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喷托酯单独用药和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联合用药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6~12岁儿童单独使用1%环喷托酯和1%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联合用药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8年7─9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的6~12岁屈光不正儿童98例(98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单独用药组给予1%环喷托酯点眼3次;联合用药组给予1%环喷托酯点眼3次和复方托吡卡胺点眼2次。分别于点眼前,第1次点眼后30、45、75 min测量等效球镜度(SE)和瞳孔直径。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2组基线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不同给药方法在不同时间SE和瞳孔直径的影响进行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睫状肌麻痹程度与瞳孔散大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2组SE值均在点眼后30 min内向正值方向发展,45 min达到最佳效果,45~75 min基本保持平稳,不同时间点睫状肌麻痹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7.06, P<0.001)。不同给药方式对睫状肌麻痹效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时间延长,不同给药方式睫状肌麻痹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点眼后2组瞳孔直径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时间因素引起瞳孔直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02.87, P<0.001)。联合用药组瞳孔直径大于单独用药组( F=30.63, P<0.001),随时间延长,联合用药组瞳孔直径均大于单独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53, P<0.001)。2组点眼后75 min SE改变值与瞳孔直径增加值之间均无相关性。 结论::在我国6~12岁儿童中,1%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联合用药在睫状肌麻痹效果、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时间方面均未优于1%环喷托酯单独用药,而联合用药后瞳孔散大的不良反应明显大于单独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多巴丝肼对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低频及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多巴丝肼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的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PD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单纯药物组( n=30)、低频+药物组( n=30)及高频+药物组( n=30)。单纯药物组患者采用口服多巴丝肼治疗,低频+药物组、高频+药物组患者在口服多巴丝肼的基础上分别联合低频、高频rTMS治疗。应用数字广度测验(digital span,DS)、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Chinese auditory learning test,CALT)、线段方向判定测验(judgment of line orientation test,JLOT)及词汇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所有被试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单纯用药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MoCA、DS顺背、DS倒背、CALT即刻回忆、CALT延迟回忆、JLOT、VFT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57,-0.648,-0.215,-0.290,-0.154,-0.782,-0.960,均 P>0.05)。低频+药物组及高频+药物组治疗4周后MoCA、DS顺背、DS倒背、CALT即刻回忆、CALT延迟回忆、JLOT、VF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低频+药物组: t=-16.357,-11.379,-7.999,-11.805,-16.624,-15.996,-17.241,均 P<0.05;高频+药物组: t=-25.198,-13.971,-13.904,-25.831,-26.382,-20.108,-15.643,均 P<0.05)。三组治疗前MoCA、DS顺背、DS倒背、CALT即刻回忆、CALT延迟回忆、JLOT、VFT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组治疗后MoCA、DS顺背、DS倒背、CALT即刻回忆、CALT延迟回忆、JLOT、VFT评分[单纯药物组:(20.37±1.96)分,(4.37±1.19)分,(2.80±0.55)分,(6.93±1.70)分,(5.17±1.09)分,(15.50±2.69)分,(10.73±1.55)分;低频+药物组:(23.83±2.32)分,(5.87±0.94)分,(3.87±0.73)分,(9.17±1.74)分,(8.13±1.50)分,(20.77±2.19)分,(13.30±1.73)分;高频+药物组:(27.17±1.64)分,(6.73±1.01)分,(4.80±0.81)分,(11.20±2.06)分,(10.03±1.54)分,(25.17±3.14)分,(15.87±2.05)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低频+药物组及高频+药物组均高于单纯用药组,高频+药物组的评分均高于低频+药物组(均 P<0.05)。 结论:PD患者接受低频或高频的rTMS联合药物治疗均可改善其认知功能,其中高频rTMS的疗效可能更为显著,为临床治疗PD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塞那肽在不同基线肾功能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中的肾脏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艾塞那肽在不同基线肾功能的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中的肾脏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亚组分析临床研究。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从4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分别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二沙岛分院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筛选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 -1·(1.73 m 2) -1且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0.3 g/24 h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入选患者按照1∶1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至干预组或对照组并随访24周。干预组治疗方案为艾塞那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照组治疗方案为赖脯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根据基线时eGFR分期,分为G1期,eGFR≥90 ml·min -1·(1.73 m 2) -1;G2期,eGFR为60~89 ml·min -1·(1.73 m 2) -1;G3a期,eGFR为45~59 ml·min -1·(1.73 m 2) -1;G3b期,eGFR为30~44 ml·min -1·(1.73 m 2) -1。使用重复测量的混合效应模型对全分析集中UAER的变化率按上述分组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92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干预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并至少使用过1次研究用药,最终81例患者(干预组43例,对照组38例)被纳入全集分析集中。全分析集中,基线时17例患者(干预组9例,对照组8例)为G1期,34例患者(干预组20例,对照组14例)为G2期,15例患者(干预组7例,对照组8例)为G3a期,15例患者(干预组7例,对照组8例)为G3b期。经过24周的干预,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UAER在G1期亚组中减少了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845);在G2期亚组中减少了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在G3a期亚组中增加了5.4%,在G3b期亚组中减少了2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861和0.459)。 结论:基线时G2期的DKD患者中应用艾塞那肽肾脏获益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4-2020年桐乡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变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桐乡地区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分离得到的1 457株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株),采用VITEK-Ⅱ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其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1 457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痰标本,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药敏结果显示替加环素耐药率低,在3%以下;其次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25%左右;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其他抗菌药物低,耐药率在30%左右。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高,临床经验性用药需慎用。结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应加强耐药检测管理,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耐药株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脑自发活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抑郁症患者对脑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7例首次发病未用药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患者组选取左背外侧前额叶为刺激靶点,进行连续15 d的rTMS治疗,于基线和治疗第15天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 17)评估抑郁症状,并采集2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基于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the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指标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以及患者组治疗前后脑自发活动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组治疗后HAMD 17评分与差异脑区的相关性。 结果:患者组治疗后HAMD 17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9.4±4.3)分与(21.1±6.0)分, t=10.24, P<0.01],HAMD 17总分减分(11.7±3.6)分,缓解率40.74%,有效率74.07%。与对照组比,患者组治疗前左侧额上回ALFF值降低( t=-8.14, 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楔前叶ALFF值升高( t=5.79、6.24,均 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枕中回ReHo值降低( t=-5.17、-6.11, P<0.001)。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组治疗后左侧额上回ALFF值升高( t=7.32, 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楔前叶ALFF值降低( t=-4.96、-5.14,均 P<0.001);左侧额中回和左侧枕中回ReHo值升高( t=4.25、4.19,均 P<0.001)。患者组治疗后HAMD 17总分与治疗后左侧额上回ALFF值呈显著负相关( r=-0.390, P=0.044)。 结论:rTMS治疗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左侧额中回在抑郁症患者脑自发活动异常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左侧额上回脑功能增强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发挥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7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45例(共71个创面)符合入选标准的手足部Ⅲ度冻伤患者,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hGM-CSF组24例(35个创面)和对照组21例(36个创面)。rhGM-CSF组患者中男20例、女4例,年龄(38±1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36±14)岁。2组患者均进行复温、抗炎止痛、抗感染、抗凝、溶栓等全身治疗,rhGM-CSF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创面分别外涂rhGM-CSF凝胶和芦荟抑菌胶,每平方厘米创面外涂10 mg,每24小时换药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治疗1、3、7、14 d,对创面炎症反应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6、12 d,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并计算细菌阳性检出率;观察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治疗1、3 d,2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相近( t=0.37、2.93, P>0.05);治疗7、14 d,rhGM-CSF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t=5.77、5.83, P<0.01)。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治疗6、12 d,rhGM-CSF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1%(2/35)、22.86%(8/35),略低于对照组的13.89%(5/36)、30.56%(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hGM-CSF组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1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创面红肿,创周皮肤片状红斑,经生理盐水冲洗后缓解。rhGM-CSF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5±0.8)d( t=24.89, P<0.05)。 结论:外用rhGM-CSF凝胶治疗手足部Ⅲ度冻伤创面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杭州地区HIV感染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HIV感染孕妇孕期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产检并分娩的60例HIV感染孕妇进行研究。采用美国社区艾滋病临床研究抗逆转录病毒用药自陈式问卷(CPCRA)、药片计数法和电子药盒检测法在纳入研究的第1、2、4、8、12、16及20周对孕妇服药依从率进行调查,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依从性差异。以最后一次调查时间点依从率均值为判定基础,采用 t/ Z/ χ2检验比较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组的妊娠结局。 结果:不同调查时间点的依从率均值存在差异( F=7.182, P<0.05),最后一次调查结束时,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组分别为40例和20例。治疗后,依从性好组CD4 +T淋巴细胞计数、HIV抑制率较依从性差组高( t=4.128, χ2=5.275, P<0.01或<0.05),HIV载量、胎膜早破、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较依从性差组低( t=-3.131, χ2=5.210、5.658和5.208, P<0.05)。随访3个月发现,两组暂无新生儿感染HIV的情况发生。 结论:HIV感染孕妇孕期抗病毒服药依从性随服药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良好的依从性不仅能给HIV孕妇带来较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可能有利于妊娠结局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剂量尿酸氧化酶治疗儿童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并高尿酸血症106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低剂量尿酸氧化酶治疗儿童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并高尿酸血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并高尿酸血症的初治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于化疗前1 d至化疗第7天监测血清尿酸水平,超过正常上限时静脉滴注低剂量尿酸氧化酶[0.05~0.10 mg/(kg·次)],总结尿酸氧化酶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用药经验。应用不同剂次尿酸氧化酶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共纳入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初治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患儿106例,其中男88例,女18例;中位年龄6.5(3.5,10.0)岁;病理亚型包括伯基特淋巴瘤95例(89.6%)、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7例(6.6%)、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3.8%);临床分期Ⅲ期39例(36.8%)、Ⅳ期67例(63.2%)。患儿均存在高肿瘤负荷,其中肾脏受累52例(49.1%),合并肿瘤溶解综合征42例(39.6%),合并急性肾损伤27例(25.5%)。全组患儿累计应用尿酸氧化酶1剂次41例(38.7%)、2剂次41例(38.7%)、3剂次20例(18.9%)、4剂次4例(3.8%),辅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9例(8.5%)。化疗前、首剂尿酸氧化酶后12 h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741.4±312.9) μmol/L、(210.8±148.6) μmol/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88, P<0.001)。对应用1、2、3、4剂次尿酸氧化酶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随时间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225, P=0.879)。化疗28 d内未发生因肿瘤溶解综合征以及急性肾损伤导致的化疗延迟和死亡。 结论:低剂量、按需应用尿酸氧化酶可快速有效降低侵袭性成熟B细胞淋巴瘤患儿化疗早期血清尿酸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亚胺培南联合常用抗菌药物对bla KPC-2型CRKP体外抗菌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联合常用抗菌药物对bla KPC-2型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体外抗菌作用。 方法:选取乐清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分离的6株非重复的经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确认的bla KPC-2型CRKP菌株,测量其对常用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采取棋盘稀释法进行亚胺培南联合8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并评价联合应用效果;通过绘制体外时间-杀菌曲线评估联合用药的杀菌作用。 结果:6株bla KPC-2型CRKP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利福平、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00.00%(6/6),对米诺环素、克拉维酸耐药率为66.67%(4/6),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33.33%(2/6);亚胺培南联合替加环素抗菌作用较好,对4株起协同作用、2株起相加作用;以菌株KPN2进行亚胺培南联合替加环素治疗的时间-杀菌曲线显示:菌株KPN2在亚胺培南1/2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替加环素1/4 MIC在(t+2)时杀菌率>95%,此作用可维持(t+10)h至(t+12)h,亚胺培南联合替加环素对002杀菌率逐步降低,002生长曲线逐渐上升。 结论: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亚胺培南联合替加环素对bla KPC-2型CRKP具有较好协同杀菌作用,可供临床治疗bla KPC-2型CRKP感染患者时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虹口区社区慢性病管理体系发展现状与困境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于2019年4—11月,对上海市虹口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以专题小组访谈方式采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及发展困境。根据调研结果,社区慢性病管理主要分为“成长期”(典型代表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和“引入期”(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老年痴呆、骨质疏松)两类。“成长期”慢性病管理,主要面临患者拒访或不配合、患者失访、质量控制不完善、质量控制指标难以达到、共病患者管理重复、信息共享不充分、多个考核方考核指标差异引发管理争议等困难;“引入期”慢性病管理,主要面临患者知晓率差、患者失访、诊断困难、用药不规范、信息共享不充分、缺乏管理方案、资源投入不足、社区药品种类少等困难。因此,社区需在注重积累慢性病管理经验的同时,及时进行提炼、总结和归纳,形成有效的方案用于指导对新增病种的管理;社区慢性病管理需要在社区居民动员、加速信息化网络建设、多中心协作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