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肺癌肿瘤微环境新生血管病变的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络病理论,认为邪侵肺络,癌毒内蕴,逐渐形成“瘀络”“盛络”“虚络”等络脉病变,与肿瘤细胞形成的异常血管网络较为相似,可分别演变为缺氧、炎症、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影响肺癌的治疗效果。结合肿瘤生物学特性,基于叶天士“络以通为用”观点,可相应运用化瘀通络、解毒通络、益气通络之法,活用化瘀、解毒与扶正药物,靶向调节缺氧环境、炎症状态和免疫反应,有助于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重塑肿瘤微环境,在提高联合治疗疗效的同时,也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关节镜下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联合逐瘀通络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联合逐瘀通络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DRF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LCP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逐瘀通络法治疗。比较两组恢复情况、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血清bFGF、BMP-2水平,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后腕关节活动度、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研究组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瘀斑消失时间、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0.37 ± 3.13)d比(14.62 ± 3.38)d、(12.39 ± 2.97)d比(17.14 ± 4.02)d、(19.15 ± 2.35)d比(24.36 ± 3.27)d、(68.21 ± 7.12)d比(80.07 ± 8.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1、2周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1、2周血清bFGF、BMP-2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356.27 ± 46.29)μg/L比(236.51 ± 37.42)μg/L、(614.28 ± 61.47)μg/L比(487.39 ± 48.24)μg/L;术后2周:(502.07 ± 113.21)μg/L比(381.59 ± 82.75)μg/L、(910.77 ± 97.20)μg/L比(731.35 ± 92.1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9.5%(34/38)比70.3%(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关节镜下LCP内固定联合逐瘀通络法治疗DRF患者,可提高血清bFGF、BMP-2水平,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UPOINT系统的袁少英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挖掘袁少英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用药规律,探讨CP中医证型与UPOINT系统分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袁教授治疗CP疗效肯定的中药内服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中医证型频次、UPOINT系统各分型频次、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频次,根据复杂系统熵聚类获得UPOINT系统中各分型的中医证型及中药。结果:共纳入处方123首,涉及中医证型9个,其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五的是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肝郁肾虚证,其中,湿热瘀阻证患者以U分型(排尿症状)及I分型(感染症状)为主,肝郁肾虚证患者以P分型(心理症状)及N分型(神经症状)为主,气滞血瘀证患者以O分型(器官特异症状)及T分型(盆底肌疼痛)为主;涉及中药123味,使用频次排名前五为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延胡索、甘草、野葡萄根、丹参,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与补虚药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药性以寒、平多见,药味以苦、甘、辛多见。U分型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蛇莓、甘草;P分型以疏肝解郁、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甘草、白芍;O分型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失笑散、延胡索、川牛膝;I分型以清热活血、利湿通淋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失笑散、甘草;N分型以疏肝通络、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三棱、丹参;T分型以活血止痛、补益肝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延胡索、失笑散、丹参。结论:袁少英教授治疗CP常以"行气-活血-逐瘀"为主轴,注重调理肝脾肾三经,采用行气逐瘀止痛、清热利湿通络为主线的治法。UPOINT系统与中医证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张荒生运用滋阴活血法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张荒生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多先天不足或素体阴血不足,遇外感风寒湿入内化热,久而热灼津伤,从而筋脉失于濡养,导致不荣则痛,且长期服用温燥类中药或糖皮质激素,易致阴液亏损,故临床常见肝肾阴虚型RA。正虚邪实病机贯穿于RA发病始终,早期以邪气实为主,后期以正气虚为主,肝肾阴虚证常存在于RA发病后期。基于“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之说,张师临床运用滋阴活血法治疗RA,注重肺胃肾三阴同补,并兼以虫药通络,注意勿用温燥、攻邪勿过、顽疾缓图,通过滋阴活血、通络逐痹,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钱英治疗原发性肝癌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钱英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原发性肝癌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2020年8月钱英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门诊中药处方,整理后建立数据资料表,通过Excel2019对药物频次及性味归经进行分析;通过名医传承辅助平台医案分析模块对筛选出的中药处方进行核心药物分析,药对之间的共生性分析,药症关联分析及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108首,涉及中药188味,药物总频次为1 322.高频用药包括白花蛇舌草、黄芪、槲寄生、郁金、丹参等.药性以寒、平、温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肾经、胃经为主.药物关联中高频药物组合有郁金-水红花子、槲寄生-莪术等9对.药症关联分析中关联度较高的有"胃痛-丹参""癥瘕-赤芍、陈皮""耳鸣-南沙参、枸杞子、槲寄生""舌下络脉延长-莪术、水红花子、丹参"等.药物聚类分为3类潜在的药物群.结论 钱英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多用清热药、补虚药、行气活血药,以槲芪散为主方随证加减,以清热解毒、疏肝解郁、逐瘀通络治其标,补气健脾、和血调肝、滋补肝肾治其本,可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石氏逐痰通络汤联合石氏特色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石氏逐痰通络汤联合石氏特色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LDH痰瘀阻络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剔除1例,最终纳入研究对照组42例、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石氏逐痰通络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石氏特色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1周、2周、4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1周、2周、4周后,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JOA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1周、2周、4周后,2组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周后,2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ODI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8%,治疗组无不良事件发生,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氏逐痰通络汤联合石氏特色手法治疗LDH痰瘀阻络证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温阳通络类方治疗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目前西药治疗该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随着临床对中医的重视及各类中药汤剂的应用,中药辨证治疗在DPN的治疗中逐渐被应用.阳虚寒凝、脉络瘀阻型是DPN多见之证型.温阳通络类方是一类具有温阳益气、活血通络功效的中医治疗方剂.临床研究证实,温阳通络类方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与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DPN的治则相吻合.近年来,随着各医家对温阳通络类方的深入研究,证实其在治疗DPN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通过改善患者神经传导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糖代谢等达到控制病情进展的目的.对此,本文就温阳通络类方在阳虚寒凝、络脉瘀阻型DPN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述要
编辑人员丨2024/7/6
邹氏肾科于20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了"慢性肾炎脾肾阳虚证逐渐减少,气阴两虚证逐渐增多"的新观点,并找出了变化的原因,创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动态变化规律,制定了慢性肾脏病辨证分型新标准.1986年,邹氏肾科于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研讨会(南京会议)上提出将气阴两虚证作为一个独立证候应用于中医肾病的辨治,并总结了气阴两虚证的辨证要点,认为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以气阴两虚为本,兼有水湿、湿热、血瘀、湿浊等标证.邹氏肾科创始人邹云翔教授据此创制了益气养阴方,其功效为补益肾元、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渗湿利水,后逐渐形成邹氏肾科治疗慢性肾脏疾病补益肾元、和络渗湿法.经临床验证并新药研发,邹氏肾科团队将此方开发为黄蛭益肾胶囊,2002年此药获国家三类新药证书(国药准字Z2002008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营气痹窒,络脉瘀阻"探讨"辛润通络"法在冠心病合并焦虑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二者病机交错复杂,常常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瘀血阻络是胸痹病最为常见的病因病机之一,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同样提到郁证日久则会出现"营气痹窒,络脉瘀阻"的表现.因此"营痹血瘀"一定程度上正是二者病机的交汇之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名中医李彦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传承切入点,整理名中医李彦民主任医师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李彦民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要坚持病证并重,康养要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运用通络除痹的治疗方法.辨证分为三型:寒湿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分别选用蠲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身痛逐瘀汤.外治法应用舒筋活络洗剂,将药疗、热疗、醋疗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内外兼治、通络除痹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