研究含青刺果油保湿霜对治疗尿毒症瘙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别测量60例尿毒症瘙痒患者(UP+组)、60例尿毒症无瘙痒的患者(UP-组)及30名健康人(HV组)胸前V形区、季肋区、前臂屈侧及小腿伸侧皮肤角质层含水量(SCH)、经皮失水率(TEWL)及酸碱度(pH)并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干燥评分(XS)及尿毒症瘙痒评分(UIS).随机将UP+组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予含青刺果油保湿霜治疗28d,对照组不给予干预.于D0、D28进行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于D0、D7、D14及D28对受试者进行XS、UIS及SCH、TEWL及皮肤pH值测量.结果:UP+组及UP-组测SCH均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1).UP+组胸前V形区、季肋区、小腿伸侧TEWL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P<0.05).UP+组胸前V形区及小腿伸侧皮肤pH值高于HV组(P<0.05).尿毒症患者发生UP与TEWL呈正相关(P<0.001).皮肤瘙痒程度与干燥程度呈正相关(P<0.001),糖尿病加重瘙痒程度(P=0.011).试验组受试者经含青刺果油保湿霜治疗后,季肋区及小腿伸侧SCH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升高(PP<0.05);各部位TEWL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皮肤pH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同时,治疗后XS、UIS及DLQI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01).结论:尿毒症瘙痒患者表皮渗透屏障功能降低,可能是影响瘙痒发生的原因之一,且皮肤瘙痒程度与皮肤干燥程度平行,糖尿病也会加重UP患者瘙痒程度.应用含青刺果油保湿霜能帮助改善UP患者皮肤渗透屏障功能,减轻瘙痒及提高UP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葡萄籽原花青素柔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葡萄籽原花青素柔质体(GSP-FL)的体外释放规律及葡萄籽原花青素柔质体凝胶(GSP-FLG)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卡波姆-940、甘油、三乙醇胺的用量为影响因素,以pH值、光泽度、失水率、均匀度、稳定性、涂展性等为评价指标,筛选出GSP-FLG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GSP-FL及GSP-FLG的透皮性能及体外释放能力进行考察.结果 GSP-FL的透皮释放及透析袋释放曲线均符合Weibull释放动力学方程.最终优化得到的GSP-FLG制备工艺为每50 g凝胶中含有0.5%卡波姆940,10%甘油及1%三乙醇胺,GSP-FLG的透皮释放符合Weibull释放动力学方程,透析袋释放曲线符合Ritger-peppas释放动力学方程,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且GSP-FLG的药物皮肤滞留量显著高于葡萄籽原花青素凝胶(P<0.05).结论 以柔质体为载体,将葡萄籽原花青素进一步制备成凝胶剂,有利于皮肤局部给药并具有缓释效果,易于发挥柔质体和凝胶剂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当归苦参丸联合透明质酸凝胶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当归苦参丸联合透明质酸凝胶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12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透明质酸凝胶外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当归苦参丸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皮肤屏障功能以及皮肤表皮组织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皮损数量形态、分布范围、鳞屑程度、渗出糜烂程度、瘙痒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90±0.15)分比(1.21±0.13)分、(0.86±0.11)分比(1.37±0.17)分、(0.33±0.10)分比(0.81±0.13)分、(0.31±0.11)分比(0.76±0.14)分、(0.74±0.14)分比(1.13±0.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56/60)比8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5,P=0.032).观察组治疗后经表皮失水率、皮脂分泌率均低于对照组,皮肤含水量高于对照组[(9.0±1.3)%比(11.3±1.8)%、(53±6)%比(45±6)%、(24±4)%比(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当归苦参丸联合透明质酸凝胶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可改善皮肤屏障功能与皮肤表皮组织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拟南芥种皮色素形成突变体的筛选与表型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类黄酮在植物应答各种环境胁迫和种皮发育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筛选获得1个透明种皮突变体,与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ol-0)相比,突变体成熟的种子颜色为黄色,其表型性状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和精细定位技术将突变基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MAH20的BAC上,是TT4(At5G13930)基因的第1299位碱基C突变为T,使得第324位氨基酸甘氨酸突变为谷氨酸.TT4(transparent testa 4)编码1个类黄酮合成的结构基因查尔酮合酶(CHS),突变后种皮透明,种子颜色为黄色,突变体命名为tt4-1.利用功能回补突变体恢复褐色种皮表型,进一步证明了TT4在调节种皮颜色发育过程的重要作用.启动子偶联GUS基因组织表达分析显示TT4基因在植株幼苗的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生理表型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tt4-1种子萌发早,幼苗主根短、侧根和根毛较多,成苗叶片气孔开度大和失水率高等特性.该研究将为进一步阐述TT4基因功能奠定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西双版纳地区附生与非附生植物叶片角质层对水分的透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了探讨雾水对西双版纳地区不同类型植物的生态学效应,干季于20℃及30℃下用自制的设备测定了西双版纳地区4种附生和4种非附生植物叶片上表皮水分进出角质层的透性,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植物叶片通过角质层蒸腾失水速率(PT)、叶片通过角质层吸水速率(PA)以及吸水与失水速率的比值(R=PA/PT)高低,及其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附生植物的R值都高于非附生植物且大于1,说明附生植物通过叶片吸收的水分大于蒸腾失水,雾水对于附生植物具有更重要的生态学意义;PT和PA在不同植物间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不同植物的角质层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不同有关,对其适应各自生活方式及多雾环境有重要意义.除附生植物贝母兰(Coelogyne occultata)和掌唇兰(Staurochilus dawsonianus)以及非附生植物大叶藤黄(Garcinia xanthochymus)外,30℃下其余植物的PT和PA都显著高于20℃的,说明温度对角质层的透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雾水可能是该地区附生植物干季一种重要的水资源,雾水对附生植物的重要性大于对非附生植物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