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荽法象药理、名称源流及临床应用文献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胡荽的药象特点突出,在"象-性"与"象-效"方面的关联性较大,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药象特点,形成了其特殊的药理作用.胡荽播种于夏月"热浮长"之时,得以"秉阳热而速生",又于早春"风升生"时节采收,得春月温煦升发之气,共成其辛温香窜之性效,是其用于治疗风寒束表致无汗、小便不利的法象药理.现代临床依托药理学手段对胡荽进行了全新赋能,通过对胡荽挥发油成分的提取与分析,发现了其抗氧化、抗铝沉积、抗焦虑、抗肿瘤、利尿、抗菌抗炎、促进毛发生长以及促进排卵等全新功效,这些新功效的发现,正是基于中医象思维,对胡荽进行"象性合参"的意义所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采收时间茵陈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建立10个不同采收期批次茵陈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考察整个生长期中主要功效成分合成累积变化规律,揭示绵茵陈和花茵陈药材的整体质量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数据支撑.方法 基于3~12月份采收的10批茵陈药材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为指标,采用SPSS22.0软件对不同采收时间茵陈药材进行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评价.结果 建立了10批不同采收时间茵陈药材指纹图谱,确定18个共有峰,共指认出5个共有成分.10批药材样品可分为3类,其中3、4、5月份采收的茵陈样品聚为第一类,6、7、8、9月份样品聚为第二类,10、11、12月份样品聚为第三类.结论 不同采收时间的茵陈药材功效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不同,其中绵茵陈(采收期3、4、5月份)和花茵陈(采收期6、7、8、9月份)药材中功效成分累积量差异明显,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绵茵陈和花茵陈进行分类临床运用的科学性,同时也表明以绿原酸和滨蒿内酯分别作为两者指标成分进行质量控制的合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鱼腥草挥发性成分"印迹模板"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通过对 144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鱼腥草根部挥发性成分"印迹模板"的定量分析,阐明其特征,为中药印迹质量评价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验依据.方法 采集全国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鱼腥草,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取根部挥发油,通过GC-MS法获得指纹图谱并建立相应的成分数据库.对各批鱼腥草挥发性成分"印迹模板"进行定量表征,获得其分子连接性指数(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ex,MCI)、物芯指数(core index,CI)、总量统计矩参数、信息熵、信息量等参数.结果 各批样品化学成分种类、数目、含量有较大差异,各批样品间峰面积、信息量变化很大(RSD值分别为 68.67%、79.72%),峰数变化较大(RSD值为 22.03%);而信息熵、总量统计一阶矩、物芯指数(Xvp零阶、Xvp一阶、Xvp二阶)的变化不大(RSD值分别为 16.17%、13.32%、5.46%、6.38%、6.03%).结论 鱼腥草生长过程中以"印迹模板"为中心修饰而成的具体成分及含量是随时随域变化,整体表现为"变"与"不变"规律,其印迹性质量评价可为中药更全面准确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生长年限牡丹皮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牡丹皮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牡丹皮中丹皮酚、芍药苷、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含量,为牡丹皮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iamonsil Plu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267 nm(没食子酸)、258 nm(氧化芍药苷)、274 nm(丹皮酚);柱温25 ℃。将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不同年限的牡丹皮进行相似度评价;峰面积导入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从树状图上判断聚类效果。结果: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5个指标成分,分别为丹皮酚、芍药苷、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不同年限的栽培牡丹皮相似度在0.850~0.99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 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 RSD<1.6%( n=6)。不同生长期对5种化合物的浓度有明显影响。 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评价和鉴别不同年限的牡丹皮,为牡丹皮药材的采收、开发、评价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采收时间黄芪质量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含量测定指标修订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时间的黄芪质量,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黄芪含量测定指标。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纯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 ℃,气压30 psi,增益800 ℃,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检测黄芪皂苷类成分含量;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黄芪黄酮类成分含量。考察黄芪皂苷Ⅰ的提取方式和提取时间,并检测12批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确定其作为黄芪含量测定指标的限定范围。依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中的烘干法、总灰分测定法、冷浸法测定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结果:不同产地春、秋采收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除H11外,其余各批次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0.05%,故拟定黄芪皂苷Ⅰ含量限定范围为≥0.05%。12批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黄芪项下的相关规定。结论:以在秋季采收的黄芪活性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佳。建议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可将黄芪项下含量测定指标中的黄芪甲苷修订为黄芪皂苷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日本药学古籍《本草筌》探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草筌》是日本江户时代学者吉田悟编撰的本草学著作。该书选取李时珍《本草纲目》中53类568种药物进行介绍,间附作者吉田悟自己的阐释和发挥。全书特色在于选取常用药物,重视“华和对照”;精选“集解”“气味”,注重实践应用;结合本土实际,多有个人创见。吉田悟结合日本本土实际情况对部分药物阐发了独到的见解和感悟,表现在详述药物的产地与品质,分析药物的性状及采收,说明药物的鉴别和选择,标注药物的方言俗名,考证药物的和名正误,以及追溯药物的传入变迁。《本草筌》追求简约实用,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日本人辨识药物、区分品质等,对本草学知识进行了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阐发,是研究《本草纲目》传入日本后对该国本草学发展产生影响的珍贵文献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玫瑰红景天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玫瑰红景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检测不同采收期样品中红景天苷、络塞琳和络塞维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X select HSS T3(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和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 ℃,进样量5 μl,检测波长为275 nm(红景天苷)和254 nm(络塞琳、络塞维)。结果:红景天苷、络塞琳和络塞维分别在44~1 420、10~307、18~57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标准。玫瑰红景天块茎中红景天苷、络塞琳和络塞维含量高于须根,雌株中络塞维含量高于雄株( P<0.05),9月采收的玫瑰红景天中红景天苷、络塞琳和络塞维含量分别为0.66、0.07、0.53 mg/g。 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玫瑰红景天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检测。9月采收的玫瑰红景天中红景天苷、络塞琳和络塞维含量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化学计量学分析的不同花期梅花UPLC指纹图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不同花期梅花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为梅花药材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梅花药材指纹图谱,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MS)对共有峰进行指认,以不同花期梅花药材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为变量,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采用峰面积计算法对不同花期梅花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变化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不同花期梅花药材指纹图谱均标识出31个共有峰,并指认出9个成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不同花期梅花药材分成3类,其中花蕾期与盛花期、末花期组间差异较大,而盛花期与末花期组间差异较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共筛选出16个VIP>1.0的差异性成分。不同花期酚酸类成分含量依次为花蕾期>盛花期>末花期,而黄酮类成分含量依次为盛花期>末花期>花蕾期。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方法可靠,可为不同花期梅花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采收期枇杷叶中氨基酸的组成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对12 个月份采收期枇杷叶的氨基酸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进行分析,为确定枇杷叶采收期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月份枇杷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PSS22.0 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理想模式及朱圣陶提出的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不同采收期的枇杷叶氨基酸进行评分.结果 不同采收期枇杷叶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7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9 种儿童必需氨基酸(CEAA)及9 种药用氨基酸.17 种氨基酸分别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41~7.23、4.64~9.66、2.05~3.75、2.99~4.95、0.01~1.56、2.33~4.85、2.10~4.03、2.67~5.48、5.37~7.64、1.45~3.49、2.70~5.53、0.01~0.48、3.64~4.78、1.91~4.15、3.96~7.83、2.39~4.60、1.85~3.65 mg·g-1.不同采收期枇杷叶中17 种氨基酸、总氨基酸(TFAA)、EAA总量、CEAA总量、药用氨基酸、苦味氨基酸的含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味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百分含量较稳定.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EAA含量为44.26%~50.33%,明显高于WHO/FAO模式值(35.00%);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均值(55.67%)和EAA/TFAA均值(35.74%)分别接近WHO/FAO模式值的60%、40%;不同采收期枇杷叶的17 种氨基酸含量峰值前2 位是7 月和11 月;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值为62.53~76.17,前3 位为11 月、8 月及7 月.赖氨酸为枇杷叶的第一限制氨基酸.苦味氨基酸与药用氨基酸、TFAA呈正相关(P<0.01).结论 枇杷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合理,具有较佳开发利用价值;不同月份氨基酸的含量差异大,7 月和11 月是枇杷叶氨基酸合理开发利用的较佳时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医院中药饮片入库质量分析与控制措施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分析我院中药饮片入库验收存在的质量问题,探讨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的措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汇总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HIS信息管理系统中药饮片入库验收记录共223 123批次,对2019年1月~2022年12月中药饮片拒收情况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纳.结果 4年拒收不合格中药饮片2756批次,退货率为1.24%.退货原因主要为加工炮制不当、霉变、虫蛀、掺伪、采收不当、包装问题、送货问题等.结论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较多,我院利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了中药饮片入库质量,增强了我院临床用药安全和疗效,更好地服务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