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EA)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本院妇科收治的86例全麻TLH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A分为EA组与非EA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性;运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EA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86例患者中发生EA18例,发生率为20.9%.EA组与非EA组ASA分级、合并糖尿病、神经阻滞、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保温管理、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留置导尿管时机、术后VAS评分、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均有差异(P<0.05),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情况等无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麻醉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中低体温、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术后VAS评分高是发生EA的危险因素,ASA分级低、神经阻滞、保温管理、留置导尿管时机在术前、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是EA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本文调查的全麻TLH患者的EA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提示临床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降低EA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院药品运送箱的设计及在A型肉毒毒素药物运送过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价医院药品运送箱(保温箱)在A型肉毒毒素院内短时运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9-12月的每个月第1~15日使用保温箱运送A型肉毒毒素,设为干预组;每个月第16~30日使用普通纸箱运送,设为对照组.评价两种不同运输工具对维持A型肉毒毒素在箱内温度稳定性的影响、药物包装平均破损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使用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在以上3个方面的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药品运送箱能满足需冷链运输的特殊药物在院内短时运送中的温控需求,且稳定性好,能够降低或避免发生药物破损情况,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中综合保温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出血、体温、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给予术中综合保温干预对患者出血、体温、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2组,每组4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干预和术中综合保温干预,比较2组的出血量、体温、凝血功能和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中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干预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PT、aPTT、Fbg、TT水平与干预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上述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23%,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低于对照组的2.38%(P<0.05).结论 给予老年骨折患者术中综合保温干预,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维持患者术中体温温度和凝血功能正常,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联合保温预防肺癌胸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联合保温预防胸腔镜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行胸腔镜肺癌手术的464例患者资料,根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取保温联合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比较2组术前、术后10 min、20 min、30 min患者体温情况,统计并比较2组术前3 d和术后1 d凝血功能指标和术后1 d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2组术前体温无差异(P>0.05),术后10 min、20 min、30 min观察组患者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时,试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PT)长于对照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胸腔镜肺癌术后患者中,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联合保温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保持患者体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儿手术患者麻醉苏醒阶段开展基于体温为照护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小儿手术患者麻醉苏醒阶段开展基于体温为照护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在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收治90例小儿手术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依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麻醉苏醒阶段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麻醉苏醒阶段则开展基于体温为照护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在手术进程中的状况、体温变化和苏醒期的情况;比较两组在手术开始前1 d和手术开始后1 d的C反应蛋白、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对两组在苏醒阶段的应激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包括心率、血压、躁动程度;比较两组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体温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发生低温和寒战的例数。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PACU滞留时间、气管拔除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心率、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低温和寒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中和术后的体温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保温护理应用于小儿手术患者,能降低患者应对手术时的生理应激反应,稳定生命体征,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患者648例,调查患者低体温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恢复期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分析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648例患者中有50例发生低体温,发生率为7.7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急诊/住院手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补液量、室温与发生低体温有明显相关性(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18.5、开胸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 h、麻醉时间>4 h、术中补液量≥2 000 ml、室温<22 ℃均是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结论:高龄、BMI低、手术和麻醉时间长、开腹开胸手术、术中补液多、室温低均是影响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针对高危因素对加强对患者的保温管理,预防低体温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集束化保温措施预防烧伤患儿植皮术中低体温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保温措施预防烧伤患儿植皮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烧伤植皮手术患儿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性保温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采取集束化保温措施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方法: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集束化保温措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烧伤患儿植皮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手术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集束化保温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保温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6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收治的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干预及保温措施,观察组联合应用集束化保温干预。比较2组体温变化、凝血功能、自发性低体温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入急诊科时、入急诊科60 min体温分别为(36.41 ± 0.75)、(36.74 ± 0.65)℃,对照组分别为(35.42 ± 0.80)、(35.54 ± 0.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914、9.168, P<0.01);观察组入急诊科60 min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分别为(35.24 ± 2.25)、(13.56 ± 1.02)、(17.45 ± 1.52)s,对照组分别为(39.45 ± 3.42)、(15.12 ± 1.34)、(19.20 ± 1.23)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802、7.058、6093, P<0.01);观察组自发性低体温发生率、低体温持续时间分别为16.07%(9/56)、(7.32 ± 1.14)h,对照组分别为41.94%(26/62)、(18.42 ± 3.20)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432, t值为24.579, P<0.01);观察组寒战、感染、病死率分别为16.07%(9/56)、7.14%(4/56)、5.36%(3/56),对照组分别为51.61%(32/62)、24.19%(15/62)、17.74%(11/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6.393、6.322、4.316, P<0.05或0.01)。 结论:集束化保温干预有助于预防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风险,拮抗凝血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行全身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①试验组躁动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30.00%, χ2=6.646 2, P=0.009 9);②术后试验组血压〔收缩压(134.26±8.65)mmHg,舒张压(85.05±6.81)mmHg〕及心率〔(76.92±4.91)次/min〕明显优于对照组〔收缩压(150.05±10.62)mmHg,舒张压(96.72±8.64)mmHg,心率(90.02±6.66)次/min;分别( t=7.291 0, P=0.000 0)、( t=6.709 0, P=0.000 0)、( t=10.013 1, P=0.000 0)〕;③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试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χ2=6.134 6, P=0.013 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应用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维持生命体征,避免出现苏醒期躁动,患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预见性护理结合保温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保温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手术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52例(预见性护理结合保温干预)和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中后各时间点的体温、血压和心率及护理前后凝血功能和热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各时间点体温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低体温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ll time,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对照组护理后APTT、TT水平较护理前明显升高、FIB水平较护理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护理后各时间点MAP和HR值均高于护理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护理后非常舒适以及舒适的占比高于对照组,且总舒适度(96.15%)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预见性护理结合保温干预的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中,能降低其术中低体温和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且可改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以及热舒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