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临床特征、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10例妊娠合并DK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妊娠结局。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1)一般资料:10例中,2例发生在早孕期,3例在中孕期,5例在晚孕期。6例为1型糖尿病(含2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4例为2型糖尿病。仅2例规律产检,2例为早孕期未开始产检,6例为未产检或未规律产检。6例合并感染(4例为泌尿系统感染),2例合并胰腺炎,1例合并子痫前期。(2)实验室检查:发病时血pH值为7.06±0.16,血糖为(23.7±2.6)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0.8)%。10例均伴不同程度电解质紊乱,尿酮体均为阳性。(3)治疗和结局:经补液、降糖、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全部患者的酸中毒得到纠正,酮体转阴。未发生孕产妇死亡。5例发生胎儿丢失,其中1例孕晚期胎儿宫内死亡,1例孕早期发生胎停育,1例入院时已发生难免流产,2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其余3例足月分娩,2例早产。结论:妊娠合并DKA的主要诱因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次要诱因是感染。妊娠合并DKA是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孕期一旦发生DKA,母婴结局较差,应积极预防。暴发性1型糖尿病更易并发DKA,且预后更差,应更严格管理及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误诊为宫内孕的宫颈妊娠1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误诊为宫内孕的宫颈妊娠病例临床与超声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宫颈妊娠早期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调节/计划生育科收治的11例误诊为宫内孕的宫颈妊娠患者生育史、专科查体、误诊前后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结局。结果:11例病例中已育者7例,其中有剖宫产史6例;9例有流产刮宫术史;误诊为宫内早孕6例,误诊为稽留流产3例,误诊为难免流产2例,其中误诊时行药物流产或刮宫术8例,4例出现大出血。9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6例行宫腔镜明确诊断及手术;平均住院6 d,术后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恢复正常中位时间为20 d。结论:宫颈妊娠临床症状不典型,超声检查是主要的诊断依据,早期妊娠超声影像学提示是误诊主要原因,动态观察超声特征可帮助早期识别宫颈妊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胚胎着床部位与病灶位置的关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胚胎着床部位与病灶位置的关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治疗且可查到超声检查结果并能通过颈部透明层辨别胚胎或胎盘着床部位(≥孕11周)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复核超声检查结果,根据胚胎或胎盘着床部位与子宫腺肌病病灶位置的关系分为近距离组[指胚胎或胎盘着床部位在病灶上,或着床部位和病灶在子宫的同侧(即着床部位非常接近病灶),共59例]、远距离组(指胚胎或胎盘着床部位远离病灶,或着床部位和病灶在子宫的不同侧,共36例),进一步以妊娠28周为界将95例患者分为妊娠<28周(未能期待妊娠至28周即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和妊娠≥28周(妊娠至28周及以后),分析两组患者分别在这两个时间段中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1)95例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年龄为(34.8±3.5)岁。近距离组患者的年龄、孕前子宫大小以及初产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雌孕激素治疗史、病灶类型为弥漫性所占比例分别与远距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95例患者中,妊娠<28周的患者12例(13%,12/95),其中近距离组11例(19%,11/59)、远距离组1例(3%,1/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100, P=0.027)。近距离组11例妊娠<28周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患者中,1例孕26周双胎妊娠先兆子宫破裂,5例妊娠中期胎死宫内,4例晚期难免流产,1例孕26周单胎活产;远距离组1例妊娠<28周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患者为晚期难免流产。(3)95例患者中,妊娠≥28周的患者83例(包括近距离组48例、远距离组35例),其最终妊娠结局均为活产。近距离组与远距离组相比,胎盘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0%、14%)、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27%、6%)、早产率(分别为67%、23%)、产时出血量[中位数分别为350 ml(范围:100~1 500 ml)、300 ml(范围:100~800 ml)]均显著升高( P均<0.05),而孕周[中位数分别为37周(范围:30~41周)、38周(范围:28~41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中位数分别为2 790 g(范围:1 170~4 040 g)、3 010 g(范围:980~4 320 g)]均显著降低( P均<0.05)。 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患者若胚胎着床部位位于病灶上或非常接近病灶,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应严密监测、及早干预,以改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创产前检测对常规染色体数目异常之外的拷贝数变异的检出意义:205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NIPT)检出胎儿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 CNVs)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NIPT的孕妇37 845例,除常规染色体数目异常外检出205例CNVs,纳入回顾性分析。205例检出CNVs的孕妇中137例接受了介入性产前诊断。随访妊娠结局。分析NIPT对于CNVs的检测效能。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NIPT对CNVs的检出率为0.54%(205/ 37 845),110例经产前诊断未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2例产前诊断结果与NIPT检出CNVs不符,25例产前诊断结果与NIPT一致。NIPT筛查CNVs的阳性预测值为18.2%(25/137),灵敏度为100.0%(25/25),特异度为99.7%(37 625/37 737)。27例产前诊断结果异常孕妇中5例失访,8例引产终止妊娠,14例活产且新生儿表型正常。110例产前诊断未发现异常孕妇中87例足月分娩,其中2例存在卵圆孔未闭,余85例新生儿表型正常;3例早产;1例孕28周 +2因子痫前期终止妊娠;另有2例难免流产;2例孕妇要求引产;15例失访。 结论:常规NIPT对于胎儿CNVs具有一定的检测效能,但阳性结果须结合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超声随访结果等进行详细的遗传咨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6,XX,t(1;2),t(2;5)复杂平衡易位伴反复流产史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女,29岁,G 8P 0A 8,再婚后两次妊娠分别发生胚胎停育(两个月左右)和难免流产(35天)。与前夫曾6次妊娠,两次在孕30天左右发生自然流产,4次在2个月左右发生胚停。外院检查染色体核型为46,XX,t(1;2)(q32;q37),两任丈夫核型检查均未见异常。查体:身高158 cm,体质量58 kg,面容、智力及语言发育均未见异常,平素月经正常,否认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否认近亲结婚及遗传病家族史。内分泌检查:抗缪勒氏激素5.48 ng/mL(正常参考值:0.33 ~ 12.53 ng/mL),抗子宫内膜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创产前检测在双胎消失孕妇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双胎消失(vanishing twin,VT)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NIPT的VT孕妇164例,收集所有孕妇VT发生孕周、NIPT结果及采血时间、产前诊断结果以及妊娠结局等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和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164例中,6例NIPT阳性,而核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检测均未见异常,NIPT假阳性率为3.7%(6/164),均足月分娩;4例孕中期引产,包括2例胎儿畸形和1例不明原因胎儿宫内死亡病例的核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均无异常,1例因胎膜早破发生难免流产,但拒绝行羊膜腔穿刺;余154例分娩(包括12例早产)均未发现异常表型。(2)VT发生孕周≤8周的NIPT假阳性率低于>8周[1.5%(2/134)与13.3%(4/30), χ2=6.68, P=0.010]。发生VT孕周与NIPT采血孕周的间隔时间≤8周组的假阳性率为6.9%(4/58),间隔时间>8周组的假阳性率为1.9%(2/10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4, P=0.231)。 结论:尽管VT孕妇中存在NIPT假阳性,但仍可以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NIPT筛查,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性产前诊断。VT发生的孕周越早,其NIPT假阳性率有下降趋势,但延长采样间隔时间是否降低假阳性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那屈肝素钙注射液致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31岁妊娠女性停经23 +1周时因先兆流产给予黄体酮软胶囊0.2 g阴道用、2次/d,那屈肝素钙注射液4 100 U皮下注射、1次/d。用药第16天,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6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11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98 U/L,碱性磷酸酶(ALP)180 U/L,总胆汁酸(TBA)40.1 μmol/L。考虑为那屈肝素钙引起的肝损伤,停用该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停用那屈肝素钙第21天,患者出现难免流产,经阴道分娩一死婴,实验室检查示ALT 83 U/L,AST 103 U/L,γ-GT 37 U/L,ALP 157 U/L,TBA 42.0 μmol/L。继续给予保肝治疗,停用那屈肝素钙35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18 U/L,AST 15 U/L,γ-GT 33 U/L,ALP 156 U/L,TBA 6.2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Ⅱ型阴道斜隔综合征合并斜隔侧宫内妊娠难免流产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阴道斜隔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畸形,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双子宫、双子宫颈、双阴道(一侧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多伴有闭锁阴道侧肾缺如,临床表现多为痛经、腹部包块、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异常分泌物等。阴道斜隔综合征合并妊娠少见,斜隔侧子宫妊娠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Ⅱ型阴道斜隔综合征合并斜隔侧宫内妊娠难免流产患者,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临床医师对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认识,更为恰当地处理阴道斜隔综合征合并斜隔侧子宫妊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胎输血综合征行胎儿镜激光凝固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母体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胎儿镜激光凝固术(FLP)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围手术期母体并发症。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确诊并接受FLP治疗的TTTS孕妇共182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母体并发症的种类、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手术前后母体血液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182例TTTS孕妇年龄(29.8±3.9)岁,孕前体质指数(BMI)为(21.3±2.9) kg/m 2,行FLP治疗的中位孕周为22.0周,术前子宫颈长度为(34.1±9.0) mm,受血儿术前最大羊水深度中位数为12.0 cm。FLP围手术期出现母体并发症22例(12.1%,22/182),其中,术后严重母体并发症4例(2.2%,4/182),包括3例肺水肿和1例肺栓塞伴右心功能不全;围手术期常见母体并发症18例(9.9%,18/182),包括术中出血6例(3.3%,6/182)、术中羊水渗漏至盆腹腔5例(2.7%,5/182)、术后72 h内胎膜早破5例(2.7%,5/182)、难免流产1例(0.5%,1/182)、感染1例(0.5%,1/182)。相关高危因素分析发现,母体并发症仅与孕前BMI有关,有并发症的TTTS孕妇BMI低于无并发症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TTTS孕妇FLP术后4~6 h、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 P均<0.01),且均与术中减去的羊水量无明显相关性( P均>0.05)。 结论:FLP治疗TTTS患儿围手术期母体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不高,严重并发症主要包括肺水肿及肺栓塞。FLP术后,及时纠正TTTS孕妇可能发生的稀释性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可获得良好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心脏病孕妇手术及介入治疗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心脏病孕妇的手术、介入治疗及母儿结局。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9例妊娠期心脏病且经手术及介入治疗孕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及介入治疗情况及母儿结局。结果:39例妊娠期心脏病孕妇的年龄为(30±6)岁(21~43岁);其中,单胎37例,双胎2例;心血管疾病修正的世界卫生组织(mWHO)妊娠风险分级均为Ⅳ级。治疗:妊娠期体外循环下心脏开放性手术22例;介入治疗17例,其中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14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2例、超声引导下经颈静脉房间隔缺损封堵术1例。术中及术后的妊娠期无孕产妇死亡。共获新生儿33例,其中2例新生儿因颅内出血死亡;难免流产1例,胎死宫内4例,引产3例。39例孕妇及31例存活新生儿随访至今无异常。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mWHO妊娠风险分级为Ⅳ级的部分高危孕妇,妊娠期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可作为一种选择,可获得较好的母儿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