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颖教授运用温经汤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之"一纲二期三步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赵颖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多年,临床上擅用经方治疗妇科血证,总结出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病机为冲任虚寒夹瘀,以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为法,采用经方温经汤加减治疗.温经汤具有温阳散寒、清退虚热、温通气血功效,同时全方配伍可气血阴阳俱调,主治寒热错杂、瘀血阻滞之病症,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病机相符合,临床用于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颇佳.赵颖教授将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经验归结为"一纲二期三步法",并且根据一天中阳气的消长变化而因时处方,随证加减.附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由时间医学浅谈睡眠障碍与月经后期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月经是女性性周期的标志,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遵从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总结月经周期中气血阴阳消长变化特点辨证施治,在治疗上有较大优势。目前多认为月经周期与中医时间医学中的月节律相关,而与日节律,即昼夜节律或睡眠觉醒活动关系的研究甚少。临床观察到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女性常并见月经失调,考虑女性月经周期与睡眠觉醒活动相关,故提出了"昼夜轴"的概念,同时运用中医时间医学理论浅析睡眠障碍与月经后期的关系,以期为月经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木郁达之"探析从肝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经前期综合征是妇科临床常见的身心疾病,以情感、行为及躯体障碍为特征."木郁达之"源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强调木气郁而不发导致的气候变化、人体相应发病规律及治疗法则,肝应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调肝诸法亦遵"木郁达之"之旨.通过分析"木郁达之"的理论内涵及其与经前期综合征的相关性,笔者认为经前期综合征以"木郁"为病机关键,以肝气不利、肝火上扰、肝血亏虚为主要致病因素.结合临床实践、女性月经周期阴阳气血消长规律及肝木体阴而用阳的特点,遵"经前勿滥补,经后勿滥攻"之旨,本文提出从肝论治、养疏并重、分期"达之"的治疗理念.临证条达肝木之法,柔补与疏泄并施,气血和合应木性;清肝共滋水协力,子母相顾达木郁,并随证兼施调理脏腑之法,使木郁得解、脏腑通达、经行有常则诸证自无所起.本文期为促进中医临床辨治经前期综合征的系统化,助力推动女性的生殖与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中医阴阳理论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癌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首位的癌症类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与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过程及治疗耐受问题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梳理肺癌中医病因病机及TAMs在肺癌中的关键作用,发现TAMs的局部阴阳失衡和肿瘤微环境、机体的整体阴阳失衡是肺癌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原因.在肺癌病程及转归系列过程中,M1、M2型TAMs各自发挥不同作用,且具有不同阴阳属性,二者保持不断发展变化的互根互用、对立制约、消长平衡状态.基于中医阴阳理论,根据肺癌进展程度和阴阳失衡状态,合理选方用药调整TAMs表型,促进整体阴阳稳衡,可为肺癌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阴阳自和"理论探讨足细胞自噬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自噬是一种双向调节机制,指降解代谢产物,自我更新,生成能量的过程.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发生发展过程中,足细胞构成肾小球滤过屏障,其自噬功能缺陷,可破坏滤过屏障,导致蛋白尿的产生以及肾小球硬化.从中医角度分析,这一过程蕴含了中医"阴阳自和"的理论内涵.DKD异常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阴阳自和能力下降为本,气血阴阳失调日久,痰瘀毒胶结为标.适量的足细胞自噬能够降解废物——"阴",生成能量——"阳",保证机体微环境的阴阳自和,与阴阳消长、阴阳自和维持阴平阳秘的中医平衡过程不谋而同.故文章从"阴阳自和"角度探讨足细胞自噬在DKD过程中的作用,拟为防治DKD提供一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探讨代谢性疾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糖脂代谢紊乱是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文献整理,发现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相关指标的变化存在一定季节规律.血脂相关指标在冬季较夏季升高,可能受气温、饮食、活动等影响.糖代谢相关指标冬季高于夏季,可能与低温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活动增强,进食增多,棕色脂肪代谢活动减少有关.胰岛素抵抗也显示冬季高于夏季,可能与体温调节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减弱等因素相关.现代医家运用《黄帝内经》中的四时养生方法,尊崇顺时调脾、顺时养神,从固护脾胃,调摄情志,顺应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等角度,可有效防止代谢性疾病的季节紊乱,为糖脂代谢紊乱患者的四时养生调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金哲教授基于"补肾调周"理论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1
不孕症作为妇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攀升,极大影响生存质量和生育需求,当下常用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段仍有其局限性.金哲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归纳出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关键因素为"子宫内膜容受性",并针对其提出以中药口服联合耳穴压丸"补肾调周,助孕安胎"的基本治法,贯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前、术后.由于女子月经周期阴阳消长平衡,以"补肾气"为大法贯穿治疗的同时,根据月经周期阴阳变化随证加减,经后期重在滋阴填精;经间期重在温阳活血;经前期重在温补脾肾.在中药口服的基础上联合耳穴外治,体现了"整体调和,内外兼顾"的中医治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冠心病不同阶段临床特征与证素分布的回顾性横断面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回顾性采集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疗的冠心病(CHD)患者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与舌脉特征,x2检验分析不同阶段的证素及证素组合分布差异,探讨CHD不同病理阶段的临床特征与证素规律.研究提取28条症状条目、10条舌象条目与7条脉象条目;归纳心、肺、肝、脾、肾5个主要病位,血瘀、痰湿、气滞、热(火)、水饮、气虚、阴虚、阳虚8个主要病性,凝练8种病性组合形式.证素分布的x2检验结果示,肺、肝、脾、肾、血瘀、气滞、热(火)、水饮、气虚、阴虚、阳虚证素在CHD不同阶段的分布差异显著,肝、血瘀、热(火)、气滞证素在不稳定期占比最高,肺、脾、肾、水饮、气虚、阴虚、阳虚证素在终末期占比最高;气虚证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分布差异显著.证素组合的x2检验结果示,单病位、多病位、单病性、双病性、多病性、单纯实证、虚实夹杂组合在CHD不同阶段的分布差异显著,单病位、单病性、单纯实证在稳定期占比最高,双病性在不稳定期占比最高,多病位、多病性、虚实夹杂在终末期占比最高.结果表明,稳定期痰瘀并重,不稳定期存在瘀毒致变的病理转折,PCI术后总体气虚加剧,终末期损及阴阳、水饮渐盛.CHD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与证素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是以虚实消长、痰瘀共病为基本病机的病理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阴阳自和"理论探讨自噬在老年血脂异常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自噬是近年来的医学热点领域,在此过程中,受损细胞器、蛋白质聚集物和脂滴等通发生降解(阴),并在此过程中生成能量(阳)与机体衰老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自噬在维持细胞内稳态、应对细胞内应激中的作用与阴阳消长、阴阳互用实现动态平衡,从而达到阴阳自和状态的过程不谋而合.中医理论分析认为老年血脂异常为本虚标实之证,与脾肾功能相关,与机体阴阳自和能力下降相关.文章尝试以中医阴阳理论为基础,探讨细胞自噬在老年血脂异常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经络理论谈国医大师夏桂成心-肾-子宫轴
编辑人员丨2024/3/23
国医大师夏桂成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从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及子午流注3个方面论述经络与心-肾-子宫轴在生理、病理及治疗方面的联系.其认为经络循行路线是心-肾-子宫轴理论的结构基础,经络气血蓄溢在调节心-肾-子宫轴阴阳消长转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指导临床采用循经辨治、通固并施、审时论治等方法保障女性各阶段周期节律的健康演变.并论述足少阴经然谷穴治疗不孕、痛经等妇科病证是经络理论在心-肾-子宫轴应用的体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