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不良事件(AE)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数据库(截至2020年10月31日),收集报道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的病例报告类文献,提取患者相关信息(国籍,性别,年龄,体重,达比加群酯应用情况,合并疾病和合并用药情况,AE的发生、处置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病例报告类文献77篇,涉及来自20个国家的101例患者,男性64例(63.4%),女性37例(36.6%);年龄56~94岁;体重38~193 kg;用药原因87例为心房颤动预防卒中,12例为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或预防可能发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2例未描述;88例有合并疾病/既往史的描述,包括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2型糖尿病等;67例有合并用药的描述,其中35例同时使用了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氯吡格雷、P-糖蛋白抑制剂等),其他合并用药包括降压药、降糖药等。严重AE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 min~5年,33例为患者开始服药1个月内。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中出血81例(包括胃肠道出血、脑出血和凝血障碍等),肾损伤/肾衰竭11例,食管溃疡4例,肝损伤2例,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和剧烈咳嗽并呼吸困难各1例。发生AE后采取的措施主要为停药,停药未好转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无效者行血液透析。29例患者死亡,均为发生出血事件者。101例患者中43例存在达比加群酯用药错误,其中33例剂量过大,6例存在用药禁忌证,4例给药方式错误。结论:达比加群酯相关严重AE以出血最为常见,用药后2 min~5年均可发生,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用药错误是导致达比加群酯严重AE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应用该药应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药物预防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安全有效使用抗凝药物是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基础,术后一般预防、物理预防与药物预防应协同进行。本文综述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药物预防发展过程,比较非肠道用药抗凝剂、新型口服抗凝剂类、香豆素抗凝血剂、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以及内服中药方剂抗凝机制和护理要点,介绍出凝血时间监测、血小板计数检查、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出血事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药物预防效果监测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涉及充气加压装置(PCD)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3月31日,检索PCD与其他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相比较的相关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过程,采用AMSTAR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15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包括8篇中文研究、7篇英文研究。其中11篇发表在2012年之后,方法学质量评价显示3篇研究满足AMSTAR的11个评价条目,其他研究均在不同方面存在缺陷。中等质量的证据显示,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VTE有效,联合药物预防可降低单独使用药物预防引起的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IPC用于VTE预防时,应按照目前的临床指南使用。目前指导选择特定设备或设备类型的证据基础是有限的。结论:IPC在预防VTE过程中是安全有效的,但该结论的论证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通道抑制的抗栓策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全球范围内,血栓所致心血管疾病仍存在较重疾病负担。长期以来抗血小板药物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动脉血栓性疾病的基石,而抗凝药物被认为是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首选。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临床研究评估了双通道抑制,即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策略,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心房颤动、左心室血栓等,为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并进一步降低了不良事件风险。该文总结了双通道抑制策略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最新临床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最常用的预防措施是药物预防,但高出血风险限制了部分患者药物预防的应用。单独或联合使用机械预防是高出血风险患者预防VTE的重要方式,但现有主流机械预防中的分级加压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泵、足底静脉加压泵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接触面积较大导致患者佩戴产生不适,甚至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是一种新型的穿戴式电子设备,被证实可能通过改善局部血流、减少血液淤滞有效预防VTE。临床研究发现NMES联合药物预防可能较单独药物预防在VTE预防中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且单独使用NMES的预防作用不劣于单独使用其他机械预防措施,同时NMES具有佩戴方便、舒适的优点,但国内尚未将其纳入常规机械预防措施。本文将对其在VTE预防中的原理、临床研究进展及前景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血栓预防和抗凝管理指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可通过多种机制引发血栓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导致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或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对COVID-19患者进行VTE及出血风险评估,并按照风险级别实施规范的预防措施可显著改善COVID-19患者血栓相关不良预后。然而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如何根据COVID-19患者严重程度及具体病情选择恰当的预防方式、抗凝方案、剂量和疗程,动态平衡血栓和出血风险,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国际已发布系列COVID-19合并VTE相关权威指南及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基于此,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经过多学科专家研讨和德尔菲专家论证,工作组牵头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血栓预防和抗凝管理指南》,针对COVID-19引起的血栓风险和预防策略、住院患者的抗凝管理、血栓诊治、特殊人群的抗凝管理、抗病毒和抗炎药物与抗凝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调整策略、出院后随访等诸多方面的临床核心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明确对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及特殊人群的合理预防和抗凝管理策略,为我国COVID-19患者VTE防治提供推荐意见和临床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相关肺栓塞的预防和诊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妊娠相关肺栓塞(PE)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一种,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在临床上日益得到重视。妊娠期和产褥期由于生理和解剖的特点,VT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孕期,应对所有孕妇在妊娠期和分娩后采用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VTE风险评估,并根据不同风险级别采取对应的血栓预防措施,包括物理方法和药物方法。对临床疑诊妊娠相关PE的患者,可根据是否具有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选择血管加压超声或胸部X线检查做初步检查,最终确诊依赖CT肺动脉造影或V/Q显像,对于休克的患者,超声心动图可快速用于P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旦诊断妊娠相关PE,其治疗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选择再灌注治疗或抗凝治疗,体外膜氧合(ECMO)在危重患者中也可作为有益探索。妊娠期防治PE的推荐总体循证级别不高,仍需进一步临床实践探索来促进孕产妇的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静脉血栓栓塞症机械预防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率、病死率的增加,社会负担的加重,医护人员对VTE重视及认识程度不断提高。VTE作为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尤为重要。VTE的预防主要包括药物预防、机械预防。但药物预防可能带来出血的风险,使药物预防的应用受到限制。机械预防因无创、患者依从性高、并发症少、简单方便、效果佳,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针对机械预防的方法及优缺点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河南省6所医院护士对机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水平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河南省6所医院护士对机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认知水平情况和实施现状,发现临床现存问题,为下一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培训方案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对机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认知水平问卷》,对河南省6所医院共1 93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得出护士对VTE机械预防措施作用认知的现状,比较并分析影响认知差异的原因。结果:临床护士所在医院成立VTE管理团队/教学组的有1 237名(66.11%),在其中担任职务的有181名(9.67%),目前临床开展针对VTE的相关知识、组织护理培训和学习的覆盖率高达98.81%,但培训效果较差,机械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仅为14.54%。有36.99%的护士认为单独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D)装置会增加无症状性DVT发展成肺栓塞(PE)的风险,27.1%的护士认为单独使用梯度压缩弹力袜(GCS)会面临同样风险。当排除使用禁忌证后,53.02%的护士认为可以单独使用IPCD,51.58%认为可以单独使用GCS。VTE相关知识是否培训、医院层级、学历层次与护士对IPCD/GCS等装置的认知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护士职务及所在科室与护士对IPCD和药物预防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该省6所医院的临床护士对机械预防VTE认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其作用的认识模糊,定位不明确。各级医院尤其是一二级医院应加强对低学历、普通内科护士、无职务护士的培训,并努力提升培训效果。未来需要加强该省院内VTE的组织管理及护理培训工作,使护士明晰其作用和定位,同时,实时跟进最新循证证据,为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培训方案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20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与日本脓毒症诊疗指南之异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21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及欧洲危重病协会联合发布了《拯救脓毒症运动:2020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提出93条推荐意见。同年,日本集中治疗医学会及日本急救医学会也联合发表了《日本脓毒症诊疗指南2020》,涵盖22个领域的118个临床问题。本文将两个指南的内容按照国际指南的顺序,从筛查、初始复苏、平均动脉压、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诊断、抗菌药物给药时机、启动抗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抗菌药物的选择、抗真菌治疗、抗病毒治疗、抗菌药物的输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感染源控制、抗菌药物降级策略、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停用抗菌药物的生物标志物、液体管理、血管活性药物、正性肌力药、监测和静脉通路、液体平衡、氧合目标、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保护性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非ARDS呼吸衰竭患者的小潮气量、肺复张、俯卧位通气、肌松剂、体外膜肺氧合(ECMO)、糖皮质激素、血液净化、红细胞(RBC)输注、免疫球蛋白、应激性溃疡的预防、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防、肾脏替代治疗、血糖管理、维生素C、碳酸氢钠治疗、营养、治疗目标、姑息治疗、同伴支持团体、治疗的交接、寻求经济或社会支持、脓毒症患者以及家属的脓毒症知识教育、共同决策、出院计划、认知疗法、出院后随访等50个条款进行比较,便于大家了解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领域一些观点的碰撞,加深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