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表皮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肺部疾病患者与健康老人表皮生物物理特性是否存在差别.方法 于2022年1月~3月收集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老年患者和50例无肺病健康老年志愿者(61~91岁).用GPSkin Barrier检测仪测量角质层含水量和经皮水分丢失率,用便携式酸碱度仪测量皮肤表面pH.结果 ①两组间面部、左臂和左腿的透皮水分丢失率无显著差异;②COPD患者左臂和左腿的角质层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而面部角质层含水量无显著差异;③COPD患者左臂和左腿皮肤表面PH值显著高于无肺病者(P<0.01),但是面部皮肤表面pH无显著差异.结论 COPD的老年患者皮肤衰老加速,表现为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下降和皮肤pH值升高.对于COPD患者,修复表皮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观察 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5 月—2021 年 10 月于本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 64 例合格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和对照组(33例,单独外用 0.1%他克莫司软膏).2 组疗程均为 28 d,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包括治疗总有效率、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结束 3 个月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2 组患者的角质层含水量、油脂含量比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2 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比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质层含水量、油脂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23±7.97)比(38.85±6.82),t=2.906,P<0.01]和[(15.17±3.37)比(12.92±4.26),t=2.340,P<0.05];观察组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74±1.21)比(4.55±1.15),t=2.726,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65%(25/31)比 54.55%(18/33),χ2=4.939,P<0.05];结束治疗 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5%比21.21%,P<0.05).用药安全性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8,P<0.05);2 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优于单独外用 0.1%他克莫司软膏,可减少疾病复发和单用他克莫司的局部刺激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表皮生长因子冻干粉对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 改善作用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外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护肤品对敏感性皮肤生理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首先受试者接受斑贴试验检测接触过敏情况,对30例敏感性皮肤受试者面部外用含有EGF的护肤品,受试者早晚洁面后按推荐剂量(0.4~0.5 mL)每日2次,连续使用28 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28 d分别对受试者皮肤生理功能进行检测并做乳酸试验,同时对受试者皮损改善情况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30例斑贴试验结果均为阳性,阳性项目前3位的是硫柳汞、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 d患者面部含水量、油脂含量开始呈增加趋势,pH值呈减小趋势(P<0.05);而经皮水流失情况在治疗后21 d,乳酸试验和皮损改善评分在治疗7 d起呈减少趋势(P<0.05).治疗前,治疗后7、14、21、28 d的阳性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01),28 d后乳酸刺激试验仍为阳性的7例受试者中2例为硫酸镍(++)、2例1项(+)、1例4项(+)、2例5项(+).皮损改善率呈增加趋势(P=0.058),斑贴试验示治疗28 d皮损仍无明显改善者的4例中2例5项(+)、2例4项(+).治疗前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无一例患者脱落.结论 含有EGF的护肤产品有效、安全且有助于恢复敏感皮肤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皮秒激光联合含虫草护肤品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皮秒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后即刻皮肤反应和生理参数变化,以及含虫草素护肤品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皮肤色素性疾病患者20例,采用自身对照即将同一患者两侧半脸进行分组比较,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例患者均行全面部皮秒激光治疗后即刻,观察组随机选择患者的半侧脸,使用含虫草素护肤品;对照组选择另外半侧脸,使用基质护肤品.记录患者皮秒治疗后护肤品干预治疗前后皮肤温度(skin temperatur,ST)、表皮水分含量(hydration)、经表皮水分丢失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变化,并进行激光治疗后疼痛、灼烧感的主观评价比较.结果 皮秒激光治疗后即刻,双侧面部均出现皮肤温度和表皮水分升高,TEWL丢失增加及红斑、风团、灼热和疼痛等反应,护肤品干预后两侧皮肤温度、灼热和疼痛感均显著降低.观察侧水分含量和TEW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秒激光治疗后有轻度皮肤炎性反应,但持续时间短,使用含虫草素护肤品干预后可明显减轻灼热、疼痛反应,并可促进屏障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面部皮肤炎症,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和基础的研究提示该病主要与遗传、免疫及神经血管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外界中如微生物、紫外线等诱发因素可以诱发并加重疾病,这些发病因素可以单独也可以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本文就近期有关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陈明岭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论治面部皮肤屏障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陈明岭教授认为面部皮肤屏障疾病临床辨证多为少阳胆热、太阴脾寒,提出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面部皮肤屏障疾病.活用此方上清少阳之郁热,下温太阴之寒湿,调节少阳枢机,临床效果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笔者科室收治的86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使用透明质酸凝胶治疗的对照组与使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透明质酸凝胶(HA)治疗的联合组,每组43例.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治疗前、治疗4周后患者面部潮红、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以及丘疹脓疱的情况,测定患者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以及皮肤含水量,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DLQI)评估皮肤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3.72%)显著高于对照组(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皮肤潮红、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评分、TEWL、皮肤含水量以及DL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潮红、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评分、以及DLQ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EWL值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含水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其中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BTX-A溶液注射联合HA凝胶治疗可更有效改善玫瑰痤疮患者面部红斑、脓疱及丘疹等症状,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有利于降低玫瑰痤疮导致的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的不良影响,疗效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精准强脉冲光联合短波理疗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年来,由于外用激素治疗湿疹和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疗效显著,造成众多患者长期使用甚至滥用,皮肤屏障受损,原有皮疹加重,并出现干燥、粗糙、变薄及毛细血管扩张,伴瘙痒、灼热感等自觉症状.由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皮损加重的疾病临床称为激素依赖性皮炎(hrmone-dependent dermatitis,HDD),以面部多见.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容貌及身心健康[1].该病治疗方法很多,但临床疗效不一.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笔者采用精准强脉冲光(narrow-spectrum intense pulsed light,DPL)联合短波理疗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85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儿童化脓性肉芽肿的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化脓性肉芽肿(PG)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良性、血管增生性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以儿童多见,本病好发于头部、面部和四肢远端皮肤.目前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皮肤外伤及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患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及行为自控能力均较成人弱,故暴露位置皮肤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病.PG患儿多因影响美观、出血及感染等原因寻求积极治疗,尤以面部患儿为甚.血管增生性疾病治疗方法很多,如液氮冷冻、CO2激光、外用药物、局部注射及手术切除等.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者外用β受体阻滞剂及糠酸莫米松对血管瘤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本研究对单独或联合使用外用药物治疗PG疗效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