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原贮积病Ⅱ型GAA基因变异特点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基因变异特点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并根据健康儿童GAA基因变异携带率推断理论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的18岁前起病的57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GAA基因分析结果,采用荧光底物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干血斑中GAA活性,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GAA基因变异分析。以2 395名健康儿童全外显子测序中GAA基因检测计算GAA基因变异携带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7例患儿中男26例,女31例。婴儿型患者28例,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身肌无力及心肌肥厚,发病年龄(2.5±1.4)月龄,确诊年龄(5.0±3.0)月龄,其中26例于1岁内死亡。晚发型患者23例,表现为肌无力、呼吸困难等,发病年龄(12.0±5.0)岁,确诊年龄(17.0±7.5)岁,7例诊断时已出现呼吸衰竭。非典型婴儿型6例,1岁左右发病,表现为肌无力伴肥厚性心肌病,诊断年龄为2.5~7.0岁。GAA基因分析显示,57例患者共检出47种变异,其中3种错义变异c.797C>T、c.1109G>A及c.1757C>T为可能致病新变异。c.1935C>A(25/114,21.9%)和c.2238G>C(15/114,13.2%)为较常见变异,57.1%(16/28)婴儿型患者检出c.1935C>A的纯合或复合杂合变异,65.2%(15/23)晚发型患者携带c.2238G>C。c.796C>T及c.1082C>T多见于非典型婴儿型。在28例婴儿型患者中,26例(92.9%)至少携带1个错义变异。健康儿童GAA基因致病变异携带率为24/2 395,推测该病的理论发病率为1/40 000。患者组GAA变异谱与健康儿童携带的GAA变异谱基本一致,假性缺陷变异c.1726G>A 和c.2065G>A 纯合子检出率在患者组分别为26.3%(15/57)和35.1%(20/57),在健康儿童组分别为1.7%(40/2 395)和3.9%(94/2 39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2、121.9,均 P<0.01)。 结论:糖原贮积病Ⅱ型临床表现呈连续的临床谱特征,少数患者为非典型婴儿型。常见的2种变异c.1935C>A和c.2238G>C分别与婴儿型及晚发型有关,c.796C>T及c.1082C>T多见于非典型婴儿型。绝大多数婴儿型患儿因携带1个错义变异推测为交叉反应性免疫物质阳性。糖原贮积病Ⅱ型理论发病率约1/40 0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少见晚发型庞贝病合并运动神经元受损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庞贝病(Pompe disease)亦称糖原贮积病Ⅱ型(GSDⅡ),传统认为它是一种遗传性肌肉病,特征是编码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的基因突变,其糖原贮积主要在肌肉。但有文献报道庞贝病可见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系统和小纤维神经病变。罕见运动神经元受累表现。本文报道1例庞贝病合并运动神经元受损病例,提示庞贝病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并文献回顾,以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晚发型糖原贮积症Ⅱ型患儿1例的溶酶体酶活性分析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1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症Ⅱ型(LOPD)型患儿的临床特征、 GAA基因变异特点及溶酶体酶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改变情况。 方法:收集2020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临床确诊的1例GSDⅡ患儿的病历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分别用于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分离及基因组DNA提取,检测2种细胞中加入GAA同工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和不加抑制剂时溶酶体酶GAA的活性。同时收集20例健康受试者的外周血样,混合后分别分离白细胞与淋巴细胞,与患儿家系同批次进行GAA活性测定,作为正常参考值。基因组DNA用于神经肌肉病基因panel检测,并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保守性分析。结果:患儿为9岁女性,2岁11个月时发现语言运动发育落后,就诊时走路不稳、上台阶困难及明显脊柱侧弯,患儿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肌电图异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异常。基因检测发现其携带 GAA基因c.1996dupG(p.A666Gfs*71)和c.701C>T(p.T234M)复合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分别评级为致病变异(PVS1+PM2_Supporting +PM3)和可能致病变异(PM1+PM2_Supporting +PM3+PM5+PP3)。患儿、患儿父亲、母亲白细胞中GAA活性在不加抑制剂时分别为同批次正常值的76.1%、91.3%、95.6%,加入抑制剂时分别为同批次正常值的70.8%、112.9%、128.2%,白细胞中GAA活性在加入抑制剂后降低约6 ~ 9倍;患儿、患儿父亲、母亲淋巴细胞中GAA活性在不加抑制剂时分别为同批次正常值的68.3%、59.0%、59.5%,在加抑制剂时分别为同批次正常值的41.0%、89.5%、57.7%,淋巴细胞中GAA活性在加入抑制剂后降低约2 ~ 5倍。 结论:患儿被诊断为LOPD,其 GAA基因的c.1996dupG和c.701C>T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其遗传学病因。LOPD患儿GAA残余酶活性范围较宽,酶活性改变不典型,在诊断时不能仅依据酶活性检测,而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基因检测和酶活性检测进行综合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应用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义乌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2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术式不同分为改良TEP组(63例)和TAPP组(6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手术有关指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术后1年复发率和精液质量指标。结果:改良TEP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TAPP组[(1.68 ± 0.39)分比(1.97 ± 0.46)分]( P<0.05)。改良TEP组术后3 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高于TAPP组[(92.79 ± 8.82) μmol/L比(84.40 ± 7.36) μmol/L、(81.52 ± 9.37) U/L比(75.75 ± 8.50) U/L],丙二醛水平低于TAPP组[(23.42 ± 3.3) μmol/L比(26.71 ± 3.9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改良TEP组精浆中酸性磷酸酶、果糖、α-葡萄糖苷酶水平均高于TAPP组[(180.87 ± 20.15) kU/L比(159.85 ± 14.50) kU/L、(3.37 ± 0.84) g/L比(2.53 ± 0.67) g/L、(62.94 ± 6.25) kU/L比(43.96 ± 5.31)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TEP、TAPP均是治疗腹股沟疝有效术式,但前者可减轻手术创伤,术后恢复较快,且可保护正常生殖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晚发型蓬佩病的酶治疗随访及相关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酶治疗对晚发型蓬佩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晚发型蓬佩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总结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19年5月13日收治的1例确诊的晚发型蓬佩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其对α-葡糖苷酶(GAA)治疗的疗效。同时检索有关酶治疗晚发型蓬佩病文献,最终纳入21篇文献910例晚发型蓬佩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患者16岁后逐渐出现肌无力的表现,GAA活力为0,肌电图提示双下肢肌源性损害,二代测序发现GAA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肌肉活组织检查提示空泡样特征性改变。患者诊断蓬佩病8年后给予酶治疗18.5个月,共治疗20次,肌无力症状前期有改善,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纳入的行GAA治疗的910例晚发型蓬佩病患者进行分析,大部分患者在使用GAA治疗后,行走能力和(或)呼吸功能改善或稳定。结论:酶治疗可以延缓大部分晚发型蓬佩病患者的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且耐受性良好;在晚期重症患者中,即使在发病多年后行酶治疗,依然有显著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庞贝病多学科综合管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庞贝病是由于编码溶酶体内酸性α-葡糖苷酶(acid α-glucosidase,GAA)的基因缺陷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由于庞贝病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多样,故需要进行多学科综合管理贯穿患者的筛查诊断及治疗管理全程。现系统性总结庞贝病多学科综合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成人晚发型糖原累积病Ⅱ型(蓬佩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成人晚发型糖原累积病Ⅱ型,即晚发型蓬佩病(LOPD),是由于编码溶酶体内酸性α-葡糖苷酶的基因缺陷所致,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肢带肌无力和呼吸肌受累,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是决定该病预后的关键。为了指导我国成人LOPD的规范性诊疗,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专家共同合作编写了该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原累积病Ⅱ型伴肌炎特异性抗体阳性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原累积病Ⅱ型(GSD Ⅱ)属于罕见疾病,常以骨骼肌、平滑肌损害为主要表现,易与炎性肌病相混淆,临床上易误诊、漏诊。本文报告1例23岁男性,以肌酶升高和脊柱畸形为主要表现,血清抗转录中介因子1(TIF1)-γ抗体IgG(++),基因检测提示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基因突变,肌肉病理提示大量糖原沉积及骨骼肌纤维空泡变性,确诊为GSD Ⅱ。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探讨糖原累积病Ⅱ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提高风湿科医生对GSD Ⅱ以及肌炎特异性抗体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流动注射-串联质谱法应用于溶酶体贮积症筛查的可行性研究及临床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流动注射-串联质谱法(FIA-MS/MS)应用于溶酶体贮积症(LSDs)筛查的可行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使用含酸性β葡糖脑苷脂酶(ABG)、酸性鞘磷脂酶(ASM)、β半乳糖脑苷脂酶(GALC)、α-L-艾杜糖苷酸酶(IDUA)、α半乳糖苷酶A(GLA)和酸性α葡糖苷酶(GAA)6种酶的底物及化学结构与相应产物类似的同位素内标准品缓冲液孵育,经液液萃取,氮气吹干,复溶后串联质谱分析酶反应产物和内标,计算酶活性。评价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稳定性和携带污染。使用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上海市儿童医院2 845份新生儿筛查样本和10例明确诊断的LSDs患儿样本进行临床验证。结果:6种低浓度酶活性检测值,批内变异系数(CV%)为4.650%~9.020%,批间CV%为6.990%~11.350%,高浓度酶活性检测值批内CV%为6.553%~8.690%,批间CV%为6.590%~12.850%;6个酶活性检测值与靶值的偏倚在-20.59%~20.45%;不同稀释浓度酶活性检测回收率为46.00%~136.67%,实测值与系列理论值间相关系数( R2)为0.986~0.997;稳定性评价6种酶活性差异均<15.00%;携带污染评价6种酶活性差异均<20.00%;6种酶活性在人群呈偏态分布,10例LSDs患儿酶活性明显低于切值,能有效检出相应疾病。 结论:FIA-MS/MS检测ABG、ASM、GALC、IDUA、GLA和GAA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准确度,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戈谢病、尼曼-皮克病A/B、克拉伯病、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法布里病和糖原贮积症Ⅱ型的筛查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8例蓬佩病患者酶替代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蓬佩病患者酶替代治疗(ER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8例婴儿型及晚发型蓬佩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检测、 GAA基因、ERT资料及随访情况。 结果:18例蓬佩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9例;婴儿型4例,儿童晚发型5例,成人晚发型9例;发病年龄4个月至43岁;接受ERT最少1次、最多61次,出现输注不良反应仅1次。经过规范ERT,4例婴儿型患儿中,2例运动及呼吸功能稳定,1例脱机困难,1例死亡。儿童晚发型及成人晚发型患者接受ERT后多数四肢肌力难以逆转,肌酸激酶逐渐下降或保持稳定,但主观症状、运动耐力、呼吸功能方面有明显改善。ERT在早期效果最为明显,治疗后1~2年内患者病情可保持稳定。结论:ERT安全有效,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早期规范治疗无论对婴儿型还是晚发型患者均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