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大型仪器技术服务平台开放、共享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旨在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在科研管理和科技覆盖中的作用。方法:对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开放共享方式进行了文献调研,并结合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技术平台开放运转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分析。结果:虽然现阶段大型仪器技术服务平台的开放共享仍存在诸多问题,但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技术平台通过大型仪器设备的分层分级管理、建设高效灵活的共享管理信息系统、引入高层次的仪器管理和服务人员并加强培训以及加强共享平台的安全管理四方面的工作,实现了大型仪器技术服务平台的高效开放共享。结论:在现阶段通过一定的管理、系统能力以及人员队伍建设,可以有效推动大型仪器技术服务平台的开放共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屈光手术的名称和分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屈光手术是以手术改变眼屈光状态,从而改善视觉功能。随着手术理念及相关技术设备不断更新迭代,屈光手术方法层出不穷,种类和名称众多。为便于屈光专科医师尤其初学者理解和掌握,规范开展相关临床和科研工作,本文基于团体标准《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技术规范 第1部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我国屈光手术方法的名称和分类进行梳理和归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常见基层眼科筛查设备与专科医院设备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以专科医院的眼科检查仪器作为参照,评价基层眼科仪器检查结果的重复性以及一致性。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23年3—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临床科研中心进行数据采集:由2名熟练操作的眼科医师分别采用社区卫生院及专科医院常用眼科检查仪器(包括视力表、自动验光仪、眼压计、眼底照相机)对50名受检者进行检测,各检查2次,每2次检查间隔为1 min。重复性数据处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分析;一致性使用Bland-Altman图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卫生院和专科医院的验光仪和视力表的组内重复性结果大部分数据ICC>0.98;眼压计和眼底彩照中大部分数据的组内重复性ICC>0.80,二者重复性良好。社区卫生院和专科医院的验光、视力表的检查结果的Bland-Altman图分析中大于90%的数据处于一致性界限之内,一致性表现较好;眼底彩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现大部分数据ICC>0.70,部分数据较低可能与不同仪器之间所得图像质量有关。结论::社区卫生院和专科医院的眼科基础检查设备对于常见眼部常规检测结果(视力、眼压和眼底结果)均有着较好的重复性和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模拟核医学临床成像模体及其性能评价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核医学成像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保障核医学成像质量和安全的必备工作,模体是核医学成像设备质量控制、性能比较、多中心临床试验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模体从结构单一向模拟临床真实条件发展,结合现代化技术提供不同的形式。不同种类模体具有独特的优势与适用情形。本文通过调研并综述核医学成像所用的常用模体及性能评价指标,为核医学设备质量控制及临床科研选用模体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麻醉手术后随访指标体系与结构化随访系统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构建麻醉手术不同时间点随访指标体系,研发建立结构化的随访信息系统,以满足麻醉医疗质控和科研需求。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构建完备的随访指标体系,向全国多家医院麻醉科医师发送电子问卷,对构建的随访指标体系进行信度分析及效度分析,并形成推荐的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1年随访指标体系;运用互联网、标注化语义定义、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结构化的随访信息系统。结果: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通过问卷星发放随访指标集调查问卷,共回收来自24个省94家医院的有效匿名回复问卷185份,随访体系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525~0.566,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30~0.98。推荐的术后7 d随访体系包含8个系统30个条目;术后30 d随访体系包含2个系统,共计2个条目;术后1年随访体系无推荐条目。成功研发建立基于上述随访指标体系的结构化、智能化随访信息系统。目前,可通过院内电脑或移动设备访问该随访系统,已完成临床试用并常规用于随访。试运行期间结果表明,随访人员对该系统满意度较高,随访平均准确率提高了16%,随访时间降低10~15 min/例。结论:依据与麻醉相关性的不同,在麻醉手术后不同时间需重点关注的结局指标存在差异,结构化随访信息系统可提高随访效率及准确率,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和方法,增加不同临床研究的可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青海省人民医院2019年2~8月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纳入对照组;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纳入研究组。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满意度等,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操作、护理科研、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器械数量不符/遗失、漏签医嘱、损坏贵重仪器设备、高危及普通药物外渗、手术患者发生压疮、手术物品准备不齐等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的总体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通过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控小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还可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及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学生参与理论视角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学生参与理论,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6月,选择北京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1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在线调查回顾性了解医学生在医预、基础、临床教育阶段的学生投入与院校投入状况。拟合多水平模型分析学生投入与院校投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学生投入变量中,元认知策略( β=0.058, P<0.01)、情感投入( β=0.040, P=0.013)、课余学习投入( β=0.006, P<0.01)会对平均学分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GPA)产生影响,且这些影响不随学业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科研活动投入对GPA的影响与学业阶段有关,从医预、基础到临床教育阶段,科研活动投入的效应由负转正。院校投入变量中,只有设备设施对GPA产生影响,其效应在医预和基础阶段为负,而仅在临床阶段为正。 结论: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和情感投入促进提升学业成绩;院校硬环境本身并不一定能够促进学生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型仪器技术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在大型仪器平台人才队伍中引入博士研究生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管理让其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作用。方法:对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人才队伍现状进行文献调研,并结合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技术平台运转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进行分析。结果: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平台近年来都加强了高层级人才的引入,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并通过职级晋升、提升待遇等管理手段,保持仪器服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结论:高精尖仪器是仪器技术平台的基础,高学历人才是仪器技术平台的核心。只有更多的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加入技术平台,才能让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更好地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角膜后表面散光的评估方法及临床特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角膜散光的精准评估在屈光和白内障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由于理论认识的不足和检查设备的局限性,低估了角膜后表面散光(PCA)对整体角膜散光评估所带来的影响。近年来,基于不同原理的多种设备实现了对角膜后表面信息的直接或间接采集,其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广泛应用使PCA的分布特点及规律逐渐清晰。现对PCA的评估方法和临床特征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实践中对PCA的认识和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军医大学本科生课外科研管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介绍与运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深入分析了3所军医大学在本科生课外科研管理上存在的沟通手段缺乏、线上资源有限、实验室开放落后、设备利用率低等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搭建了一套本科生课外科研云平台管理系统。该系统首先建立包括视频、PPT、文档、图片、电子教材、题库等的教学资源存储模块;然后根据角色不同设置学生、导师、实验教学人员和系统管理员等4个子系统;最后通过与用户终端设备的无缝衔接,实现学生自主实验、导师实时评价、仪器共享预约及软硬件高效管理等功能。本研究对该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