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颅底大金属异物击入损伤颈内动脉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例面颅底大金属异物击入损伤颈内动脉岩段(C2段)的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异物侧颈内动脉颅内段血流完全中断,经手术探查发现异物导致颈内动脉岩段管壁破裂并长段血栓形成,以钛夹夹闭颈内动脉远心端,经颈部结扎颈内动脉近心端后,安全取出异物。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升机飞行员"颅内带弹生存"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直升机飞行员,婴儿期被鸟枪意外击中头部,子弹至今未取出。查体:神志清,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无异常;言语流利;双瞳等大同圆,双侧眼球活动自如;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无异常。辅助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平扫、CT血管成像示:额骨左份骨质不连续伴颅骨内板边缘、内板下及邻近脑实质内点状、结节状异常存留,并局部脑组织软化灶形成;金属异物被左侧大脑中动脉发出的小动脉分枝所包绕,其余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走行及分支未见异常。诊断:颅内金属异物存留。航空医学鉴定结论:飞行合格(限双座直升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锯致严重开放性颅脑损伤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开放性颅脑损伤因损伤出血、污染和可能异物残留造成大出血、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等风险。如损伤上矢状窦大出血休克会危及生命。头颅电锯伤引起开放性颅脑损伤表现以切割截面和附近的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为主,有污染的头发屑及碎骨片多等特点,横跨两侧电锯伤时会因上矢状窦断裂大出血休克危及生命。笔者报告1例头颅电锯伤引起横跨大脑两侧致严重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就其临床特点、治疗体会、经验教训等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砂轮致前颅底穿通伤合并脑脊液漏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由砂轮等体积较大的异物导致的颅底穿通伤合并脑脊液漏临床罕见。该类患者手术处理难度较大,术后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风险较高。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于2020年4月收治1例砂轮导致前颅底穿通伤合并脑脊液漏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自体带蒂骨膜瓣显微缝合的方法重建前颅底。术后患者恢复良好,1个月随访时无明确脑脊液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眼眶异物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眼眶异物除造成眼部机械性损伤和继发性感染外,长期滞留还可导致炎性反应、异物肉芽肿和瘘管形成,影响患者外观和视觉功能,眶颅沟通异物可造成颅脑损伤和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针对眼眶异物造成的组织损伤、影像学检查、诊断和治疗形成专家共识意见,希望以此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规范临床眼眶异物的诊疗工作,提高诊疗水平。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43-74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非火器颅脑穿刺伤的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法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非火器颅脑穿刺伤的术前评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例非火器颅脑穿刺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儿治疗前予CTA检查10例、MRI检查8例,CTA检查显示异物未伤及患儿颅内大血管;予以全麻下开颅异物取出术7例、全麻下异物直接拔除术3例,另8例于院外自行拔除异物;术后发生脑脊液漏4例、颅内感染7例,但无异物残留及颅内出血发生;随访3~69个月,视力下降3例,眼球活动受限1例,嗅觉减退1例。结论:CTA是评估非火器颅脑穿刺伤患儿颅内血管损伤情况的安全有效手段,CTA检查示异物未伤及血管时予全麻下异物直接拔除也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创伤性脑损伤预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后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成人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TBI预后模型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522例TBI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438例,女84例;年龄18~75岁[(44.9±15.0)岁]。根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4~5分,165例)和预后不良组(GOS 1~3分,3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定性资料如性别、基础性疾病、伤因、多发伤、开放伤、颅内异物、脑疝、出入院意识状态、手术、入院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院内获得性肺炎及致病菌、颅内感染,以及定量资料如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年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体温、心率、肌酐、尿素氮、血钠、血钾、血糖、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双眼瞳孔大小,住院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asso回归分析筛选影响TB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将筛选出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回归方程。应用R语言绘制基于回归方程的针对预测TBI患者预后的可视化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该列线图的预后预测价值进行评价,计算曲线下面积(AUC)、Youden指数、灵敏度、特异度及一致性指数(C指数)。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基础性疾病、开放伤、脑疝、出入院意识状态、入院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院内获得性肺炎及致病菌、出入院GCS、年龄、入院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体温、心率、肌酐、尿素氮、血钾、血糖、PT、INR、右眼瞳孔大小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两组性别、伤因、多发伤、颅内异物、手术、颅内感染、入院舒张压、血钠、APTT、血小板、左眼瞳孔大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通过Lasso回归模型筛选后,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GCS( OR=0.67,95% CI 0.62,0.73, P<0.01)、年龄( OR=1.03,95% CI 1.01,1.04, P<0.01)、入院血糖( OR=1.17,95% CI 1.06,1.30, P<0.01)及入院INR( OR=17.08,95% CI 2.12,137.89, P<0.01)可作为主要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构建回归方程:Logit[ P/(1- P)]=-0.398ד入院GCS”+0.024ד年龄”+0.158ד入院血糖”+2.838ד入院INR”-1.693。应用R语言绘制基于回归方程的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对成人TBI患者预后预测的AUC为0.87(95% CI 0.83,0.89, P<0.01)。预测概率的Youden指数为0.60(灵敏度85.2%,特异度75.2%),C指数为0.87。 结论:年龄、入院GCS、入院血糖及入院INR是影响成人TBI患者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以这些参数所绘列线图可以较好地预测TBI患者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显微外科联合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开颅术后额窦感染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额窦感染的病因以及采用显微外科联合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开颅术后额窦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联合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分析开颅术后额窦感染的可能病因、术中情况及疗效。结果:20例患者术中均可见额窦引流通路堵塞,其中人工材料堵塞12例,骨质畸形愈合6例,瘢痕形成堵塞2例。术中留取脓液细菌培养阳性者13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星座链球菌3例、阴沟肠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20例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6个月至5年),患者头皮切口及皮肤窦道伤口均愈合,颅内、鼻腔均未见迟发性感染征象。结论:开颅术后额窦感染多见于鼻窦内人工异物残留及引流通路不畅;显微外科联合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有利于彻底清除感染灶并使鼻窦引流通畅,有助于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遗留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6月周口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为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1例为妊娠高血压性脑出血,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遗留痉挛性偏瘫,经康复训练无效后均行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通过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评估患侧肢体的肌张力;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估患者躯体平衡功能;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BDAE)分级评估患者的语言功能。结果:6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健侧肢体肌力无改变,但均出现健侧肢体麻木感(术后6个月内症状均消失),5例出现健侧肢体乏力感(术后3个月内症状均消失),4例出现颈部肿胀感(术后1周症状均消失),无切口感染、呼吸困难及吞咽异物感等其他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术前,术后6、12个月的MAS分级、FMA评分、BB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BDAE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3.71, P=0.156)。与术前相比,术后6、12个月患侧的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均改善,术后12个月的躯体平衡功能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可改善痉挛性偏瘫患者患侧肢体的肌张力、增强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改善躯体平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巨噬细胞在脑血管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巨噬细胞作为先天性免疫细胞广泛存在于各个器官及组织中,是大多数疾病的第一道免疫防御,主要负责吞噬和清除体内损伤、感染或死亡的细胞、细菌、病毒等其他异物[1].此外,由于巨噬细胞具有可塑性的特征,这使得它们能够对局部微环境的刺激产生独特的反应,如在损伤组织修复的过程中发挥促进或减轻炎症的作用,这可能是巨噬细胞能够在免疫系统的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之一[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