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DM患者心理压力状况及与应对方式、自护能力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08例,应用基线资料调查量表、妊娠压力量表(PP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调查患者基本特征、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比较不同基线特征GDM患者PPS评分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GDM患者SCSQ、ESCA评分与PPS评分关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模型探讨GDM患者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108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97.2%.105例GDM患者PPS评分(54.02±14.37)分(39~74分),各因子条目均分最高的均是确保母子健康和安全而引发的压力感.不同年龄、是否计划妊娠、家庭月收入、产妇类型、流产史GDM患者PPS评分有差异(P<0.05).SCSQ量表中积极应对评分23.57±4.92分,消极应对评分11.93±1.68分,ESCA评分84.26±13.80分.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显示,GDM患者SCSQ量表中积极应对评分、ESCA评分与PPS评分呈负相关,消极应对评分与PPS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由于SCSQ评分、ESCA评分存在明显共线性,因此将两者分别纳入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中分析显示,纳入SCSQ评分的模型中,非计划妊娠、初产、流产史、SCSQ量表积极应对评分低、消极应对评分高均为GDM患者心理压力主要影响因素;纳入ESCA评分的模型中,非计划妊娠、初产、流产史、ESCA评分低均为GDM患者心理压力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次调查的GDM患者心理压力明显,且与应对方式、自护能力密切相关,改善应对方式及自护能力可能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的潜在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克拉玛依市儿童家长对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犹豫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克拉玛依市0~18岁儿童家长非免疫规划疫苗犹豫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自行编制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克拉玛依市12所托幼机构、中小学抽取0~18岁儿童家长开展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儿童家长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犹豫影响因素.结果 克拉玛依市儿童家长非免疫规划疫苗犹豫比例为38.95%.Logistic回归显示子女年龄小、文化程度高、家庭年收入高、本地居住时间长的家长发生疫苗犹豫风险低.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良好,能够解释56%的接种犹豫.态度(β标准=-0.36,P<0.01)、主观规范(β标准=-0.23,P<0.01)、知觉行为控制(β标准=-0.21,P<0.01)、感知风险(β标准=-0.12,P<0.01)均与家长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犹豫有关.结论 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家长对儿童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犹豫,提升家长疫苗信心及认知水平,加强医务人员、社交媒体宣传科普,有助于提高家长接种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高龄(≥35岁)经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高龄经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信息及分娩资料、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及社会支持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84例高龄经产妇筛查出产后抑郁(EPDS评分≥13分)88例(占3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OR=2.61,95%CI 1.27~5.36)、非计划妊娠(OR=3.21,95%CI 1.43~7.22)、新生儿低体重(OR=5.11,95%CI 2.01~12.97)、产前抑郁(OR=4.03,95%CI 1.76~9.19)、睡眠障碍(OR=2.07,95%CI 1.15~3.71)、人工喂养(OR=3.06,95%CI 1.37~6.83)是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社会支持水平(OR=0.26,95%CI 0.11~0.66)是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主要与家庭经济状况差、非计划妊娠、新生儿低体重、人工喂养、产前抑郁、睡眠障碍、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围产期女性不同时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于自贡市和南充市4所医疗机构建卡产检或住院的孕产妇.收集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抑郁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产期5个时期[妊娠早期(<14周)、妊娠中期(14~27+6周)、妊娠晚期(≥28周)、产后1周和产后6周]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 696例孕产妇,围产期5个时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波动在26.39%~35.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围产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妊娠早期为非计划妊娠、有家族精神病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中期为有家族精神病史、现居农村、妊娠前1年持续2周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低落或紧张;妊娠晚期为有家族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或紧张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1周为有家族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史、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低落及末次月经期间情绪紧张;产后6周为初产妇、现居农村、有家族精神病史和妊娠前1年持续2周情绪紧张.结论:南充及自贡地区围产期抑郁症状检出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围产保健者从妊娠早期启动抑郁筛查,重点关注不同时期存在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必要时重复筛查,对围产期抑郁症(perinatal depression,PND)隐患人群给予及时的心理访谈和专科治疗,减少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计划妊娠女性妊娠间隔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描述我国计划妊娠女性妊娠间隔(IPI)的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两次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IPI同时作为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定性变量包括短IPI(<18个月)、适宜IPI(18~59个月)及长IPI(≥60个月)3组,以适宜IPI为对照.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研究IPI的分布,并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s回归模型探索IPI的影响因素并估计其关联强度指标β与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计划妊娠女性的IPI中位数为21.3个月,短IPI和长IPI分别占40.7%与1.6%.≥35岁者短IPI风险比20~24岁者降低87.0%(95%CI 86.0~88.0);相对于汉族、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正常体重及前次分娩无不良妊娠结局史者,少数民族、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低体重与有不良妊娠结局史者短 IPI 风险分别增加 21.0%(95%CI 16.0~26.0)、3.0%(95%CI 1.0~5.0)、5.0%(95%CI 2.0~9.0)与 11.0%(95%CI 8.0~13.0);而与农村户籍、农民、正常体重、不饮酒及前次妊娠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者相比,城市户籍、非农民、超重、饮酒及剖宫产者短 IPI 风险分别降低 24.0%(95%CI 19.0~28.0)、11.0(95%CI 9.0%~16.0%)、8.0%(95%CI 6.0~10.0)、25.0%(95%CI 16.0~33.0)与53.0%(95%CI 52.0~55.0);与华北地区相比,其他各地区的短IPI风险均增加(P均<0.05).结论:我国近50%的计划妊娠女性存在IPI过短或过长问题,未来应加强对有低龄、少数民族、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低体重、农村户籍、农民、以及前次分娩为阴道分娩和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等短IPI易发特征女性的宣传教育,帮助其选择适宜的IP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营养风险指数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d再入院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324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30d是否再入院,分为未入院组269例和入院组5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30 d再入院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单独GNRI以及校准混杂因素后对30 d再入院的评估价值,以决策曲线分析法分析单独GNRI以及校准混杂因素后预测30 d再入院的实用价值.结果 入院组长期氧疗占比、CAT评分、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显著高于未入院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PaO2、GNRI显著低于未入院组(均P<0.05)o GNRI按四分位数分组,Q4 组、Q3 组、Q2 组、Q1 组再入院率分别为 4.94%(4/81)、6.17%(5/81)、23.46%(19/81)、33.33%(2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氧疗、FEV1%pred、CAT评分、GNRI为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均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长期氧疗、CAT评分和FEV1%pred混杂因素前后,GNRI Q3、Q4者再入院风险显著降低(均P<0.05),且OR值呈降低趋势(P<0.05).GNRI单独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AUC为0.819(95%CI:0.773~0.860),校正混杂因素后AUC为0.858(95%CI:0.815~0.894),校正前后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GNRI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风险的净获益率为0.04~0.61,校正混杂因素后为0.05~0.70.结论 GNRI为AE-COPD 患者30 d再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可有效预测AECOPD患者30 d再入院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口腔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非计划再手术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的再手术原因类型、病种、并发症、性别、年龄、发生时间、住院天数等分布特征,以期减少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方法 全样本抽取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非计划再手术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8年-2022年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0.43%,呈逐年上升趋势,共计11类原因,以皮瓣障碍为主;发生非计划再手术的9类疾病以口腔良恶性肿瘤为主(61.45%),并发症患病率16.87%,均为高血压,性别比3.61∶1,四分位年龄50(38,57)岁;非计划再手术主要发生在术后0天~2天,主要为术区出血和皮瓣障碍,植入物感染等三类发生时间较晚;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均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较低,但呈现增长趋势,主要原因为游离皮瓣手术病例的持续增加;临床科室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职能部门应制定非计划再手术监管制度,减少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级医院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的设计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设计三级医院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参考文献资料,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设计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嵌入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病区护士使用转介单对有延续护理需求的患者进行转介,延续护理服务部专职护士接收转介,到病区为患者提供出院计划服务及出院后上门护理.结果 2021-2022年全院21个老年患者所在科室均应用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实施转介,转介患者386例,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219例(56.7%),内科系统9个科室共转介患者267例(69.2%).为386例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597例次,患者出院30 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为5.2%.结论 设计及应用老年患者出院延续护理转介单,有利于促进转介及提高不同部门工作人员之间合作协调性,从而满足出院老年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及降低出院后非计划性再入院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效可逆避孕方法对女性生育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2016年"全面两孩"、2021年"三孩生育政策"相继实施.保护女性生育力越来越受到关注,科学避孕是保护生育力最有效的措施.在计划生育的人群中,部分育龄期女性使用了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ARC).LARC的使用对于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保护女性生育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将LARC的使用纳入免费基本避孕手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以推广.该文就LARC的分类、避孕机制及其对生育力的影响进行综述,为LARC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非计划性再入院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风险分层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HF)病人非计划性再入院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风险分层研究.方法:选取 2019 年 9 月—2022年 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 AHF病人 9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出院 30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情况分为未入院组和再入院组.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通过决策树分析,依据模型预测个体风险评分,构建危险分层系统.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贫血、营养不良、心房颤动、脑钠肽升高均是 AHF老年病人出院 30d内非计划性再次入院的危险因素(均P<0.05).由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及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危险分层系统将所有病人分为 5个亚组:极低危组、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高危组,各风险组非计划性再入院概率分别为 7.18%、10.18%、35.89%、52.79%、65.82%.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贫血、心房颤动、脑钠肽升高、营养不良是 AHF老年病人出院 30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非计划性再入院的预测模型和风险分层,可以为AHF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