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发性高颅压临床特点和超声表现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分析特发性高颅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的临床特点,以及归纳梳理相关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7月—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神经内科住院的I1H患者3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身高、BMI、颅内压)、临床表现、MRV或DSA及超声检查的各项参数(颈内静脉的内径及流量、视神经鞘直径、视盘高度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①本研究共入组32例患者,年龄(32.0±10.6)岁,男女比例9∶23,身高(162.0±8.3)cm,BMI 27.5(24.0~31.8)kg/m2,颅内压330.0(300.0~396.3)mmHg(1 mmHg=0.133 kPa).②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痛16例(50.0%)、视物模糊16例(50.0%)、恶心/呕吐12例(37.5%)、头晕6例(18.8%)、耳鸣/脑鸣6例(18.8%).③入组的32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6例(50.0%)、高脂血症13例(40.6%)、高血压7例(21.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例(12.5%)、自发性脑脊液漏2例(6.3%);入组的23例女性患者中,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5例(21.7%).④超声测量入组患者的视神经鞘直径4.92(4.90~5.09)mm,视盘高度0.83(0~1.28)mm.⑤MRV或DSA结果显示,颅内静脉窦狭窄共7例(21.9%),其中右侧颅内静脉窦狭窄5例(15.6%),左侧颅内静脉窦狭窄2例(6.3%).⑥颅内静脉窦非狭窄组中,右侧颈内静脉J2、J3段内径大于左侧颈内静脉J2、J3段内径[(6.48±1.69)mm vs.(5.63±1.10)mm,P=0.006;(4.62±1.44)mm vs.(3.42±0.88)mm,P<0.001],右侧颈内静脉J2、J3段流量大于左侧颈内静脉J2、J3段流量[(376.8±172.8)mL/min vs.(229.6±93.3)mL/min,(214.4±104.0)mL/min vs.(115.2±62.9)mL/min,均P<0.001];颅内静脉窦狭窄组中,狭窄侧颈内静脉J3段内径小于健侧内径[(3.23±1.05)mm vs.(3.99±1.25)mm,P=0.011],狭窄侧颈内静脉J3段流量小于健侧流量[(91.4±68.7)mL/min vs.(192.9±87.9)mL/min,P=0.004].结论 结果显示,IIH与肥胖密切相关,且伴较高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自发性脑脊液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颅内静脉窦狭窄发病率.同时,颅内静脉窦狭窄侧J3段颈内静脉内径及流量均小于健侧.IIH引起视神经鞘直径的增宽和视盘高度的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导向技术引导下三种路径植入输液港的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植入输液港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不同方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科超声联合DSA引导下植入输液港346例,其中男162例、女184例,年龄17~83(57±12)岁。按照植入路径分为经颈内静脉(A组)126例,男67例、女59例,平均年龄(52±11)岁;经锁骨下静脉(B组)114例,男52例、女62例,平均年龄(58±10)岁;经头臂静脉(C组)106例,男43例、女63例,平均年龄(60±9)岁;比较3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置管长度、术后1个月舒适度、非计划拔港率及围手术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输液港,3种路径对比一次穿刺成功率(χ 2=1.375, P=0.503)、手术时间( F=0.968, P=0.624)、非计划拔港率(χ 2=1.570, P=0.456)及导管总长度( F=0.821, P=0.4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血管内长度最短( F=263.618, P=0.000),且舒适度明显高于A、B组( F=52.248, 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夹闭综合征为B组特有并发症(χ 2=6.159, P=0.046),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双导向技术引导下3种植入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其中经头臂静脉植入的患者术后舒适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少,可作为优先考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侧腋窝乳晕入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双侧腋窝乳晕入路(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BABA)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 198例经BABA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63例,女935例,年龄9~68岁。良性病变288例,恶性肿瘤910例。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和术中冰冻病理选择术式,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1年,187例(15.61%)患者出现并发症,手术并发症如下: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10例(0.83%),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0.08%),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52例(12.69%),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舌下神经损伤1例(0.08%),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2例(0.17%),气管损伤2例(0.17%),无食管损伤,乳糜漏5例(0.42%),颈部术区皮肤粘连错位3例(0.25%),皮下出血2例(0.17%),皮肤灼伤 2例(0.17%),血清肿5例(0.42%),颈总动脉破裂1例(0.08%),颈内静脉破裂1例(0.08%),无肿瘤种植,无臂丛神经、副神经和膈神经损伤。结论:BABA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少,是安全的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诊治的一例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患者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学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例患者超声显示左侧颈部皮下软组织层一大小为38.6 mm×14.0 mm×29.9 mm无回声区,经宽为3.8 mm破口与左侧颈内静脉相通,内见一大小为12.9 mm×6.6 mm稍高回声团。彩色多普勒显示颈内静脉血流经破口处与无回声区相通,稍高回声团内未见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于破口处可探及双向毛刺样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显示造影剂由颈内静脉经破口处流入无回声区内,无回声边缘及稍高回声团处呈造影剂充盈缺损,余处造影剂充盈良好。超声诊断:左侧颈内静脉假性静脉瘤并血栓形成。最终纳入23篇文献(35例颈部静脉假性静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复习,男12例,女23例,左侧15例,右侧20例,颈内静脉6例,颈外静脉27例,1例仅描述颈静脉,1例为锁骨上静脉。其中34例超声表现为皮下无回声肿块,1例表现为稍高回声,35例均可显示静脉壁破口。结论:超声检查方便、快捷、可动态观察,对假性静脉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首选检查方法,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提高诊断信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栓弹力图联合床旁B超指导预防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床旁B超指导预防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北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置管组在置管前B超检查双侧颈内静脉,选择内径较大、充盈良好的血管及部位置管,若双侧颈内静脉均不充盈,补液改善后再穿刺;同时在TEG监测下根据凝血功能及出血风险选择抗凝、抗血小板或降低血黏度等药物抗栓;每日B超监测置管颈内静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发现置管静脉塌陷或血流缓慢,则查找原因并予以改善,一旦发现血栓形成,拔除导管。常规置管组优先选择右侧颈内静脉并根据体表标志穿刺置管。两组其他治疗均按常规方案执行。记录患者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情况。结果:最终纳入97例患者,其中联合置管组51例,常规置管组4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Caprini)、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高出血风险比例、疾病类型、凝血障碍比例、置管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置管组抗凝治疗比例高于常规置管组(66.7%比30.4%, P<0.01),且血栓发生率也低于常规置管组(39.2%比78.3%, P<0.01),形成的血栓也明显小于常规置管组〔cm 3:0.077(0.047,0.089)比0.341(0.070,0.378), P<0.01〕。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 结论:基于TEG及床旁B超指导下的集束化抗栓措施能降低颈内静脉置管后血栓发生率,且形成的血栓较小,未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视网膜静脉阻塞与血脂代谢、凝血功能指标及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与血脂代谢、凝血功能及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濮阳市眼科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65例(65只眼)作为观察组,另随机连续收集60例(60只眼)体检为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脂代谢、凝血功能指标及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5.41±1.09)mmol/L]、甘油三酯(TG)[(2.18±1.24)mmol/L]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3±0.65)mmol/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43±1.11)、(1.37±0.91)、(2.63±0.7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98、4.14、4.05,均 P<0.001);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07±0.24)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0.26)mmol/L( t=5.59, P<0.001)。观察组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10.07±1.32)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1.75±15.39)s]及凝血酶时间(TT)[(15.83±1.32)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07±1.08)、(30.45±5.14)、(12.96±1.66)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61、4.17、10.74,均 P<0.001);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为(6.99±2.77)g/L,高于对照组的(3.30±1.69)g/L( t=9.90, P<0.001)。观察组中患者的颈内动脉紧张度为7.14±1.36、动脉扩张性[(2.43±0.24)kPa -1]以及顺应性[(0.38±0.11)mm 2·kPa -1],低于对照组的9.15±2.62、(2.65±0.48)kPa -1、(0.44±0.15)mm 2·kPa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44、3.28、2.56,均 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颈内动脉紧张度(7.14±1.36)、动脉扩张性[(2.43±0.24)kPa -1]以及顺应性[(0.38±0.11)mm 2·kPa -1]低于对照组[9.15±2.62、(2.65±0.48)kPa -1、(0.44±0.15)mm 2·kPa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44、3.28、2.56,均 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应变性系数为(127.38±14.14)kPa,高于对照组的(107.38±10.29)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8.98, P<0.001)。 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血脂代谢指标(TC、TG、LDL-C、HDL-C)、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及颈内动脉弹性功能指标均异常,且各项指标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病变密切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无线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无线超声引导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无线超声组各60例。传统组的定位及穿刺等均采用解剖标志进行,无线超声组的定位及穿刺等均在无线超声引导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困难置管数、平均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困难置管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无线超声组平均穿刺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线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二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无线超声引导的颈内静脉置管更方便,更容易,更安全,更快速。对于具有困难置管(肥胖、颈内静脉置管史、体位无法配合、血管畸形、水肿)的患者更为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种新型血液透析导管固定敷料对透析导管的固定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中心静脉透析导管新型固定敷料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择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n=32),对照组采用常规纱布包裹粘贴固定,实验组采用一种新型专用敷料(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固定导管,比较两组导管暴露、导管移位、缝线断开及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导管暴露比例为34.4%(11/32)∶12.5%(4/32)、导管移位比例为37.5%(12/32)∶6.25%(2/32)、缝线断开比例为31.3%(10/32)∶6.25%(2/32),实验组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导管感染比例为9.4%(3/32)∶3.1%(1/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型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敷料临床使用效果好,可以有效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食管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中监测及评价规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前三尖瓣介入治疗已成为全球热点。LuX-Valve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非径向支撑力依赖的原位三尖瓣置换装置,而LuX-Valve Plus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tricuspid valve replacement,TTVR)在其基础上将手术入路由经右心房改为经右颈内静脉,与第一代LuX-Valve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创伤和肺部并发症。目前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完成首次人体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全国多中心临床探索性研究。超声心动图在TTVR术前筛查、术中影像支持和术后即刻评估及随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2D-TEE)和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但目前缺乏相应的术中监测和评估规范。本研究简述术中2D-TEE、3D-TEE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以确保TTVR的成功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脑鸣为主要症状的头颈部静脉狭窄CT静脉成像分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以脑鸣为主要症状的头颈部静脉狭窄的CT静脉成像(CTV)分型特点及不同分型患者部分临床资料的差异。方法: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基于CTV确诊43例头颈部静脉狭窄患者,患者均以脑鸣为主要症状。根据CTV表现将头颈部静脉狭窄分为颅内静脉窦型、颈内静脉型和复合型(同时存在颅内静脉窦和颈内静脉狭窄),回顾性分析3种分型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部分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43例患者中,颅内静脉窦型14例(32.6%),其中10例狭窄位于横窦,为蛛网膜颗粒增生压迫所致;4例为窦汇与横窦移行部的线性狭窄。颈内静脉型16例(37.2%),狭窄均位于寰椎横突节段,其中6例为寰椎横突增生压迫狭窄,10例为颈内静脉走行于寰椎横突与茎突夹角之间,导致局部管腔受压狭窄。复合型13例(30.2%),狭窄位于横窦和寰椎横突节段,其中3例为窦汇与横窦移行部狭窄,10例为蛛网膜颗粒增生压迫横窦;有3例患者单侧颅内静脉窦及颈内静脉全程细小。颅内静脉窦型的女性患者占比高于颈内静脉型和复合型,而病程短于颈内静脉型和复合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种分型患者的年龄和狭窄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CTV显示,以脑鸣为主要症状的头颈部静脉狭窄的3种分型构成比接近,其中蛛网膜颗粒压迫是颅内静脉窦型狭窄的常见原因;骨质增生压迫是颈内静脉型的常见原因;部分患者的静脉狭窄可能与先天发育因素有关。3种分型的头颈部静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可能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