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隐匿性肝性脑病临床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隐匿性肝性脑病(CHE)是肝性脑病的重要类型.有别于显性肝性脑病(OHE),CHE患者无定向力障碍、扑翼样震颤等明显临床表现,但存在神经心理学和(或)神经生理学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微认知障碍、欣快或焦虑,注意力和计算能力下降.CHE不仅易进展为OHE,还严重影响患者的驾驶能力、精细操作能力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增加意外伤害风险,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缩短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为进一步提高对CHE的认识,规范CHE的诊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近期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总结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意见.本共识意见就CHE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和慢病管理形成19项陈述条款,以期为规范国内CHE的诊治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隐匿性肝性脑病临床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隐匿性肝性脑病(CHE)是肝性脑病的重要类型。有别于显性肝性脑病(OHE),CHE患者无定向力障碍、扑翼样震颤等明显临床表现,但存在神经心理学和(或)神经生理学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微认知障碍、欣快或焦虑,注意力和计算能力下降。CHE不仅易进展为OHE,还严重影响患者驾驶能力、精细操作能力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增加意外伤害风险,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缩短肝硬化患者生存期。为进一步提高对CHE的认识,规范CHE诊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近期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总结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意见。本共识意见就CHE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和慢病管理形成19项陈述条款,以期为规范国内CHE的诊治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仅增加多种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风险,而且带来沉重的社会卫生经济学负担。然而目前国内外均缺乏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的诊疗规范。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专家,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依据,制订本专家共识,针对失眠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流行病学、诊断思路、筛查评估、防治措施和基层管理进行逐一阐述,共制订了15条推荐意见,以期为失眠症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提供全面而规范的参考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分时分级管理实现方舱医院批量新冠感染者高效应急救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灾害救援及急诊分诊理论,以四川援长春医疗队执行长春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简称长春工体方舱)救援实践为例,介绍如何快速组建医生团队以实现批量患者的高效应急救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和前瞻性观察方法开展研究。横断面分析2022年4月支援长春工体方舱医院的四川医疗队医生的基本情况。工作量为2022年4月3月至28日在长春工体方舱的患者总数。在任务开始时、任务第1周、第3周利用五分评分法反映医生身心状态、压力状态和救援成就感。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和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方案在方舱运行10 d时完成全部实施,对比方案实施前后医生查房效率和自评分变化,总结救援成绩。结果:承担长春工体方舱医院运维的四川援长春医疗队56名医生来自14家医院12个专业科室。在常规培训及分工基础上,通过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及基于信息化的患者分区分级管理措施的实施,批量患者入舱收治时间从每人(14.64±10.09)min缩短至(6.80±5.10)min( P<0.01),静态查房时段每位医生每小时可查看患者数从(28.50±12.26)人提高到(68.43±19.95)人( P<0.01),共收治患者1 293人,舱区零死亡、零事故、无轻症转重症。35名医生完成连续调查,措施实施前,医生身体状态评分略有下降,方案实施后趋势改善( P<0.01),方案实施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改善( P=0.03)、压力感受自评分降低( P<0.01)、职业成就感自评分提高( P<0.01),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根据方舱批量患者应急救治工作特点,对临时召集的医生团队进行基于舱内外联动机制的动静态分时排班和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有利于提高救治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和风险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恶性肿瘤一级预防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中国人民健康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未来的恶性肿瘤防控工作应继续坚持预防优先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实施一级预防相关举措。预防对减轻中国居民,特别是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居民的恶性肿瘤负担尤为关键。过去几十年间,国际社会通过烟草控制、改善职业卫生条件以及疫苗接种等一级预防措施,显著降低了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国也在云南省宣威市、江苏省启东市、河南省林县等特定地区的恶性肿瘤高危人群中探索实施了一系列一级预防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中国居民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系统性认知水平偏低、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不足,当前亟需创建新的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以进一步揭示恶性肿瘤病因并建立人群层面及个体层面的恶性肿瘤一级预防新机制和新体系。基于当前癌谱转变与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建立一个可以覆盖全民的集恶性肿瘤一级预防权威科普宣教、个体化风险评估与自我健康管理助手于一体的癌症一级预防数字化智能服务体系,对提升中国居民恶性肿瘤一级预防能力将大有裨益,并能助力中国恶性肿瘤防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重度哮喘是哮喘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具有高度的疾病未来风险,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气道炎症异质性明显、气道重塑严重、遗传因素影响、糖皮质激素反应性降低等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众多影响哮喘控制因素的存在,导致重度哮喘治疗尤为困难。近年来,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针对2型炎症靶点的生物制剂的研发,为重度哮喘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但如何对重度哮喘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评估,如何进行治疗选择,仍然是临床实践存在的困惑与挑战。本专家共识在2017年发表的《重症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基础上,结合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围绕重度哮喘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与评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更新,特别是对2型炎症生物制剂的治疗推荐,为重度哮喘的个体化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阻运动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经常共存,导致中老年患者的病死率大幅度提升,两者严重的并发症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T2DM患者中存在“糖尿病骨脆性悖论”,出现高骨密度高骨折风险的现象,加之有些降糖药物也能引起骨代谢异常,T2DM患者更易出现骨质疏松。但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了对糖尿病患者骨质的保护,即使明确了OP的诊断,但因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副作用多、成本高、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长期使用受限。抗阻运动有降糖护骨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有早期预防和治疗作用的非药物策略在T2DM患者合并OP患者中推广。我们从T2DM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发病机制,抗阻运动对血糖、骨骼肌质量的影响,抗阻运动降糖、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以及抗阻运动方案制定四大方面进行阐述,对抗阻运动在T2DM合并骨质疏松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老年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筹资共付机制探索与费用测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流感为我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疾病与经济负担,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的叠加风险为流感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老年人群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风险较高、接种疫苗的成本效益较好,且对资金支付更加敏感,应为其设置合理的流感疫苗接种筹资机制,提高疫苗接种率。本文提出了老年人群流感疫苗筹资的三类策略,分别探索在个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分担机制、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分担机制、地方财政支付机制下,老年人群接种成本在个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之间的分担比例及金额。策略一在短期内对多数地区而言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较强,策略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群接种率,策略三鼓励地方财政支付,帮助缓解中央政府财政压力。从测算结果来看,老年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经济负担较重,推荐采取有急有缓、循序渐进的办法,推动多方共付机制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阿尔茨海默病(AD)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CI)是AD最早有临床症状的阶段,该阶段是AD早期诊断和防治最为重要的窗口期。基于近年全球在AD发病机制和诊治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在《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中国专家共识2021》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修订。通过深度查找AD源性MCI的相关文献,包括荟萃分析、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采用改编版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系统方法对证据级别及推荐等级进行分级,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给医护人员的建议以及风险因素与预防7个方面对AD源性MCI的诊治提出了工作框架和专家推荐,以期为AD的规范诊断、有效干预和精准治疗提供专家共识和指导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泛血管疾病是以血管病变(其中95%为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可表现为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疾病等,也可表现为2个及以上血管床疾病的组合,即多血管疾病。我国泛血管疾病负担沉重,是我国人民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患者预后亟待改善。泛血管疾病的管理虽分属不同学科,但往往存在相似的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机制,在治疗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抗栓治疗是泛血管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针对不同缺血及出血风险和病程不同阶段的患者,目前尚缺乏各学科统一的指导意见。鉴于规范的抗栓治疗在泛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国内心血管病学、血管外科学、神经病学以及内分泌学等领域的33名资深专家成立共识工作组,基于中国泛血管疾病的治疗需求,结合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各专科指南和共识,以及本共识专家组建议,形成《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规范抗栓治疗在泛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高泛血管疾病患者抗栓治疗的临床获益,改善患者预后并减轻泛血管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