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岚教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总结李岚教授辨证论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搜集整理住院病历、跟师侍诊病案,查阅相关古籍及文献资料,阐述李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其诊疗思路,并附验案二则以资验证.[结果]李师认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因多责之于外感之风邪及小儿肺脾本虚,临床分期可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三期.在治疗中,总体以宣肺开闭为基本治则,同时采用清热涤痰、活血化瘀、回阳救逆、扶正祛邪等治法,临床辨证施治,屡获佳效.验案一辨证为极期(心阳虚衰证),治法为回阳救逆,以参附龙牡救逆汤为主方,同时选用黄芪、茯苓补气健脾、扶正祛邪.验案二辨证为极期(痰热闭肺证),治法为清热涤痰、宣肺开闭,以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为主方,考虑兼有瘀血阻滞,选用桃仁、丹参活血化瘀;在恢复期时,选用白术、太子参培土生金、健脾益气.[结论]李师辨证论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灵活运用中医药治疗,解决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极期高热难退、恢复期咳嗽咳痰迁延不愈等问题,疗效显著,其经验值得临床学习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中医临床表现、证候及病位特征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分析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患者的中医临床表现、证候及病位特征.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诊断的COP患者56例,对其中医四诊信息及辨证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常规体检时发现的无症状者2例,余首发症状共7种,以咳嗽和喘憋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咳痰,气短和发热.56例患者共涉及21种症状,其中,喘、咳嗽、汗出、咳痰、胸闷和气短为主要症状,出现频率均超过50%.与未合并纤维化患者比较,合并纤维化患者胸闷比例低(P<0.05);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比较,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汗出、渴而多饮和腰膝酸软比例高(P<0.05,P<0.01).56例患者中舌淡最多,白苔为最主要舌苔,脉弦和脉滑为最主要脉象,出现频率均超过50%.与未合并纤维化患者比较,合并纤维化患者中脉弦的比例低(P<0.05);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比较,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中脉弦、脉滑和脉数的比例高(P<0.01,P<0.05).56例患者中48例为虚实夹杂证,5例为虚证,3例为实证.虚证以气虚为主,其次为阴虚、阳虚.结合脏腑辨证,证候类型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肺气虚,其次是肾阴虚、脾气虚,出现频率均超过30%.虚证以两证或三证同时出现,主要为肺脾气虚兼夹肾阴虚证和脾气虚兼夹肾阴虚占比较高.实证以寒饮停肺、痰湿阻肺、气郁伤肺和瘀阻肺络为主,出现频率均超过25%.证型组合主要为痰湿阻肺兼夹气郁伤肺和寒饮停肺兼夹瘀阻肺络证.与未合并纤维化患者比较,合并纤维化患者中肾阳虚证、瘀阻肺络证的比例高(P<0.05,P<0.01),气郁伤肺证的比例低(P<0.01);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比较,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肾阴虚证的比例高(P<0.01),肺阳虚证、瘀阻肺络证的比例低(P<0.05).56例患者病位分布以肺居多,其次为肾、脾和胃.其中,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比较,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病位在肾、脾的比例高(P<0.05,P<0.01).结论 COP中医临床症状以肺系症状为主,证候类型虚实夹杂,主要病位为肺脏.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易出现汗出、口渴多饮、腰膝酸软等肾阴亏虚证候,病位在肾、脾比例高;未合并纤维化患者胸闷、脉弦多见,证候类型多见实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阳虚水泛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规范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LHFQ)评分以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网膜素1(Omentin-1)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相关数据库获取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的活性成分、靶点与CHF疾病靶点,得到交集靶点后构建交集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富集分析,以此预测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CHF的作用机制.[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2%(29/32),对照组为71.87%(23/32),组间比较(χ2检验),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气短/喘息、心悸、畏寒肢冷、面浮肢肿、乏力、唇甲紫暗、面色晦暗、尿少、咳嗽等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气短/喘息、畏寒肢冷、面浮肢肿、乏力、唇甲紫暗、面色晦暗、尿少等7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对LVEDD、LVESD的降低幅度及对LVEF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6MWT距离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MLHFQ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6MWT距离的升高幅度及对MLHFQ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血清Omentin-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对血清NT-proBNP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血清Omentin-1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检索到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中共有106个有效活性成分和818个靶点,以及10 660个CHF的疾病基因,筛选得到了包括NOS3、TP53、MMP9、VEGFA、IL6、TNF、CASP3等21个网络核心靶点;富集到的通路包含影响肾素分泌、环磷酸鸟苷酸-蛋白激酶(cGMP-PKG)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通路、钙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等发挥治疗作用.[结论]真武汤合桂枝茯苓丸对CHF的疗效显著,其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中医药作用机制来发挥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室重构等作用,从而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支气管哮喘不同临床表型的体-病-证特征及三辨诊疗模式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对支气管哮喘五种临床表型(过敏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心理应激性哮喘、激素依赖性哮喘)的体-病-证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对辨体-辨病-辨证三维诊疗模式(简称"三辨模式")在支气管哮喘五种临床表型中的应用进行全面阐述.认为支气管哮喘的体质以特禀质为主,常与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等相兼为患.治疗当体-病-证兼顾,依其轻重缓急,灵活运用.三辨模式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支气管哮喘的实质特征及临床全貌,为其中医药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及管理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外寒内饮探讨咳嗽发热性外感疾病传变诊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6/8
咳嗽发热是疾病过程,其症状、病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逐步发展变化,初期邪气进犯太阳,外寒里饮偏重,用药干预后疾病痊愈或转归传变,入里化热与饮相结或者转入少阴,阳虚水泛冲逆.针对由外寒内饮病机引起的咳嗽发热性外感病,其治疗及转归在于寒之多少,饮之多寡以及是否化热损及正气.风寒侵袭太阳,表寒束表则予麻黄汤或甘草麻黄汤;寒束饮停则用小青龙汤;若寒饮冲逆较重则用射干麻黄汤;风寒束表、郁久化热,其证轻者用越婢汤或麻杏石甘汤,其证重者则以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治疗;若水饮郁热伤及正气则以《古今录验》续命汤及泽漆汤治疗.若风寒邪气侵犯太阳与少阴,两感相传,则以大青龙汤加附子、小青龙汤加附子治疗;若阳气虚损,表寒不重,里饮弥散则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外感病末期,阳气虚损,水湿泛滥,冲逆射肺则予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等方治疗,若阳虚水饮上泛严重,则用真武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等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强心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强心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短期与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2015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17例CHF患者,并根据是否服用强心方治疗分为治疗组(119例)与对照组(98例)两组队列.比较两组患者NYHA分级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超、BNP、cTnl指标以及生存预后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NYHA心功能评分、中医证候、心超、BNP指标等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截至2023年10月最后随访时间,治疗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高钾血症、肾功能损害、乏力、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心方联合西医治疗不仅能够改善CHF短期症状,同时有效增强了 CHF患者长期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长期CHF治疗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非急性发作期哮喘中医证候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中医证候学特点及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探讨中医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之间的联系.方法 通过横断面研究方法 ,收集 2020 年 10 月—2022 年1 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的315 例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肺通气功能指标、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指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血清总IgE水平];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哮喘病性、病位等,运用样品聚类分析方法 (Q聚类)、K均值法进行数据聚类分析,确定哮喘证型,分析患者的证候特点及不同中医证型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常见的10 种症状体征为咳嗽、喘息、痰多、喉中哮鸣有声、气短、喷嚏、鼻塞、流涕、神疲乏力、痰白;因子分析显示哮喘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心、肝,病理因素涉及痰饮、气滞、风邪、气虚、阳虚、阴虚;聚类分析得到肺脾气虚证、痰湿蕴肺证、血虚风燥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肾虚证、气阴两虚证6 种证型,肺脾气虚证占比最高,其次是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患者肺功能相对较差;痰湿蕴肺证患者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血虚风燥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P均<0.05),痰嗜酸粒细胞计数、FeNO、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均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P均<0.05),且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肺脾气虚证患者(P均<0.05).结论 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以咳、喘、痰、虚以及过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以肺为主,涉及脾、肾、心、肝四脏,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阴两虚证、肝郁肾虚证、痰湿蕴肺证、血虚风燥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为非急性发作期哮喘常见证型,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有相关性,气阴两虚证患者肺通气功能相对较差,痰湿蕴肺证患者气道炎性指标相对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国医大师韩明向基于金水相生理论从肺肾论治慢性咳嗽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2/3
国医大师韩明向从金水相生角度治疗慢性咳嗽,认为慢性咳嗽虽病因病机复杂,但"肺肾亏虚是内因,痰、瘀贯穿始终"为主要矛盾,且痰瘀的产生与肺肾气虚、阴虚、阳虚密切相关.韩老根据邪实正虚的辨证情况作为诊疗的切入要点,临证时贯彻金水相生理念,以扶正祛邪为核心,以肺肾同调、温肾助阳、壮水滋阴(肾阴)为主要治法,加之祛痰饮、化瘀血,可标本兼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三伏贴对不同体质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分析三伏贴对不同体质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 将207 例慢性咳嗽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治疗组103 例予三伏贴治疗,对照组104 例予安慰剂贴敷.于试验终点对受试者进行随访,以疾病的再次复发为随访的终点,未复发的患者直至次年三伏天,共1 年.结果 分层分析显示,治疗 1 年后阳虚和气虚型体质的人群中,与对照组比较,应用了三伏贴可减少疾病复发风险(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使用三伏贴可显著减少慢性咳嗽的复发.结论 三伏贴治疗慢性咳嗽,有利于减少1 年内疾病复发风险,其中肺阳虚、肺气虚型患者疗效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五苓散对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cTnI及CysC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探讨五苓散对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CysC及cTn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五苓散,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N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以及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含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六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test,6MWT)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胸闷、呼吸困难、肺气肿、咳嗽气喘、夜间不能平卧及水肿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以上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35/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cTnI、CysC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血清NT-proBNP、cTnI、Cys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和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6MWT和LV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五苓散可能通过增强运动耐量、改善射血分数以及抑制交感神经减少心肌的能量消耗等机制发挥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