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黏膜脱落细胞用于高血压患者MTHFR C677T基因突变快速检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使用荧光探针法床边快速检测口腔黏膜脱落细胞标本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型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间就诊于十堰市太和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门诊和住院高血压患者,患者均在实验室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选取Hcy≥10μmol/L的高血压患者共482例,患者均采集口腔黏膜细胞及全血标本,分别用口腔黏膜脱落细胞荧光探针法及全血标本对比试剂检测上述标本MTHFR C677T基因型,若两者检测结果不一致则使用"金标准"Sanger测序法检测全血标本对MTHFR C677T基因型进行最终判定.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并观察记录采集标本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评价荧光探针法检测患者口腔黏膜脱落细胞MTHFR C677T基因型的准确率和安全性.结果 482例高血压患者口腔黏膜脱落细胞标本和全血标本成功完成采集,且采样过程中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荧光探针法和对比试剂检测MTHFR C677T基因总突变发生率为73.23%(353/482),两种方法检测MTHFR C677T基因纯合野生型(CC型)符合率为100.00%(95%CI:97.11~100.00),杂合突变型(CT型)符合率为99.14%(95%CI:96.91~99.76),纯合突变型(TT型)符合率为99.17%(95%CI:95.47~99.85),MTHFR C677T基因型总符合率为99.38%(95%CI:98.19~99.79),检测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9902.结论 采集口腔黏膜脱落细胞使用荧光探针法检测MTHFR C677T基因突变操作简便、创伤小,且快速、安全、准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腕关节镜辅助套针法在新鲜手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腕关节镜辅助下套针法在手舟骨新鲜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0月—2018年12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腕关节镜治疗的12例手舟骨新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0~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2周。患者均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套针定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固定。CT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测定腕关节屈、伸、尺偏、桡偏角度及握力强度,根据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本组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切口长度3.0~4.0 mm,术中出血5~10 mL,手术时间50~90 min。骨折复位良好,螺钉偏离手舟骨中轴线≤1 mm 2例,<1~≤1.5 mm 6例,<1.5~≤2.0 mm 4例,平均偏离手舟骨中轴线1.5 mm。术后12例患者均获有效随访6~15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术后6~18周经CT检查证实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1周。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屈伸活动度为75°~135°,平均107.0°,为健侧的85%;腕尺桡偏为40°~80°,平均51.5°,为健侧的88%;握力均值为355.74 N,是健侧的86%。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套针法定位、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手舟骨骨折,操作简单,定位相对准确,可避免反复穿针,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早期的康复锻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色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可靠,有见效快、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其中特色针法较普通针刺针对性更强,疗效更突出,且与康复训练结合可较大程度提高疗效。临证应根据患者病程及病情选择介入时机、介入方式,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耐受性选择合适的疗法,但目前研究尚存问题,如针刺疗法施盲较难;疗效评定中少有后期随访资料,远期疗效不确切;临床研究的样本量较少等,仍需多中心、大样本RCT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运动针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运动针法指针刺过程中配合患处运动的疗法,行针过程中,患处的“动”对“神”与“气”起到靶向性引导作用,可引意(神)与气到病所,以达“治神”“引气”“守气”境界,通过激活人体自愈力祛除疾病。“以动引气”既是本针法的重要操作方法,也是核心思想及取效关键。本针法多局部取穴或左右交叉远端健侧取穴针刺,运动方法多以主动或被动运动为主,治疗郁证、呃逆、心绞痛等内科疾病时常配合呼吸运动,亦有按摩和自我感觉等运动之法,多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以及面瘫、抑郁、焦虑、脑卒中及卒中后遗症、呃逆、心绞痛等内科疾病,在妇科、五官科等方面应用报道较少,运动针法治疗效果多优于单纯针刺,即刻效应明显,还可与电针、中药、西药等联用以提高疗效。今后还需进一步探究相关优势病种,并探讨与相关疾病更适配的运动方法,而本针法中蕴含的运动引气思维及治神理念,亦应得到更多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捻转入针法吻合指尖血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捻转入针法在指尖再植血管吻合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们在小血管吻合操作中采用捻转入针缝合技术对11例15指指尖离断进行再植。术中15指均吻合了指动脉,吻合指腹静脉4指。结果:术后本组中10例14指存活,1例1指坏死。术后再植手指存活的10例14指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再植手指外形饱满,痛温觉恢复,指端两点分辨觉平均4 mm。结论:捻转入针缝合法可提高显微操作的稳定性,能够很大限度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在小血管吻合操作中有独到的优点,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末节指骨隧道抗菌缝线固定与单纯克氏针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经末节指骨隧道抗菌缝线固定与单纯克氏针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们对45例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患者分别采用经末节指骨隧道抗菌缝线固定法(A组23例)和单纯克氏针法(B组22例)治疗,记录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患指活动度、并发症等情况,按Crawford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4.7个月,A组术后患指关节的活动度和术后功能的优良率优于B组( P<0.05);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B组出现再发锤状指的发生率高于A组。 结论:经末节骨隧道抗菌缝线固定治疗陈旧性骨性锤状指,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术后患指恢复功能良好,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韦氏三联九针法的解读和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韦氏三联九针是"燕京韦氏眼科学术流派"工作室团队治疗多种眼病,尤其是视神经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针灸处方,临床实践显示疗效较好。笔者对韦氏三联九针法的起源、选穴配穴思路,三联不同部位的针刺手法操作要领进行了解读,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在遵循针灸理论基础上,传承并发展的三联九针法,可较大程度提高针灸治疗眼病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经颅多普勒超声的针刺效应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是无创脑血管动态监测的重要超声技术,广泛用于针刺疗效评价及针刺穴位效应特异性研究。基于TCD检测结果可知,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针刺不同的单穴或组穴,或施以不同针法,均可引起脑血流动力学特征性变化,体现了针刺对脑血流动力学的整体良性调节作用。应用TCD可为临床针刺方案优化提供可视化依据,但相关研究在脑血流参数设定、临床设计、技术操作等方面尚存不足。应从优势病种、优势方案入手,进行大样本RCT,并注意与其他脑血流检测技术进行交叉对比研究,对针刺手法、针刺得气、刺激参数等影响因素开展规范化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后疫情时代创伤后应激障碍特色针法探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总结分析现代临床特色针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相关文献,为后疫情时代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参考。目前,针灸治疗PTSD的特色针法主要包括张氏安神醒脑调肾针法、孙氏通督调神针法、严氏疏肝调神针法及郑氏温通针法。各针法在诊疗思路、选经取穴、操作方法等方面虽略有差异,但诊疗思路均以调神、疏肝为主;选经取穴规律均为重脑穴、疏肝气、调心神、健脾肾;操作方法均较多应用电针,单纯常规针刺治疗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技术对结核病辅助诊断的价值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以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为靶标的新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技术,即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PCR荧光探针法,简称IP-10.TB)在结核病辅助诊断中的性能,及该检测技术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T-SPOT.TB)技术的一致性。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前瞻性纳入疑似结核病患者,并募集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所有入组者同时行外周血IP-10.TB检测和T-SPOT.TB检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两种检测技术的诊断价值,两种检测技术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IP-10相对表达量和释放γ-干扰素的斑点形成细胞数量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纳入结核病患者235例、非结核病患者110例、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153例进行最终分析。IP-10.TB检测(3/498,0.60%)和T-SPOT.TB检测(6/498,1.21%)获得的不确定结果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32)。在489例有效检测标本中,IP-10.TB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95% CI 86.8% ~94.6%)和81.1%(95% CI 75.8% ~85.7%),其中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中的诊断特异度为98.0%(95% CI 94.4% ~99.6%);T-SPOT.TB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0%(95% CI 88.9% ~96.0%)和83.8%(95% CI 78.7% ~88.1%),其中结核分枝杆菌低感染风险人群中的诊断特异度为100%(95% CI 97.6% ~100.0%)。两种检测技术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检测技术的阳性符合率为91.0%(95% CI 87.5% ~94.5%),阴性符合率为88.9%(95% CI 84.9% ~92.9%),总符合率为90.0%(95% CI 87.3% ~92.6%),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0(95% CI 0.75 ~0.85, P<0.001)。 结论:IP-10.TB检测具有与T-SPOT.TB检测一致的诊断性能,可用于结核病辅助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